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育理念有哪些
教育理念有哪些
教育理念有哪些,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未來的好壞,取決於孩子現階段的成長,很多孩子都是在小時候開始學會某項技能的,其實孩子惡作劇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現在分享教育理念有哪些。
教育理念有哪些1
一、以人為本的理念
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貫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
二、 全面發展的理念
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完善,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己任。
三、 素質教育的理念
強調知識、能力與素質在人才整體結構中的相互作用、辯證統一與和諧發展。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和強化素質為基本教育目標,旨在全面開發學生的諸種素質潛能。
四、創造性理念
加強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並促進二者的結合與融合,培養創新、創業型復合性人才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
五、主體性理念
它要求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發展。
六、 個性化理念
現代教育強調尊重個性,鼓勵個性發展,主張針對不同的個性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准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創造條件。
七、開放性理念
傳統的封閉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方位開放式的新型教育。
八、多樣化理念
它要求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管理體制的教育機構與部門進行柔性設計與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學實踐的彈性教學與彈性管理模式。
九、生態和諧理念
倡導「和諧教育」,追求整體有機的「生態性」教育環境建構。
十、系統性理念
形成的是一種社會大教育體系,促進教育良性運行與有序發展,以滿足學習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迫切要求。
教育理念有哪些2
1、關愛學生,就是用我們寬廣的胸懷包容他們的優點和缺點,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愛。
2、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3、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
4、道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使每個人確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著未來闊步前進,時時刻刻想著未來,關注著未來。由理解社會理想到形成個人崇高的生活目的,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條漫長的道路。
5、把愛帶給每位學生。
6、良好的師德風范必須「心中有學生」「有學生立場」。
7、智力教育就是要擴大人的求知范圍。
8、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輕人的終生自修作準備。
9、一個人所受的教育超過了自己的智力,這樣的人才有學問。
10、每一位有自尊的老師都會讓學生自尊心有發揮的機會。
教育理念有哪些3
一、孔丘提出的「儒家之私學 ——禮與仁」
在《論語》中,孔子多次講到克己復禮為仁,這是比較基礎和傳統仁的'含義,但在此含有一種遞進關系,雖說這遠不是孔子理想的仁境界,但起著通往仁德之路的重要途徑。可以把克己復禮為仁,比做「積極自由」,把最終的仁,比作真正「自由」。
如果要通往自我實現,那麼道路定會不易,拿禮來理性的約束自己(制度,行為)屬於社會性道德,具有強制性,仁為宗教性道德,純屬個體自願選擇。
但如果把一些公共規范,群體要求內化為自己的生命能量,打倒消極的態度,再去做一些高於禮的事情,逐漸會走向真正的「自由」,也就是所謂的仁。這更說明了禮對仁的重要性,這是通往仁的必經之路。而禮更是為仁的發展做了重要的鋪墊。
二、莊子提出的「道家之自然——心齋」
「心齋」就是要保持心的虛靜,摒絕任何思慮,「虛也者,心齋也。」亦即「去知」,「黜聰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認知是無限的,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認知,就勢必被弄得人疲憊不堪;而疲憊不堪,自然就沒有逍遙自在可言。
所以要實現逍遙游,就必須「黜聰明」,「去知」。即使每日「與物相仞相靡,」也不要去認識它,更不要去淪定是非。排除一切外界干擾,消弭一切名利之念,達到「無名」、「無己」。徹底改變「人為物役」的狀況,把精神從名僵利索中解脫出來。
三、慧能提出的「禪——頓悟」
禪宗素有「一花五葉」的說法,指的是初祖達摩(一花)二祖至六祖(五葉即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也有人認為是六祖及其門下的五個支派。
禪宗發展到現今,由於該法的特點,在寺廟中已經較少見到,特別是頓悟禪法。民間則有少數研究者,例如南懷瑾、王紹璠、吳鐵夫等,其中吳鐵夫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發揚頓悟禪法的觀點。
四、韓愈提出的「復興儒學——人性三品」
復興儒家的獨特價值和顯著特徵在於,它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系統性、根本性、包容性、開放性和實用性。仁是道德的中心觀念,價值之源,理想之源。
它注重繼承發揚中華古聖先哲的道統即道的傳承系統,以道為信仰支柱、根本原理和思想基礎,觀察、分析、應對修身、做人、做事、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現實問題。
五、朱熹提出的「理學——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讀書法。 所謂「居敬」,敬,恭敬,就是讀書時精神專一,注意力集中。所謂「持志」是要堅定志向。要立定學聖賢之道、修身復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㈡ 中國傳統十大教育思想是什麼
1、因材施教的思想。
作為個體的人是有差別的,智力、經驗、認識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育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成不變。
2、有教無類的思想。
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不能剝奪任何人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3、學思結合的思想。
只學習不思考會迷茫,只思考不學習就會危險。學習不能機械性死學,要消化、思考,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
4、學以致用的思想。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沒有使用價值的學習毫無意義。知識很多不能都學,學習要以應用為導向。
5、重視道德教育的思想。
德育和智育是教育的兩翼,只有智育沒有德育,對社會的危險性更大。
6、重視自我反省的思想。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之於個人就像老師之於學習,是自我教育的過程。一個人只有通過不斷地反省總結,才能矯正自己的不足。
7、強調擔當與責任教育的思想。
與知識比起來,責任和擔當更重要,教育的首要社會目的就是教人有責任心。
8、強調立志對學習的促進作用。
樹立遠大的志向,明確學習的目標,才能有恆心、有毅力去努力學習。
9、樹立終生學習、以民為師的理念。
學習不分高低貴賤,不懂就要請教,要敢於向不如自己的人學習。不學習就會掉隊,活到老學到老。
10、重視教育的社會功能,及對個體的促進作用。
教育不僅是一個人的事,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的事。
㈢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本體論,也叫起源論,陶行知認定教育來源於生活,主張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場所論。認定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校,主張教育要依靠社會的力量,應濟社會的需要。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認定在生活中教法、學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張事情是怎樣做的,學生就應該怎樣學;學生是怎樣學的,教師就應該怎樣教。教法和學法都來源於做法,統一於做法。
具體理念:
1、「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2、「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3、「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4、「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6、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7、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
(3)教育思想理念是什麼擴展閱讀:
陶行知認為教師的責任在於教學生學,而教師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來。不僅教師要教學同時也應該學習。也就是說教師教的與學生學的是聯系的,相關連的。同樣的,教師所教與自己所學的也要聯系在一起。如果教師做好了,教育的關鍵所在也就解決了。在當時所處的時代里,陶行知勇於實踐和探索,將自己的理論真正應用到教育實踐中。
他發表了許多著名論文和講話,比如《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教學做合一》、《在勞力上勞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認了王陽明所說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論,並在其基礎上認為應該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將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國教育事業中,為中國現代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陶行知有這樣一則教育學生的故事: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
男生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高興地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男生驚訝地看著陶行知。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
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㈣ 教育理念有哪些
(1)以人為本
21世紀的今天,社會已經由重視科學技術為主發展到以人為本的時代,教育作為培養和造就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進社會發展和完善的崇高事業,自然應當全面體現以人為本的時代精神。因此,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貫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它更貫注人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
更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稟賦和潛能,更重視人自身的價值及其實現,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高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自身的發展與完善。鑒於此,現代教育已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為綜合國力的基礎並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們的青睞與關注。
(2)全面發展
現代教育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宗旨,因此它更關注人的發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現在宏觀上,它是面向全體公民的國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體的全面發展,以大力提高和發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民族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為根本目標。
表現在微觀上,它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完善,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己任。這就要求人們在教育觀念上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由專業性教育向通識性教育的轉變,在教育方法上採取德、智、體、美、勞等幾育並舉、整體育人的教育方略。
(3)素質教育
現代教育揚棄了傳統教育重視知識的傳授與吸納的教育思想與方法,更注重教育過程中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工作及其內化為人們的良好素質,強調知識、能力與素質在人才整體結構中的相互作用、辯證統一與和諧發展。
針對傳統教育重知識傳遞、輕實踐能力,重考試分數、輕綜合素質等弊端,現代教育更加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造,全面素質的培養和訓練,主張能力與素質是比知識更重要、更穩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作為教育教學的中心工作來抓,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和強化素質為基本教育目標,旨在全面開發學生的諸種素質潛能,使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提高人的整體發展水準。
(4)創造性
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重要轉型之一,就是實現由知識性教育向創造力教育轉變。因為知識經濟更加彰顯了人的創造性作用,人的創造力潛能成為最具有價值的不竭資源。現代教育強調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高度創造性的過程,以點撥、啟發、引導、開發和訓練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為基本目標。它主張以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手段和優美的教育教學藝術來營造教育教學環境,以充分挖掘和培養人的創造性,培養創造性人才。
現代教育主張,完整的創造力教育是由創新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與創業教育(指在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與創業人格)二者結成而形成的生態鏈構成。因此,加強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並促進二者的結合與融合,培養創新、創業型復合性人才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
(5)主體性
現代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它充分肯定並尊重人的主體價值,高揚人的主體性,充分調動並發揮教育主體的能動性,使外在的、客體實施的教育轉換成受教育者主體自身的能動活動。主體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
「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以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客體變成積極的、主動的主體和中心,使教育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
為此,它要求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等新穎活潑的主體性教育模式,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
㈤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是什麼
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正確的教育理念,使用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失敗的教育孩子。為此,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一、快樂
父母帶給孩子的第一要務是快樂。請先把你其他所有的期望、要求、意願放下,先看看孩子是否快樂?
他的童年快樂嗎?他悶空現在快樂嗎?他和你在一起感覺十分舒適愜意嗎?他覺得你愛他嗎?他覺得家是是他最快樂舒適的地方嗎?
要是他怕你,甚至怨你,恨你,感覺自己的家是自己最不想呆的地方,那就要正視了。你再談期望、責任、將來,這些都是奢談,都是你的臆想。你已經毀了孩子的人生,並將繼續毀掉他的將來。
愛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都和孩子在一起,傾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孩子,給孩子以信心。孩子的心靈充溢著愛,積極的一面自然會慢慢散發出來。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二、品性
但對孩子的愛,不能是溺愛,而要注重品格的提升。一個感受到愛、幸福和快樂的孩子,在生活中以身作則,給他傳遞差罩坦正能量。在與孩子的互動、活動中,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
比如尊重、自信、堅持、寬容、友善等等。前提是在給予孩子快樂的基礎上。如果你帶給孩子的是恐懼、怨恨,你強調這些正能量的東西,只能適得其反。
快樂是雨露,品性則是陽光。有了這兩條,孩子即使稟賦一般,資質一般,能力一般,但至少已經具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和一個相對幸福的人生了,不是嗎?至少已經不會讓你因為他而憂傷了不是嗎?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三、能力
能力這個東西,一部分靠稟賦,一部分靠努力。理論上,一個孩子的天賦越高越好,越努力越好。但如果孩子不快樂,就失去了根本;如果孩子品性不良,那麼他的未來更讓人擔憂。
可能他的人生,有一天就會出偏差。因為你個人稟賦和能力再強,如果與社會背道而馳,那麼你的成功不會是一個賜福,而像是一個詛咒。可能有一天就會為此付出代價。
在快樂和品性的基礎上,發展的天賦和能力,將是一個賜福。虛桐他就像風行於水上,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你不怕他,有一天會跌下來,摔得很慘。
所以我們對孩子的培養,首先強調的是快樂,其次是品格,最後才是能力。現實中,我們華人家長往往是對孩子強行硬塞,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讓他們培養這個培養那個,卻忽視了孩子的快樂與品格,是雨露與陽光的事實。
沒有雨露和陽光,對孩子是拔苗助長,他的成長是晦暗的、枯萎的。
下面是對孩子大一些的時候,應該進一步有的教育理念: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四、慾望
孩子大一點,就有了自主的意識。什麼是“我”,“我思故我在”,但之所以能卻分不同的“我”,是每一個“我”都有獨立的慾望。慾望並不是一個邪惡的東西,它是生命的本質,社會發展的動力。
我們做父母的,常常去干預孩子的正常慾望,想吃,想睡,想玩,想交女朋友,都是正常的。正是慾望的滿足,可以讓孩子感到快樂幸福。慾望,也給孩子帶來動力,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潛力。
也是通過慾望,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的興趣。一個總喜歡踢球的孩子,可能在踢球方面有一定的天分,在這方面他感覺快樂和自信。
對孩子慾望的束縛,不僅讓孩子感到不快樂,而且抹殺了他的動力、潛力和興趣。慾望里,也會產生志向、野心和抱負,對這些的追求,將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如果過度打壓這種慾望,那麼就把這些能改變孩子命運的東西,一並打壓了。
正如帶給快樂不能變成溺愛,不束縛孩子的慾望,但是也不要讓他的慾望完全不受控制。注意這個度就好了。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五、挫折
人生有慾望,這個慾望得不到滿足,受到挫折是常態。小到聖誕節得不到一個禮物,大到追求一個異性失戀。父母不和、身體缺陷、考試不及格等,都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挫折感,給自己留下一個個陰影。
一般我們父母教育子女,只是告訴孩子受到挫折是正常的,要鼓起勇氣面對挫折,把挫折當做一個挑戰。但實際上,孩子們再次受到挫折後,往往十分泄氣,從而產生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可能貫穿於他的一生,塑造自己的性格,影響到未來的成功和幸福。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因告訴孩子,挫折滋生智慧。當你的慾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挫折的同時,別忘了,智慧之光,正穿破縫隙,進入你我的心中。也就是受到挫折之日,正是產生智慧之時。
比如孩子第一次碰火燒到手,如果理解為一次挫折的話,那麼孩子知道火是高溫會灼燒事物,就是同時產生的智慧。負面的教育是哇哇大哭從此怕火,正面的教育,從此理解為什麼火可以用來燒飯做菜,可以想到利用火來驅散野獸,逃避敵害,攻擊敵人等智慧的東西。
追求女生失敗,是一次挫折。負面的影響,是自卑、消沉,但如果孩子理解這是一次產生智慧的機遇,那麼應該對自己的魅力有個清醒的認識,是容貌、品格、性格、能力,哪一方面不能讓對方動容?會去了解他喜歡的男孩子類型,並積極改變自己。
這就是挫折產生的智慧。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六、智慧
最後一個關鍵詞,正是智慧。在這個世界上,金錢、地位、名氣,只是狹隘意義上的“財富”,快樂、健康、智慧,是更廣義上的“財富”。我們往往教育孩子追求金錢、地位、和名氣,卻忽略了教育孩子去追求快樂、健康,尤其是智慧。
智慧不是錢,但是它卻可以讓你感到心靈充盈,快樂滿足。就算你有一輩子花不完的錢,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全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如果你的內心是空虛的,空洞的,那麼你的日子也會覺得有無盡的煩惱,索然寡味。
智慧,不僅僅是空洞的知識,它是靈性的東西。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在人生的閱歷體驗上,建立在思想的探親上。慾望、挫折,都會給我們帶來智慧。
只有智慧,才會讓我們感覺更加圓滿,讓我們感覺充實、快樂、幸福。孩子建立在品性和能力基礎上的智慧,不僅將讓孩子受益一生,還能給社會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增加社區、社會、國家和人類的福祉。
猜你喜歡:
1. 家長教育孩子的理念
2. 教育孩子正確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3.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4. 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觀點有哪些
5. 家長教育孩子正確方法有哪些
㈥ 什麼叫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即關於教育方法的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
教育理念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內容。
(6)教育思想理念是什麼擴展閱讀:
教育理念的特點:
一、創造性
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重要轉型之一,就是實現由知識性教育向創造力教育轉變。因為知識經濟更加彰顯了人的創造性作用,人的創造力潛能成為最具有價值的不竭資源。
二、主體性
現代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它充分肯定並尊重人的主體價值,高揚人的主體性,充分調動並發揮教育主體的能動性,使外在的、客體實施的教育轉換成受教育者主體自身的能動活動。
主體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以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客體變成積極的、主動的主體和中心,使教育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
三、開放性
傳統的封閉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方位開放式的新型教育。它包括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育過程的開放性,教育目標的開放性,教育資源的開放性,教育內容的開放性,教育評價的開放性等等。
開放性使教材內容由封閉、僵化變得開放、生動和更具現實包容性與新穎性;教育評價的開放性指打破傳統的單一文本考試的教育評價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彈性的教育評價體系與機制。
㈦ 教育理念有哪些
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發展的理念,素質教育的理念,創造性理念,主體性理念,個性化理念,開放性理念,多樣化理念,生態和諧理念,系統性理念。
教育理念如下的基本特點:
(1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對教育及其現象進行思維的概念或觀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認識的成果;
(2 )教育理念包含了教育主體關於「教育應然」的價值取向或傾向,屬「好教育」的觀念;
(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現實,但源於對教育現實的思考, 是教育主體對教育現實的自覺反映。因此,理論上它們是理念載體即理念持有者對教育的清醒認識,是他們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
(4 )教育理念是個其外延比較寬泛並能反映教育思維一類活動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主張、教育看法、教育認識、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條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諸概念的共性。
此外,教育理念還以上述諸概念的外在形式表現出來以示其既有抽象性又有直觀性。如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等;
(5 )教育理念之於教育實踐,具有引導定向的意義。
(7)教育思想理念是什麼擴展閱讀:
現代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它充分肯定並尊重人的主體價值,高揚人的主體性,充分調動並發揮教育主體的能動性,使外在的、客體實施的教育轉換成受教育者主體自身的能動活動。
主體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以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客體變成積極的、主動的主體和中心,使教育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
為此,它要求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等新穎活潑的主體性教育模式,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
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重要轉型之一,就是實現由知識性教育向創造力教育轉變。因為知識經濟更加彰顯了人的創造性作用,人的創造力潛能成為最具有價值的不竭資源。現代教育強調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高度創造性的過程,以點撥、啟發、引導、開發和訓練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為基本目標。
它主張以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手段和優美的教育教學藝術來營造教育教學環境,以充分挖掘和培養人的創造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現代教育主張,完整的創造力教育是由創新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與創業教育(指在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與創業人格)二者結成而形成的生態鏈構成。
因此,加強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並促進二者的結合與融合,培養創新、創業型復合性人才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