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什麼什麼什麼是教育的根本問題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這是高校思考、謀劃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邏輯起點,也是必須牢牢把握須臾不可動搖的正確政治方向。高校只有抓住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才能真正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在「雙一流」建設中,上海交通大學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准,推動辦學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精心打造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培育新時代具有深厚家國情懷的棟梁之材。
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之路上,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回答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時,也要用「四個自信」強基。我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獨特的制度優勢,是我們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優勢所在。
上海交通大學高度重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觀塑造,堅持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育人理念,並把價值引領作為育人的靈魂和主線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全場域和各個環節。
2. 標題 如何理解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
如何理解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
對於擁有14多億人口的中國來說,教育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承載著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指明坐標方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此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教育」的含義,以及當前我國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
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相對於「教育」二字的復雜,「人才」兩個字從甲骨文到簡體字都更加簡單,但其中的寓意並不比「教育」二字少。
首先,從字形上「人一定是站著的」,做人一定要能擔當、抗事,有責任感,不被困難壓倒;
其次,人是弓著身子的,表示了要謙遜、低頭、虛心,人永遠要知道「自己什麼東西不知道」,對所有事物都保留敬仰和敬畏的心態,這個時候人才有發展的空間;
最後,要伸出手,要能夠幫助別姿擾人,相互幫助才是人能夠生存發展的關鍵。
「才」字的甲骨文從字形上看,是一個向上長的木頭,既能作為屋子裡支撐的柱子又能作為頂在屋子上面的梁,這樣的木頭就叫「才」。
「才」字也有兩個關鍵點,
一方面,從過程上來說,這個木頭是吸收了陽光雨露逐漸生長的木頭,所以能夠成才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是要經過不懈的努力,一點一點成長的;
另一方面,從功能上來說,這根木頭是能擔當大責任,能扛得住大壓力的關鍵重要材料,這樣的木頭才能叫「才」。
將「人」「才」二字以片語來看,也有了另一重解釋。所謂人才,首先擁有作為人的責任感、謙遜且能夠互助等特質,另一方面通過學習慢慢成長能夠擔當大任,這樣的人才能夠稱之為「人才」。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現在的年輕人,聰明程度遠超之前,但由於教育理論、模式、實踐等多層面的問題,導致教育出來的更多是無法承擔社會責任的「廢柴」而不是人才。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國家和社會急需一類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的數字化人才來滿足行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