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都有哪些養成教育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都有哪些養成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8-27 17:37:45

⑴ 養成教育內容是什麼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的教育。

中小學教育即良好習慣養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養。這既是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得以全面發展的具體體現,也是對中小學生進行「兩全」教育的具體措施和手段。

我國針對所在山區學生「性子野、習慣差」一實際情況,在「重視良好習慣養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較為實在的具體工作,在「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上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養成教育要多肯定孩子

每個人都有被肯定的心理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兒童對自己的評價大多源於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如果周圍人給他的評價是積極的,肯定的,那麼他就會覺得自己能行,就會在生活中樹立起自信心來。

反之,如果周圍的人總是給他傳遞一些消極的評價,孩子們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從而在心理上產生自卑感、無能感,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一次小小的贊揚、鼓勵,對孩子的影響有時候是終生的。

⑵ 學生養成教育八大內容

小學生「八大習慣」養成教育主要內容一、培養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1、經常使用「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在校在家都用普通話。2、待人有禮貌。見了客人主動打招呼,起立讓座,沏茶倒水,客人走時要送出門外,並說「再見」。見到老師要問好,行少先隊隊禮或鞠躬禮。3、每天佩戴紅領巾、胸卡、穿校服,少先隊幹部要佩戴標志,衣冠整齊、干凈。4、在走廊內要輕聲慢步,上下樓梯要靠右邊,不在樓道內大聲喧嘩,追逐打鬧。5、不欺負、不侮辱小朋友,不給別人起綽號,也不叫別人的外號。6、不帶禁帶物品。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讀書聲音要洪亮,充滿感情,使用普通話。2、讀書、寫字做到「頭正、身直、足平、臂開」,姿勢正確,書寫工整,卷面整潔。3、上課前做好課前准備,准備好本節課所需書與文具。4、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提出問題。5、認真完成老師布臵的各種作業、書寫要工整、規范。6、寫完作業至少從頭到尾檢查一遍,確認沒有錯誤後才可收拾,要讓家長檢查、自己改正,嚴肅、虛心、認真、負責。三、培養良好的健體習慣1、能早起晨練,為一天的學習生活提供充沛而旺盛的精力。2、按時上兩操,做操態度認真,姿勢正確,做到「快、靜、齊」。3、排隊上操、升國旗,上下學的路隊要整齊有序。走路抬頭、挺胸,步伐有力,精神面貌良好。4、擠時間以各種方式鍛煉,堅持每天「陽光體育一小時」。四、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1、早晚刷牙,飯後漱口,飯前便後及時洗手,睡前洗腳。勤剪指甲,勤洗頭,勤洗澡。保持個人衛生。2、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主動撿拾廢物,能自覺維持教室和衛生區的環境衛生。五、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1、每天利用午讀時間讀書,並且每天堅持課外閱讀二十分鍾,多讀書,讀好書,與圖書交朋友。2、讀書時,勤做筆記,注意積累材料,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3、按時借閱圖書,並做好讀書筆記。六、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1、在家裡,幫家長收拾飯桌、掃地、抹桌凳,擇菜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在,認真做好值日,服從組長分配,與其他組員合作,共同完成清掃教室、衛生區的任務。3、自己洗手、洗臉、洗手絹和小衣服。自己削鉛筆,自己疊被子,疊衣服,自己收拾床鋪,整理書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七、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1、在家裡不任性,自己的行動應事前告訴家長,外出前及回家後和家長打招呼。2、未經允許,不亂動亂翻別人的東西,進入他人房間先輕敲房門,別人同意後才可以進入。3、按時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證八個小時的睡眠時間。4、注意關心國家大事,每天收聽、收看新聞。5、每日三餐按時進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不暴飲暴食,樸素節儉,不亂花錢。6、不過早到校,計算好到校所需時間才離家;放學後不在校內逗留,及時回家。7、謙虛、誠實、待人誠懇,與人交往重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做到,說做一致,不說謊話,不騙人,有錯就改,八、培養良好的安全習慣1、遵守交通規則,上下學靠右行,不闖紅燈,不在路上追逐打鬧。2、注意安全,不玩火,不玩電,不亂動家用電器,不做有危險的游戲。3、注意飲水安全衛生,不喝生水。4、學會如何預防傳染病,學會防騙,學會地震和各種災難來臨時時如何保護自己。5、不進營業性網吧、歌廳、檯球館。

⑶ 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基本內容:

1、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

引導學生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謙恭禮讓,注重禮節;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學會感恩;團結同學,真誠相待。著重培養學生遇見師長 、同學、朋友能主動問好;說話文明,舉止得體;在校園內及校外公共場所自覺遵守秩序,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邊行。

2、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引導學生科學預習、規范書寫、廣泛讀書、積極思維、踴躍表達、主動學習。著重培養及時預習、復習,上課專心聽講、勇於提問、勤於探究、樂於合作,規范讀寫姿勢,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及時整理錯題、總結反思等學習習慣。

3、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

引導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有秩序,作息有規律。著重培養學生按時作息,勞逸結合;合理飲食、不亂吃零食,穿著得體,不亂花錢;勤做家務,積極做力所能及的事;文明上網,不登錄瀏覽不健康網頁,不沉迷網路游戲,不隨意發布、傳播不良不實信息。

4、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

培養學生養成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定時理發、早晚刷牙、衣著整潔、飯前便後洗手、愛護眼睛、堅持做眼保健操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亂塗、主動撿拾雜物等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

5、安全自護習慣的養成。

教育學生樹立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識,形成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防範能力。著重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爭道搶路,主動禮讓;不玩火,不玩水,不玩電,不玩危險物品;不做帶有危險性的動作,不參加危險性較大的活動,不隨便輕信陌生人等安全自護習慣。

6、為人處事習慣的養成。

教育學生養成言而有信,不說謊話,不弄虛作假,考試不作弊;惜時守時,做事有計劃,講究方法;勇於負責,做了錯事能主動承認並改正;借東西要按期歸還,損壞了要按價賠償;與人友善交往,不打人罵人,不隨意給別人起綽號,不歧視老弱病殘。

(3)都有哪些養成教育擴展閱讀:

養成教育的意義:

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應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就要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⑷ 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包括那些方面

(一)舉止文明的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
細化目標: 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2、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3、自覺使用 「請」、 「您好」「謝謝」、 「對不起」、 「再見」等禮貌用語。4、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5、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6、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嘩。7、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8、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9、集合做到 「快、靜、齊」,觀看比賽文明喝采。
(二)誠實守信的習慣
對一個人來說, 「誠實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一種崇高的 「人格力量」。
細化目標: 1、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3、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三)尊重他人的習慣
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一樣,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
細化目標: 1、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2、用心聽對方說話,不要一邊聽一邊考慮自己的事。3、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4、不打擾別人的學習、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5、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
(四)守時惜時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從小養成守時惜時的良好習慣。
細化目標:1、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2、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3、回家後,馬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當天事當天畢。4、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習慣
學會感恩是人性的體現,懂得感恩是責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為時代 的呼喚,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
細化目標:1、聽從父母、老師的教誨,不頂撞父母、老師。2、體會父母、長輩的艱辛,主動給老人洗腳、捶背、夾菜等。3、主動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4、孝敬父母,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5、要尊重環衛工人、交通警察的勞動。
(六)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目前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刻不容緩。
細化目標:1、愛惜學慣用品,不在課本上亂寫亂劃,不隨便撕扯作業本。2、不隨便向家長要錢,不亂花錢買零食、玩具等。3、珍惜糧食,不挑食,不浪費飯菜。4、節約用電、用水,做到人走燈滅,水龍頭用後隨時關緊開關。5、對自己、他人、集體的財物要愛護,輕開關門窗,輕拿輕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亂寫亂劃亂貼。
(七)遵守秩序的習慣
規則和秩序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則。沒有秩序任何集體活動都無法開展。
細化目標:1、每天佩戴校牌和紅領巾(或隊徽)。2、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邊行。3、上下學排路隊,紅燈停,綠燈行,不亂穿馬路,不在馬路上追跑打鬧。過路口,注意避讓車輛。4、購物、上車時自覺排隊,不插隊,集會時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場合遵守紀律,不大聲喧嘩。5、愛護學校、公園花草樹木和公共設施,不亂踩綠地,不隨手摺花枝,不亂塗亂劃。
(八)勤於動手的習慣
自己動手可以提高學生自理自立能力。
細化目標: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疊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九)鍛煉身體的習慣
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工作、成才的基礎。鍛煉身體不但能讓身體結實健康,還能磨煉人的意志。
細化目標:1、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課內外文娛、體育、科技活動,做好「兩操」。2、學習運動常識,做好自我保護。3、在運動中要聽從指導教師的安排,在活動中不做帶有危險性的動作,不參加危險性較大的活動。
(十)講究衛生的習慣
講究衛生是每一個人應有的生活習慣。在現代社會中,小學生養成講究清潔衛生的好習慣特別重要。它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
細化目標:1、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身體無異味。2、飯前便後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書包。4、愛護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見到廢紙等垃圾物要主動撿起放到垃圾箱里。5、不在牆壁上亂寫、亂畫、亂貼、亂掛。6、不在小攤上買零食,不吃變質食物,不喝生水。

⑸ 養成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養成教育包含的內容有:

1、 以培養全體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文明、禮儀等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深入開展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正確引導學生的道德行為,促進學校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

2、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3、抓好四種習慣的養成,即學習行為習慣、生活行為習慣、安全行為習慣、文明禮儀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的意義

教養最先來自於家庭,學校起到的只是深化鞏固的作用。但是我們有些家庭只重視孩子的分數,不重視教養,致使孩在教養上存在不少問題。

很多孩子存在著:對人不感激,對物不愛惜,對己不剋制,對學習不努力的現象。不少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只知接受愛,不知愛別人。不少孩子,缺乏刻苦精神、獨立精神,缺少責任心、義務感。可見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⑹ 養成教育有哪三類。

「三養成」教育內容如下:

(1)養成「守公德」的好習慣:儀表整潔,衣著莊重樸素,身心健康,開朗樂觀,積極向上;尊重和關愛他人,能很好地使用禮貌用語,待人有禮貌,見到長輩、同學能主動問好,能和同學友好相處,知道謙讓,樂於助人;遵守校規校紀,誠實守信、愛護環境,愛護公物。

(2)養成「勤學習」的好習慣:將學習視為己任,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並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3)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初步了解必要的勞動基本知識,有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具有一定的勞動技能,自覺遵守《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用實際行動愛清潔,講衛生、勤勞動,在各項活動中長期起到模範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