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在教育的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什麼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在教育的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9-04 22:10:52

『壹』 放養孩子的教育方法正確嗎教育路上家長應該怎麼做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童年時,父母於孩子而言是萬能的,是唯一的依靠。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

等到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

教育的黃金時期,也許只有十年。

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

在教育路上,千萬別放養孩子。因為,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都會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

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大人的“太怕麻煩”

每次孩子出現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的總是老師。

每當老師聯系家長,希望和家長一起商量孩子的問題時,得到的答復都是:“老師,不好意思,我現在正忙,可以晚一點再說嗎?”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父母自帶光芒,決定了孩子的高度和溫度。老師認真負責,決定了孩子的前途和命運。

以下建議希望能讓父母們有所啟發。

1

經常主動和孩子接觸

爸爸比媽媽更理解孩子,對孩子的培養目標更明確、更實際,對孩子的要求更嚴格,方法更有針對性,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爸爸對孩子的數理邏輯能力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爸爸經常主動接觸的孩子,孩子得數學成績會比較好。

2

保持和諧的夫妻關系

夫妻關系和諧,家庭氛圍才會更加溫馨;如果父母經常爭吵和互相指責,就會破壞孩子對父母之間真誠情感的體驗,破壞安全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孩子感到恐懼與煩惱,這樣不利於孩子智力和情感的發展。

3

父母的教育態度要一致

在許多家庭中,由於夫妻雙方經歷、價值觀、知識水平不同,對孩子成長規律的理解也互不相同,因而會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產生分歧。

爸爸媽媽的教養態度不一致,往往會使得孩子無所適從,使孩子成為人格失調的兩面人。因此,父母應該保持一樣的教育態度。

4

經常探討如何教育孩子

爸爸要多和媽媽溝通,抽出時間和媽媽探討教育孩子的問題,對於有爭議的問題,夫妻可以各自說出自己的意見,無法認可對方的行為時,要商討出雙方可以共同接受的科學的教育方式。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5

抽出時間教育孩子

爸爸教育孩子相比媽媽而言有更大的優勢,爸爸能將陽剛、堅強、勇敢等優異的男性品質灌輸給孩子。所以,爸爸要適當放棄繁忙的工作,抽出時間教育孩子,配合媽媽,主動彌補母親教育的不足。

『貳』 聰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上,哪幾點不能偷懶

一位當老師的朋友就正在為他班上的一個學生頭疼。他說,這個孩子已經十多天沒交作業了。誰知道每天的網課有沒有在聽呢?打電話問父母,父母就說自己在家裡辦公呀,沒空呀,孩子一管就炸毛呀,blablabla。

這位朋友無奈地跟我說:正式開學後,講過的知識會再過一遍。「過一遍」是什麼意思?就是一筆帶過,不會一個知識點掰開了、揉碎了地講。

這么一來,在應試教育體系下,父母放任不管,吃虧的必然是孩子。

為人父母,本來就是要做好為孩子付出,甚至犧牲一部分自我的覺悟和准備的。

孩子就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父母的樣子。

此時此刻,我們必須要做好孩子人生的導師,為孩子的成長負起全部的責任。


要敢對孩子提要求

一個媽媽說:「我兒子除了上網課,其他時間都在玩電腦。也不敢管,怕他嫌煩。很多專家不都說了,不要試圖控制孩子嗎?」

我聽完立馬急了。人說不要控制孩子,你這不是「不控制」,是撒手不管啊。

現在很多父母似乎怕對孩子提要求。一旦說要對孩子有高期待,好像自己就變成了控制欲強的壞父母了。其實完全搞錯了。


歸根結底,養孩子遇到問題,不能給自己找借口,或者情緒上來了,一頓打罵了事。這些都是偷懶行為。

養孩子,最是偷懶不得的。

做父母的在孩子身上偷懶,一定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盡管要做到上述的建議,需要父母花費很多精力,還要不斷反省和思考。可是,誰說做父母容易呢?做父母肯定是苦的。

父母現在選擇了一種比較苦的育兒方式,孩子長大後,才可能有選擇生活的能力和權利。

絲毫不苦的父母,肯定不是好父母。

在這樣一個高度競爭的時代,最好的教育方式可能就是:

父母身體力行爭當全面發展的好父母,然後盡力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和引領。至於孩子成才與否,那是孩子的命運。

『叄』 教書的是老師,育人的是家長,這話有道理嗎

“教書的是老師,育人的是家長”,你認同這話嗎?為什麼?

這段時間,朋友一直在忙著找早教班。

2歲的女兒圖圖馬上要讀幼兒園了,之前都是奶奶幫忙帶,把唯一的孫女寵上了天。吃飯要喂,穿衣服、穿鞋也要幫忙,走幾步路都要小心翼翼地護著……以至於女兒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無法獨自完成,很依賴人。

朋友因這事和婆婆鬧翻了,老人家一氣之下回了老家。朋友想著回去就回去吧,正好找個早教班,幫她好好教育下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老師的認真負責,決定了孩子的才學與成績;而父母的修養,則是孩子的教養。

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這樣的人。父母發揮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盡己所能去照亮孩子。

如果人生是一所學校,父母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老師。不要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自己就沒有責任了,凡事不需要操心了。

教育,從來就不應該是一件孤軍奮戰的事。老師和家長應攜手同行。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家長,這就是最好的教育關系。

孩子,是一個家的希望;家,則藏著孩子的一生。想要孩子成長成才,父母就必須先正好家風,先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父母,孩子才能成為更優秀的孩子。

而不是把孩子的成才,全歸咎於學校責任。老師只是知識的傳播者,父母才是孩子成才路上的的奠基者。

一語概之,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個人的責任,也不是一所學校的事。它需要多方的配合和努力,父母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