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教育的意義何在
語文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要學習語文,這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問題。
在倡導素養教育、「人」的教育和終身教育的今天,學習語文是為了生活中經常要用文字與別人交流,為了學習、工作的需要,為了人的精神需要,為了人的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言語活動就像空氣與陽光一樣不可或缺:蜂擁而至的報刊、書籍,撲面而來的廣告,鋪天蓋地的網路信息……言語的需求還在與日俱增,人類彷彿落入了語言文字的羅網之中。
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對人的言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會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就不會學習,就不能勝任具有較高智能性與挑戰性的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不會讀、寫、說的人要取得事業的成功,是不可想像的。語文素養已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素養之一。新頒布施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義教課標》)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這是從人的發展方面對學習語文意義的新定性。
語文素養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素養之一,其功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語文將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言語交際的需求。
言語活動是一種人際交往方式。人是社會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與他人進行一般性的思想、情感、事務上的溝通。如:了解生活常識,須查閱資料;想求職,得翻閱廣告;要防止遺忘,得寫日記、備忘錄;處理事務,須簽各種文書;等等。平時有什麼要求需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希望與別人分享,這些都需要通過交談、寫信、打電話等方式進行溝通。
第二,學習語文有益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業餘生活、精神生活的質量。
言語活動是一種自我娛樂的方式,有時還是自我進行「心理治療」的方式。讀、寫活動是人類一種重要的消遣、休閑和宣洩的方式。如在業余時間,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各類作品,可以放鬆心情,調整心態。或者通過寫作,向朋友傾訴煩惱與憂傷,寄寓心願和祝福,抒發情懷和感悟,講述對友情的懷念與珍重,滿足未得以實現的願望,等等。這些都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消費。現今網上閱讀和聊天之所以成為網民的一項重要的生活內容,就是為了滿足網民自身的這種需要。
第三,學習語文使人擁有一種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題為《學會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的報告中,提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教育理念,這四個方面都離不開言語活動。其中,「學會學習」被擺在了教育的首位。在怎麼「學習」這個問題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提出「學習通過寫作」的口號,認為在各科的學習中,應運用寫作的方式來獲取知識,推動、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寫作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
現在的語文課程增加了一個新內容——綜合性學習(含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對言語表現、言語創新和寫作的重視。在綜合性學習中,要由學生自己來選題,制訂研究計劃,搜集相關資料,對資料進行討論、分析,最後還要寫出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等,幾乎每個環節都離不開聽、說、讀、寫,並最終落在「寫」上。這也可以說是「通過語文,通過寫作」進行「學習」。推廣到各門功課,如能藉助寫作和口頭交流來探討問題,表達學習心得和思考的成果,就能事半功倍。這實際上體現的是語文學習對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
第四,學習語文使人獲得一種基本的工作能力。
將來,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離不開語文能力。求職,要會寫求職信;教師,得會寫教案;律師,得會寫司法文書;公務員,得會寫行政公文、述職報告;記者,得會寫新聞稿件;工商管理人員,得會寫案例分析、策劃書;科學家,得會寫觀測報告、實驗報告、論文……語文能力,是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體現。即便是工人、農民也離不開語文,也同樣置身於言語活動的羅網之中。如應聘時參加面試、筆試,寫工作日記、業務報告等。今天,幾乎所有與升學、就業有關的人才選拔,都離不開對語文能力的考察,考察的重點又多是放在寫(筆試)和說(口試)上。在語文能力中,寫、說能力,即言語表現能力,日益凸顯其重要性。
在這種情勢下,現今各類實驗教材已經體現出了對言語表現能力——寫、說能力的重視。將「寫作」和「口語交際」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與「識字寫字」和「閱讀」並列,改變了其以往可有可無的附庸地位,建構起獨立的教學內容和體系。這些語文學習方面的變革,實質上就是為了適應上述社會性的言語
『貳』 語文教育有什麼意義
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就全民素質的語文水平而言,似乎並沒有提高,甚至我們自己的親身經歷似乎也在告訴我們,沒有感覺到語文學習對自己閱讀及寫作水平有什麼幫助和提高。那麼語文教育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語文教育的意義本身在於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即讓人學會更好的理解和表達,更充分的理解他人的表達,更嫻熟的進行語言的表達以及文字的表達。語言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溝通,還在於傳承、表達和欣賞,而這就需要理解和自我表達能力的提高。語文教育的意義即在於此。
這就需要老師在教的時候,以引導孩子的自我學習為基礎,同時幫助孩子學會應對試題的分析邏輯,在老師不斷思考如何引導學生的前提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這也許才是教育的本質。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漁,無論是家庭教育也好、學校教育也好,最終的目的都不是讓孩子僅僅停留在學會知識的表面,而是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的方法。錯的不是考試,而是唯分數為唯一目的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