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財商財商教育講什麼的
財商可以通過後天的專門訓練和學習得以改變,改變你的財商,可以連動地改變你的財務狀況。
●財商是一個人最現實需要的能力,也是最被人們忽略的能力。可以想見,一個漠視財商的人,一定是現實感很差的人。
●財商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財商並不僅是人們現實的惟一能健康發展的智能,而且是人為觀念和智能中的一種,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種。
●財商常常被人們急需,也被忽略。財商不是孤立的,而是與人的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關的。
事實上,財商與健商、情商一樣,都是一種指導人們行為的無形力量。對財商的重視,並不意味著赤裸裸的追求金錢。很多人雖然擁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卻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理財知識。因此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缺少錢而是缺少一種觀念。而很多看上去有錢的人,並不一定是財務自由的人,但財商高的人一定能夠通過努力來實現財務自由。
一個人怎樣使用金錢——包括賺取金錢、存貯金錢、花銷金錢——或許是檢測他的才智高低的最好方法之一。正如亨利•泰勒在他經過深思熟慮寫成的《生活備忘錄》一書中所指出的:「因此,在賺錢、儲蓄、花銷、送禮、收禮、借進、借出和饋贈等方面,正確的行為原則和方法幾乎為一個人的完美無缺做出了論證。」
對財商教育的重視,並不意味著赤裸裸的追求金錢。很多人雖然擁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卻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理財知識。因此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缺少錢而是缺少一種觀念。
㈡ 什麼是財商該怎麼學好財商
財商就是指一個人與金錢(財富)打交道的能力。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可以這樣的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自然人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社會人的社會生存能力;而財商則是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現代社會,經濟及金錢現象無處不在,人們對金錢的態度、獲取和管理金錢的能力,對於人們生活的富足、幸福影響越來越大。換句話說,財商對於人們來說,其重要性將超過智商、情商。
而且通常情況下,人們會將智商、情商、財商放在一起進行分析:智商70%源於遺傳,30%源於學習培養;情商30%源於遺傳,70%源於環境影響;財商則100%依賴於學習成長。財商教育最早出於猶太民族的經商智慧,後來《窮爸爸.富爸爸》的誕生,讓財商教育傳向亞洲,傳入中國。財商教育到底教什麼?首先,講財商與個人的關系、如何打造個人被動收入,從而實現財務自由;其次講創業,如何創業,創業中出現的問題怎麼解決『第三,講企業管理,如何打造自主能動性團隊,如何建立企業員工共同體,如何建立合理的企業分配機制,如何打造企業自動運營系統等。最後,會教你如何選擇優質項目和項目對接。以上這些也告訴了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財商。
什麼人群需要學習財商?答案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財商。如果你要系統性的掌握好財商,建議你去無底船網校全面學習一下,除非你沒有夢想,想平平淡淡的過一生。但是每個人都需要財富,即使那些沒有夢想的人。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碰到必須要金錢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衣食住行、孝敬父母、培養孩子;意外、疾病包括孩子、老人和自己。所以為了避免在必須用金錢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還兩手空空,每個人都需要去學習財商,去創造更多的財富。
㈢ 大家對孩子財商教育的問題上都有些什麼看法
「現在的孩子零用錢和壓歲錢越來越多,但是孩子們對金錢的掌握和駕馭能力還非常有限。」目前在家長們偏重智商(IQ)和情商(EQ)教育下,「財商(FQ)」鮮有進入家長們的視野里。
財商是什麼?財商是指一個人認識、創造和管理(金錢)財富的能力。財商教育是通過有關金錢(財富)知識的學習和相關實踐活動的體驗,使人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和價值觀。
財商教育專家胡艷玲建議,財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合適的財商教育。
200份調查問卷64%的家長認同財商教育
「媽媽,我要買這個遙控飛機!」媽媽帶著孩子去逛商場,上千元的遙控飛機給這位媽媽望而卻步,而在一旁吵著非買不可的兒子也讓媽媽進退兩難。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見。在財商教育專家胡艷玲看來,這體現了財商教育的缺失,「小孩子認識不到商品和金錢的對等關系,孩子對於財富的理解比較單一,小的時候會從『喜不喜歡』和『好不好玩』這些角度去判斷一些事物的價值。」
目前,針對成人理財的專業性講座、培訓課程十分常見,而針對青少年的財商教育卻不多。財商教育專家胡艷玲表示,目前針對青少年財商教育機構在北京有幾家,而在其他城市形成系統的也不多。
今年4月份,胡艷玲曾經針對青少年財商教育,在惠州南壇小學、義烏商品城、濱江公園等地對200名家長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家長有64%認同財商教育,36%的人不認同財商教育。
調查了解到,家長認為,「孩子存在亂花錢的現象,沒有節制,有必要學習」,「重視品行道德這一行為」,「讓孩子知道錢的出處,學會花錢」,「父母已有的理財觀念,認同讓孩子去學習」,「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將來步入社會需要這種能力,可以提前培養。」
也有家長認為,「孩子太小,不想過早談錢」,「父母對財商不了解,不感興趣」,「小孩子已經很聽話,沒有必要去學。」
不少家長不知道財商教育如何教
據了解,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已將財商教育納入到青少年教育體系之中。在美國,絕大多數州政府先後採取了在中小學開設經濟學和理財教育課的政策,財商教育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走進美國中小學課堂,學校為不同年齡段學生設計了系統的財商知識教育課程;在英國,政府已決定於2011年秋季開始在中小學生中開設財商課程,系統地對中小學生加以訓練;在以色列,財商教育更是從幼小時代便開始滲透到了學生教育的每一個角落,以色列對學生的延遲享受教育、創業教育等財商教育方式在世界享有盛名。
而在我國,財商教育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得不到重視,課本中也沒有涉及財商教育的內容。「目前,《中小學財商教育的實驗與探索》是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部分學校在進行財商教育進學校的嘗試。但實際的情況是,財商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體現少之又少,財商教育主要依賴於家庭教育為主,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和價值觀,是財商教育的主要手段。」
記者發現,很多家長在財商教育面前不知道從何下手。「坐下來聊『錢』,孩子也聽不懂啊。」「光是說,孩子也不聽你的啊。」
「學校教育沒有涉及,家庭教育普遍不知道如何教,造成了青少年財商教育的缺乏。」胡艷玲看來,財商教育的空白已影響了青少年的整體素質。「部分中小學生中金錢至上的觀點十分流行,做什麼事都要和錢掛鉤,缺乏正確的財富觀,缺少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精神;花錢隨意,盲目攀比,講排場之風盛行,往往沒錢就找父母要,且常常因此與父母嚴重對立,對父母缺少感恩的心態;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由於缺乏起碼的理財知識,理直氣壯地成為了『購物狂』、『月光族』、『啃老族』、『房奴』、『卡奴』等。」
■疑問
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會不會過早?
惠州市心理健康文化協會副會長鄭荃耀認為,從心理成長的角度看,孩子的金錢觀是孩子心理發展的成熟性問題,對孩子的一生都起到作用。
曾經有個針對中、日、韓三國城市孩子每月零用錢多少的對比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孩子每月平均零花錢是400至500元,是日韓孩子的2至3倍。
鄭荃耀說,中國孩子手中的錢有三個特點:差額大、獲取隨意、支配權小。「由於孩子之間的金錢差額大,很容易產生炫富和仇富心理;家長給孩子金錢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人格發展;而支配權小則是因為家長極少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沒有讓孩子參與到理財當中。」
「這些道理長大了自然就會懂。」很多家長認為沒有必要過早地讓孩子學習理財,鄭荃耀不這么認為,「財商教育對孩子心理發展有好處,首先可以培養孩子成熟理性的財商人格;財商教育還有利於孩子及早進入職業生涯規劃。」
家務明碼標價會不會讓孩子變得利益化?
今年10歲的徐文娟各方面的消費都要經過父母的同意,另外自己每個月有30元左右的零花錢完全由自己支配。這些零花錢是徐文娟在家裡做家務賺來的。
「拖地1元,晾衣服1元,搞衛生2元……」徐文娟的媽媽陳女士對於小孩在錢財方面管得比較嚴格,不會輕易讓她去消費。「當年女兒看中了一輛自行車,我要求她考試考好了,自行車就是獎勵。」
對此,徐文娟的爸爸卻認為,這種家務明碼標價會讓孩子把金錢看得更重,做什麼事情都會想到用錢來衡量。
鄭荃耀介紹,在美國,孩子的金錢沒有通過勞動就不能獲取,孩子的零用錢很多都是做家務換來的,那是一種文化氛圍和社會通用做法。在中國,如果家長單純規定一個價格,不把道理講清楚,就可能會陷入一個誤區。「要讓孩子明白,做家務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甚至比錢更重要。」
胡艷玲認為,孩子做家務,要先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和孩子都是家庭成員之一,爸爸媽媽要承擔家務,孩子承擔一些家務也是很正常的,年齡小的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主動去做和做得好的可以有獎勵。」另外,在孩子消費自己的「獎勵」時,要適當指引孩子去做一些正能量的用錢計劃。
外國人怎麼進行財商教育?
美國:要花錢?打工去!
美國作為移民國家,歷史很短,所以美國人傳統、保守的思想較少,在生活習慣上也不墨守成規。同樣,在子女理財教育方面,習慣花未來錢的美國人也與其他國家頗有不同。美國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系,他們在3歲就開始財商教育。
要花錢?打工去!美國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他們進行財富概念的普及和教育,教會他們學賺錢、學理財,比如,美國小孩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或者讓孩子送牛奶、做報童、幹家務等方式換取零用錢,這些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應該有工作的慾望和社會責任感。
不少美國人對孩子財商的教育培養是從他們記賬開始的。在孩子有了數字概念後,把爸爸媽媽給的每一筆零花錢的來龍去脈都清楚地記錄下來,並一周對自己的花錢情況進行一次檢查,看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哪些錢花多了,哪些錢該花而沒有花出去,然後家長會對他們進行講評和指導。
猶太人:培養孩子延遲享受的理念
胡艷玲說,在財商教育中,家庭的引導很重要,「父母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定的氛圍和環境,或者以身作則,自己去了解一些財商的知識和內容。」
猶太人的財商教育或許有借鑒的地方。
《猶太人賺錢的七大秘密》一書中寫道:如果你喜歡玩,就需要去賺取你的自由時間,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學業成績,然後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賺到很多錢,等賺到錢以後,你可以玩更長的時間,玩更昂貴的玩具。如果你搞錯了順序,整個系統就不會正常工作,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時間,最後的結果是你擁有一些最終會壞掉的便宜玩具,然後你一輩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沒有玩具,沒有快樂。在現實世界裡,玩具就是汽車、房屋、衣服、唱片、外出吃飯和度假,顯然,如果你賺不到這些玩具,或者太早追求這些玩具,快樂很快就會變成不愉快的結果。
在猶太人的財商教育里,家長要培養孩子延遲享受的理念。也就是延期滿足自己現在的慾望,以追求自己未來更大的回報。在猶太人看來,把錢投資在銀行帳戶或者資本市場等有未來收益的地方是延遲享受的表現。不要讓孩子把錢花在立刻能獲得享受的花費上,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的投資,讓他們看著自己的投資逐漸增加。
■具體化的財商教育
美國家庭培養孩子對錢的認識和理財能力都比較早,社會對孩子財商的基本要求是:
3歲時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時認識到我們無法把商品買光,必須在購買時做出選擇;
5歲時知道錢幣的等價物,例如:25美分可以打一次投幣電話等。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6歲時能夠找零;
7歲時能夠看懂價格標簽;
8歲時知道自己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學會把錢存到儲蓄賬戶里;
9歲時能夠簡單制定一周的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
10歲時懂得每周節省一點兒錢,以備有大筆開銷時使用;
11歲時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有關花錢的事實;
12歲時能夠制定並執行兩周的開支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