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入學教育活動怎麼參加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入學教育活動怎麼參加

發布時間: 2023-08-29 23:46:49

㈠ 怎麼進行大學入學教育

導語: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大學新生更快適應大學生活的重要途徑,是使新生完成從高中生活向大學生活過渡的重要方法。因此,切實做好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具有現實的意義,無論是對新生自身發展,還是對學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怎麼進行大學入學教育

一、入學教育的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逐步深入,迅猛的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群體的成長要求對現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國內高校高度重視新時期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把入學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對入學教育的內容、形式、途徑以及方法進行不斷的豐富和發展,質量和效果也有著顯著的提高,但是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仍不容樂觀。據了解,國內高校都為新生設置了入學教育活動,但許多僅限於“全體大會,講校史,講個人英雄史”,上一堂大規模的思想教育課。不少新生反映,這種形式的入學教育缺少具體和感性的指導,聽下來收獲不大。

二、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體系

1、愛國愛校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命脈,又是品德教育的中心。愛校教育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礎。在新生入學時進行愛國、愛校教育,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和建設文明的和諧校園具有重要作用。軍訓是新生入學的第一課,是對新生的意志力、吃苦耐勞、組織性和集體榮譽感等方面的綜合考驗。開展軍訓對於學生增強愛國愛校主義、集體主義觀念、牢固樹立國防意識,培養民族精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深化愛國愛校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

2、專業思想教育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專業學習教育是新生入學教育的核心內容。學生初入校門,對一切都是那麼好奇和陌生,對學校和專業也不盡了解。為使新生盡快適應高校學習生活,首先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通過介紹專業情況、培養目標、社會需求,使他們對所學專業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指導他們在學習環境中重新審視自己,激發新的學習動力,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新的競爭。其次可以通過學生會、社團組織等,加強新生與同專業師哥師姐之間的溝通,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專業學習交流活動,讓新生能夠較好地獲取學習經驗,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3、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入學,要學會調適自己的心理。作為剛入學的新生,從原來熟悉的環境中突然來到陌生而又新鮮的大學校園,在心理上對新的生活環境有種新鮮感和畏懼感。這就容易導致一些不良心理情緒,失落感、焦慮感、排斥感、沾沾自喜感、消費的差異感、鬆懈感、解放感、空虛感等心理感受錯綜復雜。因此,對大學新生及時地進行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就成為新生入學教育的當務之急。從大學新生心理特點出發,多形式、多渠道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大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和矛盾,走身心健康成長之路。

4、誠信教育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公民的道德范疇,也是當今社會文明的基石和標志。向大學生灌輸誠信教育的知識已成為培養大學生誠實守信品質的迫切需要。現如今,全國各所高校主要圍繞學生誠信求學、誠信交往、誠信社會行為等方面對新生進行誠信教育,引導學生端正治學態度,發揚科學治學的精神, 強化學術道德及規范教育,堅決杜絕上課遲到早退、考試作弊、學術態度不端正等不良學習行為。培養學生誠實為人、誠信做事的優良品質,嚴懲假困難、惡欠費、亂言表等不良行為。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培養誠實、守信的人。

三、關於新生入學教育的幾點思考

就新生而言,入學教育能讓學生了解學校、認識老師。通過老師能了解專業,了解大學學習的特點和模式,盡快熟悉大學環境,適應大學生活,並盡早做出學業規劃,踏踏實實地朝著既定目標前進。但當前新生入學教育仍存在不少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必須考慮和重視的。

1、統一教育與多形式教育相結合

統一教育是指一段時間內的連續教育,多種形式教育是將教育內容分散穿插於其他教學及實踐環節。新生入學教育內容多、任務重,一定要堅持統一教育與多種形式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有計劃地進行。一方面,學校利用入學教育周(月)等形式集中精力地對新生進行系統的入學教育;另一方面,學生工作部門還要將教育貫穿於大一學年,將新生入學教育納入學生教育管理總體框架,統籌安排,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教育內化,培養和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確保教育效果。

2、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建立學校與家庭聯動教育機制,通過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召開新生家長會等形式,向新生家長們介紹學校、學院、專業的基本情況,闡述大學素質教育理念及各項學籍管理和日常規章制度,爭取獲得家長對大學教育理念的認同與支持。同時,還可以請新生給家長寫一封信,表達感恩之情,表述學業規劃,展望未來發展。通過學校、學生、家長的互動,使得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引導學生的過程中來,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實現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優勢互補。

3、重點教育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入學教育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不能流於形式,光看錶面。新生們的家庭情況、高考成績、性格特點、生活習慣、精神面貌等方方面面差異較大,這就要求我們深入到學生中去,細致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注重個別引導,化解疑難,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同時還要把握重點人群, 重點關注和疏導心理上存在明顯負面情緒、家庭經濟困難、上網成癮或有其他特殊困難的新生。重點做好以養成教育、專業思想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主的發展規劃教育,使學生從一入校就能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整體規劃、形成科學的成才觀和發展觀,從而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實現良性循環。

大學生入學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系統的工程,對於剛邁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來說,入學教育的意義非常重大,直接影響他們在大學階段的學習效果和成長模式,甚至影響到未來的進一步發展和作為。高校只有不斷完善入學教育內容、拓展教育方式方法,為優良校風學風的形成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打好基礎,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㈡ 怎樣開展大學新生入學教育

1 高校進行「入學教育」的必要性
入學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引導大學生盡快適應心理、學習和環境的變化為出發點的。
(1)入學教育是大學新生心理適應的需要。由於高考存在著一定的偶然性,有的新生是發揮失常進入大學,他們心存怨氣、不服氣的心理踏入學校的大門;同時,有的新生覺得考入大學很滿足,終於可以脫離中學時代的生活方式,產生「考上總比考不上的強」,這些學生會產生理想信念缺失的現象。倘若入學後不能予以及時的引導則會使他們心理失衡,甚至出現自閉、抑鬱、焦慮、偏執、強迫、精神分裂等心理健康問題。
(2)入學教育是大學新生生活適應的需要。大學的生活和中學存在明顯的差異。現在的大學新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幾乎沒有離開過父母,處處都有父母的照料。進入大學後,班級、寢室、各級學生組織和社團成為他們生活的主要環境,各方面的人際關系也發上了變化。如果他們的意志、性格、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一時難以適應變化的環境,就會造成生活和學習上的不適應。
(3)入學教育是大學生學習適應的需要。大學的素質教育與高中階段的基礎教育從學習形式、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上比較都有著較大的區別。在學習形式上,高中階段的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導地位,學生被老師「帶著學」,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不是很充分。而大學階段的教學以學生為主導地位,絕大部分的知識需要學生在課外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獲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學習方法上,高中階段著重於提高學生的升學率,通過「題海戰術」來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學習方法以「灌輸式」為主。大學階段提倡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通過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以「汲取式」為主。在學習內容上,高中階段的課程主要是語文、數學、外語及綜合,學習內容相對單一。大學階段的課程是通過人才培養方案(或教學計劃)設置必修、限選和任選幾十門課程,學習內容較豐富。大學新生因對學習感到不適應,學習成績也就相對較差,這也是大學新生第一學期補考(或重修)人次往往最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4)入學教育是大學生適應校園環境、所學專業的需要。作為一名新生,整個校園環境對他而言都是陌生的。他們不知道去哪兒上課,不知道怎麼在圖書館查閱資料,甚至不了解校史、校情和校規。因此,不要說使他們產生「今日我以母校為榮,明日母校以我為榮」的自豪感,連激發他們的愛校熱情也無從談起。甚至有的新生因他們剛剛從高考的重壓下解脫出來,在不了解校規的情況下,因一時的放縱(如:逃課、作弊)而觸犯了校規校紀。同時,新生對所修專業思想准備不足,不了解所學專業的前景,專業思想不穩定。若不能及時培養他們對所學專業的興趣,不僅將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還很可能會使學生一事無成。
因此,「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學教育環節的過渡,能幫助他們在思想上有所轉變,縮短心理跨度,克服人際關系的障礙,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信心,逐漸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為四年的大學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2 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及實施
(1)角色轉換教育
新生從中學進入大學,人生角色發生了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學習環境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改變。在入學教育時,可通過高年級學生和新生溝通交流、座談會、聯誼會,名生講壇等方式,使新生盡快了解、適應大學生活,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大學生活中去。
(2)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生入校時,在全體新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檔案,篩選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的輔導治療。同時,還可以開展針對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幫助他們調整好心態,適應大學生活。此外,還可以開展針對新生的團體心理訓練活動,幫助他們樹立人生目標、學習目標,擺脫自卑心理、敢說會說,學會與他人相處,特別是在集體中與他人相處的方式、方法。
(3)理想信念教育
結合新生的思想實際,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成分和主線。注重緊密結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時事特點,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胡錦濤同志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方法論,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形勢政策教育、國情教育、時事教育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廣大新生中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習的目標和動力。
(4)誠信教育
隨著國家和社會各界對在校大學生資助措施的增加,偽造虛假信息、違約現象日益增多,影響惡劣。這就使得高校必須要在學費繳納、貸款還貸、誠實考試等方面進行誠信教育,做好新生繳納學費、住宿費及「綠色通道」工作,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讓學生了解國家和學校的有關政策,又要讓學生養成「繳費上學」、「有借必還」的誠信美德。
(5)校情校史、校規校紀教育
學校的優良校風、光榮傳統是入學教育的一個永恆題材,應讓大學新生入學伊始就對學校的歷史、文化、發展現狀進行了解,從而激發他們對學校的熱愛,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因此,可以通過觀看校史紀錄片、校史展覽館和對校園文化、校訓的解讀等方式來使新生了解本校的發展歷程,並聘請學校知名專家、學者和校友為學生作相關講座。當然,也要從細處著眼,通過具體介紹師資隊伍、各處設備設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減輕新生們由於信息獲取不充分所產生的抵觸心理,從而方便今後更好的學習和生活。
校規校紀教育。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學生學籍管理規定、課程考核管理規定及各項獎懲制度等都是校規校紀教育的應有內容。對剛到大學進入陌生學習、生活環境的新生,應讓他們了解大學生活的特色和自覺遵守校規校紀的重要性,並提高他們遵守各項制度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養成勤奮好學、誠實謙虛的美德和優良的學風。
(6)專業思想教育
如何讓新生了解和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是新生入學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高校通過對院系的培養方案、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師資隊伍、專業人才、專業前景、專業的就業方向及知名校友情況的介紹,激發廣大新生對本專業的了解、興趣和熱愛,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今後的學習中去。同時,還可給新生介紹選修、輔修等問題,使得學生了解在課余時間可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知識。
(7)生涯規劃設計教育
大學生涯規劃設計不僅可以為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而且對發掘自我潛能、不斷完善自我具有重要的意義。新生根據自己本身的興趣愛好、特點,樹立適合自己的目標,在未來的三年裡學習好專業課,掌握本專業的技能,積極參加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增強自己的交際能力,不斷積累社會經驗,這樣才能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在就業時出於有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