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歲半寶寶不聽話,又愛哭怎麼辦
您好,不論成年人還是幼兒,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並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喜、怒、哀、樂等情緒表現也就更多變化。0-3歲寶寶鬧情緒的原因,主要可能是大人無法滿足他的要求;由於語言能力尚未成熟,還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加上大人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寶寶自然會哭鬧,來達到他們的要求。當孩子情緒不穩定時,家長須作孩子的好榜樣,先控制、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表示任何看法,慢慢走到孩子面前,讓哭鬧中的孩子感覺到你的冷靜,降低哭鬧情緒。千萬不要在孩子情緒不穩定時,自己反而先更生氣,對解決問題無補。當孩子鬧情緒時,除了要有正確的安撫方法外,首先必須了解孩子發脾氣、哭鬧的真正原因,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而當孩子對你訴說他的感覺和想法時,除用心傾聽外,父母可以重復孩子所講的話,讓孩子感覺到你是了解他的。當寶寶情緒失控時,可將寶寶抱至懷中輕拍安撫情緒,或是放一些輕柔音樂、寶寶平常喜歡聽的歌,藉以安定情緒。如果發現孩子每一次都是以鬧情緒為手段,來達到引起父母的注意或需求的目的時,這時父母就須給予孩子適度的管教,並且非常嚴肅地讓孩子了解,他這樣的行為、舉動是不對的。父母在安撫孩子哭鬧情緒時,「愛」的表達是很重要的,一個關懷的眼神,一句溫柔的語句,都可有效減緩孩子哭鬧情緒。盡量不要以威嚇的方式,強迫、限制孩子不準再哭鬧。當然也不能過於寵愛、溺愛孩子,孩子一哭,就急忙將他抱住和安慰他,如此舉動,容易造成孩子日後經常以「哭鬧」的方式,來獲得需求和注意。平時應隨時教育孩子,讓他能正視自己生氣的原因,並學習適度地發泄。而在孩子有良好表現時,不要忘記給予獎勵與肯定,多贊美孩子良好的行為,幫助他減少鬧情緒的行為模式,少用金錢或物質作為獎勵的方式。而替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如一起看書,使寶寶能擁有較平穩的個人素養,面對挫折時,就不容易以「鬧情緒」的方式來表達。祝您寶寶健康成長!
B. 1歲半的孩子任性,撒潑,哭鬧怎麼糾正教育
這種情況很多都是在大人的無意「引導」形成的。孩子知道大人怕他哭,或者孩子曾多次因為哭而達到了一些目的。所以就形成了一種習慣:只要我哭,事情就能夠解決了。現在的孩子還是要進行一些挫折教育。要讓他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夠如她所願的。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過哭來解決的,大人是不會每次都滿足他的要求的。雖...然孩子哭大人可能會心疼,但是這個最好還是不要形成習慣。要適當的晾衣晾孩子,不能總是滿足他。次數多了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就會慢慢的意識到,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當然,大人也要適當的對孩子進行口頭教育,用比較簡單的話讓孩子理解,哭是沒用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_^
C. 一歲半寶寶脾氣暴躁,愛哭鬧怎麼回事
1,給寶寶洗一個溫水澡,再為寶寶進行按摩,能幫助寶寶安靜下來。 2,睡前將寶寶用被單裹緊,會使寶寶有安全的感覺,利於寶寶入睡。 3,媽媽可以輕輕地撫摸寶寶的頭部,從頭頂向前額方向,同時可小聲哼唱催眠曲。為寶寶營造一個寧靜、美好、和諧的入睡環境。 4,其實我認為您的孩子很健康的,家長往往在孩子做出不好的行為時,反應過於誇張,起到了負強化的效果,讓孩子知道每次只要這樣就會有用,就會引起媽媽的關注。家長應該淡化處理。就是裝看不見,幾次以後孩子就會發現這樣已經不好使了,就不會在打人或者傷害自己,全家人在對待孩子是要保持態度和方式一致性!
D. 一歲兩個月的寶寶脾氣急躁怎麼辦
孩子脾氣暴躁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家長脾氣暴躁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 2、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心理過分壓抑。父母教育方法不統一,孩子對軟弱的一方容易發脾氣。 3、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願望,由於孩子的語言尚處在發展期,有時不能將自己的想法、要求和願望明白地表達出來。自己的意願家長不理解,孩子著急易發脾氣。 面對孩子的脾氣暴躁,家長可以採取下列辦法試一試: 1、當孩子發脾氣大哭大鬧時,必須讓孩子意識到哭鬧是無濟於事的。等孩子停止了哭泣,能夠心平氣和的回答問話時,再去教育他。孩子看到成人態度堅決,自然會停止哭泣,聽從教育。 2、當孩子不聽家長勸阻或拒絕服從命令時,可放手讓他自己去碰碰釘子。當他受到挫折時,自然會知道家長為什麼不讓他做的道理了,這樣處理越及時越好。 3、經歷「反抗期」是幼兒生長發育的必須階段。在這個階段里,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應注意適當加以鼓勵,促進他自我意識的形成。當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意時,在批評的同時仍要表示喜歡他,不可責怪打罵。 4、家長發現孩子有不愉快情緒時,應設法了解原因,適當合理要求可以滿足,過分要求可不加理睬。 5、說到做到。家長說話要算數,如果不答應的事,孩子再哭再鬧也不能妥協,如果想答應的事,就不要等孩子哭鬧了或發脾氣了再答應。這一點是家教中家長容易忽視的。有關更多的育兒常識請寶媽多去知兒網學習,裡面有很資源可以下載!祝寶寶健康成長!
E. 一歲的寶寶老是愛哭,動不動就發脾氣怎麼辦
謂脾氣暴躁的孩子,是指稍有不如意就會發脾氣,甚至會對小朋友大打出手的孩子。發生這種情況,大多數是因為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諧造成的,家長的不良情緒常常會反映到孩子身上。因此,若要改變孩子的壞脾氣,就必須要營造家庭的和諧氣氛。當孩子再發脾氣的時候,溫和地加以阻止,告訴他這么做不好,並在生活中為他做出處事的榜樣。如果孩子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一定要表揚他,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他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脾氣溫和的孩子了 先看看他為什麼發脾氣?如果有道理就幫助他,如果是無理取鬧就不理睬他假裝視而不見。千萬不要傷害孩子的感情。 孩子哭的原因有多種,如生病、委屈、挫折等等,總之他哭就是在宣洩不滿。作為家長,你不妨耐心傾聽他的哭泣,並告訴他只有不哭才能聽清他說的話。 家長還可用一些新奇的事物吸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要求他幫助他人做一件事情。當一個人知道有人需要自己時,內心會感到愉快的。也可用一些話語暗示孩子,諸如:「明明哭一會就不哭了!」「明明真乖,有球玩就不哭了!」等等。如果方法得當,就一定能弄清孩子愛哭的原因。 大人越妥協,小孩就越拿哭當武器。任何一個好孩子讓家長一寵,都會變「壞」的。 如果因為害怕孩子哭鬧就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妥協,孩子很容易養成習慣性思維,這個習慣很不好,越大越不好改。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家長一定要拒絕,讓孩子知道「哭也沒有用」,這樣,孩子的壞毛病才可能慢慢改正。此外,小孩經常咳嗽,並不一定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還有一種可能是他想引起大人的關注。 小孩子這么大,逐漸有了自我意識,他們想表達自己的願望,這是一種正常反應。這時候,家長不要和小孩產生正面沖突,應多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讓他們多聽多看。教育的時候應該用規范的語言,最好不要用嬰兒語,這對腦部發育沒有好處。平時,小孩聽的話也不能太雜,最好不要有口音,因而家長在給小孩請保姆的時候,應該請一個相對穩定的保姆,讓小孩盡量聽一種聲音。此外,平時也可以給小孩多讀好聽、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