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的現代著名教育家是誰
我國的現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 、季羨林等。
人物簡介:
1、葉聖陶,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1894年10月28日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推出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 1918年,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23年,發表長篇小說《倪煥之》。1949年後,先後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民進中央主席。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2、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B. 新中國有哪些真正的教育大家
新中國比較有名的教育大家包括:錢偉長、蘇步青、厲聲教、錢理群、楊福家、朱永新、楊叔子、顧明遠、魏書生、俞敏洪等。
錢偉長:「中國力學之父」,參與創建新中國第一個力學系和力學專業,參與創建新中國第一個力學研究所,主持創建上海市應用數學和力學研究所,主持組建新上海大學,終身擔任上大校長。
蘇步青:中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
厲聲教:中國著名外交家、教育家,國際法泰斗,為新中國培育出了一批高端人才,為國家的外交、外宣及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較大貢獻,享有較高聲望。
錢理群: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與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研究,提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文學史概念,一直關注教育問題,多有撰述並為此奔走,被認為是當代中國批判知識分子的標志性人物。
楊福家:著名核物理學家,2000年-2012年擔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兼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成為出任英國著名院校校長的第一位在籍中國人。
朱永新: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多次被評為「中國十大教育英才」、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風雲人物」、「中華十大財智人物」、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候選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
楊叔子:機械工程專家、教育家,華中理工大學原校長,倡導人文教育的大學校長,代表作品有 《機械工程式控制制基礎》、《機械加工工藝師手冊》。
顧明遠:教育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教育管理學院院長,代表作品有《魯迅的教育思想和實踐》《比較教育》《比較教育學》《教育學》。
魏書生: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俞敏洪:中國的「留學教父」,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
C. 當代教育名家都有誰
當代教育家:顧明遠、周舜英、楊立梅、俞慧耕、朱小蔓的教育哲學是中國新時代文化的一部分。當代活躍在教育第一線的教育家,還有孫雲曉、周弘、盧勤、魏書生、李鎮西、東子、朱永新、成墨初、林格、晨曦等。
D. 現在中國教育界第一名是誰
中國現代教育之父是蔡元培。
(一)生平簡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學研究的先驅,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二)主要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這為他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曾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人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
他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堪稱「學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並舉的教育方針和「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主張。他試圖通過貧兒院的試驗和推廣,逐步以學前兒童公共教育替代當時的家庭教育,最終實現學前兒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國近現代美育的倡導者,主張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實施美育,設想通過胎教院、育嬰院、幼稚園三級機構實施學前兒童美育:把胎教作為美育的起點;讓嬰兒及其母親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藝術美構成的環境之中;認為幼稚園的美育一方面通過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專題」進行,另一方面則要充分利用其他課內涵的美育因素,如「計算、說話,也要從排列上、音調上迎合它們的美感,不可枯燥的演算法與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