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發展落後的教育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如何發展落後的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9-01 20:20:41

㈠ 如何提高落後地區教育

一、我國基礎教育地區差異整體描述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實施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地區差異仍然十分明顯,地區性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整體上來講,我國東部地區基礎教育資源相對富足,但是由於市場化程度較高,所以基礎教育成本過高;中部地區基礎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由於中部地區人口密度大,適齡兒童數量巨大,因此基礎教育仍然存在較大缺口;西部地區則是我國基礎教育建設最為落後的地區,無論是從基礎教育資源的佔有,基礎教育資源質量以及入學比例都與中西部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其原因也來自地區整體發展水平,區域居民在對於教育的整體重視程度等多個方面,因此下面就結合各地區基礎教育中的突出問題深入分析其影響因素,希望為各地區基礎教育建設指明方向。
二、我國基礎教育地區差異影響因素分析
(一)中部地區基礎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原因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允許市場資本進入基礎教育以來,我國中部地區基礎教育資源已經得到明顯的豐富,特別是城鎮地區的許多適齡兒童都基本能夠享受到基礎教育。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中部地區現階段基礎教育資源仍然相對不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基礎教育資源整體不足,數據統計顯示,我國中部地區每年新生兒童數量十分巨大,而且全面二胎政策實施後,新生兒童數量將會進一步提高,但是相比龐大的人口數量,我國中部地區目前基礎教育資源大約僅能為80%左右的適齡兒童提供基礎教育,正是這種基礎教育資源缺口,導致一些中部地區基礎教育機構出現了規模過大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基礎教育的效果;其次,基礎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優質化基礎教育資源短缺。目前,我國中部地區的基礎教育質量差別較大,優質化的基礎教育資源例如優質化師資力量,優質的基礎教育硬體環境分布比較集中,這就導致一些基礎教育機構出現招生苦、難的局面,而一些基礎教育機構則成為許多家長選擇的對象,近年來為進一所好的學校家長幾天排隊報名的場景屢見不鮮。
(二)東部地區基礎教育成本過高原因分析
東部地區是我國基礎教育整體建設水平比較好的地區,無論是基礎教育資源還是入學比例都明顯高於中西部地區,但是東部地區也存在著基礎教育成本過高的問題。隨著我國民營資本大量進入基礎教育建設之中,一方面我國基礎教育資源得到了豐富,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基礎教育受市場影響過強,東部地區許多私人基礎教育收費都比較高昂,而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對於普通家庭而言更是難以承擔,社會上所謂的「天價學校」更是頻頻出現,高昂的基礎教育成本是許多家庭面對基礎教育望而卻步,即使有基礎教育機會,也難以負擔高昂的基礎教育費用。而公立礎教育機構雖然價格相對較低,但一方面數量有限,往往難以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另一方面許多公立基礎教育機構難以在質量上與私立基礎教育機構相競爭。雖然九年義務教育實施以來東部地區對於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斷增加,但是相對於經濟發展速度和私人投資,基礎教育享受的國家支持和相關政策、資金扶持仍然比較短缺,這就導致東部地區基礎教育在市場化機制下基礎教育成本過高。
(三)西部地區基礎教育資源整體落後原因分析
西部地區和偏遠落後地區是我國基礎教育發展情況最為困難的地區。首先,由於西部地區大都處於偏遠落後地區,因此,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落後,可投入的基礎教育資金更是嚴重不足。其次,西部地區由於地處偏遠,難以吸引優質的師資力量和教育投資,因此基礎教育資源建設遲滯不前。其次,西部地區對於基礎教育重視程度普遍不足,許多家庭仍然以家庭化的幼兒撫養為主;另一方面,許多西部地區普遍缺少基礎教育資源,基礎教育資源遠離農民日常生產生活,而且許多家庭也難以負擔起基礎教育的相關費用。即使在一些相對發達、具有基礎教育資源的西部地區,基礎教育開展現狀也不容樂觀,許多基礎教育機構並不具有相關資質,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職業素養,法律知識也難以符合國家相關要求。特別是在中西部等偏遠落後地區的西部,基礎教育現狀更是不容樂觀。相比中東部地區,我國西部地區基礎教育建設仍然亟待加強。
三、結語
發展基礎教育是現代社會解放生產的必然要求,也是在中國現階段國情下關系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建設,雖然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但仍應正視我國基礎教育中的地區性問題,推動基礎教育向前發展。

㈡ 全球各地區教育水平出現差距,各地該如何彌補

㈢ 如何看待貧困山區的落後的教育

一、取消村小,整合資源,實行規模辦學,創辦寄宿制學校。 二、1.國家加大對貧困山區專項經費的劃撥,用於添置設備設施。2.呼籲公益教育基金會對當地學校進行捐助。3.呼籲社會各界捐款捐物。4.當地人民自力更生,節儉辦教育。 三、國家加大對培養教師方面的投入,教師分配應該向貧困山區傾斜,首先保證量上的滿足。其次是質,應該定期對山區的老師進行培訓,將目前社會教育改革的相關信息以及先進的教學理念傳輸給他們。2.外界學校多予支持,比如說「走進去,帶出來」。也就是外界教育水平高的學校多進入山區與山區的學校及其老師交流,傳授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同時讓山區的老師多走出大山與外部教育單位交流,學習。3.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推動志願者進入山區教學服務。 四、提高貧困地區教師的待遇,著力改善他們的生存環境,營造良好的工作條件,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走進來,紮下來,願意為山區教育做貢獻。 五、1.政府主導,引導當地人民大力發展經濟,增加收入。2.政府部門主導,相關單位配合實施,對學生家長進行教育宣傳,向他們講授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家長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方法,改變家長落後的教育觀念。3.社會各界組織志願服務的小隊到山區進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