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想讓小孩子從小(3、4歲)就開始學中醫,應該怎樣培養
你好,首先謝謝你,對祖國文化的重視,少年強則中國強。 我認為首先應該培養孩子對中醫的興趣,有一些中醫知識的三字經,朗朗上口,並很有實用性。 附:《中醫啟蒙三字經》 作者 趙歆 甄雪燕 梁永宣 羅海鷹 序—— 醫之始,本岐黃,五千年,育棟梁; 少學醫,志昂揚,長懸壺,濟四方。 醫理篇—— 氣為元,功能強,天地道,化陰陽; 水與火,溫與涼,靜與動,升與降。 列五行,萬物綱,木火土,金水詳; 配五色,應五方,觀五氣,察五臟。 臟封官,保家邦,肝拜將,心稱王; 肺為相,脾管倉,腎作強,最需藏。 津與液,供營養,精化血,氣導航。 神調攝,臟安康,怒氣升,肝失暢; 喜氣緩,心欠養;悲氣消,肺被殃; 憂氣結,脾不壯;恐氣下,腎難防。 手足經,分陰陽,沖任調,督帶忙。 診治篇—— 求病因,首內傷,動氣血,亂陰陽; 外六淫,疫難擋;不內外,蟲獸傷。 四診法,細思量,望為神,資料詳; 聞聲氣,問症狀,按周身,切脈象。 學辨證,明八綱,表裡定,寒熱講; 分虛實,論陰陽,知綱領,治反掌。 葯百味,神農嘗,通性味,明升降。 用兵法,組成方,辨治清,配伍當; 君臣主,佐使良,司攻守,療效彰。 病已成,醫坐堂,未病時,最需防。 順自然,遵法章,得智慧,保健康。 四季篇—— 人之初,樹之苗,欲繁茂,有其招。 天人一,形神道,養生法,四時調。 春風起,防感冒,食要清,緩去帽; 夏多熱,避暑擾,食須凈,著輕薄; 秋風勁,常潤燥,食喜津,慢加襖; 冬多寒,應日照,食當溫,衣棉袍。 起居篇—— 起居事,規律找,四體勤,養莫嬌。 逸有度,量力勞,忌熬夜,宜起早; 餐應時,不過飽,五穀養,零食拋; 多飲水,蔬果好,慎油膩,糖鹽少。 衣適體,隨季調,頻曬被,枕勿高; 常潔齒,勤洗澡,護雙目,熱泡腳。 善運動,愛思考,少煩憂,戒急躁。 琴棋樂,廣愛好,游天地,樂陶陶。 善調養,病難擾;勤學業,敬師老。 名醫篇—— 憶先賢,多仁孝,濟世心,永稱道。 扁鵲游,民誇好,內婦兒,皆通曉; 漢華佗,手術早,傳古今,技藝高; 張仲景,醫聖號,著傷寒,為師表; 唐葯王,孫思邈,重醫德,精方葯; 李時珍,編本草,綱目清,後世寶。 大醫多,難細表,明日才,吾輩找。 早啟蒙,漸通曉,學醫理,知奧妙。 體強健,德學韜,揚國粹,我自豪。 還有清代陳俢源的《醫學三字經》 另外,我是學中醫出身,有問題可以一起研究。 祝你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