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素質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素質教育包括創造性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的培養、社會公德教育、世界觀教育、人生觀教育、勞動觀念教育、終生學習教育、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
1、創造性能力的培養:能力的本質是創造性。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創造性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礎。創造能力培養特別應貫穿於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始終,從小培養敢於創新的思想和創新思維的能力;中國的「應試教育」已經嚴重束縛了一代人創造能力的培養和發揮,影響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
2、自學能力的培養: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劇增。而在中學階段,只能選取最基礎、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獨立獲取新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的保障。
3、社會公德教育: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都應該遵循的人與人相處的行為准則和規范。每一個人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必須學會遵守社會公德,完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進化和成熟,從為生存而生存、自私、野蠻的動物本性的禁錮中解放出來。
社會公德主要可概括為五個方面:文明禮貌、敬老愛幼。這是人的最基本道德;保護環境、講究衛生。這是為人類當前生存和子孫後代生存的道德;遵紀守法、勤懇敬業。這是為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貢獻;助人為樂、見義勇為。
這是為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層次的貢獻;誠實守信、正直向上。這是為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的貢獻。
4、世界觀教育: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科學的世界觀必須在不斷學習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
5、人生觀教育: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以天下為已任,從全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出發,不斷發展生產力,為實現全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為最高目標,是科學的人生觀。
6、勞動觀念教育:人要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生存、生活質量,為人類的持續發展而勞動。人必須成為社會生產力、成為勞動力,能創造財富。
7、終生學習教育:21世紀是科技革命的新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不可能在學校學好今後走上社會所需的一切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個人都必須在生產實踐中根據需要不斷學習、充實、完善。因此,每個人還必須把培養自己不斷學習、善於學習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現代人必須終生學習。
8、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在中學教學中加強學科審美教育,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美感,使之形成對各學科的愛好,啟發他們學習的最佳動機,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貳』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基礎教育作為一個接受全面教育的基礎階段,一般含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教育,指對年輕一代施以全面的素質教育,為他們未來做人和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
中國基礎教育作為一種屬於義務教育,指小學、初中階級的教育;另一種屬於非義務教育,指高中階段的教育,它是基礎教育的最後階級。
(2)素質教育都有什麼內容擴展閱讀:
身處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學生並不是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無能為力,憑借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他們仍然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地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實現「自己的」素質教育。
社會需要作為素質教育運行的動力源。提高人的素質既是生存的需要,又是發展的需要;既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又是個人自我完善的主觀需要;既是個人的需要,又是社會、國家以及整個人類持續發展的需要。
就一個地區而言,提高人的素質,能有效地促進社區居民素質的提高,滿足社區發展各種需求,符合包括學生及其家長在內的所有人的共同的根本利益,這是實施素質教育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
『叄』 素質教育有哪些項目
素質教育有:
1、創造性能力的培養:能力的本質是創造性。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創造性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礎。創造能力培養特別應貫穿於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始終,從小培養敢於創新的思想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2、自學能力的培養: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劇增。而在中學階段,只能選取最基礎、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獨立獲取新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的保障。
3、社會公德教育: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都應該遵循的人與人相處的行為准則和規范。每一個人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必須學會遵守社會公德,完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進化和成熟,從為生存而生存、自私、野蠻的動物本性的禁錮中解放出來。
4、世界觀教育: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科學的世界觀必須在不斷學習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
5、人生觀教育: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以天下為已任,從全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出發,不斷發展生產力,為實現全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為最高目標,是科學的人生觀。
6、勞動觀念教育:人要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生存、生活質量,為人類的持續發展而勞動。人必須成為社會生產力、成為勞動力,能創造財富。
『肆』 素質教育包括哪5個方面
應該是4個方面,如下:
1、深入現實與了解實際:這是極重要的基本素質與解決問題的關鍵,個人思想與感情的深化也需要以此為基礎。
2、感情素質與服務意識:感情素質是人最根本的素質與力量之源,調控了人的活動與其它素質的建立,包括促進永久性記憶的形成與學習效率的提高,而服務意識則是感情素質在現實行動上的體現,也是感情素質逐漸深化的基礎。
3、主動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與人生歷程:主動才能形成獨立與創造性的思想,獲取全面的認識,充分調動各種資源,推動個人發展。
4、永葆活力與生命不息:無論外界條件與過去的成敗如何,不管能否達到某一具體目的,都努力做到能做到的最好,是弱小生命綻放蓬勃生機並發揮極致的基本素質;生命活力也體現在保持思想開放,積極吸收外界營養,並不斷改進自己的思想感情。
基礎教育:
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移是歷史賦予的重任。而轉移的過程,實質上也就是基礎教育回歸自身、重新定位、尋求自身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徵的過程。
人的素質既有相對穩定性,也有時代性。因而要求學校教育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適當吸納最新科技、文化成果,調整、充實和完善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以適應現代社會和未來世界多方面的挑戰。
素質教育是一種著眼於發展、著力於打基礎的教育,其根本任務是為每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和成長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伍』 素質教育包含的內容,都有哪些
素質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一,素質教育的定義
素質教育就是指一種以提升 學習者諸方面素養為總體目標的教育模式。素質教育與中國應試教育相對性應,但也並不是肯定相對的定義,由於二者在詞義上原本就並非反義詞。
關於素質教育,小編本次就說到這里,有什麼問題,歡迎下方留言。小編也會及時的回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