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與教育領域的人溝通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如何與教育領域的人溝通

發布時間: 2023-09-05 01:57:04

A. 如何與老師溝通孩子情況

如何與老師溝通孩子情況

如何與老師溝通孩子情況,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對於成長問題更有利於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下面我分享如何與老師溝通孩子情況方法。

如何與老師溝通孩子情況1

1、要對老師抱以充分的信任。

無論是你主動找的老師,還是被動找的,在溝通的過程中,你必須充分信任老師。你可能會遇到老師找你告狀,在你看來這些「告狀」有誇大、扭曲事實的情況,你也要做到信任老師之所以提出這些問題,他的出發點都是希望教育好孩子。

2、溝通要有一致性。

跟老師溝通的一致性最重要的是時間。老師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如果時間上不一致,突然就跑去學校找老師,老師正好有空是萬幸,剛好有課要上或者有其他事要處理,不僅會破壞溝通的氣氛,恐怕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3、內容上要做到老師能接受。

有篇文章在朋友圈裡比較火,說的是老師教不了的幾件事。比如孩子的行為習慣、感恩和安全教育等。選擇什麼樣的內容跟老師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引起老師的興趣就更好了。但就算是老師無能為力的那些事,其實家長也可以抱著交流的態度去請教。

4、表達需要明確。

「X老師,XXX最近在學校表現怎麼樣?」不知道有多少家長遇到老師會這樣提問。老師面對這樣的問題,一般也只能用「挺好的」來回答。如此一來一去,跟老師溝通的機會就失去了。家長需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保證溝通的效果。

5、溝通渠道和方式的多樣性。

有多少家長只在家長會時見到老師,見到了又最多隻聊兩三句呢?其實,與老師溝通的渠道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樣性的。比如,電話、網路、便條等,家長應該有針對性地運用各種方式創造跟老師溝通的機會。

6、溝通的持續性與連貫性也很重要。

溝通其實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過程,要達到讓孩子進步的目的,有時候需要持續地、連貫地跟老師溝通。即便是通過交流解決了已有問題,家長也可以就此向老師表達謝意。千萬別讓老師有這樣的錯覺:問題一丟給老師,就完全不管不問了。

7、受眾能力的差異性。

每一個老師是不一樣的,可能在A老師看來孩子身上不存在什麼問題,但到了B老師那裡,就有問題了。家長要接受老師對孩子評價的差異,也要尊重老師本身存在的差異,不要因為孩子得到不同的評價,而去給老師貼「好或壞」的標簽。

如何與老師溝通孩子情況2

1、端正對老師總體的看法:不論你對老師怎麼看,而是要考慮你的目的是教育孩子。

2、發自內心尊重老師:概念化的老師——所有教我們知識的人,指的是群體。老師的素質未必都能到你的要求,尊重老師實質是尊重自己。

3、不要事事依靠老師:要不看成神,要不就白痴,就以為攤上個好老師就好了,孩子關鍵取決於自己和家庭的學習氛圍。

老師按學校模式來做,沒有超能力來管理到幾十個學生,把所有希望寄託在老師是不實際的。

關鴻羽教授說的好:「在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方面家長應該主動一些,應該多向學校靠攏,多向老師請教。這是因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有專業教育工作者。

教師教育過的孩子成百上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我們家長一輩子才養活一個孩子,眼界難免狹窄;教師能夠從幾十個學生的比較中鑒別孩子的.優缺點,而我們家長卻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估價往往容易偏頗。

家長注意:家長最好一個月左右到學校去一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況。只靠家長會了解是不夠的。開家長會時,那麼多家長都在等著,老師不可以能對您孩子的情況談很多。別人不去的時候,您去訪老師,可以細談,從學習到紀律,從思想到生活,細致了解一下。

您想,全班幾十個孩子,哪個孩子的家長經常去學校訪問教師,教師自然就得多觀察、多了解這孩子,不然家長來了說什麼?這無形中就督促教師多關注您的孩子了,這不是很好嗎?

家長千萬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再去和老師聯系。要想發現微小的變化,必須與老師經常聯系。另外,家長如果主動和老師聯系,要注意幾個細節。

如何與老師溝通孩子情況3

01 鼓勵孩子多與老師主動溝通

溝通不僅是一項個人的基本技能,也是人與人之間增進了解的重要途徑之一。

有關研究表明,溝通越深入,雙方越能相互理解和寬容,在學生和老師之間也能有更理想的師生關系,孩子也更願意接受老師的教誨,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想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家長就要多鼓勵孩子與老師交流溝通,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在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地方,要主動向老師提問。當然,孩子在遇到人生困惑時,除了與父母溝通之外,也完全可以和信任的老師進行溝通,相信老師很快就能幫孩子撥開迷霧。

作為學生,在老師有需要的時候,主動幫老師擦擦黑板、收收作業本等等;在重要節日,如教師節等,可以給老師送自己製作的節日賀卡、發發簡訊等,表示祝福和感恩之情。對於一些比較內向,靦腆的孩子,家長可以教孩子通過寫信、寫紙條等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交到老師手裡。這些做法都能給老師留下很多的好感。

02 教給孩子一些與老師溝通的基本技巧

孩子能夠主動走出去和老師溝通算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的第二步就是如何與老師進行溝通。當然,這畢竟不是什麼外交場合,沒有那麼多的繁文縟節,盡管如此,但一些基本的溝通技巧還是要好好了解和掌握的。

比如,孩子在什麼時間去找老師溝通?當然不能在老師正忙著備課寫教案的時候,要在老師相對空閑的時間去找老師,如在大課間、傍晚等時間段。

溝通准備要充分,可以提前把需要跟老師講的內容在腦子里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確信自己能夠表達清楚了再去找老師,否則會出現詞不達意的尷尬情況。

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音量要適中,不要過大或過小,過大不禮貌,過小聽不清楚,音量適中最好。此外,不要隨意打斷老師的話;在遇到不同意見時,平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等等。

03 加強與老師的溝通,讓老師多關注孩子

家長要通過各種方式主動和老師保持溝通,如電話、微信、QQ、家長會等,既能及時了解學校和老師的要求和安排,也能向老師及時反饋孩子的在家表現。

在與老師溝通時,家長應多講孩子的優點、在家的表現等等,幫助老師更加了解孩子。當老師對孩子更加了解時,便能更好地與孩子相處、更有成效地教育好孩子。

在一些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家長尤其需要多與老師溝通,如在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開學第一周等,在這些特殊的時間點上,孩子容易遇到各種成長問題,如果家長和老師通過溝通了解到孩子的實際情況,將有利於家長和老師及時做出應對,幫助孩子順利完成過渡。

家長平時可以在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時與老師簡單聊聊,這樣不但可以了解孩子是否適應學校,還能給老師留下一個印象:家長很重視孩子的教育,重視與老師的溝通。還可以通過各種電話、微信等和老師私聊的方式來了解孩子的在家在校情況。

B. 怎樣跟老師溝通的技巧

1、主動接觸、經常聯系

既然親師雙方都期許對方能主動及經常聯系,那麼「求人不如求已」,好家長就應該主動與老師接觸,經常與老師聯絡。每周至少在聯絡簿上溝通一次,每月至少一至兩次與老師電話或面對面溝通一次。好家長會主動向老師報告孩子在家的情況,也定期向老師詢問孩子在學校的各種狀況。這樣不但有利於教學,而且,家長如此關心子女,會令老師感動,也令子女知所警惕,不敢輕舉妄動。

2、尊重及肯定

好家長必會尊重老師的專業與經驗,肯定老師的心血及付出。教師是一分專業,有其專業自主權,不容隨便侵犯、干預。老師要怎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在。而且以老師面對那麼多各式各樣的學校,以及那麼多年的臨床經驗來說,較父母來得理性與客觀。至於老師一個人要掌握那麼多可能產生的許多狀況,真需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那分精神與身體上的辛苦,是難以形容、令人感動的。況且學生是活的,更難掌握。

3、了解與信任

了解老師的教育信念與方法,信任老師的愛心及為人,才是親師合作的基石。人際之間常因猜疑,而使誤解愈來愈深。猜疑是由於不了解而胡思亂想,為避免想錯,好家長會找各種機會了解老師為人及教學方式。在了解當中要帶著體諒及反省,體諒老師也是凡人,難免有好惡喜怒,反省自己身為家長有哪裡失職,致使老師對待子女態度有異。

尤其在老師對子女「愛之深,責之切」時,更要信任老師是基於愛心,而非討厭孩子,並與老師充分配合。不管家長的社經地位再高,都得設法表現出對老師的信任,才能增強老師的信心,並使子女也信任老師。反之,有些家長自恃己能,隨意批評老師,甚至在子女面前,表現出對老師某些行事的不滿。致使子女也開始懷疑老師,甚至不覺得任意反對老師是不對的,這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