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新冠非常時期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新冠非常時期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發布時間: 2023-08-30 18:00:09

❶ 新冠在兒童中致死率緩慢上升,新冠流行的當下,如何保護孩子

新冠肺炎問題依然是非常嚴峻而且比較危險的問題,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兒童感染之後非常容易導致死亡,致死的死亡率還在緩慢上升,面對這個問題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就是一次考驗,如何在新冠疫情流行的環境當中保護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❷ 疫情期間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 #教育# 導語】一場罕見的新冠肺炎病毒席捲湖北,蔓延全國,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宅家良久的家長和孩子會有恐慌、焦慮、悲傷等情緒,孩子是不是經常會問:「爸爸媽媽,我什麼時候才可以出去玩啊?」「爸爸,我還要在家裡呆多久?」而家長面對孩子的這些情緒也常常不知所措,那麼作為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如何幫助幼兒調節情緒?如何有效地支持家長解決幼兒宅在家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呢?面對家長和孩子的這些苦惱和困惑,我們匯總歸納了一些應對之策,以期共勉互勉。新冠疫情打亂了正常生活秩序,給人們帶來不確定性和孤獨感,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也不例外。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 教育頻道!

1.疫情期間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情緒方面

長時間不能出門,有些孩子可能會對無聊的生活狀態感到憤怒和煩悶,有些孩子可能會覺得憋屈、不自由,有些孩子可能會變得緊張、焦慮,頻繁洗手或上廁所,有的孩子可能會過分擔心自己的身體情況,對反復出現的疫情信息感到恐懼。

二、身體方面

由於情緒上的緊張、運動量的減少以及生活習慣的紊亂等,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腹痛腹脹、頭暈頭痛、尿頻尿急、睡眠差、做噩夢、食慾差、乏力等情況。

三、認知方面

原本應該上學的時間,卻呆在家裡;原本可以外出的時候,卻閉門不出;原本應該上班的爸媽,卻留在家中。這都與孩子們之前認知到的世界和生活有所不同,容易讓孩子產生認知障礙,搞不懂什麼情況。

四、行為方面

有些孩子可能會不停地吵鬧、哭泣,反常的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有些孩子可能會鍾情於玩耍與醫生、病人、病毒、口罩、死亡等有關的游戲;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破壞玩具、傢具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會對身體過分關注,經常說自己身體不舒服;有些孩子可能變得更依賴家長,原本具備的能力下降或消失。

五、家長應對策略

合理選擇接收信息,做好孩子的科普教育

首先,在孩子面前,父母關掉疫情相關接收通道,盡量選擇當孩子休息或不在近前時再閱讀疫情資訊或觀看疫情相關視頻,了解疫情最新進展情況,學習科學預防知識。

其次,家長應如實告知幼兒疫情情況,建議旅輪型家長要用孩子的語言去解釋在疫情期間孩子所不理解的問題,其中繪畫是孩子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之一,還可以幫助孩子理解病毒、生病等概念,學慣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問題,提高意識和養成良好習慣,同時更加理解家長的各種決定。

規律有序的生活可以給孩子一種穩定性和安全感,是保持孩子心理內在穩定的重要部分。家長應與兒童一起保持作息規律,有計劃、有意識地安排學習、室內鍛煉、家務勞動、親子游戲等。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樹立正確的榜樣。家長和孩子一起正確戴摘口罩、洗手、消毒、通風、不聚會、不扎堆,引導孩子以理性、寬容的心態看待疫情,保護自身安全的同時,也要學習關愛他人,做淡定自如、正確面對疫情的桐腔父母。

六、家長帶頭,保持情緒穩定

孩子常常通過父母的情緒和行為來觀察和體驗這個世界,所以父母應及時覺察並調節自己的焦慮、恐懼,在孩子面前呈現出穩定、積極且有力量的一面,這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礎。確保家長有途徑能尋求專業人員幫助,如熱線電話、網路在線咨詢等,也可以尋求幼兒園老師的幫助。鼓勵父母寫日記,在日記中寫下自己的經歷,記錄每天照顧孩子的艱辛和喜悅。

七、鼓勵孩子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

鼓勵孩子以他們習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情緒感受。不輕易打斷孩子說話,保持足夠的耐心聆聽;允許孩子哭泣和表達恐懼,幫助孩子認識到害怕和恐懼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並通過繪畫、手拆猜工等方式幫助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舒緩不良情緒,比如,可以讓孩子在一張紙上畫出自己的恐懼和擔憂,再在另一張紙上畫出「一切都變好了」的情景,畫好後,引導孩子正確看待這兩幅畫,從而疏解情緒的想法及情緒感受。不輕易打斷孩子說話,保持足夠的耐心聆聽;允許孩子哭泣和表達恐懼,幫助孩子認識到害怕和恐懼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並通過繪畫、手工等方式幫助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舒緩不良情緒,比如,可以讓孩子在一張紙上畫出自己的恐懼和擔憂,再在另一張紙上畫出「一切都變好了」的情景,畫好後,引導孩子正確看待這兩幅畫,從而疏解情緒。

八、給予希望,讓孩子相信勝利在即

父母要告訴孩子,目前全國已出現了很多治癒的病例,各地的疫情基本上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讓孩子相信疫情是可控的、可治的,他們馬上就可以回歸幼兒園和小夥伴一起快樂游戲。

2.疫情期間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家校聯系,適時開展心理疏導。班主任教師通過微信群、釘釘群等平台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適時開展心理疏導,通過了解學生在家學習、生活狀況,引導教育家長合理安排學生生活起居,積極開展親子游戲,引導教育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合理自學,適當開展室內體育鍛煉,健康娛樂,放鬆自我。

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緩解舒壓。教會孩子如何科學看待疫情,保持健康心理狀態,合理安排居家活動。組織各年級開展了「疫情防控期間心理健康」手抄報製作和「防疫小妙招」等活動,孩子們在寫寫畫畫中,心態更加平和樂觀、信念更加堅定執著。班主任老師通過微信群和私聊的方式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疫情期間的學習生活情況。尤其針對留守兒童、單親兒童,更是送去無微不至地關懷,面對這樣的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身心,老師都給予全方位地關愛和引導。

3.疫情期間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關注兒童心理健康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遠、深遠、細致的工作。沒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我們期望的成功教育,我們必須從幼兒抓起,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中,把幼兒塑造成具有完整素質結構的新一代。為了更好應對此次疫情,提高心理防護能力,向全園幼兒和家長提出以下建議:

1、要掌握情緒調節的方法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有明確的生活目標,有自我發展的驅動能力。因此,在困難和逆境面前,能自我整理和調控自己的情緒、沉著冷靜的處理和對待各種復雜的問題。在情緒緊張時,呼吸放鬆是一種簡便易行、快速有效地緩解焦慮恐慌的方法。找一個舒適的姿勢,輕輕閉上眼睛,輕柔而緩慢地進行腹式呼吸。將注意力放在鼻子和上嘴唇中間的位置,感受呼氣和吸氣時氣流從這個位置緩緩流過,逐漸通過呼吸來放鬆、調整我們的身體和情緒狀態。

2、要做好防疫知識教育

幼兒對於此次疫情相關信息及知識的了解,都是來自父母,因此父母對於疫情的了解程度以及情緒穩定程度都會對幼兒產生較大的影響。為了避免幼兒產生過度緊張恐慌的情緒,父母可以對幼兒進行相關知識的教育普及。對於年齡較小的幼兒,可以通過中國教育新聞網發布的「寫給孩子們的『冠狀病毒』繪本」對幼兒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

二、合理選擇接收信息,

做好孩子的科普教育

首先,在孩子面前,父母關掉疫情相關接收通道,盡量選擇當孩子休息或不在時再閱讀疫情資訊或觀看疫情相關視頻,了解疫情最新進展情況,學習科學預防知識。

4.疫情期間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樹立榜樣,保持規律有序的作息

規律有序的生活可以給孩子一種穩定性和安全感,是保持孩子心理內在穩定的重要部分。家長應與兒童一起保持作息規律,有計劃、有意識地安排學習、室內鍛煉、家務勞動、親子游戲等。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樹立正確的榜樣。家長和孩子一起正確戴摘口罩、洗手、消毒、通風、不聚會、不扎堆,引導孩子以理性、寬容的心態看待疫情,保護自身安全的同時,也要學習關愛他人,做淡定自如、正確面對疫情的父母。

鼓勵孩子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

鼓勵孩子以他們習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情緒感受。不輕易打斷孩子說話,保持足夠的耐心聆聽;允許孩子哭泣和表達恐懼,幫助孩子認識到害怕和恐懼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並通過繪畫、手工等方式幫助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舒緩不良情緒,比如,可以讓孩子在一張紙上畫出自己的恐懼和擔憂,再在另一張紙上畫出「一切都變好了」的情景,畫好後,引導孩子正確看待這兩幅畫,從而疏解情緒。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是一種心靈對話,並不是簡單的陪伴。只有真正有效的交流陪伴,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現在好多孩子缺少自信,可能是因為缺少家庭的關懷。所以陪伴孩子並不是一方的責任,而是雙方共同的義務。


❸ 作為新時代的家長,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孩子的教育始終是家長非常困惑的一個問題,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會跟風去學習其他家長的教育方法。這種跟風的方式可能不太適合自己的孩子,最後也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會讓自己的孩子成績變得越來越差勁。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在新時代的時候,家長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三、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

很多的人可能覺得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這是一個非常無聊的問題,有這個時間還不如讓孩子多刷一些題。但是如果這個藝術是孩子自己喜歡的話,他們也會花更多的心思在這個學習上,也能夠讓孩子更更加的開心一些。家長可以找到孩子非常喜歡的的藝術,比如說跳舞,比如說唱歌等等,也能夠讓孩子更加的開心,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❹ 專家告訴你新冠肺炎疫情下,家長如何有效指導孩子學習成長

在非常時期,我認為學習條件和環境不是核心問題,關鍵是如何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和培養自我約束能力。我這里重點談“五重五輕”,供大家參考:

一、 重“引導”輕“輔導”

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以“引導”為主,而不是側重於知識的“輔導”。家長並不需要施加多大的外力,要掌握好的教育方法,順應孩子的學習心理需求,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促進孩子主動學習,而不是給孩子以講解具體的做題方法、描述解題思路等為主。可以鼓勵孩子讀一讀名人傳記,講一講非常時期到來後,全國發生的感人事跡,說一說病毒是怎樣回事,怎麼發生的,需要如何研製疫苗和特效葯,如何防控等知識,讓孩子感受知識的重要,培養孩子愛好環境,和自然界和諧相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❺ 兒童新冠感染佔比明顯上升,家長該如何給孩子做好防範措施

家長應該給孩子戴好口罩,做好消毒工作。

兒童新冠感染佔比明顯上升,新冠對孩子來說是很危險的。

毫無疑問,即使是輕微的疾病對幼兒來說也是非常嚴重的。孩子身體不適,接受一些葯物治療,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可逆的影響。所以,保護好孩子刻不容緩。在一些大商場里,許多家長戴口罩而不給孩子戴是錯誤的,不可取的。不要因為孩子抵抗力強,就忽視了他們的保護措施。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可能性低於成人,但這並不意味著兒童在特定情況下零感染。當兒童出現新冠肺炎症狀時,作為家庭成員,應及時就醫,採取防護措施,並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孩子的健康需要父母的細心呵護,不要輕易讓孩子冒險。

注意手部衛生

父母需要注意,在孩子出門後、飯前飯後、咳嗽打噴嚏後要及時洗手。洗手時要用流動的水,並用肥皂或洗手液仔細搓洗手的每個部位。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❻ 疫情期間家長要如何教育孩子 疫情期間家長怎麼教育孩子

1、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警覺,減少外出和群聚活動。面對病毒疫情傳染的不確定性,焦慮和恐懼屬於正常反應。從人類進化和個體生存的角度來看,焦慮和恐懼都有積極的適應意義,它們使人們迅速警覺,調動機體的能量,規避可能的風險。災難時期,家長要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警覺,給孩子明確的暗示:疫情未緩解,戶外還不安全,出門玩耍有傳染風險!這樣便於孩子呆在家裡,通過學習和游戲來渡過危機時間。面對孩子的恐慌情緒,有的家長告訴孩子不要害怕,自己卻緊張得不行,這給孩子傳遞的是矛盾的信息。正確的做法是,承認並接納自己的恐懼,同時引導孩子認識並接納緊張情緒,通過科學的防疫措施和生活學習的合理安排來規避風險,降低恐懼情緒。

2、和孩子一起研究獲取可靠信息的方法關於疫情的知識和信息鋪天蓋地,真假莫辨,信息過載嚴重。信息過載使人們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無法及時搜索到正確、有用和關鍵的消息,這不但讓獲取有效信息的成本提高,甚至還會引發知識焦慮。要減少信息過載的不良影響,就要學會過濾和利用信息。引導孩子尋找有效信息,學會獲取科學正確信息的手段和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批判性學習習慣。這種習慣對孩子的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3、學習自我防護的知識對照國家衛健委、疾控中心等權威部門發布的疫情防護手冊,學習相關的自我防護知識,練習相關的防護技能。尤其是家長要帶著孩子反復示範練習戴口罩、消毒等個人衛生和防護方法,把書上的東西變成孩子自己贊的知識和技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利用危機事件,強化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忽視的一部分。可以通過一些新聞報道和科普材料,啟發孩子想像和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疾病的痛苦。讓孩子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和生命的不可逆性。可以創造一些虛擬的危險情境,比如:碰到火災、碰到地震、碰到陌生人跟蹤等,通過討論和角色扮演游戲,調整孩子的反應模式,孩子能學習一些生命防護的常識。也可以通過網路組織小朋友們一起做相關游戲,家長參與並且引導點評,效果會更生動,孩子的記憶會更牢固。

5、學習病毒和疾病的科學知識,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好奇心利用豐富的科普材料,和孩子一起學習病毒及相關疾病的知識,包括病毒的類型、病毒傳播的途徑、病毒感染細胞的方式,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病毒傳播與人類對生態環境破壞及食用野生動物的關系等,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和保護自然生態的意識。

❼ 疫情下,應該如何開展生命教育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在疫情的大環境下,很多家長和孩子都被迫的留在了家中,不能工作不能上學。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雖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通過疫情的方式來教會孩子如何去珍惜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可貴的。

三、讓孩子學著珍惜生命

如果家長想進行生命教育就要讓孩子生活在幸福的環境中,這樣孩子才能夠居安思危,才能夠明白生命的重要性,才能夠知道擁有生命是多麼一件美好的事情。通過疫情,孩子們也能夠知道生命有多麼可貴,在以後的每一天中會享受生活,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