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應如何教育幼兒
導語: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啟蒙階段,個體的認知行為在此階段萌發,人的一生中許多的優良品德和良好習慣以及正確的價值觀,都形成於這個階段,因此,幼兒教育任重而道遠,意義重大。
幼兒園應如何教育幼兒
一、打好性格基礎,努力提高情商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兒最終創造輝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兒變成一個平庸的人,性格基礎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幾年的生活習慣、父母態度、家庭氣氛,以後都會慢慢形成幼兒的性格特點,每一個習慣在其養成的前期特別重要,因此,每件事一開頭就堅持按要求做,不該做的事一開頭就堅決不做,從不遷就,慢慢習慣就會養成。
幼兒期兒童意志行為還很差,不能較長時間控制自己,幼兒行動的目的性也較差,行動缺乏明確目標,往往與直接興趣或需要、個人願望相聯系。例如:做好事為了得到一朵小紅花或是為了得到教師表揚。因此,要培養幼兒是先有目的,努力實現目標,自覺服從於一定的目的,並為實現目標而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品質。
二、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
習慣伴隨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所謂習慣,是指不斷重復或練習而養成的固定化的行為方式。習慣的最大特點是自動化,人們一旦養成良好的習慣,其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便會提高。
研究表明,3~12歲是年輕一代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然而,家長總是以孩子小為借口,縱容孩子的一切,致使孩子在飲食方面養成偏食、挑食的壞習慣,有的甚至追在孩子後面跑著喂飯,生怕孩子餓著,或是一味滿足孩子的胃口,一日三餐都是孩子喜歡吃的飯菜,這樣只能造成營養失衡;合理、科學的搭配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保障。
除此之外,家長應該在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陪伴在孩子左右,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說起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能不關注他們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而學習能力是由感覺動作、聽知覺和視知覺三大功能決定的。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以下幾個條件:①從小培養;②從小事抓起;③不能有例外;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制定規范並合理運用強化機制;⑤注意實踐和行為指導。借用英國的一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說的就是,要養成好習慣,貴在行動。總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三、營造良好環境,培養幼兒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條件,是一個人能力發展的動力。責任心如此重要,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呢?
一方面,學校和家庭共同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在學校里,教師是幼兒的領路人,應做到真心與他們做朋友,善於傾聽,啟發他們熱愛生活和社會,關愛家人和朋友,引導他們逐漸養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諧的處世習慣,從而產生對家人、對朋友、對社會的責任感。
另一方而,鍛煉承擔責任的能力。每一種能力的鍛煉都應該來自於實踐,因此,給予幼兒適當的承擔責任的機會。我們可以布置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小作業,如分發玩具、收交作品、整理書桌等,或者通過游戲、故事中的角色表演等,讓孩子逐漸懂得:在這個世界上,自己一方面要享受別人對自己的養護、教育和幫助,另一方面負有許多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一個不盡社會責任的人是一個對人類無益的人,而一個不會做事、無能為力的人是不受大家歡迎的。要鼓勵孩子從小融入集體,有主人翁意識和集體觀念,作為集體中的一員,要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也就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義,看到自己的行為能為他人帶來影響,從而生出自豪感和責任心。
四、在教學中重視幼兒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在我國,大多數人對“健康”的.認識都比較片面,認為幼兒的身體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這種對“健康”認識的偏差,使我們忽視了幼兒的非智力教育,妨礙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
健康的身體是兒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礎。要想使兒童的心理得到健全發展,首先要使兒童有健康的軀體,這些就需要我們的保護和鍛煉。比如規律的飲食和睡眠,適當的勞動和游戲,這些都是兒童生理健康的保證。
身體健康了,還要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兒,智力發育正常、積極向上、情感豐富、性格開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別人友好相處、適應集體生活等。要想使幼兒的心理健康,教師要多站在幼兒角度,了解他們內心的需要,為幼兒營造出一個能夠相互接納、信任、尊重、和諧的生活氛圍,並與他們建立平等的、亦師亦友的關系。因此,老師要放手讓幼兒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能夠充分表現自己,並尊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增強自信心,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五、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數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兒經過數學學習,感受到生活中的數量關系和數學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數學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親自操作。通過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和實踐,得出的相關結論在幼兒的腦海里會留下深刻印象,然後教師給予及時的補充和說明,知識便會扎實牢固地被幼兒接收。數學規律的總結和歸納,可以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復習和整理習慣,從而提高小朋友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幼兒教育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關系民族素質和國家的未來,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我們期待著幼教事業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
㈡ 幼兒園孩子不聽話怎麼管教
方法如下:
1、了解小朋友的「弱點」。
小朋友不聽話,並不是說那就是個壞孩子,不過是小朋友性格有些任性或者倔強罷了。我在幼兒園解除了不少小朋友,越是那些看起來不聽話的小朋友,他們就越是有些「弱點」,比如他們的不聽話不過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或者有些小小的自卑感造成的。
所以在小朋友不聽話的時候,你要好好觀察小朋友,了解他性格里的弱點,然後再作出相應的措施。
2、不要急著訓斥或者阻攔小朋友的「任性」。
小朋友再不聽話或者任性,也不過是個寶寶,他們不會有大人的思維,或者說沒有成年人的那種復雜的想法,不聽話是因為他們想達到自己的一個目的,卻沒有達成,所以小朋友才會表現出不聽話來。
這時候你要是訓斥他,可能他只是暫時的聽話,轉過身小朋友又會堅持做自己的事情。所以你記得,你可以制止小朋友不聽話的行為,但不要急著訓斥他。
3、抱著小朋友問問他不聽話的原因。
就算你知道小朋友不聽話的原因,你也不用直接說出來,有時候小朋友會和自己的幼兒園老師玩一些「小計謀」,或者是因為老師忽略小朋友了,或者老師偏心別的小朋友了,或者小朋友想引起別的小朋友的注意,等等,於是他們就會想辦法讓自己引人注意,然後達到自己的目的。
4、給小朋友的不聽話一個「記號」。
這算是給不聽話的小朋友的一個小懲罰吧,這樣的做法也是為了讓小朋友明白,自己的每一個行為,都要自己負責,不管是大人還是小朋友。他不聽話犯了小錯誤,老師可以選擇原諒並理解,但不代表他不接受屬於那個錯誤的懲罰。
5、表揚很乖的小朋友並獎勵。
這也算是一種激將法吧,但注意要適度,不要讓不聽話的小朋友出現自卑或者叛逆的小心理。觀察一下哪個小朋友非常乖很聽話,然後拿出一點點小獎品。
比如孩子們都喜歡的小禮物,哪怕是一隻漂亮的鉛筆或者畫畫筆畫畫本,獎勵給聽話的小朋友,告訴大家你還有很多這樣的禮物,所有的小朋友都有得到的機會,只要小朋友乖巧聽話就可以獎勵。這樣一來,不聽話的小朋友一定會努力表現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