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學前教育有哪些形式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學前教育有哪些形式

發布時間: 2023-09-07 07:46:23

1. 學前教育的類型有那些

從學前兒童的年齡來分,可分為胎教、嬰兒和幼兒教育;從學前教育的內容來分,可分為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或者學前兒童體育、德育、智育、美育等;依據教育活動的組織程度和制度化水平,將學前教育分為正規的學前教育(托幼機構和幼兒園)和非正規的學前教育(家庭學前教育和社會學前教育);

依據學前教育的實施機構,可分為學前家庭教育、學前社會教育和制度化的學前教育。從歷史來看,學前家庭教育伴隨人類發展的歷史早已存在,學前社會教育和制度化的學前教育則是近代社會的產物,也是學前教育發展的必然過程。現代社會中這三種形式實施並重、並存,理想的學前教育應是三種教育形式的統、協調並存。學前教育的三種形式各有其特徵,共同採用可發揮互補的功能。

(1)學前教育有哪些形式擴展閱讀:

學前家庭教育的特徵

啟蒙性: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個體社會化的最初搖籃,人一出生接觸的第一個環境是家庭,第一位老師是父母。孩子都是在雙親直接影響下長大的,他們都是首先通過家庭和父母來認識世界,了解人與人的關系。

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具有奠基作用,對兒童的身心各方面的發展起到開啟和啟迪的作用。「先人為主」的家長發揮著其他環境所無法取代的作用。權威性: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力和威力。家長是家庭生活的組織者。在子女面前特別是在學前期兒童心目中家長具有權威的力量。

家庭的存在,確定了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系、撫養關系、情感關系,孩子在沒有獨立生活之前,在經濟上、生活上、感情上都衣糗家長,形成了親密的依附關系。家庭教育是在物質供養和深厚感情密切結合的情況下進行的,它有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所沒有的自然強化效應。

家庭成員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決定了父母對子女有較大的制約作用。父母的教育易於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家長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晶德和行為習慣形成是很有益處的,對於幼兒來說,尤其是這樣。例如,幼兒在

2. 學前教育的實施主要有兩種形式

學前家庭教育和學前公共教育。家庭教育對學前兒童身心發展影響具有如下特點:家庭教育是幼兒接觸最早的教育。學前教育的歷史發展與現狀。原始社會的兒童教育。在原始社會中,沒有學前教育,對兒童實行的是公有公育。

學前教育的年齡范圍:一種認為從兒童出生一直到入小學前這一段時間的教育為學前教育,被成為廣義的學前教育。另一種則為狹義的學前教育,專指3~7歲兒童的教育,以有別於3歲以前的乳嬰兒教育。

學前教育的歷史發展與現狀,原始社會的兒童教育。在原始社會中,沒有學前教育,對兒童實行的是公有公育。農業社會的學前教育。學前教育轉移到家庭之中。重視生活照顧和身體養護,重視道德教育。

工業社會早期的學前教育。在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興起後,婦女開始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勞動,工人階級孩子無人照管,思想家和政治家以及社會團體開始興建最早的托幼機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電氣化技術出現,需要工人具備簡單讀寫算知識,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普及初等教育。重「育」少「教」。

3. 學前教育的類型有哪些

學前教育:指對學齡前兒童進行的教育。見〖幼兒教育〗。
學前教育的實施形式一般有兩種:學前家庭教育,主要有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在家庭中施行;二是學前公共教育,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會組織機構指派專人實施。
學前教育主要分為四個特點。一是幼兒園不是公立義務性的;二是幼師需要給孩子啟蒙教育;三是幼年期的孩子,需要根據感官和感覺去理解事情;四是教師沒有義務去管理孩子的生活問題。

學前教育根據學前兒童的年齡來分,可分為胎教、嬰兒和幼兒教育;學前教育根據學前教育的內容來分,可分為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或者學前兒童體育、德育、智育、美育等;依據教育活動的組織程度和制度化水平,將學前教育分為正規的學前教育(托幼機構和幼兒園)和非正規的學前教育(家庭學前教育和社會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