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從小應該怎麼教育
聽聽吧,我昨天看見的,覺得很有用!轉載的: 一、使孩子主動做功課
你的孩子很聽話,是一匹溫順的馬兒,但人們常常這么說「能夠把馬帶到河邊去,卻不能讓馬兒喝水」。的確,除非馬兒很渴,不然,即使能夠把它帶到水邊去,也不能讓他主動喝水。
第一招,做作業的時間不宜過長。
第二招,放大孩子的優點。
第三招,學習不可操之過急。
第四招,讓他把喜歡的女孩帶回家 。
第五招,先讓孩子玩個夠
第六招,刺激她,使他全力以赴。
第七招,正話反說。
第八招,經常改變學習環境。
第九招,列一個功課計劃表。
第十招,先讓孩子做擅長的功課。
第十一招,讓孩子自己抽簽決定。
第十二招,別在孩子面前評判老師
二、如何使孩子聽話懂事
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他說話,讓他感到父母對他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他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當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這樣才能比較迅速的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第一招,借第三者之口贊美孩子。
第二招,用書信或日記與孩子交流情感。
第三招,用溫和的語調交談。
第四招,及時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
第五招,巧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六招,與孩子打成一片。
第七招,一次只交待一件事。
第八招,常常表達對孩子的信賴。
第九招,只提有建設性的意見。
第十招,不要指責遭到挫敗的孩子。
第十一招,及時糾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細節。
第十二招,多用贊賞的話肯定孩子。 三、如何引導孩子自動自覺
有一種飽和原則,就是孩子們慣有的厭煩心情。雖然強烈的想擁有目的,也能夠體會把事情做完的樂趣,但是因為課程繁多在內心產生阻力,無法持續主動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準降低,課業的份量減少,繼續培養孩子在低潮時的活力,那麼他們在低潮過後,又會升起責任心,更主動地去做功課.
第一招,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第二招,先讓孩子做不喜歡的科目
第三招,用同一步調增強主動行動力
第四招,讓孩子先吃點苦
第五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第六招,母親的激勵最重要
第七招,要改變孩子先改變你的態度
第八招,偶爾用懇求的證據與孩子說話
第九招,不在孩子挫敗時痛罵他
第十招,給孩子適當的報酬也是行之有效的
第十一招,多帶孩子與大自然接近
第十二招,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第十三招,培養孩子主動自我的激勵
第十四招,化憤怒為學習的動力
四、如何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常對父母有所不滿,因為伴隨成長而來的自我要求,總和父母的規定互相沖突,父母必須要盡力克服這種過渡期困難,讓孩子順利地成熟長大.
第一招引導孩子宣洩不滿情緒
第二招讓孩子有自選課題的權利
第三招認真傾聽孩子的不滿心聲
第四招把顧客的角色換成孩子
第五招別讓工作忙成為你的借口
第六招民主方式處理孩子不合理要求
第七招以退為進說服教育
第八招用實際利弊得失來處理任性態度
第九招注意引導孩子的從眾心理
第十招給孩子一個發泄的空間 五、如何使孩子熱愛學習
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模式化的過程,甚至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不管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還是沒興趣,都得坐在書桌前把課本一遍又遍地看,這也是一個讓孩子產生倦意的起因.
第一招多給孩子講一些勵志故事
第二招用近期的學習目標來鼓舞孩子
第三招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重要
第四招改掉孩子三分鍾熱度的習慣
第五招通過增進食慾促進學習
第六招教孩子學會保存實力
第七招適量的運動可使孩子腦筋更靈活
第八招用激將法促進孩子學習
第九招利用危機意識促進學習效率
第十招保持新鮮的學習內容
第十一招用不同的科目調節讀書氣氛
第十二招刻意變換孩子的學習環境
六、如何消除孩子的學習緊張情緒
身為父母必須深明其理,盡量給予孩子適當的輔導和安慰,讓孩子能去除患得患失的不安心理,並時常以樂觀幽默的口吻,解除孩子暗存心中的畏懼感,使他們有高度的自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接踵而至的大小挑戰.
第一招陪伴孩子讓他有安全感
第二招以樂觀幽默的口吻淡化孩子的失敗
第三招把一個月說成三十天
第四招多關注孩子心理建設的重要性
第五招呼吸能調節孩子情緒
第六招刻意在孩子面前說錯話
第七招吉祥物穩定心情
第八招排解積慮消除緊張一吐為快
七、如何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母親應當適度地調整功課進度,而不該守著既定的計劃,這樣方能得到兼籌並顧的績效,有些小孩甚至在一旁邊看書,一邊羨慕別人嬉戲玩樂,心中潛藏著不滿的情緒,更會影響他往後的讀書興趣.
第一招迂迴的暗示技巧
第二招制訂不規則分段時間表
第三招鬧鍾的妙用
第四招建一個彈性的功課計劃表
第五招去除「隨時都可以做」的鬆懈意識
第六招刻意而適度地分配孩子做家務
第七招讓孩子猜題提升考試注意力
第八招熱身必不可少
第九招用「量」來驅策前進
八、如何消除孩子學習的迷惑
對於母親來說,其眼中無關緊要的小事,有時往往是孩子心中沉重的負擔,所以母親應時時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以旁觀者的姿態,幫助孩子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第一招引導孩子作最正確的選擇
第二招抉擇時的誘導詢問法
第三招以一種選擇為前提巧妙設問
第四招黑母牛的奶一樣是白的
第五招拔開遇事慌亂的迷霧
第六招船到橋頭自然直嗎?
第七招親身體驗才是最深刻的
第八招命運就藏匿在我們的思想里
九、如何讓孩子變消極為積極
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對於孩子來說,要時時刻刻地鼓勵他們,不要讓他們產生消極情緒.
第一招找到孩子消極的內在原因
第二招讓孩子公開宣布目標
第三招強健體魄是建立積極態度的基礎
第四招良好生活習慣是保持積極心態的法寶
第五招讓孩子養成大聲朗誦的習慣
第六招讓孩子養成提前到達校的好習慣
第七招讓孩子多結交積極樂觀的朋友
第八招讓孩子養成寫大字的習慣
第九招讓孩子做點家務以擺脫消沉
第十招鼓勵孩子多做些新的嘗試
第十一招讓孩子在家務中培養責任感
第十二招不要總問是與不是的問題
第十三招培養孩子追根究底的積極心態
第十四招多表揚少批評更能使孩子積極上進
第十篇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生命的價值取決於我們自身!告訴孩子,人作為獨立的個體,是獨特的,並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讓孩子知道他存在的價值,增強他的信心,更加努力地創造自己的個性與未來.
第一招告訴孩子他自己就是無價之寶
第二招讓孩子做一些容易做的事情
第三招弱化孩子的錯誤突出其取得的成績
第四招重視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第五招責備孩子之前必先贊美
第六招強化優點使孩子不斷的進取
第七招用高目標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第八招用「原依賴」和孩子建立互信
第九招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責備
第十招 不在第三者面前責備孩子
第十一招 讓孩子相信幸運之神隨時會降臨
第十二招 讓孩子回憶過去的成績重建信心
第十一篇如何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消除自卑感和培養自信心,其實是一體兩面,兩者必須相輔相成,但是,前面章節所提的培養自信心技巧,並非專以能力差的孩子為對象,也就是說,對於有缺陷或成績很差的孩子,往往無法發揮功效.而此章則與前章不同,可以廣泛適用能力很差的孩子.
第一招從「缺點意識」到全面否定
第二招肯定語句要常用
第三招母親與孩子說話也要講技巧
第四招以具體的原因來舒解孩子心中的結
第五招用話語鏟除孩子的心理障礙
第六招讓孩子閱讀世界偉人的傳記
第七招讓孩子客觀面對成績優秀的同伴
第八招培養孩子一些特殊的才藝
第九招以運氣說法減弱孩子的自卑感
第十二篇如何變孩子的缺點為優點
由於母親會時常提醒糾正的缺點,所以孩子本身也會自知,但是,自我要求高的孩子,會常常掛慮自己的缺點,所以母親直接的責罵,往往會得到反效果,使他更無自信。
第一招 用適當的方法讓孩子正視缺點
第二招 借故在孩子面前指責其他孩子的過失
第三招 分清是缺點還是個性
第四招 改變孩子的立場讓他自律律人
第五招 孩子的缺點和優點可互換
第六招 間接消除孩子的欲求不滿
第七招 使用適度懲罰或威脅的暗示效果
第八招 用自言自語暗示孩子的缺點
第九招 不用權威來壓制孩子的反抗
第十招 鼓勵孩子多「不量力而為」
第十一招 孩子你能行 不管你在哪個階段,應該都會用到!呵呵呵!
❷ 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
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
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教育孩子,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學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對孩子的人生發展至關重要,影響其終身。下面分享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
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1
1、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就簡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知識並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從某種意義上說,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因此小學教育必須在孩子的習慣培養上下功夫,讓孩子從小擁有良好的習慣。
2、要讓孩子寫一手好字。寫一手漂亮的字是每一個人的心願,也是每個現代人步入社會最基本最重要的推介和名片。對小學生來說正確、端莊、行款整潔、有一定速度是國家課程標准對小學生書寫的統一要求。練習寫字,要從小開始,從一開始寫字的時候練起,小學階段尤為重要,要讓孩子從小學開始練就一手好字。
3、要讓孩子有濃厚的讀書興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孩子大量閱讀,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書香沁潤童年。在小學,要想讓孩子多讀書,就必須讓孩子對讀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任何東西有興趣才能持久,才能深入,才有積極性。因此學校與家長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濃厚的讀書興趣,讓讀書伴隨孩子一生。
4、要讓孩子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小學階段,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強,學校要創造學習普通話的良好氛圍,讓孩子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孩子在兒童時期說好了普通話,那他在未來社會的交流中會占盡先機。
5、要讓孩子掌握一門流利的外語。據科學研究人類學習語言在小學階段是關鍵期,不可錯過。應該抓住孩子們的語言發展關鍵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充分學習一門外語,並對外語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6、讓孩子保持一顆好奇心。小時候孩子都好問個為什麼,正是由於千萬個為什麼,孩子們認識了大千世界。在小學階段一定讓孩子保持一顆好奇心,無論見到什麼事物是新的還是舊的.都要努力的深思,只有這樣才會有許許多多的創新,才會誕生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一個沒有。
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2
培養孩子拆改指有哪些能力
1、小孩子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學習,小朋友的智商相差都不會太遠,只是看小孩子願不願意學。學習能力是培養出來的,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周圍的事物讓孩子養成旅配善於觀察,喜歡動腦的習慣,若老是喜歡琢磨問題,慢慢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2、父母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點壓力,好比在家孩子想要拿個什麼東西,父母不要去給孩子幫忙。讓孩子自己去完成,沒有人可以依靠了,孩子就必須靠自己。漸漸的孩子有比較獨立的能力,而有獨立的能力,心境就會變的強大,就能承受很多事情。
3、從小要經常給孩子講,不可以一個人到處亂跑,一定要跟著父母,或者同伴在一起。還要把家裡的地址,父母的單位,電話,姓名都要記牢固。要告訴孩子萬一走丟了,要打110找警察叔叔。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讓孩子學下武術之類,可以防身。
培養學齡前兒童要注意什麼
1、孩子呱呱落地後,在1歲之前,是生長發育比較快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殲含注意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有很多父母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或是請保姆帶孩子,不利於親子感情的培養。
2、1到2歲之間,父母要學會培養孩子的幽默感,要讓孩子經常發笑。可以給孩子經常做一些鬼臉,搞笑的小動作,或是行為故意變得非常笨拙,故意逗引孩子發笑,讓孩子尋找樂趣,保持愉快的心情。
3、在孩子2到3歲之間,要開始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要讓孩子逐漸養成思維的習慣,可以把一些孩子非常喜歡的食物放在夠不著的地方,在孩子的旁邊放上一個凳子,引導孩子站在凳子上面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3
一、培養他們的習慣
其實很多父母在小學階段,甚至是幼兒園階段就開始要求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在班級里出類拔萃,給小孩施加太多學習的壓力,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我認為在小學階段,孩子還處於知識啟蒙的狀態,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注重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三觀才是最重要的。
二、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
現在是一個獨生子的時代,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是好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子轉,尤其是爺爺奶奶輩的,把孩子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教育小孩最忌諱這樣的方式,無論你的家庭條件有多優秀,一定不要這樣溺愛孩子,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因為獨生子在以後的社會中會承擔很大的壓力,假如你不從小培養,長大就真的來不及了。
三、發現並誘導孩子的興趣
興趣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切忌因為自己的需求給孩子強加報許多的輔導班,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不管你學什麼東西?只有有興趣了,才能學得好,做的好,但興趣並不是培養的,而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間,表現出來的哪一方面的特長以及他的愛好,我們加以引導的。
四、培養孩子做事情的目標
現在很多孩子對待事情都是三分鍾的熱度,喜歡一個東西只有一會的興趣,做事情也沒有持之以恆的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從小鍛煉孩子做事情的目標,要有計劃的去做事情,認定的東西不能輕易放棄,也不能輕易改變,這種能力是會影響人的一生的。
❸ 孩子從小該如何教育
導語: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那麼,孩子從小該如何教育這也是很多家長顧慮的問題。
孩子從小該如何教育一:
一、不要輕言放棄
不要面對孩子的反抗顯得手足無措,更不要輕易放棄、妥協,給孩子例外、開綠燈。堅定的原則給孩子安全感,搖擺不定則讓孩子無所適從。
二、承擔不愉快的後果
在違反約定的時候品嘗行為後果對於幫助孩子建立行為准則方面至關重要。家長要開動腦筋,給孩子實施自然和邏輯後果。建立行為後果幫助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遵守規則,就會承擔不愉快的後果,比如受到懲罰。因此在給孩子建立規則的過程當中,必須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行為後果。
三、制定簡單的規則
約定規則應該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不要一下子制定很多規則,也不要制定很復雜的規則,更不要制定孩子不容易遵守的規則。簡單易守的規則讓孩子感到遵守規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給他們自信。
四、家長以身作則
向孩子示範如何做才能夠達到遵守約定這個准則。有些時候不是孩子不願意做,而是他們沒有掌握好方式方法。
孩子從小該如何教育二:
一、家園結合。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同樣離不開家庭的熏陶。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對孩子的生活照顧的是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結果,使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依賴性強的壞習慣。況且幼兒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其行為習慣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兒園接受的行為模式,如果家長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後,可能很快便棄之一旁。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是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和補充的。
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用家園聯系冊、家長園地,幼兒成長手冊,使家長了解科學育兒的知識,對家長提出一些具體要求,要求家長督促幼兒嚴格執行,積極鼓勵有進步的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定期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可以讓家長親眼目睹幼兒在園的表現,了解自己孩子與其他幼兒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寓教育於游戲之中,讓家長和幼兒在愉快的環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創設和保持一種和諧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圍。幼兒在這樣的家庭中才會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定,得到愛心的熏陶,萌發自信心、上進心;其次,要創設優美整潔的家庭環境,使幼兒從小萌發愛美愛整潔,愛護物品,生活有規律等良好行為習慣。最後,要將教師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來,幼兒園要求孩子怎麼做的,在家裡同樣如此要求孩子。這樣,才能鞏固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榜樣激勵。
幼兒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但他們對來自成人的表揚和鼓勵是非常重視的,家長應該利用幼兒的這種上進心理需求,及時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為表現,特別是對能夠自覺遵循常規的幼兒要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就可以使幼兒對正確的`行為而獲得的正面強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來,而逐漸養成行為習慣。如:為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解決有些幼兒不願洗手的壞毛病,老師對已經養成洗手習慣的幼兒講講自己對洗手的看法,同時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向幼兒出示兩張圖片,一張圖為臟的小手,一張圖為干凈的小手,然後組織幼兒討論:“你喜歡那隻小手?為什麼?”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能說出臟手上有細菌,吃到肚子里會生病的道理。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學會洗手,當幼兒洗干凈手後,教師及時在班級進行表揚,從而使孩子們逐漸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三、科學引導。
幼兒教育中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教師或者家長很想教育好孩子,養成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但往往事與願違,這與教育方法不當有關。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於愛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錢任孩子花,結果導致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自私任性的壞習慣,對老人卻不夠孝敬。因此,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對於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喜歡聽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載體,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可以產生較好的效果。為培養幼兒愛惜糧食,我們向幼兒講述了《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組織幼兒討論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啟發幼兒愛惜糧食。在故事教育之後的進餐中,扔飯菜的行為明顯減少了。
四、言傳身教。
幼兒的思想很單純,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所以對於自己第一個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尤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能誤導到幼兒。家長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來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平時能夠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就往往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媽媽看到垃圾桶旁掉了很多餐巾紙,就對正在玩耍的女兒說:“你看,垃圾都掉在地上了,你是想讓家干凈還是不幹凈啊?”然後當著女兒的面把垃圾揀起來放進垃圾桶。此後有這種情況出現,女兒都很自覺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就逐漸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維具體形象,家長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孩子學習的直接範例,家長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如排隊、讓座、不隨地吐痰等到細節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❹ 從小怎樣教育孩子
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社會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了,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很關心的,那麼小孩子從小要如何教育才好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關於從小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從小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胎教,在我看來,胎教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關鍵是看孕婦媽媽要如何和胎兒去溝通了,對於大人們來說,一定要每天有一個舒適的環境,保持好心情放鬆。在飲食上也是要注意的,也是要學會聽聽音樂。
對於剛剛出生的寶寶來說,我們需要進行智慧上的教育。小孩子都是對於任何東西都感興趣的,那麼大人們一定要學會教孩談扒子認識事物,千萬不能騙孩子的。
二、孩子性格的形成,家長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是很關鍵的,或者從小孩子定性了就不會再改變,那麼家長必須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他們從小就學會有禮貌,講文明等一些好的習慣。
三、鼓勵孩子,沒有一個孩子喜歡批評的,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給自己孩子信心,多多源敏去鼓勵自己孩子,用熱情的方式去讓孩子不斷努力。當然父母要對孩子含裂昌充滿信心。
四、給孩子舒適環境,小孩子從小的環境很容易影響到以後的生活,那麼對於家長來說,從來就應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能夠明事理,千萬不能從來就辱罵孩子,毒打孩子。
五、重視學習,每一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可以長大成才,那麼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要多加用心的,當然家長自己的知識水平也要提高的。用科學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對於孩子以後學習成長是有很大幫助的。
父母從小教育孩子的原則
一、不要輕言放棄
不要面對孩子的反抗顯得手足無措,更不要輕易放棄、妥協,給孩子例外、開綠燈。堅定的原則給孩子安全感,搖擺不定則讓孩子無所適從。
二、承擔不愉快的後果
在違反約定的時候品嘗行為後果對於幫助孩子建立行為准則方面至關重要。家長要開動腦筋,給孩子實施自然和邏輯後果。建立行為後果幫助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遵守規則,就會承擔不愉快的後果,比如受到懲罰。因此在給孩子建立規則的過程當中,必須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行為後果。
三、制定簡單的規則
約定規則應該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不要一下子制定很多規則,也不要制定很復雜的規則,更不要制定孩子不容易遵守的規則。簡單易守的規則讓孩子感到遵守規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給他們自信。
四、家長以身作則
向孩子示範如何做才能夠達到遵守約定這個准則。有些時候不是孩子不願意做,而是他們沒有掌握好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