① 怎樣教育初中階段的孩子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教育初中生必須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
家長在管教孩子時應保持一致,這樣可以為孩子建立起統一的行為標准,也可以樹立起家長雙方的權威性。如果爸爸說可以去干一件事,而媽媽說不可以,這樣會搞得孩子無所適從,或從中投機取巧。即使家長對孩子教育有分歧,也最好是孩子不在場時,再進行討論,絕不要在孩子面前爭論。
2、教育初中生要重視孩子初中階段的家庭教育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進了初中,年齡大了,知道學習了,不用操心了。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師也是子女的終身老師,我國古代有很多典籍記載,當子女長大成人甚至為官一方後,父母仍堅持對子女教育、引導的責任。初中階段是孩子學習打基礎,是非觀、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期,家長的責任更重了,對孩子的引導教育不但不能放鬆而且還應該加強。
、教育初中生要了解孩子初中階段的特點
家庭教育是家長從孩子出生到成年期間的重要任務,初中階段的家庭教育更是其中的關鍵期和困難期。家長要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就必須清楚地了解初中學生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特點。
4、教育初中生要創設良好的家教環境
家長在了解了孩子初中各階段的特點後,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光這些是不夠的,構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成長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好一個孩子,光靠家長或光靠教師都是不夠的,只有二者緊密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促進孩子的成長。因此,家庭和學校之間要建立起一種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體諒的工作關系。
家長關愛孩子,但不能成為孩子的保姆,上下學接送,孩子看書,自己陪讀,一切圍著孩子轉,讓孩子產生依賴性。家長應該主動地尋找一點時間和空間,暫把孩子放在一邊。這不是不管孩子,只是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心理環境。撫養孩子並不意味著家長要放棄個人的需要和夫妻間的交流。
5、教育初中生家長要放下架子,傾聽孩子的心聲
家長通過聽孩子說話來了解他們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不要計較孩子說話是否有道理,是否有價值。放下家長的架子,不管你多忙,立即去傾聽他的話,不要等你有了空閑再說。如經常性的要等到你空閑那一刻,孩子將不再與你主動談話。與孩子談話,為我們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育孩子的機會。立即傾聽孩子的談話,孩子就不會失望,有助於贏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願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訴你。
推薦一個免費初中教育資源分享網站,學習口袋網。網站擁有豐富的試題、課件、教案等初中教學資源,而且所有的資源均可免費下載。在這個網站上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資料,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這個網站上選擇自己需要的資料進行自學。
分享下免費的初中在線教育資源:網路網盤鏈接: https://pan..com/s/1V5gDa-VsrKWmb0DX36KO_A
② 上初中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家長教育孩子是很關鍵的,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上初中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僅供參考。
學會賞識孩子,對孩子有信心
尤其在學習上,要鼓勵孩子獨立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不要去充當孩子的拐杖,不要讓孩子過多地依賴父母、長輩。家長在初中生家庭教育時,要為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讓孩子自由發展。及時表揚和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養成自覺進行學習的良好習慣。
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 如何對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對子女過於嚴格,處處訓斥子女,支配子女的活動,使孩子言聽計從。這樣教育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有修養的,但因他們的獨立人格沒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現出自我抑制,沒有信心的個性特點;相反,有的父母對子女的任何要求都盡力給以滿足,結果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蠻橫的品質,甚至出現攻擊行為。家長應該平等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又要讓他們逐步學習成年人的行為,按照一般人際關系准則行事。父母的錯誤態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轉變自己的教養角色,做孩子成長的陪伴者
中學階段的親子關系,父母最需要做的是角色轉變,從處於控制地位的教育者轉變為處於輔助地位的陪伴者。父母明白了這一點,就能夠從家庭教育的困惑中走出來,不再控制孩子,不再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設計和期望成長。以孩子為主,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能力,用放鬆的態度陪伴孩子成長,減少自己的焦慮和無力感。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上初中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
③ 初中孩子的教育方法 家長怎麼教育初中孩子
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家長在教育初中孩子時要尊重孩子的語言及行為、同孩子建立友好的關系、經常傾聽孩子的心聲等等。
教育初中孩子的方法
一、以身作則。 家長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啟蒙。提供孩子的學習氛圍,與孩子一起看書或學習。久而久之,漸漸地他們自然而然地感覺父母很注重學習,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學習,懂得了不是為誰而學的道理。
二、尊重孩子。 何為尊重呢?我們不妨在適當的時間坐下來和孩子相互交流,讓孩子暢所欲言,給我們提供一些信息,讓我們知道孩子的喜怒哀樂。有時意見分歧時,做為家長,是否會去認真考慮孩子的意見比我們的更完善、更妥貼。如果這樣,我們就應該放棄自己的意見,大膽採納孩子的意見。這是給孩子一次是非認知判斷能力的鍛煉,既尊重了孩子,又縮短了兩代人的鴻溝。
三、持之以恆。 啟導孩子對任何一件事都有長性。有的孩子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又喜歡那個興趣廣泛,但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這時候的家長,千萬不要狂風暴雨般地罵、嘲笑。應耐心查明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何原因讓孩子退縮。幫•助他解決問題,講明半途而廢的不利之處,鼓勵孩子從哪跌倒,從哪爬起來的信心,還他一個輕松、快樂的心情,去完成末完的事。
四、緊扣連環。 在這點上,父母應及時與老師取得聯系,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況。一個孩子在學習上,不可能每個環節一帆風順,隨時有潮起潮落,只是不知漏在哪一環,雙方取得聯系後,及時糾正和彌補不足之處,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取得扎實基礎。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1. 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要把孩子當作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個體來對待,給孩子一定的「心理空間」。進入初中的孩子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對父母言聽計從。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正確意見,有事同他們商量,逐漸給他們更多的獨立權力,當然同時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有一點要牢記:家長在某些事情上有「絕對權利」,平等只是相對的,要讓孩子知曉不可違反的原則和不可逾越的界限。
2. 建立友好關系
建立友好信任的關系,盡量避免與孩子沖突。初中階段的孩子情緒容易沖動,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有時由於方法、言辭不當或偏聽偏信,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引發抵觸情緒並有礙溝通交流。所以,教育孩子宜採取疏導的方法,讓孩子把內心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如果發生語言沖突,家長一定要冷靜,可以立即採取適當方式主動停止爭辯,待雙方冷靜後,再來開導孩子效果會好得多。
3. 傾聽孩子的心聲
家長通過聽孩子說話來了解他們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不要計較孩子說話是否有道理,是否有價值。放下家長的架子,不管你多忙,立即去傾聽他的話,不要等你有了空閑再說。與孩子談話,為我們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育孩子的機會。立即傾聽孩子的談話,孩子就不會失望,有助於贏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願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訴你。
4. 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
初中家長要鼓勵孩子獨立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不要去充當孩子的拐杖,不要讓孩子過多地依賴父母、長輩。家長在初中生家庭教育時,要為初中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讓孩子自由發展。及時表揚和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養成自覺進行學習的良好習慣。
④ 初中階段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初中階段家長可以從下面5個方面教育孩子。
1、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
家長應盡可能與孩子溝通,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初中生了,將要學習的課程會更多,難度也越來越高,所要接觸的老師和同學也多,面對現實克服恐懼,幫助孩子從心理上接受變化,家長應特別注意孩子進入初中後頭幾個月的變化,並在幫助孩子順利完成中學適應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引導孩子學習均衡發展
家長應該隨時檢查孩子的作業情況,並根據每個科目的作業完成率和正確率,尤其是孩子對每個科目的能量分布來判斷孩子班級的集中程度,引導孩子合理地為每個科目分配學習時間和精力,使孩子們不僅要學習語文、數學、英語和其他科目,並且歷史、科學和其他新學科也要平等對待,不能落下哪一個科目。
3、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初中階段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前學生需要提前預習,聽課時要筆記,課後需要復習和作業練習,初中學生應該在預習時摘抄問題,課堂及時得到解決、積極思考發言、獨立研究問題、自我接納學習和其他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些方面,家長需要認真配合,應該監督孩子的課後復習,如果孩子在家庭作業方面遇到困難,請引導孩子從課本中尋找答案,並引導孩子多閱讀課文,家長還應注意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學習科學記憶方法和思維方式,鼓勵孩子學會獨立判斷學習材料、推理、分析等綜合思維能力。
4、掌握孩子的日常生活
作為家長,應該時常關注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情況,並從中逐步學習。例如,有些孩子喜歡在父母面前說老師怎麼怎麼了,人無完人,老師也會有缺點,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必須維護教師的聲望,並防止孩子因為對教師的教育缺乏興趣而影響學習;家長也應該知道自己孩子與哪些同學的關系比較好?上學放學都和誰走在一起?家長應計算孩子放學回家的合理時間,及時詢問異常情況的原因,防止孩子交錯朋友。
5、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
對於初中生,學習負擔加重,青春期會有身體特徵的變化,孩子有思想和情緒波動也很正常,所謂青春期的煩惱,從六年級升到初一,是孩子的一個過渡期,在這個時候,可能在學習和新的生活環境都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變化,天真的孩子,如果情緒上有變化,肯定事出有因,家長應該學會分析和判斷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是學習壓力上的,還是精神壓力上的問題?或其他原因。積極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仔細觀察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