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評價包括什麼
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育價值觀或教育目標,運用可行的科學手段,
通過系統的收集信息資料和分析整理,對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
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為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教育評價項目多,且內容豐富,相互之間呈現出各種各樣的關系,它
們或因某一標准而成為同類,或因另一標准而分屬不同類型。依據評
價標准,可分為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常模參照評
價與標准參照評價;依據評價的功能,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
價、終結性評價;依據評價對象的范疇,可分為整體評價和單項評價、
群體評價和個體評價;依據評價學校的級次,可分為高等學校評價、
中等學校評價、初等學校評價;依據評價學校的類別,可分為職業學
校評價、專業學校評價、師范學校評價、特殊教育學校評價;依據評
價主體的身份,可分為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依據是否採用數學方法,
可分為量化評價與非量化評價等。
2. 中小學教育評價的內容
小學教育評價的內容
教育評價可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宏觀層面,涉及教育目標、教育結構和教育管理體制等方面。在中觀層面,包括教師隊伍、辦學條件、學校各項工作等。在微觀層面則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小學教育活動中,學生發展評定、教師授課質量評價、課程和教材評價是最主要的評價活動。此外,診斷學校中存在的特殊問題,評價教改實驗,評估學校的總體表現也較為常見。下面具體介紹三種主要的評價活動。
(一)學生發展評定
學生發展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關鍵指標。它不僅是升學與就業指導以及因材施教的基礎,還能幫助學生正確估計自己,了解和發展自己的特長。評定學生要考慮許多方面,最基本的有學業成就、行為表現和身體狀況三方面。
學業成就不僅包括學生在知識領域的學習成績,還包括技能和情意(即情緒、意志)領域的學習表現。由於知識更新特別快,學生在學校里主要是學習基礎知識,打好基本功。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學習知識及運用知識的能力是關鍵所在。在培養運用知識的能力時,實際技能的訓練應當引起重視。小學課程比較強調技能的培養。語文課的聽、說、讀、寫都有具體的技能要求,例如識字方面運用拼音、分析字形和查字典就是最起碼的技能要求,而自然、手工和音體美等課程注重實際操作、運動及藝術技能。情意領域的學業表現有態度、興趣、習慣和鑒賞力等學習品質。在評定學生的學業表現時,知識和技能只是學習的結果,而態度、興趣與習慣則反映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特點。在終身教育背景下,知識的積累並不是最重要的,愛學習、會學習等學習品質對學生的發展更具影響力。因此,情意領域的學業表現評價十分重要。
行為表現評價也就是操行評定,用以考查學生在道德品質和行為處事上的優點與不足。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學校中普遍存在著偏重智育、忽略生活和品德教育的現象。操行評定應考查學生在品德修養和性格特徵等方面的特點和表現,如禮貌、勤奮、進取精神、合群性、公德心、朴實性、集體意識、責任感、社會適應性等。一份好的操行評語不在於面面俱到,而要能反映學生的獨特特徵。在評定小學生的行為表現時,要多挖掘學生的優點,同時有針對性地提出進一步改進和提高的意見。
身體狀況評價的內容包括體質、體力、精力、衛生習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體質評價要考查下述五個方面:(1)身體發育水平;(2)生理機能水平;(3)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4)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5)心理狀況。小學生身體狀況是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應在學生發展評定中得到足夠的重視。
評定結果應當是對整個評定過程的記錄和說明,而不僅僅是測驗得分。評定可以針對各種情境,考查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的表現。例如,要評定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評定時還要根據課程內容,對照學生以前的學習狀況來做出綜合的考察。同樣是聽課不專心,原因卻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針對實際情況,做出具體分析。由此可見,評定比測驗結果蘊含了更多的信息,能夠起到更好的反饋作用。
(二)教師授課質量評價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由於年齡小,小學生尚不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業成績都要受到教師授課質量的影響。上好每一堂課既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關繫到下一代健康成長的大事。授課質量評價能讓教師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學特點,了解長處與不足,從而揚長避短;也可以提供新老教師相互學習的機會,促進年輕教師的成長。
在進行授課質量評價時,首先要確定評價的標准,這個標准要明確、具體、相對獨立,要能夠全面衡量教學的各個方面。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巴班斯基認為教學質量可以從以下方面去衡量:(1)對新事物的感受;(2)教育分寸;(3)本學科的知識;(4)發展學生的思維;(5)培養學生的一般學習技能;(6)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7)以個體方式對待學生;(8)學科課外活動的組織。張玉田等著:《學校教育評價》,第142~146頁。
實施授課質量評價時,不同的學校可能會選用不同的評價標准,但基本都會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目標完成情況;(2)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3)內容安排;(4)教學方法;(5)語言表達;(6)教學原則的貫徹。具體到每一個方面還應當具體化,如「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可能要考慮以下特徵:能跟上教師思路,積極思考,善於提出問題或者有獨特見解等。再如教學方法的評定標准可細化成表12�3。
表12-3教學方法的評定指標吳鋼著:《現代教育評價基礎》,學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266頁。
評定標准內容等級1.有效地運用啟發式原理進行教學(此條不在於看教師講的多少,關鍵是怎樣講,怎樣有效地運用啟發式原理講)
2.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學有所得
3.充分發揮教具和演示實驗的作用,教學直觀,或創造感知環境讓學生主動學習
4.能深入淺出講清概念,引導學生深化概念優基本能做到以上幾點良做到1.3條中不及中等者差教師授課質量評價包括專家、同行、學生評價和自我評價。現代教育評價強調教師要增強自我評價意識,加強評價的形成性功能。在進行自我評價時,教師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善於自我衡量,找出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教學上存在一些問題是難免的,如果善於反省,問題反過來也可成為動力。學校在開展評價活動時,也應注意評價結果的協商和反饋,減輕教師的心理顧慮。
對教師的授課質量進行定量評定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但其形成性功能並不是很強。在小學教學實際中,多採用聽課、評課的深入交流形式評價授課質量。評課時也不是局限於固定的評價指標,而是能夠結合具體情況分析教學的特色和問題。對小學教師而言,評課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因為評課是教學常規的一部分。
(三)課程和教材評價
課程和教材是教育評價中容易忽略的部分。事實上,課程是學校教學改革的基礎,只有站在分析和評判教材的高度,才能使教學內容的安排更為合理。如果不從課程入手,教學改革很難深入。當我們評判學校教育重智輕能、批評教育質量不高時,可曾想到首先應該檢討的是課程和教材是否適當。
我國香港地區教育署在全面檢討學校課程時,曾經提出以下問題。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香港學校課程整體檢視改革建議》,1999年文件,第3頁。
1.今後我們的學生應該學些什麼?
2.學生應該怎麼去學習,才能學得更好?
3.從以往課程發展的經驗中,我們得到了哪些啟示?
4.現在的課程要怎麼改,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學得更好?
雖然全面的課程分析總結不是個別教師可以完成的,但對以上問題的思考會影響教師的教育觀念。在開展課程和教材評價時,教師的意見會備受重視,因為教師最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看法,以及教材處理上的困難所在。例如,在評價語文教材時,研究人員可以請教師就教材的內容、組織編排、練習活動、輔助材料、外觀等方面進行評議。具體到每個方面,應給出評價標准。如內容的評價標准為:深淺適當,以學生為本位,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再如,語文練習的評價標准為:練習題能夠配合教學重點,深淺配置適當,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黃顯華等:《香港中小學中文科課程與教學研究及發展計劃報告》,香港中文大學,1998年。對於這些問題,教師都是很有發言權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開展微觀的課程或教材評價。如教學內容是否適當,是否考慮了農村或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性;語文教材對聽、說、讀、寫的要求是否得當;處理教材過程中有哪些困難。總之,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成為評價的議題。
3. 教育評價按內容分為哪幾類
教育評價,作為學校與社會教育的重要環節與手段,具有檢測、診斷、甄別、預測、導向等多種功能。
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育價值觀或教育目標,運用可行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收集信息、分析解釋,對教育現象進行價值判斷,從而為不斷優化教育和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