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2021年祁陽市教育如何改革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2021年祁陽市教育如何改革

發布時間: 2023-09-05 04:39:34

① 從2021年的教育行業變革中,你看出了哪些未來趨勢

可以說,2021年是中國教育改革的關鍵一年。1月以來,各類重大政策集中出台,大多涉及教育痛點和社會熱點問題,引起家長和學生的關注和熱議。4月13日,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北京落下帷幕,迎來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春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職業教育有著光明的前景和光明的前景。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中國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但其職業教育卻相對落後。

教育部倡導為現在的孩子減壓減輕負擔,課後訓練後可以讓孩子學習一些個人特長,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豐富課余假期生活等等,設計紀律訓練,這是嚴禁的。國內教育正在發生變化,如何選擇實現教育的“內與外”,也是家長能為孩子做的最體貼的布局和鋪路。

② 2021教育改革有哪些新變化

1、切實減輕過重作業負擔

教育部根據中央部署,已就加強作業管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各地各校務必高度重視,從把握功能、嚴控總量、提高質量、強化管理等方面抓好落實,堅決把過重作業負擔壓減下來。

要強化學校作業管理主體責任,落實校長負責制。教育行政部門要對義務教育學校逐一檢查,重點檢查是否制訂了完善的作業管理辦法,是否建立了作業總量調控和質量定期評價制度,是否做到了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是否建立了對學習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幫扶制度等。

教育部已將上述要求列入了教育督導重要內容和「雙減」重點工作監測台賬,並通過國家中小學網路雲平台公開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作為評判各地各校作業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參考依據。

2、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

今年6月,教育部發出了進一步做好課後服務工作的通知,暑假期間各地對課後服務做了精心准備,新學期要實現校校開展全覆蓋、保障時間「5+2」、豐富內容上水平、吸引學生廣參與。

要關心愛護教師,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對參加課後服務的教師給予相應補助。課後服務可以聘任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願者參與,並充分利用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社會資源。

各地各校要把學生參加課後服務的情況納入義務教育學校質量評價體系。教育部已建立了課後服務直報系統,將定期通報各地工作進展情況。

3、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

為切實降低學生考試壓力,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准確把握考試功能、大幅壓減考試次數、規范考試命題管理、合理運用考試結果、完善學習過程評價、加強學業質量監測、健全管理監督機制等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考試主要發揮診斷學情教情、改進加強教學、評價教學質量等方面功能,除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外,其他考試不具有甄別選拔功能。

《通知》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從不同學科實際出發,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要合理控制考試難度,嚴禁超課標超教學進度命題。要合理運用考試結果,學校期中期末考試實行等級評價。要統籌處理好考試、作業、日常評價、質量監測等方面的關系,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習慣與學習表現、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各地各校要認真按《通知》要求貫徹執行。

4、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學校要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核心任務。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科學制訂教學計劃,確保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鼓勵支持教師優化教學方式,切實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各地各校要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全面落實入學准備和入學適應指導要點,幼兒園要幫助做好入學准備,小學一年級要嚴格按照課程標准「零起點」教學,積極探索實施入學適應期過渡性活動課程。

各地各校要深入實施新課程新教材,積極引導師生用好國家中小學網路雲平台和中國教育電視台「空中課堂」提供的精品課程資源,廣泛開展教師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展示交流活動,精心做好教育部部署的「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推薦工作,激勵廣大教師深入研究課程教材,勇於投身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式,准確把握學情,注重因材施教,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5、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班

落實學校承擔的「雙減」工作任務,必須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嚴格落實教育教學工作紀律。

新學期開學後,義務教育學校要嚴格執行均衡編班的法律規定,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班,切實做到均衡配置師資。

嚴格執行教學計劃,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不得利用課後服務時間講新課。

嚴格執行作業管理規定,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嚴格執行考試管理規定,不得違規組織考試,考試結果不排名、不公布並以適當方式告知家長和學生,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簽」。

各地教育部門要強化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和檢查,並暢通社會反映意見渠道,自覺接受監督;對發現的違規行為要立行立改、堅決予以嚴肅查處。

教育改革怎樣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1、大力整頓線下培訓機構

據教育部網站2月4日發布的《教育部 2021 年工作要點》,教育部 2021 年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目標。今年隨著各地開始大力整頓線下培訓機構,暫停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活動、多家培訓機構屢屢接到「罰單」等等措施讓課外培訓機構迎來了寒冬。

2、高中生與職高生比例 5:5

全國職業教育大會4月13日在京落下帷幕,職業教育發展迎來又一個春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這是總書記在職業教育大會召開前夕,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國是製造業大國,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但中國的職業教育卻比較落後。現在,讓高中階段實行普高和職業教育五五分流,說明國家開始重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

3、雙減政策對校外機構的重大打擊

7月24日,校外培訓迎來「最強寒冬」。新華社發布《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雙減政策」的出台,不僅引發新東方、好未來等多家教育機構的股價暴跌,更是引起了整個教育行業的關注。其中提到 「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節假日、 休息日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不得提供「拍照搜題」,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上市融資。」 此文件一出台,國內最大的教育機構新東方股價一瀉千里,同時校外培訓機構哀鴻遍野。

4、學科類培訓,嚴令禁止

7月30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的通知》:根據國家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的規定,在開展校外培訓時,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按照學科類進行管理。簡單的說,教育部提倡為現在的孩子減壓減負,以後的校外培訓可以孩子們可以學點個人的才藝特長,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充實課余假期生活等,涉及學科類培訓,那就嚴令禁止。

教育新一輪的改革即將來臨什麼變化

面對我國教育資源不均衡,壟斷不斷在加劇,國家將出台教育體系大整頓,首先是教育培訓機構大量調整和取締,禁止貸款和政策扶持在教育培訓機構的投入,其次加強學校管理,不讓學生參與校外培訓機構。這樣有利於我國農民與城市的教育差距逐步減少,多餘的教育培訓老師要不面臨淘汰,要不將會趕到鄉下支教或者技術學校任教。

高昂的培訓費引導教師離職將得到緩解,同時現代技術不斷發展,產業缺陷逐步明顯,缺乏技術骨幹,原因是我國技術學校嚴重不被看好,以後技術類院校將會得到大力扶持和新建,以後也是一塊很大的商機,大量的技術培訓老師的薪酬也會得到提高,相反傳統的理論式學校慢慢退出歷史舞台,因為國家目前需要實用性教育,同時教育界的考試和教育資源的原始分配將會受到限制,因為技術院校需要發展,資源肯定要調配,相應的傳統教育將會面臨破產和生源不足,教育冗員,失業也會是一個大趨勢,因為改革將會淘汰傳統教育模式。

同時高考和中考逐漸管嚴,人數減少,將會導致很多大學城空間大,生源少,加之人口銳減,所以教育改革將會帶動技術行業興起,同時也會壓迫傳統教育下滑和淘汰。高中和大學數量將會減少,很多老師因為缺乏技術知識而被迫轉移到技校或者企業做培訓,所以未來的管理培訓也會是一個大的趨勢,因為冗員,大量的人技能不提升,將會無從做起。

還有學區房將會大跌眼鏡,因為生源受限,有些地方可能學校沒法運轉和維持,學區房自然就會跌落,同時高昂的培訓費用和藝術學習將會遏制,不再給家長和學生造成巨大壓力,人們將會有多餘的時間和金錢去豐富業餘生活和心理健康釋放,因為沒有事情來釋放內心壓力,未來心理健康咨詢也是一個很大的商機,業務愛好組織和學習,是人們的充實生活的有力保障,也是一大商機。

③ 2021年教育改革雙減政策

法律分析:「雙減」指要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即減輕學生作業量和作業時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第四十六條 國家機關、軍隊、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依法為兒童、少年、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④ 2021年中小學教育改革內容是什麼

如下:

1、大力整頓線下培訓機構

據教育部網站2月4日發布的《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點》,教育部2021年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目標。今年隨著各地開始大力整頓線下培訓機構,暫停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活動、多家培訓機構屢屢接到「罰單」等等措施讓課外培訓機構迎來了寒冬。

2、高中生與職高生比例5:5

全國職業教育大會4月13日在京落下帷幕,職業教育發展迎來又一個春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這是總書記在職業教育大會召開前夕,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國是製造業大國,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但中國的職業教育卻比較落後。現在,讓高中階段實行普高和職業教育五五分流,說明國家開始重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

3、雙減政策對校外機構的重大打擊

7月24日,校外培訓迎來「最強寒冬」。新華社發布《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雙減政策」的出台,不僅引發新東方、好未來等多家教育機構的股價暴跌,更是引起了整個教育行業的關注。

其中提到「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節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不得提供「拍照搜題」,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上市融資。」此文件一出台,國內最大的教育機構新東方股價一瀉千里,同時校外培訓機構哀鴻遍野。

4、學科類培訓,嚴令禁止

7月30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的通知》:根據國家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的規定,在開展校外培訓時,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按照學科類進行管理。

簡單的說,教育部提倡為現在的孩子減壓減負,以後的校外培訓可以孩子們可以學點個人的才藝特長,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充實課余假期生活等,涉及學科類培訓,那就嚴令禁止。

教育新一輪的改革即將來臨變化

面對我國教育資源不均衡,壟斷不斷在加劇,國家將出台教育體系大整頓,首先是教育培訓機構大量調整和取締,禁止貸款和政策扶持在教育培訓機構的投入。

其次加強學校管理,不讓學生參與校外培訓機構。這樣有利於我國農民與城市的教育差距逐步減少,多餘的教育培訓老師要不面臨淘汰,要不將會趕到鄉下支教或者技術學校任教。

⑤ 2021 年的教育行業變革,你從中看出了哪些未來趨勢

2021年,對於教育行業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整個教育生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大環境下,也有許多學者、教育專家剖析教育生態的過去,預測不遠的將來。那麼就讓我們來一起通過他們的發言迎接新的一年。

01 「雙減」政策是中國教育大變革的重要契機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具有社會的信息化、資源的泛在化、職業的流動化、技術的賦能化、學習的終身化、教育的個性化等特點,所以在未來的教育中應該強化新生命課程,為了生命的長寬高;強化新智識課程,培養人思維的洞見力;強化新德育課程,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強化新藝術課程,為了心靈的創造性;強化特色課程,為了個性的張揚。

談及未來學習內容變革以及學習方式的變化,朱永新提出了三點想法:第一,從學校走向學習中心;第二,從固定的學習走向彈性的學習;第三,從學歷社會走向學力社會。

——來自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在12月4日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八屆年會中關於《中國教育大改革》的主題演講

02 「善待兒童的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的最高綱領」

中國教育下一步向何處去?我們提出了「做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要以學習化社會的理念構思高中教育和高中後教育,因為面臨的不僅僅是城鎮化和少子化,而且是互聯網和智能機器人時代學習化社會的挑戰。

中國的教育理想其實就是要實行善待兒童的教育,使兒童免於恐懼的教育,能夠保障兒童休息和睡眠的教育。這個說起來是教育的最低綱領,但是現在也已經變成了我們教育的最高綱領。

——來自於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楊東平11月6日在第四屆世界教育前沿論壇關於《中國教育的下一步》主題演講

03 「教育重塑的格局應該走創新的發展思路」

教育重塑的格局應該走創新的發展思路。這個創新的發展思路應該有三個更加註重:

第一是在外部關繫上,我們應該更加註重公辦教育和民辦學校之間的協同發展;第二是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協同;第三是社區和學校之間的協同發展。總之我們要通過協同,共同為民辦教育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第二,要更加註重發展專心,然後造就特精。民辦教育應該把我們的業務領域放在一些專門的領域,和一些新領域。現在校外培訓機構轉型的一大塊,就是向教育科技和教育資源服務在轉型,有很多機構在走這條路,我建議大家思考,在轉型的時候要盯住我們所擅長的領域,創導出新的領域,最後做成特色、做成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