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下面我總結了一下,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樹立榜樣。身教重於言教,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2、環境熏陶。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孩子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朋友聚會等等盡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3、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孩子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錯誤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孩子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
4、指導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孩子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孩子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5、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孩子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孩子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孩子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孩子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直面承認。
6、實際鍛煉。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字寫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提出具體要求,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7、表揚獎勵。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表揚獎勵是對孩子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
8、指導課外閱讀。指導孩子閱讀書報雜志,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孩子閱讀的內容,和孩子一起討論,引導孩子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9、利用家庭電視。電視進入家庭,孩子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看完電視和孩子談論,討論電視內容。
10、帶領孩子外出接觸社會。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商店、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也可以報名叫叫學院的閱讀課程,從幫助孩子培養閱讀興趣開始,讓孩子在綜合素養上也同步提高。
2.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都需要做出哪些改變
相信很多家長都面臨的這樣的問題,自己明明是為孩子好,但是孩子卻不聽話。這是因為家長用錯了教育方法,讓孩子有了逆反的心理,即使知道家長說的東西是正確的,也不會去聽家長的話。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從孩子的視角出發,要和孩子細心的協商,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下面小編來說,一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應該做出的改變。
3. 如何培養孩子的教育以及和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教育以及和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教育以及和方法,一般來講孩子智力發育時間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所以說孩子的教育也是遵循相對應的順序,爸爸媽媽要學會如何培養孩子,下面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教育以及和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教育以及和方法1
一、 首先教孩子學會愛、學會做人。
首先注重的是對孩子人格的培養,做人要大氣,不要太計較利益,對人要有愛心,善於寬待別人,做個情商豐富的人;取得成績不要驕傲,碰到困難不要氣餒,樹立與人為善,以誠取勝,樂觀向上的人格。
二、 從小事做起,培養良好的習慣。
有個好的生活習慣將會終生受益,自己感覺好,別人也喜歡。因而我從小鍛煉孩子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注意培養其待人接物、衛生等習慣。
三、 提供鍛煉的機會,增強自信心。
不要總以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或不放心他做。當遇到困難時,可以提示孩子動動腦筋,也可以鼓勵他實踐,通過鍛煉使孩子獲得自信,增強戰勝困難的意志力。
四、言傳身教,把握時機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很多的言行是仿效父母的,因此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經常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有進步應肯定,遇到挫折要疏導,幫他分析道理,找出問題所在,以鍛煉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堅強意志和性格。
如何培養孩子的教育以及和方法2
生活中不要對孩子採取過激的對待方式,不要粗暴的對待孩子,長久會使孩子性格變得偏激。
一定要以身作責,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
父母意見要統一,不然孩子不知道如何做決定,而且會使家長威望下降。
不要給孩子定太高的要求
我們平時要給孩子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不要給他定太高的要求,同時多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和多觀察孩子的長處和不足,最後再施加引導,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於捕捉她身上的閃光點,使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贊美和鼓勵,從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為了開闊孩子的視野,我們應該多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比如在課余時間,給他報名一些他感興趣的興趣班,這樣孩子才會在興趣的基礎上取得好成績。
多參加一些體育鍛煉
由於孩子的天性就是愛跑愛跳,因此我們平時應該多讓他鍛煉,因為這樣既可以強身健體,又可以愉悅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提供孩子手工材料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一些手工製作,我們就盡可能給他提供材料和幫助。當看到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個「作品」時,神情中是充滿自豪的,因此,我們必須要讓孩子敢於動手,在手工製作的過程中得到快樂。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一個良好的習慣養成對孩子是非常必要的,而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所以教子的第一步就是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同時以身作則,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一旦看到孩子做出了努力,我們就要充分肯定。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果,因此,我真誠地希望家長們可以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健康成長。
如何培養孩子的教育以及和方法3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系的基礎。
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里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准,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
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准。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願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6、設立明確家規,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裡,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於家裡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貼出來。如果違反家規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一旦建立,就應堅決執行,每隔一段時間,應對家規作調整和修補。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發展的過程,發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7、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是我幫你選,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並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4. 怎樣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正確的
方法多樣,以下僅供參考:
1、教育孩子時,要冷靜鄭重但是不可嚴厲,更不可打罵,讓孩此仔子感到這件事情應該認真對待。
2、這個問題,孩子錯處褲戚有三,不該偷拿錢,不該撒謊,最主要的是「不擇手段」這種思維方式。
3、建議為了向孩子表示您對他的誠意,森純汪您可以每個月適當增加他的零花錢。
5.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現在很多都到叛逆期,孩子叛逆不讀書,現在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教育自己的孩子,那麼下面我來告訴大家需要如何正確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以下是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1
教育孩子的十大技巧:
1、父母應注意言行舉止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學習而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培養孩子道德品質的最可靠的辦法。
經常有人說,孩子什麼樣,父母什麼樣。其實反過來也依然成立,父母是孩子的銀叢鏡子,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
2、與孩子約法三章
約法三章是要制定他們行為的標准,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父母在管束孩子時要保持統一,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准。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可以從身心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誇獎!
3、不要拿孩子攀比
拿孩子作比較他們是能聽懂的。有的孩子聽了就越來越自卑,有的就越來越叛逆。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不要拿自家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作比較。
4、多了解孩子
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了解。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叛逆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5、用心聆聽
家長用心聆聽孩子的觀點、了解孩子的想法,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就會發現孩子的某些行為其實出發點是好的,正確引導孩子,積極向上。
6、正確確立標准
有的家長過於望子成龍,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准要求孩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應正確確立期望標准。
7、建立正確的三觀
父母需要將基本的價值觀祥敏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要做孩子的好榜樣。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8、培養孩子承受挫折和的能力
沒有經歷過困難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悅,沒有經歷過困難,就永遠不知道什麼叫幸福。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質,所以培養謹搏枝孩子抗挫折能力,特別重要。
9、玩是孩子的天分
孩子通過接觸具體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認知,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流,游戲使孩子放鬆且培養專注的工作態度,每個小朋友都喜歡玩游戲,不要剝奪他們玩游戲的權利,當然要適當管理約束。
10、以孩子的心理教育孩子
家長懂得換位思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孩子的心理,孩子才更願意接受家長的建議,更願意聽家長的話。所以,家長要換位思考,以孩子的心理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自我調整,逐漸完善自我。換位思考是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最佳起點。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2
一、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系的基礎。
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里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二、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三、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四、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准,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准。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五、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願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六、設立明確家規,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裡,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於家裡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貼出來。如果違反家規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一旦建立,就應堅決執行,每隔一段時間,應對家規作調整和修補。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發展的過程,發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七、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是我幫你選,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並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八、游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兒童通過游戲學習
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模擬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流,游戲使兒童放鬆且發展專注的工作態度。在5歲之前不應過早開始對字母數字等符號的專門練習,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因為幼童的心智還沒成熟,對抽象的概念還無法理解。
九、正面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而不是不該做什麼
傳統型教育者的居高臨下的姿態,總是對孩子說「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面的口氣只會將注意力引向並集中於負面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你忘記了與人和平相處」或「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十、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游戲。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歷,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