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義務教育手抄報寫什麼內容
義務教育標語(一)
1、教育改變命運,知識創造財富,學習充實人生。2、辦好一流教育,爭創教育強市。3、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和義務。4、共圖經濟騰飛,共謀教育發展。5、知識改變命運,學習創造未來。6、實施素質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7、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8、支持科學發展觀,促進教育大發展。9、義務教育是公益性事業。10、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11、辦人民滿意教育,營造社會關心支持教育良好風尚。12、突出教育優先發展地位,全面建設和諧社會。13、學習創造未來,知識改變命運。14、積極推進學校布局調整,促進教育均衡發展。15、實行綜合治理,打造平安校園。16、拯救一個失學兒童,就是拯救一個未來。17、落實政府職責,強化政府行為,保障教育投入18、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19、誰擁有了知識,誰就擁有了財富。20、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21、人的差異在於業余時間,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發展決定於他在業余時間專心於何事。22、知識是進步的殿堂,互動學習是溝通心靈的橋梁。23、有田不耕倉庫虛,有書不讀子孫愚。24、保證適齡未成年人接受義務教育是父母的法定義務。25、貧窮不讀書,窮根難斷。富貴不讀書,富貴不長。26、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全力創建教育強市。27、壯志與毅力是事業的雙翼。28、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29、教育改變命運,智慧引領輝煌。30、教育就是服務,是學生的服務。31、全社會都應關心和支持教育。32、平凡的人聽從命運,只有強者才是自己的主宰。33、做人為本,德育領先,全面發展,幸福一生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34、依法保障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35、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36、貫徹執行《義務教育法》,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37、適齡兒童、少年應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38、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39、學習是進步的源泉,技能是謀生的基礎。40、放任接受義務教育的子女輟學是違法行為。
❷ 小學生常規教育內容是什麼
小學生常規教育內容如下:
1、到校做到:不過早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擅自中途離校;見到師長主動行禮問好;少先隊員要佩戴好紅領巾,服裝整潔。
2、上下樓要求:慢步輕聲,靠右行,禮讓他人,不沖撞。
3、早讀要求:老師到班有同學或幹部負責,有內容安排,全體同學要自覺按要求早讀,無人隨意走動。
4、早操要求:站隊做到快靜齊,要以整齊的隊伍和統一的步伐行進至操場,動作準確有力,整齊統一。
5、上課要求: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積極思維,舉手發言,尊敬老師。
6、課間休息要求:不追跑打鬧,不大聲叫嚷,開展小型安全的活動。
7、愛護公物要求:愛護學校一草一木,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
8、放學要求:自覺排隊離校,戴小黃帽,在校午飯學生,遵守紀律,不浪費糧食,不隨便出校。
❸ 一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呢求教~
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內容:
1.重點讓學生熟悉校園,初步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如:遵守作息時間、上放學行走路線、集會紀律等)。
2.了解課堂常規:知道上課要遵守紀律,做到不帶玩具來校,專心聽講,不隨便講話,不開小差,發言要舉手等。
3.入學教育規范,各班主任、學科老師根據實際要求滲透規范。
具體活動安排和要求:
1.新生返校:教師熟悉學生,安排座位,講解學校的規章制度。
2.參觀:班主任帶好學生熟悉班級環境及參觀校園,設計路線。參觀時做到做到輕聲慢步,保證安全,同學間文明禮讓。參觀時教師還要作必要的解釋。比如告訴學生哪裡玩耍是危險的,要愛護草坪,上下樓行走路線,廁所的使用方法等。
3.上課:課前准備好學慣用品,上課認真聽講。老師講課不插嘴,發言要舉手,發言要大聲,同學發言不打斷等。
4.放學教育:班主任指導學生放學時要先整理好課桌上及桌肚內的東西,不留紙屑在桌肚裡,撿起周圍的垃圾扔進垃圾桶,將凳子推入桌下。 放學時,班長舉班牌,排隊靜、齊、快。班主任帶隊,一路上及時糾正學生的行為。
比如走路時不要掉隊,不要東張西望,不要講話。再次強調安全,告訴學生父母在哪裡接你們放學,如果父母沒來,你們該在哪裡等候等等。 附:一年級新生入學十字規范 坐:頭正、身直、腳並攏。
1.立:回答問題先站直,出門站隊快靜齊。
2.行:上下樓按規定路線,做到輕聲漫步。
3.聽:上課認真聽講。老師講話不插嘴,同學講話不打斷。
4.說:普通話,要堅持,小聲議,大聲說,要發言,先舉手,一句一句講清楚。
5.讀:書斜立,眼睛看,大聲讀。
6.寫: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邊一拳,眼離書本一尺。
7.看:老師講話看教師,老師寫字看黑板。
8.穿:臉洗凈,頭梳好,衣著整潔要做到;穿校服,保持一天精神好。
(3)校志中小學教育寫些什麼內容擴展閱讀:
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現階段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有些地方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
2016年,全國共有普通小學17.8萬所,比上年減少1.3萬所。全國小學招生1752.5萬人,比上年增加23.4萬人,增長1.4%;其中,城市小學招生591.8萬人,同比增加34.2萬人,增長6.1%。小學在校生9913.0萬人,同比增加220.8萬人,增長2.3%。
小學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個階段:一年級、二年級叫低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叫中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叫高年級。1970年初,本著「教育要革命,學制要縮短」的理念,開始將小學六年制改為五年制。1979年,又將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❹ 小學教育的論文選題有哪些
小學教育主要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社會、政治、體育、藝術等各方面的基礎教育,對兒童後期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基礎打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小學教育論文題目有哪些?
1、自媒體背景下小學媒介素養教育的目標定位和內容體系研究
2、小學英語教育理論與移動學習資源設計和應用的有效結合
3、基於增強現實技術的教育軟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4、小學科學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資源的利用現狀分析--以湖北省黃岡市為例
5、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銜接與貫通研究
6、技術支持下的小學協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素養教育
8、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研究
10、拉薩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
11、試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兒童心理發展
12、整合網路教育資源 優化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13、臨沂市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
14、教育公平視角下流動兒童受教育質量的性別差異研究--以上海市小學為例
15、互聯網對小學數學教育影響研究
16、小學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心理素質團體干預研究
19、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效應
20、民漢合校小學教師教育信息化專業發展的現實路徑
21、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提高實效性的嘗試
22、談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
2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與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探索
25、淺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術對小學教育的影響
27、關於現代教育技術的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研究
28、基於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學低年級在新課改中開設健康教育課程的必要性探討
30、家庭系統治療對小學行為問題學生教育的啟示
31、小學教學過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32、小學常規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廣州市桂花崗小學為例
34、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小學數學教學
35、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積極心理學取向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討
37、小學學科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術教育在小學相關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中的作用
40、遠程教育模式下小學語文教師的角色轉變
41、新常態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優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兒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45、在小學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體會
46、探研現代教育信息技術 整合小學思想品德課堂
47、網路環境下的小學教育發展方向探討
48、小學低年級音樂教育技術優化探尋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學美術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開展小學科學教育的策略研究
5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52、現代教育技術輔助下的小學音樂教學
5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實施途徑
54、淺談農村小學「學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學國學經典教育翻轉課堂實踐研究
56、新課改中開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必要性
57、美國心理健康教育對我國農村小學心理輔導的啟示
58、我省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
59、建寄宿制小學促教育均衡發展
60、探索微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認知神經科學青春期研究理論對小學高學段教育的啟示
63、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研究
65、小學思想品德課中Flash教育動畫的開發與教學應用
66、基於學生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以山東省牡丹區第五小學為例
67、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談
68、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對策--以貴州省安龍縣毛草坪小學為例
69、對改善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現狀的思考--基於北京市A小學的調研
70、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學為例
71、本土化視角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教育功能發揮探索
72、省內財政分權與「新機制」對城鄉義務教育經費差距的影響
73、小學高年級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行為在父母教育捲入及學習成績的中介作用
74、宿遷市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蘇省宿遷市南蔡中心小學為例
75、關於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討
76、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倦怠與職業壓力應對策略
77、朋輩心理輔導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78、淺談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
79、漫談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
80、用多媒體技術助飛農村小學語文教育
81、淺談小學課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82、正確應用現代教育設備於小學語文教學中
83、信息網路環境對小學科學教育方法的影響研究
8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探究
85、小學教育教學中互聯網資源的應用與完善
86、媒體技術在小學教育中應用的研究現狀與趨勢分析
87、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淺談
88、現代教育技術視域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探索
89、基於信息化環境的淮安市中小學家校協同教育研究
90、廣西農村小學英語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新思考
91、從教育技術視角探討克服小學高年級學生厭學情緒的對策
92、教育質量「資本化」對住房價格的影響
93、教育均衡發展背景下農村小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發展新探
94、信息技術「同步共享」 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
95、積極心理學對開展小學生涯教育的啟發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信息技術校本培訓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現狀評析--基於雲南XX小學調查
98、普通小學特殊兒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淺談小學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學類課程教學比較研究
101、淺談現代教育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
102、「微翻轉」學習方式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促進
103、小學教育信息化現狀與相關方法
104、探小學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105、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06、薄議遠程教育資源與小學語文教學
107、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看教育公平
108、淺談基於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教育整合的校本課程開發
109、淺談心理咨詢在小學留守兒童教育中的價值
110、基於多元智能理論的數字化教育游戲影響因素分析及設計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視野下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的均衡發展
112、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義務制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現狀分析--四川省12所農村小學實地調查報告
114、例談農村小學「後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淺談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優越性
116、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價值體現
117、農村小學有效運用教育技術裝備的探索
118、活用遠程教育資源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119、農村寄宿制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的質量,必須從小學教育做起。小學教育這個專業致力於研究學習兒童心理、兒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學、教育學;並側重於兒童心理,兒童教育。以上小學教育論文題目只是給大家作一個參考。希望大家順利寫出滿意的小學教育論文。
❺ 中小學教育評價的內容
小學教育評價的內容
教育評價可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宏觀層面,涉及教育目標、教育結構和教育管理體制等方面。在中觀層面,包括教師隊伍、辦學條件、學校各項工作等。在微觀層面則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小學教育活動中,學生發展評定、教師授課質量評價、課程和教材評價是最主要的評價活動。此外,診斷學校中存在的特殊問題,評價教改實驗,評估學校的總體表現也較為常見。下面具體介紹三種主要的評價活動。
(一)學生發展評定
學生發展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關鍵指標。它不僅是升學與就業指導以及因材施教的基礎,還能幫助學生正確估計自己,了解和發展自己的特長。評定學生要考慮許多方面,最基本的有學業成就、行為表現和身體狀況三方面。
學業成就不僅包括學生在知識領域的學習成績,還包括技能和情意(即情緒、意志)領域的學習表現。由於知識更新特別快,學生在學校里主要是學習基礎知識,打好基本功。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學習知識及運用知識的能力是關鍵所在。在培養運用知識的能力時,實際技能的訓練應當引起重視。小學課程比較強調技能的培養。語文課的聽、說、讀、寫都有具體的技能要求,例如識字方面運用拼音、分析字形和查字典就是最起碼的技能要求,而自然、手工和音體美等課程注重實際操作、運動及藝術技能。情意領域的學業表現有態度、興趣、習慣和鑒賞力等學習品質。在評定學生的學業表現時,知識和技能只是學習的結果,而態度、興趣與習慣則反映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特點。在終身教育背景下,知識的積累並不是最重要的,愛學習、會學習等學習品質對學生的發展更具影響力。因此,情意領域的學業表現評價十分重要。
行為表現評價也就是操行評定,用以考查學生在道德品質和行為處事上的優點與不足。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學校中普遍存在著偏重智育、忽略生活和品德教育的現象。操行評定應考查學生在品德修養和性格特徵等方面的特點和表現,如禮貌、勤奮、進取精神、合群性、公德心、朴實性、集體意識、責任感、社會適應性等。一份好的操行評語不在於面面俱到,而要能反映學生的獨特特徵。在評定小學生的行為表現時,要多挖掘學生的優點,同時有針對性地提出進一步改進和提高的意見。
身體狀況評價的內容包括體質、體力、精力、衛生習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體質評價要考查下述五個方面:(1)身體發育水平;(2)生理機能水平;(3)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4)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5)心理狀況。小學生身體狀況是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應在學生發展評定中得到足夠的重視。
評定結果應當是對整個評定過程的記錄和說明,而不僅僅是測驗得分。評定可以針對各種情境,考查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的表現。例如,要評定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評定時還要根據課程內容,對照學生以前的學習狀況來做出綜合的考察。同樣是聽課不專心,原因卻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針對實際情況,做出具體分析。由此可見,評定比測驗結果蘊含了更多的信息,能夠起到更好的反饋作用。
(二)教師授課質量評價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由於年齡小,小學生尚不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業成績都要受到教師授課質量的影響。上好每一堂課既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關繫到下一代健康成長的大事。授課質量評價能讓教師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學特點,了解長處與不足,從而揚長避短;也可以提供新老教師相互學習的機會,促進年輕教師的成長。
在進行授課質量評價時,首先要確定評價的標准,這個標准要明確、具體、相對獨立,要能夠全面衡量教學的各個方面。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巴班斯基認為教學質量可以從以下方面去衡量:(1)對新事物的感受;(2)教育分寸;(3)本學科的知識;(4)發展學生的思維;(5)培養學生的一般學習技能;(6)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7)以個體方式對待學生;(8)學科課外活動的組織。張玉田等著:《學校教育評價》,第142~146頁。
實施授課質量評價時,不同的學校可能會選用不同的評價標准,但基本都會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目標完成情況;(2)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3)內容安排;(4)教學方法;(5)語言表達;(6)教學原則的貫徹。具體到每一個方面還應當具體化,如「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可能要考慮以下特徵:能跟上教師思路,積極思考,善於提出問題或者有獨特見解等。再如教學方法的評定標准可細化成表12�3。
表12-3教學方法的評定指標吳鋼著:《現代教育評價基礎》,學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266頁。
評定標准內容等級1.有效地運用啟發式原理進行教學(此條不在於看教師講的多少,關鍵是怎樣講,怎樣有效地運用啟發式原理講)
2.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學有所得
3.充分發揮教具和演示實驗的作用,教學直觀,或創造感知環境讓學生主動學習
4.能深入淺出講清概念,引導學生深化概念優基本能做到以上幾點良做到1.3條中不及中等者差教師授課質量評價包括專家、同行、學生評價和自我評價。現代教育評價強調教師要增強自我評價意識,加強評價的形成性功能。在進行自我評價時,教師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善於自我衡量,找出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教學上存在一些問題是難免的,如果善於反省,問題反過來也可成為動力。學校在開展評價活動時,也應注意評價結果的協商和反饋,減輕教師的心理顧慮。
對教師的授課質量進行定量評定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但其形成性功能並不是很強。在小學教學實際中,多採用聽課、評課的深入交流形式評價授課質量。評課時也不是局限於固定的評價指標,而是能夠結合具體情況分析教學的特色和問題。對小學教師而言,評課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因為評課是教學常規的一部分。
(三)課程和教材評價
課程和教材是教育評價中容易忽略的部分。事實上,課程是學校教學改革的基礎,只有站在分析和評判教材的高度,才能使教學內容的安排更為合理。如果不從課程入手,教學改革很難深入。當我們評判學校教育重智輕能、批評教育質量不高時,可曾想到首先應該檢討的是課程和教材是否適當。
我國香港地區教育署在全面檢討學校課程時,曾經提出以下問題。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香港學校課程整體檢視改革建議》,1999年文件,第3頁。
1.今後我們的學生應該學些什麼?
2.學生應該怎麼去學習,才能學得更好?
3.從以往課程發展的經驗中,我們得到了哪些啟示?
4.現在的課程要怎麼改,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學得更好?
雖然全面的課程分析總結不是個別教師可以完成的,但對以上問題的思考會影響教師的教育觀念。在開展課程和教材評價時,教師的意見會備受重視,因為教師最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看法,以及教材處理上的困難所在。例如,在評價語文教材時,研究人員可以請教師就教材的內容、組織編排、練習活動、輔助材料、外觀等方面進行評議。具體到每個方面,應給出評價標准。如內容的評價標准為:深淺適當,以學生為本位,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再如,語文練習的評價標准為:練習題能夠配合教學重點,深淺配置適當,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黃顯華等:《香港中小學中文科課程與教學研究及發展計劃報告》,香港中文大學,1998年。對於這些問題,教師都是很有發言權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開展微觀的課程或教材評價。如教學內容是否適當,是否考慮了農村或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性;語文教材對聽、說、讀、寫的要求是否得當;處理教材過程中有哪些困難。總之,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成為評價的議題。
❻ 教育內容指的是什麼
教育內容指的是什麼
教育內容指的是什麼,現在的教育系統有很多,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實現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徑。教育對國家的發展來說意義深遠,以下分享教育內容指的是什麼?
教育內容指的是什麼1
1、教育的本質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不同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了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即根本特徵。
2、教育的目的是人提出和制定的,反映了人的主觀意志。人們對教育有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對教育目的的依據等問題形成了不同的主張。在普通教育理論層面上,教育的核心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使他們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我們大陸地區: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國台灣地區: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民健全的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強壯的身體和思維、判斷和創造力,促進對基本人權的尊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及對其他國家、民族、性別、宗教、文化的理解和關懷,使之具有國家意識和國際視野的現代化
1、教育,教育工作者計劃通過現有的經驗、學識、退高中來說明各種現象、問題、行為,說明成長能力經驗,對受過組織教育的人的精神發展進行教育。它基本上是以人類比較成熟或理性的思維認知地對待,讓事物接近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對
2、教育也是教書育人的過程,可以薯迅把最客觀的理解之一教給別人,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獲得自己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人類特有的活動。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動物界,特別是高等動物界的一代和一代之間存在著與人類相似的「教育」、「教育」和「學習」現象,但這兩種表面上相似的現象本質上是不同的。
教育內容指的是什麼2
1、誠信教育:培養學生誠信意識,教育學生時時處處事事講誠信,待人要講誠信。
2、敬畏教育:教育學生常懷敬畏之心,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法律、敬畏師長。
3、感恩教育:教育學生懂得感恩國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師。
4、責任教育:教育學生從小卜手嘩事做起,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5、榮辱教育:教育學生樹立正確榮辱觀。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干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
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
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
教育內容指的是什麼3
教育模式有哪些
一、傳遞-接受式
傳遞-接受式主要用於系統知識、技能的傳授和學習,是我國中小學使用最廣泛、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源於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以傳授系統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為目標,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認為知識是從教師到學生的一種單向傳遞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非常注重教師傳授知識的作用,注重教師的權威性。
這是我國最主要的教學模式,太過重視教師的作用,有時候會忽視學生的自主性。
二、自學-輔導式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進行學習,是一種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的指導貫穿於學生自學過程始終的教學模式。自學-輔導式教學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速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有利於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針對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性格特徵進行特別指導。
三、型行引導-發現式
又叫問題-探究式,在教學活動中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注重學生獨立活動,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意志力。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從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四、情境- 陶冶式
具體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創造一種情感和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有效的獲得知識,又能陶冶情操。情境- 陶冶式。教學模式從人的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理性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的觀念出發,強調個性發展。
五、示範-模仿式
通過教師講解、示範,學生進行參與性的練習,從而獲得知識技能,比如說讀、寫、算以及各項運動技能等。示範-模仿式教學方式多用於以訓練行為技能為目的的教學。
人們在成長過程中,很多行為都是在模仿和學習他人,而作為學生來講,他們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有些技能不能非常直觀的用言語來表達,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會通過示範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模仿來學習。
❼ 小學教育專業要學習哪些內容
小學教育主要學習研究教育學、心理學、文學、小學課程教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分析6-12歲兒童的身體和心理活動,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素質和教師職業道德,在小學進行語文、數學、英語、品德等學科的教育教學、兒童的啟蒙教育以及心理輔導等。
小學教育專業主要學的課程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普通話、教師口語、教學設計、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學、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現代漢語基礎、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基礎寫作、兒童文學、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初等數論、數學分析、應用數學、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小學自然課程與教學論、小學社會與品德課程教學、小學藝術課程教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比較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
從幾年前開始,教師的准入已經向社會放開,只要具有教師資格證的社會人員,通過考核,就可以進入教育系統,競爭教師崗位。尤其是隨著社會就業難度的加大,很多中文系、數學系、英語系等系科的學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小學教師的競爭行列,這無疑又增加了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