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未來教育危機如何解決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未來教育危機如何解決

發布時間: 2023-09-04 09:58:50

『壹』 未來的沖擊所預言的未來教育特徵

《未來的沖擊》是托夫勒奠定聲名之作,本書的出版也標志著未來學進入美國文化的主流領域。
在社會的劇變下,短暫性的訊息不斷襲擾人類的感覺,新奇性的事物不斷撞擊人類的認知能力,而多樣化的選擇則不斷攪亂人類的判斷能力。當人類無法適應這三股聯袂而來的變動刺激時,便導致了變動的疾病:未來的沖擊。
未來沖擊的大風暴此前早已席捲一些發達國家,許多人一提起「未來」便為之色變。他們患了「未來的恐懼症」,開始逃避「未來」,盲目地走回「過去」。
在未來的襲擊下,他們開始退卻,拒絕介入社會。嬉皮避進荒野之地,流落到孤島,不願再食人間煙火,寧願去過著一種「單純而愚昧」的生活。他們開始抽大麻煙,因為神經麻痹之後便不會再去想到未來。他們追求銷魂的高潮經驗,因為這種高潮經驗可使其忘我。他們走向神秘主義,因為神秘主義可使他們返回過去的幽遠之鄉。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們也許應該想想自身是否也會遭遇未來沖擊的問題。發達國家今日所面臨的危機,乃是過去盲目、單向發展科技所致。因此,倘若我們能借鑒其中,計劃性地去發展全面和諧的社會,則不僅可以減少許多西方過去所遭遇的危機,而且即使我們經濟起飛到達先進階段,也可克服許多未來沖擊的危機。
近日得知,世界著名未來學家、社會思想家阿爾文·托夫勒已於6月27日去世。對於熟悉他的人不必多解釋,大家對這位未來學巨擘以及他的未來三部曲《未來的沖擊》、《第三次浪潮》、《權力的轉移》都耳熟能詳,並且深受其影響。對於不甚了解他的人來說,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就曾預言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後,人類社會將進入信息(或服務)社會,並且他預測到未來電子郵件、計算機、網路聊天等技術將會普及,他的大多數預言都已成為現實。在托夫勒生活的年代,這些預言簡直是天方夜譚,而現在卻成為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現實,這或許就是托夫勒和未來學的偉大之處。

就像媒體在報道中說的那樣,「托夫勒走了,世界依然活在他的預言里。」如今重新翻閱他的思想著作,依然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未來氣息。
在教育領域,托夫勒的預言也同樣振聾發聵。托夫勒曾說,「21世紀的文盲不會是那些能讀能寫的人,而是那些沒有能力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的人。」並且他在《未來的沖擊》一書中專門用一個章節勾勒出他預想的未來教育藍圖。其中他提出的「面向未來的教育」和「為未來而培養人」的觀點,對當下教育仍有極大的警醒作用。
帶著時間傾向性理解教育
托夫勒認為,每個社會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有特定的態度,這種時間傾向性也反映在每個時代的教育上。
在日復一日的農耕社會,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在未來也會反復使用。托夫勒認為,在停滯不前的社會,對孩子來說最切合實際的教育方式就是用過去的技能武裝他,因為這些技能恰恰是在那個社會的未來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能。因此,農業社會的知識主要通過家庭、宗教機構和社會學徒制進行傳播。
對於工業社會的教育,托夫勒認為,由於面對從前從未有過的情況,人們不得不花費越來越多的精力了解現在,於是教育本身的重心,開始從關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轉移到關注現在。而且為了讓孩子們適應一個全新的工業社會,適應重復的室內勞動、機器、噪音、集體紀律、擁擠的居住條件等工作環境,解決辦法是建立一種模擬工業世界的教育體系。於是就出現了托夫勒稱之為「工業主義製造的精巧的機器——大眾教育」,它集合了大量的學生(原料),由教師(工人)在集中的學校(工廠)里加工其所需要的那種成人。
如今,這種工業社會遺留下來的教育體制還在上演,在一段時間內這種教育模式對推動知識傳播和普及,推動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的優勢明顯。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缺乏個性和創造性等弊端日益顯現。
未來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
托夫勒在當時就預見到這種教育的危險,因此他提出,為了避免培養「工業人」的弊端,避免未來的沖擊,必須建立一種超工業的教育,並稱之為「新的教育革命」。
他所說的這場教育革命,是建立在一種新的技術體系之上,即快速、易變和自動調節的機器執行例行任務,人則執行創造性的任務。這種新的技術體系與當下備受關注的人工智慧技術何其相似,而且人工智慧的研發初衷也是為了把人從機械、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然後從事更具創造性的工作。結合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實,我們有理由相信人工智慧的時代遲早會到來。那麼在這種技術背景下,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未來教育的目標又是什麼呢?
托夫勒預測,未來社會將不需要機械工作、機械服從命令的人,而是需要能做出重大判斷的人,能在迅速變化的現實中做出敏捷反應的人,需要「骨頭里都有未來」的人。為適應這種新的人才需求標准,托夫勒進一步推斷,未來教育的目標將是提高人對變化的方向和速度的應對能力。
當下教育熱點已被托夫勒言中
托夫勒預測到的問題確實是當下教育的頑疾,但同時他也給出了應對未來的策略,他認為教育制度的組織結構、革新教育的課堂和鼓勵更注重未來的方針,將是未來變革教育的三個目標。其中,在教育的組織結構上,他對「進行教育的適宜場所是學校」表示質疑,提出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和隨時隨地的教育將成為可能。此外,他預測到計算機、電子錄像、全息照相等技術將對未來教育有輔助作用,並且有讀者指出他曾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數據贊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反觀當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在線教育、慕課、教育大數據等成為教育熱詞,不禁再次被托夫勒敏銳的預見性所折服。

在未來學家的世界裡,比已經發生的消息更重要的是預想的習慣。托夫勒認為這種習慣地想到未來的能力在適用未來中起關鍵作用,而教育理所應當的承擔起培養這種對未來的好奇心和未來意識的任務。

『貳』 未來教育發展趨勢

教育行業的前景好,是毋庸置疑的。這取決於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無論是學前教育還是k12教育還是成人教育,只要用心,機遇都是有的。

做為一個多年的教育從業者,對於教育行業的未來前景,我做了一些分析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受政策影響大,教育行業將越來越規范;這體現在:

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整治以應試為導向的校外培訓機構;

一個是教育部專項整治幼兒園小學化;

一個是國務院辦公廳下文禁止民辦幼兒園上市,紅黃藍幼兒園市值遭腰斬;

進入今年以來,政府有關部門接連推出舉措規范教育市場,說明國家已經認識到應試教育的弊端,正試圖做一些調整和改變。同時扼制資本過熱炒作教育市場。這樣可以說未來的教育市場機遇與危機並存。

以幼兒園為例,去小學化幾乎年年提,年年沒動靜。但今年這次看來要是動真格了,為什麼?因為專項整治的時間節點都在文件中明確了。這意味著整個學前教育面臨著洗牌或升級,雙語幼兒園,幼小銜接也就是學前班以後能不能幹下去都是個問題。

整治之後,去小學化之後,幼兒園該教什麼?今年教育部部長在兩會上強調,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就是機遇,未來的學前教育市場將會催生諸多以游戲為載體的教具或教研產品。

二,互聯網+教育,對傳統培訓的影響將更為明顯。

互聯網在線教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能整合更國際化的師資資源,授課方式靈活,更加便捷,更加經濟。從受眾的發展來看,隨著80後,90後家長成為教育消費的生力軍,互聯網在線教育的方法和方式更容易被他們所接受,因而互聯網+教育正不斷地侵吞傳統的教培市場,並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這從VIPKID今年六月完成5億美金的D+輪融資,公司估值超過200億元可以看出。要知道這家公司到現在不過是剛剛誕生了五年。

三,教育理念將會推動創新,新的商業模式不斷。

時代發展到今天,VR,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高科技正迅猛地改變著世界。但回顧教育本身,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跟過去相比,幾乎看不到太多變化,這其實就為創新提供了豐厚的土壤。而創新工廠的李開復表示,創新工場的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教育,消費升級等五大方向領域的A、B輪公司。

筆者認為,未來的五年內,教育領域一定會出現嶄新的模式,無論是理念或手段上,將會為相對滯後的教育行業帶來顛覆式的改變,教育行業未來的前景,值得我們期待!

『叄』 請問對現在疫情的教育問題怎麼看

當今疫情

全球范圍內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教育等社會重要領域遭受了前所木有的破壞和挑戰。這場災難對於全球而言,既是危機,也是契機,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對末來教育進行冷思考的契機,而建構末來教育的鑰匙,握在了每一個國家手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呼籲:「現在是時候加強合作和國際團結,以教育為中心,實現復甦,向更加包容、安全和可持續的社會轉型。」疫情背景下,世界各國不能再各自為營,要充分認識教育在社會復甦中的新使命,通過未來教育理念重構採取一系列教育可持續發展新舉措,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盡早以薪新面貌迎接未來。

『肆』 設想一下未來的教育會如何發展

第一,未來的教育將更加註重培養社會上能夠生存的人
教育使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我們的興趣,並提供深入學習相關知識技能的渠道,包括網路教室、學校開辦的各種興趣學習班、活動組等。未來的教育將更加註重培養社會上能夠生存的人,在與社會生活無縫連接的概念下,首先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立能力,各行各業都能獲得新鮮血液。教育將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糾正傳授學習的方法。在此前提下,我們將擁有終身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每個獨立個體都有各自的特點,如果根據個人特點定製合適的教育方案,將成為未來教育的趨勢。
第二,教育培養目標轉向能力培養為主
研究表明,今後我國將有710萬個工作崗位消失,700種職業,47%的工作崗位可以被人工智慧/機器人取代,同時還會出現很多新的職業。面對未來職業的變化,教育領域必須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在知識記憶和簡單理解方面,人工智慧在很多方面都超過了人類,未來以知識記憶和簡單理解為主的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全面取代,因此整個教育體系的目標需要全面調整。要以培養知識記憶為主的能力為主,更加註重培養人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創造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更加註重培養人機合作的能力。
第三,利用互聯網幫助教育、教育、網路的普及,讓教育打破時空限制。
以前上課需要的教具也需要手工,現在需要的可以在淘寶上買到。在線多用戶文檔編輯收集信息,「騰訊文檔」解決問題。如何快速將文檔轉換成電子文稿,開發「食道者」等小程序,大大提高了辦公室效率。大一基本筆仙書法練習等也在小程序「戰地字帖」中找到了滿意的模板。我們要努力使用好網路資源,它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