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師節老師怎麼教育孩子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教師節老師怎麼教育孩子

發布時間: 2023-08-30 22:21:39

A. 老師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 老師怎麼教育孩子

1、建立良好的師生的關系,首先,是教師的威嚴的建立,不在是過去的教師高高在上,學生是信服權威者,我們要開始平等的處理師生關系,特別是在孩子遇到問題尋求老師幫助時,我們的是以怎樣的方式給孩子指導,如果這時候你讓孩子感覺你是一個很厲害的老師,且和你相處時輕松愉悅,那麼下一步孩子對你信任才會更近一步,但是也不是不要威信,因為我們畢竟在教學中需要很多場合下,需要給孩子們一個示範和調控,所以在這個師生關繫上,還需要有自己的一把尺子,把握好度。做好這些是我們管理學生的感情基礎,也是很多時候孩子願意聽你管教的一個重要方面。

2、根據孩子的不同性格,選擇不一樣的激勵和教育方式,孩子的成長,家庭環境、父母教育方式、遺傳基因等造成了孩子千差萬別的個性,在學習上和人際交往方面也是這樣,如果我們教師過於單一的方式和孩子相處,以及千篇一律的激勵辦法,那麼對於孩子和你良好的關系的建立和管理是不利,因為孩子不會完全信任你,那麼就做不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所以我們需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慢慢孩子每一個孩子和孩子的家庭背景,在與其交流過程中,我們給予其恰到好處,而且孩子的感覺到舒適的方式幫助他學習和解決生活上的一些問題,那麼孩子們對你的管教和信念才會更加強。

3、建立起老師的良好的人格魅力,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所以造就了不同的美,對於教師的這個職業來說,很多人對老師的認識也是刻板的,因為過去的教師總是嚴肅的,不可侵犯的,但是在教師新時代的職業背景下,具有良好個性人格魅力的老師更受孩子的歡迎。所以老師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一味用一些批評和獎勵措施等技巧性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孩子的教育是沒有情感共鳴的,那麼孩子在你的管教中,總是不夠的,遇到眾多問題時,孩子就不會讓老師作為其很多的幫助和引導者,那麼對於處理關系時就有很多問題。

4、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現代教育更講究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合作配合,給孩子以更好的教育,在很多方面家庭教育的優勢,是學校教育沒有辦法取代,那麼我們在平時時就要和家長經常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遇到某些學生管理問題時,可能老師教育並不是最合適的選擇,那麼我們就可以選擇家庭的家庭的配合和合作,讓孩子的問題更好的解決。

B. 老師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老師的影響是巨大的,有時甚至起著決定的作用。接下來我搜集了老師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老師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隨著一連串的教育故事的曝光,教育又一次的被推到了社會輿論的浪尖上。可是縱觀這些事件,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對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一線老師的批評,老師們也似乎習慣了這種環境而變得麻木,沒有一聲申辯。面對則排山倒海的議論、質問、指責,許多老師開始變得迷茫、彷徨,甚至感到心酸。每每說起這些,大家到處都可以聽到老師們的抱怨「現在的老師難當,學生難管了」。

一、真正放下身段

有的老師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我的話就是真理」,學生的意見、看法,一概都是錯的,一有表示就是「狡辯」,就是頂撞老師。有的教師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建議希望老師們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作成人一樣給予尊重。最主要的別把自己當老師,而是學生的朋友,而且得多學點知識,知識面要廣,學生喜歡時尚話題,你得接得過來。有困難多幫忙解決。做錯事要淳淳教誨,而不是大發雷霆!學生有心事願與你講,你就是學生的朋友了。

二、多多了解學生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子,在家就是寶貝。在忙於教學的同時,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學生,與他們多溝通,多交流,盡量對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了。

三、耐心傾聽學生

氣急攻心的老師,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學生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教師應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老師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當老師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讓他們感覺你是在用愛來幫助他們,而不是單純的罵他們!讓他們覺得班級就像是家,而你就像是他們的父母!

四、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教師也要在實際的情況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情心,讓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其實微笑也不否是一種方法!時時面帶微笑,給他們鼓勵和支持!他們就會願意接近你!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學習上不太好的學生,讓他認識到老師同樣重視他,幫助他走出低谷,帶動其他方面。還可以採用探討式、論辯式、書信式等。允許學生辯白、反駁、保留自己的意見。

調皮的學生的教育方式

一、批評調皮兒童要講究藝術

有一學者去美國視察回來,說了一段語重心長的話:"美國幼兒教師罵人方式實在非常高明,絕對不像我們某些老師只會大吼大叫。他們常常自己先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齊高,然後慢慢地牽起小孩子的手。開始溫柔的說話。這時,小孩子對老師的這種姿勢,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而新奇,對於老師說的內容自然會聽得很清楚。"這個方法之所以能發揮效果,主要是"這一蹲",不僅從空間上拉近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而且從心理上使幼兒和教師貼得更近了。尤其對於調皮兒童,他們更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師的親近,當教師蹲下來和他的視線交流處在同一高度時,他們覺得教師是多麼的親切可愛,自然而然地,你訓戒他的話也就很容易聽進去了。

調皮兒童的逆反心理特別強,當他做錯事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訓斥和責罵,效果只能是適得其反,這就如做母親的對著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會讓孩子越哭越大聲一樣。本來孩子要是做錯了事,便知道會被教師責罵,這個時候,如果和他的"預期"結果相反,教師並沒有責罵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起來,自己會把犯錯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這樣,給孩子一段時間冷靜一下自己的頭腦,過些時候再與他交談,因為孩子已經檢討過自己的過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師的意見。

二、多給調皮兒查一份關愛和一些鼓勵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實踐證明,被成人厭棄的幼兒,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調皮兒童,他們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打鬧鬧,這往往是由於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及關注不夠,他們中有的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老師的關注,獲得老師的愛。因此,對於調皮兒童,教師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愛。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幾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還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

盡管孩子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尤其是調皮兒童,教師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盡量找出其閃光點以鼓勵他們進步。我班有一個"調皮大王"上課時經常不舉手突然提問題,打斷老師的話,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筆者雖經多方教育,但收效甚微。我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他有較強的表現欲,但由於不善於控制自己,常常事與願違。於是,我便在一次早談"守紀律的好娃娃"活動中,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了他,並對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聰明,反應快,老師很喜歡你;如果你能當個守紀律的好娃娃,老師講完後再舉手提問題,老師就更喜歡你了。"此後,他真的改掉了這一壞毛病。我因而在區角活動或午餐後請他當"圖書管理員",他認真負責,堅持到底,小朋友對他的表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使他體驗到了戰勝自我的.愉快。從這以後,他在區角活動或午餐後再也不到處亂跑,到處搗蛋了。可見,適時地給調皮的孩子一些鼓勵,很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家園聯系,統一教育策略

孩子就像是一個家庭的一面鏡子,什麼樣的家庭,很容易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因此,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我們更應注重家園聯系這一重要的環節。從家庭入手,了解幼兒的家庭環境,家長[微博]的素質,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過家訪、家長問卷以及電話聯系等多種渠道,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調皮兒童的辦法。在此基礎上做到有的放矢,優勢互補,形成最佳合力。調皮的孩子大多精力充沛,在家中無法完全"渲泄",因而顯得特別頑皮。有的連睡覺時都在被窩里玩玩具,家長煩惱不已。其實調皮兒童他們渴望能多與人交往,但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中卻無人作伴,與其玩耍。於是他們在家時就會傾其所有的玩具撥弄不停,藉此"渲泄"。所以,我們建議家長應多帶孩子到戶外,讓他們盡情玩耍,通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平時在家中,也可讓他們多做些安靜的活動。如拼圖、畫畫、手工製作、聽故事、看圖書等,通過動靜結合,引起孩子的興趣,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老師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一、聽視並用法。

大多數學生聽課是一邊聽,一邊看。聽覺和視覺並用,比只聽不抬頭看的聽課效果要好。聽是接受聲音信息,看是接受圖象信息。

又聽又看,在通過聲音傳遞來記憶抽象的概念的同時,又可結合圖象直觀,來強化具體的知識印象。聽和看的內容應保持同一性,不能聽此視彼,分散聽課的注意力。

聽,一般指聽錄音、聽范讀、聽提問、聽講解;看,主要是指看板書、看掛圖、看熒屏或銀幕上的多媒體畫面,看教師的教態,如教師的舉手投足、神情姿態。因為教師要藉助這些板書、畫面、手勢,化抽象為具體、變繁復為簡明、變陌生為熟悉。這種方法,以聽為主,以看促聽,效果很好。

二、聽思並用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邊聽邊思考也是一種有效的聽課方法。聽一般是被動地吸收,思則是主動地思考。

邊聽邊思,可以在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只聽不思考,錄音機式的聽課,囫圇吞棗,談不上真正掌握知識,更談不上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般可從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難點在什麼地方,老師為什麼這樣處理教材,老師講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師講的與自己想的有什麼不同,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有何異同?……

以思促聽,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三、五到聽課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腦都要動起來,多種感覺器官並用,多種身體部位全部參與聽課活動。同時調動這些感官所獲得的感受是一種綜合的、立體的感受。

耳到:聽老師講,聽同學發言、提問,不漏聽、不錯聽。眼到:看課本、看老師的表情、看板書、看優秀同學的反應。口到:口說,包括復述、朗讀、回答問題。手到:做筆記、圈重點、批感想、做練習。腦到:動腦筋,心力集中、積極思維。

「五到聽課法」要求聽課者全神貫注,靈活地根據課堂情境和老師要求,適時調整聽課方法。這種聽課方法,是效率最高的聽課方法之一。

四、符號助記法。

無論記憶力多麼強的人,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住,聽課必須記筆記。

無論書寫速度多麼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錄下來,這就必須藉助符號幫助自己記錄,以利長期記憶。如重點語句可打著重號、波浪線或加三角號,疑難問題可打問號,只要自己懂得、自己習慣用的各種有利於記憶的符號都可運用。

五、要點記取法。

有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聽課,覺得有必要聽的就認真聽;覺得對自己益處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麼用心聽,而做自己的練習。

老師講課,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有時候是與教材無關的。作為學生不可能也沒必要全盤接收。只記重點,只記難點,去掉無用信息是應該的、必要的。抓住要點聽和記,比毫無重點地全部聽和記,效果要好得多。

有人曾做過實驗,分三組學生同時收聽同一內容的錄音帶,規定A組全部記錄,B組只聽不記,C組只記講授要點。結果A、B兩組的學生只記住全部內容的37%,C組學生卻記住了58%,可見抓要點,適當做筆記,效果最好。

六、主動參與法。

實踐證明,凡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學習進步特別快、成績好。一部分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講學生聽,學得很被動。課堂聽課,一定要積極參與,主動地學,隨老師的教學思路轉,這樣也可以保證注意力高度集中,聽課效果好。

七、聽懂新知識法。

聽懂,就是把知識的概念或結論搞明白,即把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搞明白。

依據聽懂的標准,研究運用聽懂的規律,主要是研究學習概念的規律。掌握舊概念是學習新概念的基礎;搞清概念的由來,是概念學習之本。概念的表述(定義、定理、定律等)是概念之末,概念的形成是概念之本。捨本逐末,是死知識,亦非真知,於發展智力、形成能力無益;掌握概念表述的科學性,是概念學習的關鍵。關鍵在於正確理解概念各部分的准確含義及內在聯系,從抽象到具體,由具體到抽象,最後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充分發揮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是概念學習的保證。這是新課標下聽好課的最重要的方法。

八、目標聽課法。

上新課前預習時,發現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課,目標明確,針對性強。預習時弄懂了的,聽一遍等於復習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預習時不懂的就應特別認真地聽、仔細地聽。

如果老師講了還是沒有弄懂,你還可以在課堂上及時提問讓老師再講。有一定目標的聽課,往往比漫無目的聽課效果好,能幫助你解決疑難大問題。

九、質疑聽課法。

「質疑」即提出疑問。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人們知識的獲得,能力的發展,都是在不斷的質疑中實現的。

聽課時,對經過自己思考過,但未聽懂的問題可以及時舉手請教,對老師的講解,同學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問。

這種方法,也可保證聽課者始終集中注意力。會提出問題的學生往往也是會學習的學生。

十、存疑聽課法。

聽課時,對疑難問題,不一定馬上打斷老師講課,可以暫時記下來,待下課後再思考或再請教同學、老師。這樣做,一是不影響老師的教學計劃,也不會因個人糾纏某個問題而耽誤大家的時間,還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鑽研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老師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1、學會賞識孩子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賞識能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孩子不斷取得進步。例如:家長配合教師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培養創造精神,不可簡單地用「對錯」、「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或盲目否定,應敏感地捕捉孩子創造思維的「閃光點」,並加以科學引導,為孩子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像,主動選擇,自主決定。

2、與孩子交談

一般來說,小孩子都很願意把學到的東西表演給大人。與孩子交談,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看孩子都掌握了些什麼,以便配合老師鞏固學習成果。

3、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家長和孩子在協商的基礎上制定一些規矩或計劃,並自始至終地執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父母雙方的教育觀點和態度要一致,不要一緊一松,使孩子形成雙重人格。

4、和孩子一起學習

這樣做能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以及孩子對知識了解、掌握和運用的程度,同時也能增進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交流。

5、長期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

對於孩子來說,遠大目標是不可缺少的,同時還應有一些近期目標,實行「低標准,嚴要求」。近期目標要讓孩子感覺能夠做到,但家長要監督目標實施的情況,這樣有利於孩子學習潛能的發揮,讓孩子循序漸進,逐步實現長遠的目標。

6、做孩子的表率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父母應盡量避免「築長城」、「酒文化」等消極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7、幫助教師保持良好形象

一般來說,教師是學生尊敬或崇拜的對象。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崇高的,但教師也不可能沒有缺點或錯誤。家長應正確看待這一問題,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貶低教師,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信任危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8、關注家長園地或宣傳欄

家長園地、宣傳欄中有教師向家長介紹的教育內容和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

9、定期與教師交流

家長與教師的交流方式是多樣的,如面談、電話交談、寫信等,家長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從老師那裡了解孩子在園表現,調整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10、參加班級的開放活動

參加班級的開放活動可以很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也可以看出教師是怎樣進行教學活動的。

關於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

1.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幫助孩子設定一個目標,並與他一起制定一個學習計劃。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戰勝困難,必要時給予適當幫助。

2.必要的課前預習。

基本要求: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准備。在孩子認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必須查工具書爭取自己學會。不明白的內容用鉛筆劃出來,准備課堂上聽老師講解。

3.聽好40分鍾的課。

要告訴孩子明確地記住重點和難點,基礎知識、定義、定理要進行強制記憶,要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孩子不認真聽講,一般有根本聽不懂、自製力差、缺乏學習興趣三個原因,家長應針對其原因去解決。鼓勵孩子上課積極參與互動,老師評價其他同學的回答時,自己評價自己做得如何,肯 定自己的優點,找到不足,進行自我激勵。

4.提高作業質量。

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准題,理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家長在檢查作業後,發現錯誤,不宜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復查。

5.及時糾正錯題。

給孩子一個專用的本子,孩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現錯誤,就讓孩子在專用的本子上將題目抄下,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後,分析錯誤原因。

6.做好讀書筆記和摘要。

包括以下內容:①記下書名、作者;②採摘生字、新詞及佳句;③記錄方要人物和主要內容;④在書上批註;⑤列提綱;⑥寫讀後感。

7.學會使用工具書。

對於小學和初中生來說,最主要的是學會查字典。要有運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准確地從字典中查出生字詞的能力,還要有聯繫上下文語言環境選擇恰當的義項解釋詞語的能力。要具備這樣能力,就必須要求學生勤查字典,並進而養成習慣。

8.培養思維能力。

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孩子的思維能夠靈活運轉。

C. 老師應該怎麼做才能教育好學生呢

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採取正確的方式,如果說老師用錯誤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話沒有辦法教育好孩子。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應該做到言傳身教,因為學生除了學習老師所傳授的知識之外,還會學習老師的相關處事風格,如果說老師在孩子們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樣子非常毀三觀的話,那麼孩子很有可能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從而成長為一個三觀不正的人。

老師應該用真誠的態度來教育自己的學生,並且應該用正確的態度來教育自己的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誠,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向更好的方向成長。總而言之,老師在學校裡面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隨隨便便的就去指責孩子,應該用最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孩子所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