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愛國主義教育缺失,後果是什麼
愛國主義教育缺失後果還是很嚴重的,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缺少愛國主義教育,就會沒有奮斗目標和遠大理想,他會不知道為什麼活著,如何活著,人只有學會愛祖國愛人民愛家庭,人的一生才會為理想而奮斗終生。
㈡ 當前農村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與問題有哪些
近幾年來,從黨中央到地方黨團機構都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從「八榮八恥」的提出到爭當「四好少年」的號召,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正在營造、優化。各級各類學校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許多學校經過積極探索,已初步形成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路,制定了學校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規劃,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核心,通過團隊活動滲透,教學活動滲透,社會實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的確確地已經取得了巨大成績。
愛國主義是一個國家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而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為學校德育,特別是為愛國主義教育指出了航標。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時期是青少年,學校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今天的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生力軍。怎樣用愛國主義凝聚人心,培養一代具有愛國思想、報國之志、振興中華的英才,是全社會亟待關心和研究的一個重大的課題。
㈢ 當代愛國主義教育現狀
(一) 目前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主要以引導大學生正確的認識到愛國精神為主,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 效果卻並不理想, 沒有注重愛國主義教育的長效性機制, 多數的課堂會出現形式主義的現象, 當時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被課堂氣氛感染而迸發, 但會隨著時間迅速減退, 沒有真正的領悟到愛國主義的內涵, 同時部分高校也缺少對愛國主義教育的系統化, 往往是東一塊西一塊的教學內容, 缺乏教育體系的支撐, 強調的愛國主義情懷也固話到一些行為上, 而不是將它作為一種思想來進行教育, 除此之外當代大學生所接受的愛國主義教育還普遍存在缺少時代特點的情況, 很多大學的愛國主義教育仍然停留在較為落後的年代, 例如近代的民族覺醒等思想作為主流教育手段, 沒有結合實際的社會情況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此類教育方式無法讓當代大學生更好的代入其中, 也達不到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的目的。
並且在當代的愛國主義教育下, 我們無論是在校園還是社會, 通常會遇到被稱之為「憤青」的人群, 這類人民盲目愛國, 對於形式缺乏良好的判斷, 高喊愛國口號卻沒有實質行動, 例如在中日「釣魚島爭端中」甚至也有高校學生失去理智上街砸車的現象出現, 這充分體現出了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在某些方面的不完善, 讓學生們在這類事件上無法保持應有的理性思維, 同時在某些現代媒體的不良引導下, 也會大量出現這類盲目愛國的人群, 這種失去理智的所謂愛國行為不僅不會給予社會和國家任何幫助, 還會擾亂正常社會秩序, 造成惡劣影響。
(二) 國防教育同樣重要, 是愛國主義精神的衍生體現, 我國高校對於國防教育缺乏重視, 當代大學生普遍沒有完善的國防意識體現, 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大學生都認為國防教育與其關系不大, 尤其是我國長期處於和平穩定的形勢下, 完全沒有任何國防基礎知識, 當代大學生普遍還是認為目前的學習只是單純了為了將來工作做基礎, 缺乏對國防的基本責任感, 相比國防教育的知識, 他們更願意去學習使用的技能, 對軍事方面的知識和新聞也毫不關心, 並且當代大學生出了軍事學院以外, 都對參加報效祖國持強烈抵觸情緒, 造成這些現象的發生主要是由於目前我國高校國防教育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雖然大部分高校都設有軍事研究室, 但往往沒有相應的專職教師來開設課程, 大部分的國防教育課程也只是流於表面, 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 甚至部分學校雖然配備的相關的專職教師, 但是由於教師本身大多並非軍事專業出身, 僅僅經過潦草的培訓就上任執教, 自身也缺乏對國防教育事業的正確認識。
學校本身也多國防教育沒有正確認識, 沒有對大學生們進行正確的國防意識引導, 例如校內學生自發的社團, 軍事國防相關的社團很多缺少學校方支持, 部分對軍事知識有濃厚興趣以及願意接受國防教育的學生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逐漸被改變, 整個校園缺乏國防教育知識學習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