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昨天寫了一篇文章說要培養孩子金錢意識。然後有書友@傲嬌的小苔花評論說:「從小培養孩子對錢的概念能在財商教育上起到很好的啟蒙作用」。
有一次陪閨蜜去幼兒園接孩子,回家路上,孩子突然問她:「媽媽,我們家有沒有錢?」孩子才5歲,突然這么一問,閨蜜有點懵,還是哈哈笑著說:「你說呢?」小傢伙眨著眼睛想了想:「大概沒有。」我不禁哈哈大笑:「為什麼?」小傢伙困惑了,「難道有?」
我擠了擠眼睛:「你不知道?」她搖著頭說:「不知道。」
於是我們在路旁尋了棵樹,站在樹下,蹲下來,閨蜜兩手搭在孩子肩膀上,看著她說:「爸爸媽媽不是很有錢,但會努力工作,讓虹玉你有書讀,接受很好的教育,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
「什麼是有用的人?」
「像爸爸,當工程師,像媽媽,當醫生,像阿姨,當老師,像奶奶,給我們做飯,整理房間,像你哥哥,當兵,保衛祖國。」
「嗯,我要像我們老師,教小朋友唱歌,跳舞,還有背詩。」看著孩子眼中堅定的目光,我們笑了。
在中國,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可能欠缺的就是很少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很少和孩子談錢的話題。
今天我們就從以下三方面來聊聊,父母和孩子談錢的話題:
一、缺乏財商教育的有多可怕?
孩子缺乏金錢概念,亂花錢。
小學生上網玩游戲,買裝備花光奶奶支付寶里的錢,在淘寶網上看到喜歡的零食,衣服,玩具,直接支付。
甚至是有些大學生和年青人在購物時,瘋狂刷花唄和信用卡,完全不去思考自已的支付能力。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作者羅伯特·清崎這樣說:如果你不能及時教孩子金錢的知識,那麼將來就有其他人來取代你,比如債主、警方、甚至是騙子,讓這些人來替你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我們做父母因為缺乏財商教育意識,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90%的父母會犯財商教育錯誤
1、「你好好學習就行,不用管錢的事情」
我記得有一個學生,高二的時候,父親在做工的時候,把腳摔斷了。他和我說,要退學,出去打工掙錢養家。我開導他說:「目前你的任務是學習,不用去想錢的事情。」
確實,中國家長總認為孩子不應該參與大人的事情,只管讀好書,不用了解家庭的真實財務狀況。我現在才知道這對孩子並不好,他會覺得自已無關緊要,然後沒有責任感。
其實即使家長不說,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也會根據自己的推理,對家庭財務狀況做出判斷。
就像我朋友那五歲的孩子,她會有模糊概念。一旦這種判斷跟真實的財務狀況存在很大的偏差,就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家庭的財務狀況,要對孩子作適當的說明。
2、「家裡沒錢,還欠了別人的錢。」
父母可能會隨口抱怨「沒錢了」,被孩子聽到了,孩子會當真,並且由此感到惶恐和不安。有時候,家長之間因為錢的問題,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也會讓孩子焦慮。
3、「想要什麼,我都給你買。」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零花錢問題上很大方,要就給。如此一來,不給,不買,孩子就鬧。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想要」和「需要」的區別,讓他們學會為意外和特殊的情況存錢,以應急。
三、跟孩子談錢的具體方法
1、咱們家裡的錢從哪裡來的?
孩子不知道錢從哪裡來,自然不知道賺錢的辛苦,更不知道要珍惜。
所以我們有必要告訴孩子:錢是爸爸媽媽辛苦工作賺來的。
我們帶孩子去超市,去工廠或去其他地方,都要向孩子解釋各種職業和賺錢的過程。讓孩子真實感受:清潔工阿姨是通過打掃街道賺錢的、商店的哥哥是通過賣東西賺錢的,餐廳叔叔是通過做出好吃的飯菜賺錢的……
每一個人,都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自己的時間,賺到自己的錢,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擁有的錢,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
2、「我們家有錢嗎?」
又回到了文章開頭的問題。我朋友的回答就很好。錢是通過努力工作得來的;如果想有錢,你就必須努力工作。
財商教育是一種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家長就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所以,去年寒假前,我問我小侄女假期打算時。她說,她要努力賺錢。我都笑了。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怎麼努力賺錢呢?
她解釋說:「我家店裡,上午很忙。我可以幫爸爸收錢,找錢,看貨攤,每天上午就能賺兩元了。下午我寫作業,晚上幫媽媽疊衣服,收拾桌子,洗碗,能賺兩元,再掃地拖地,就又能賺兩元,我一天至少賺6元,那我一個寒假至少能賺200元了。
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但可以給孩子種下「財商」的種子,讓孩子了解錢的運轉方式,學會駕馭錢的方法,找到積累財富的途徑。只有給孩子一個正確、健康的金錢觀,才能讓孩子盡享人生的更多可能。
⑵ 如何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一、認識金錢,認識人民幣
正因為現實生活中看見錢的機會很少,家長在財商教育當中就非常有必要帶領孩子認識金錢,認識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人民幣。可能有部分孩子都沒有機會見過第五套整套人民幣。家長可以去銀行兌換一套當前流通的人民幣——第五套人民幣。從1元到100元,把真實的人民幣拿出來給孩子觀察和認識,引導孩子發現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上有什麼特徵,大小等。在認識的過程中也可以教他們這些不同幣值之間的兌換:100元=100張1元=20張5元=10張10元=5張20元=2張50元。認識人民幣是培養孩子財商的第一步,通過認識人民幣來認識金錢的一個非常直觀的方式,這將對於孩子日後如何使用錢有極大的幫助。
二、參觀爸爸媽媽的工作
就像小外甥那一樣,沒錢了就跟家長伸手,「錢來伸手」似乎理所當然,殊不知家長需要辛苦工作才能換來這些錢!所以,帶孩子去參觀自己的工作場所是一次讓孩子更加全面了解家長的好機會。通過親身去感受家長工作的樣子,讓孩子理解家長工作的辛苦,讓孩子明白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需要爸爸媽媽辛苦工作而換來的。這是一個很好的認識金錢從何而來的機會,金錢需要付出勞動才能換來的,而從另外一個層面也能教育孩子要好好珍惜自己的零花錢,不能隨意浪費金錢。
三、猜猜你有多少錢?
移動支付讓孩子幾乎都沒有機會看到金錢,他們或許只知道這些賬戶裡面的數字。這些數字基本上沒辦法和金錢聯繫上,知道電子支付和卡上余額里的數字只是單純的數字,根本不知道這些余額裡面有多少金錢價值。家長可以通過「猜猜你有多少錢」這個小游戲,來幫助孩子認識這些賬戶上的數字對等的金錢價值,用認識等值兌換的方式帶領孩子更好的認識電子貨幣的價值。例如孩子的游戲卡里邊充值了50塊,但是他們就知道50游戲幣,不知道50游戲幣究竟花了家長多少錢。家長可以拿出遊戲卡擺在桌面讓孩子來猜猜看,猜完之後,所以拿那張游戲卡出來,把等值的50塊錢的人民幣也放上去,這樣更加直觀的讓孩子了解到:「噢,原來我的游戲卡現在價值50塊。」再玩一次,假設爸爸去游戲充值機上面充值了200元游戲幣,那麼,這張卡現在對等的價值就是200元,兩張面值100元的人民幣。無論是卡還是手機上的支付賬戶余額,表面上看上去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只要裡面的數字變化,它們的金錢價值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用這樣的小游戲幫助孩子更加直觀更加有效認識看不見的錢,感知賬戶上余額的變動帶來的金錢貨幣價值的變化,提升孩子的金錢數字敏感度,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金錢。
四、實踐出真知,從實體店購物學財商
由於現在網路的發達和物流平台的盛行,現在我們幾乎不用出門就可以買到許許多多的東西,但是,這對於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是沒有什麼多大的幫助。因為孩子看不到金錢,沒辦法親身去感知購物行為花費了多少金錢,也不知金錢的作用是什麼。所以,家長可以利用家庭購物時光,帶上現金,帶孩子出去實體店進行購物體驗。讓孩子通過實踐,在實體店購物過程中去認識金錢的作用並感知金錢的力量,來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金錢,提升孩子合理使用金錢的能力。
五、養成儲蓄習慣
不管任何時代,培養孩子養成儲蓄的習慣都是非常重要的。建議家長給孩子准備一個透明的儲蓄罐,和孩子約定在自己的零花錢當中取出一定比例10%或者20%的錢來進行儲蓄,放進儲蓄罐里。孩子可以通過這個透明的儲蓄罐看到裡面金錢的變化,能觀察到定期儲蓄的過程中金錢的變化,通過儲蓄感受金錢積累的重要作用,這樣能夠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
如果孩子的零花錢不夠用,家長在給零花錢的時候,可以要求孩子用儲蓄罐的現金來跟家長交換微信的錢,這樣的話孩子更加深刻的體驗到金錢的一個流動和變化,從而會更加珍惜和節省自己的零花錢,堅定自己儲蓄的信念。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我們生活中接觸到金錢的機會越來越少。在看不見錢的時代,我們家庭的財商教育就更加離不開錢了。只要家長稍微用心點,在生活隨處都可以學習財商,認識金錢。利用生活場景去正確地引導孩子認識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