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對後進生進行賞識教育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如何對後進生進行賞識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8-24 17:36:38

❶ 簡述如何對後進生進行教育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工作,其內容是復雜的,既有集體教師工作,也有個別教育工作,既有課內教育工作,也有課外教育工作;既有優中等生的提高工作,也有後進生的轉化工作等。

其中,特別是後進生問題是中小學教育中令人沮喪的普遍嚴重的問題。

後進生的人數雖少,但其影響大,危害性大,班主任抓好後進生的教育,不僅有利於樹立良好的班風,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教育過程中呈現偏差的學生的數量首先,要深入了解後進生的心裡特徵。

要教育學生,就得先了解學生,班主任只有了解了後進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以及他們的心裡特徵,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後進生無論是在思想品德上的後進,還是在學業成績上的後進,都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長期慢性發展的,就外因來講,主要來自社會上的不良現象,來自家庭教育失誤,來自學校教育上的錯誤和過失。

了解這些外部因素。

熟悉學生交往的對象,可為制定教育方法提供重要的參數,但反了解這些還不夠,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據,只有熟悉後進生的心裡變化特徵,思想品德狀況,才能為轉化後進生的工作打下基礎,如後進生自尊心得不到自尊的矛盾心裡特徵。

後進生具有社會性較早地介入的特點(即人們常說的早熟)他們既不能容忍教師一恩賜態度或對弱者庇護的口吻對待他們,他們會認為這是對他們人格的侮辱,這種強烈的成人意識,社會意識反映出他們內在的強烈的自尊心,可是,由於他們的言行已在學生當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失去了威信,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他們有自吹自擂,盲目自大,有時又會自暴自棄,自甘落後。

班主任應該體諒和理解他們的這種矛盾心理,尊重和相信他們,不隨意提及他們的過失,鼓勵其多看自身的有利條件,激發他們上進的要求,不能用粗暴的訓斥,過於頻繁的批評,甚至錯誤的判斷等不正當的方法教育他們。

又如好勝而不能取勝的矛盾心理特徵。

後進生有強烈的好勝心,但由於他們學習基礎太差,道德認識水平低下,一時取不到勝利。

於是在其他方面,特別是在不良行為上出風頭,來滿足爭強好勝的心理需求。

對於這種矛盾的心理,班主任要引導學生發展道德認識能力,鍛煉他們的毅力,並創造條件讓其能表現自己。

在這同時,加強基礎知識補習工作,使他們好勝而又能取勝,,好動而又會動,想表現自己卻又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再如有上進心的願望和意志薄弱的矛盾心理特徵。

後進生同樣也有要求改變現狀和急切上進的心理,即使對前途失去信心的學生也往往會出現要改好的念頭。

特別是當外界條件發生巨大的變化。

比如換了新班主任,他們常有改過自新的願望和表示。

但是,一般學生的上進心能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持續起作用,從而後進生即使口頭上表示要堅決不幹的事,而在行動上有時做出相反的事來。

原因在於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懶散,怕困難,注意力不集中,毅力薄弱的心理缺陷,他們經不起外界的誘惑,往往搖擺不定,出現反復。

因此,班主任如能掌握住他們的內心矛盾,因勢力導,給他們及時的教育和幫助,鼓勵其同困難作斗爭的信心和勇氣,那麼,身藏在他們內心的求知慾望之火,還會復燃起來。

其次,確立後進生也都能成才的堅強信念。

後進生是相對的,在後進生中同樣有出類拔萃的人才,只要我們正確認識和對待,教育得法,幫助他們樹立堅強的信念,持之以恆,並為他們創造有利條件,後進生也將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第三,善於捕捉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

僅有信念是不夠的,還必須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如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要在他們身上尋找積極因素,不僅要肯下一番真功夫,而且要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尤其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既對他們要看變要立足於爭,著眼於拉,才能把他們的積極因素發現出來,並像園丁愛護幼苗一樣珍惜他們。

對於他們的任何一點微弱上進的要求,不管其動機如何,都要抓住它,扶植它,及時表現以便加溫加熱,使它由小變大,由少到多,同時,班主任還要捕捉後進生身上積極因素的最佳時機。

如進入新學校或新班級,新學期或新學年的時候,後進生往往會產生急起直追的念頭,但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也會產生一種喜悅和擔心,信心或懷疑的心理狀態。

這時班主任要及時抓住閃光點,及時肯定和表揚,能夠使他們產生積極向上的希望,樹立前進的信心。

我有一個學生,他父母離異,父親忙於做生意,無閑管他,他經常逃學,上網吧,打電子游戲,不做作業,成績和紀律都比較差,但在學校組織的慶十一匯演中他演唱的歌曲獲得了二等獎。

我抓住這個契機鼓勵他:我相信只要你對待學習就像對待這次匯演那樣認真,學習一定會進步的。

在以後的學習中,他逐步改掉了壞習慣,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又如,當後進生偶然得到一次高分數或為集體作出貢獻時而受到表揚,他也會產生追趕的勇氣和力量。

班主任就要及時發現這個閃光點加以因勢力導。

第四,多給成功體驗,樹立信心和道德信仰。

應當承認學習成績是衡量學生成績的標准,但決不是唯一的標准。

人是有差異的,學生的潛能不可能都在學習中充分發揮。

智能方面沒有突出的現象,教師不應當過早地將他們劃入另冊,學習較差的學生可能在繪畫,音樂,體育以及動手能力,參與能力上有良好的表現,後進生大多存在自備心理,教師要給他們一個表現自己的舞台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要有意識地安排他們回答一些淺易的問題,讓他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們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讓他們及時給於充分的肯定和表揚,讓他們在別人的贊賞中樹立信心,從而在學習中也成為主角。

第五,身教勝於言教,班主任應發揮表率作用。

思想教育離不開言教,但更注重的是身教。

班主任的思想品格,知識素養,組織才能,工作作風,言行舉止等無一不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班主任必須言行一致,以身作則。

否則一切言教都將付之東流。

此外,班主任還應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尤其重要的是,對差生的要求應與學校一致,絕不能降低標准,否則不但放縱了差生,還降低了自己的威信。

第六,抓反復,反復抓後進生有動盪性的心理特徵,其通病就是在前進中容易出現反復。

所以,班主任要注意他們在轉化系列當中的進步與後退的銜接處,不能因其進步而自我陶醉,也不能因其舊病復發而灰心喪氣,要培養後進生的自製力,幫助其走出意志薄弱的低谷,使意志力不斷增強,道德認識水平逐漸提高,以達到教育轉化後進生的目的。

❷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幫助後進生呢

一個班集體,難免會有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後進生,他們雖然在班裡占的比重不大,但對提高全班學生的成績卻有著重要影響。那麼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幫助後進生呢?

❸ 對後進生採取的教育措施

對後進生採取的教育措施如下:

1、課外輔導。一有時間就叫他們了解「課堂知識掌握怎麼樣」。

2、發揮優生的優勢,利用「一幫一」幫助他們在學校里,介紹方法讓差生懂得怎樣學,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安排特殊座位,以優帶差。

3、課堂上創造機會讓後進生多表現,讓他們多動腦,動口,動手,體驗數學學習不僅僅是在進行簡單的計算,使他們愛上數學。

9、利用整理課、課後輔導,午休等時間,對後進生進行個別輔導。

10、定期做好家訪,及進了解後進生的學習和思想狀況,努力形成學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切中時機,「傳情報」、「送喜報」促進後進生的轉變。

❹ 如何教育後進生

在學校里,許多班主任都認為對品學兼優學生的管理比較輕松,而對後進生的教育,不少教師感到很棘手。曾幾何時,做教師尤其是當班主任的我們,經常抱怨這些學生如何如何地怪異,學生是如何如何地沒有感情,甚至責罵學生蠢笨不可教……。殊不知,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因此,是老師特別是班主任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後進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學習或品行方面暫時落後的學生。這類學生給班級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負面影響,特別是學習、品德都很差的學生。那麼,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對他們要充滿愛心和信任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說過:「伸出充滿熱愛的雙手,這就是英才教育。」愛,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反之,則可能泯滅學生的天才。我們要堅持多表揚、公開場合少點名批評、正面疏導的工作方法。對後進生要從生活上給予關心,讓他感到溫暖。實踐證明:這樣做效果往往較好。從學生的心理需要上講,愛和信任是他們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學生渴望在充滿愛心和信任的環境中成長。作家冰心說過,愛是教育的前提,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親切感能引起學生的接近感。教師要滿腔熱情、誠心誠意地關懷愛護後進生,每當他們有困難時,教師要及時幫助他們。通過集體活動,培養互助友愛精神,使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安心學習。我們教師愛護差生要象救火救災似的,刻不容緩地去搶救他們,光停留在咬牙切齒地去咒罵、去怨恨,是達不到變破壞者為建設者這一目的的。如果班主任能以發自內心的愛和信任對待後進生,善於發現後進生的長處,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當他們有了進步,那怕是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多施雨露,少下風霜,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從而促使後進生在良好的發展軌道上前進。 二.要與後進生交心,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情感是打開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教育家夏丐尊認為:「教育沒有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班主任必須經常要抽出一定的時間深入到後進生的學習、校內外生活中去,與後進生廣泛地接觸,給予百倍的耐心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思想動態,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幫助後進生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多同他們進行情感性交談。這種談話方式往往話題自由,態度隨和,可在學生心中激起強烈的情感波瀾,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近感,從而消除了畏懼心理,撤掉了心理防線,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關系,那麼學生就會把你做為知心朋友,有什麼心事就會向你訴說,讓你幫他出主意、想辦法,你也會從中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興趣、愛好等,從而尋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我們班有一位叫許潔的後進生,經常沒有完成作業,每次考試都不及格,並且每次上課總是打擾別的同學上課。於是我經常找她個別談心,了解她的思想動態,分析她的行為對班級的危害,讓她自我明白,自我克服。稍有進步,馬上給予表揚,若有失誤,批評之餘亦給她改正機會。現在她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每次都能按時完成作業,上課也很遵守紀律。 三.要爭取班幹部、家長的配合 學生生活環境主要是學校,但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有時甚於學校教育。學生成長期正是世界觀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雖然他們要求上進,但由於年齡小,缺乏經驗,因而不善於辨別是非、善惡、美醜和真偽,甚至還可能沾染一些壞思想、壞習氣。所以,班主任就要向學生幹部、家長、科任老師做調查了解,爭取各方面的配合,找到恰當的教育學生的辦法,讓先進學生不斷向後進學生傳播知識和先進思想,做好後進學生的轉化工作,以帶動越來越多的學生一道成長進步。 四、要尊重他們 當母親抱起啼哭不止的嬰兒,哭聲便會嘎然而止,這是他潛意識中希望得到母親的重視。學生也一樣,他們也希望得到老師的尊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學生前進的潛在力量,是前進的動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純潔的心理品質。」這說明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是做好後進生工作的前提。後進生的自尊心時強時弱,教師應根據這一點,保護他們「極其脆弱的自尊心」。誠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象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那樣極為小心,對他們提出的合理要求,要給予滿腔熱情的支持,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更應該給予肯定。教師不但自己要尊重後進生,保護他們的自尊,還要教育其他同學也要尊重後進生,平等對待後進生,切不可挖苦、諷刺、打擊他們,要與後進生保持良好的同學關系,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如果發現學生做錯了事,就恨鐵不成鋼,不去積極引導而是一味地訓斥、指責、向家長告狀等,既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容易使人產生逆反心理,乃至對抗情緒,所以在與學生交談時要注意引導。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在犯錯誤的學生面前,困難的不是批評,不是指責,更不是數落他的一系列錯誤,而是找出他的錯誤的對立面——長處,才算是找到了錯誤的剋星」。其實許多後進生和大多數同學一樣,內心裡非常希望得到家長、老師、同學和社會的安慰、保護、理解和尊重。盡快地加倍努力、迎頭趕上,甩掉後進生的帽子。然而,由於他們學習成績不理想或屢犯錯誤,往往會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譏諷、挖苦、訓斥、打罵、體罰,時常受到冷遇,使他們人格、自尊受到極大損害,與學校、家庭、教師、家長間滋生對立情緒,認為反正被人瞧不起,破罐子破摔拉倒。由此他們失去前進動力,形成自卑心態。他們認為與其得不到家長、教師的關懷與溫暖,倒不如從校外,社會尋求補償失落的"愛"。通過哥兒們式的交友來增強一些"勢力"等等,從某種意義說,後進生的自卑心態是希望改變現狀,求得尊重。可以說,沒有自尊心就沒有自卑感,自卑感是自尊心的一種曲折心理反映。要上進,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和痛苦的抉擇,而他們長期形成的鬆散、懶惰的壞習慣,害怕艱苦的腦力勞動,缺乏毅力,造成了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上進心與惰性一對矛盾交織存在。一旦遇到難以逾越的困難,就會退縮不前,打退堂鼓,喪失前進的勇氣和信心,往往容易復發舊"病"。表現不良行為習性的反復。班主任一定要耐心把握時機,耐心進行思想教育,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不斷給學生充氣。上個學期我班有一個插班生,性格內向,學習成績又差,一種自卑心理,使他遠離集體。怎麼改變他的這種狀況呢?我特意安排了一個班幹部幫助他。沒想到,第二天那個班幹部就哭著來到我身邊,說他罵她。我就把他找來,問他為什麼這樣,沒想到他鼻子輕輕一哼,說:「我才不要你們的可憐呢!」我一愣,恍然大悟,他需要的的確不是形式上的關愛,而是一種出自內心的尊重,這樣才會讓他發現自己的優點,逐漸消除自卑心理。於是我就暗自注意觀察他。有一次,班上有一張凳子破了,我發現他回家拿來了工具悄悄地修好了凳子。我當場大大地表揚了他一番,他第一次羞紅了臉。從此,同學們更主動地邀他一塊兒玩,他也不再拒絕了,因為這時他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尊重。 五、以寬容之心對待他們 寬容不是忍讓,更不是縱容。只是當我們發現孩子做錯事時,我們首先要以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不是,從孩子和大人的不同角度談問題,讓孩子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當然,凡事都有一個過程。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學好、變好的過程。一個人要學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調皮而致後進的學生,他們的行為不受常規約束,頑皮、淘氣,不接受師道尊嚴,有時甚至向老師發難,這些正是他們個性的反映,其中,很可能蘊藏著創造潛能。因此,班主任決不要討厭,責訓打擊,即使有時弄得老師下不了台,也要容忍愛護,耐心指教,以免壓抑人才。對於因學習成績不好而後進的,我們更要有愛心和耐心,讓他們相信這是暫時的,並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克服自卑,不以暫時的成績差而自暴自棄,培養其健康心理,相信自己遲早會爆發出某方面的創造才能。為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育人觀念,改變教師居高臨下的習慣態度,愛護每一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多數後進生學習上缺乏正確而強烈的動因,對學習沒有興趣和進取心,多數是被動和盲目的,多數後進生由於基礎知識掌握不好,造成想學知識,但又學不好,久而久之,他們就把興趣轉向自發和自流,轉向低級、狹窄和短暫的方面,對某些事情總感到是個謎。時刻想親身體驗一番,表現出一種強烈的猜奇心理,你越規定限制,他越感到神秘新奇,也就越想要弄個究竟。如果我們教師能理解後進生的這些心理矛盾,對後進生多一份理解,我們有時就不會產生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對後進生多一份寬容,付出我們真誠的關心,因為後進生早已習慣了呵斥、批評與譏諷,所以我們用真誠與尊重的心去關心他們,更能打動後進生的心。教師對學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關懷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溝通老師和學生情感的橋梁,在心理相容的情境中,教育如春風化雨,點滴入土。我想,如果做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應該用自己的真誠去贏得學生的信任,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去感化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 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我們做班主任的,不管有沒有表露,總是有點不太喜歡"後進生"。後進生就不能成才嗎?否也。愛迪生、愛因斯坦、華羅庚等許許多多偉人小時候的故事足以讓我們清醒。作為教師,要積極挖掘後進生的潛力與特長,通過各種方式給後進生創造表現的機會。根據他們的興趣和愛好,組織開展各種競賽、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展示才能,獲得被他人尊重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增強上進心和自信心。後進生的缺點往往掩蓋了他們的優點。這就要求教師要用放大鏡和顯微鏡去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對於他們的閃光點,那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表揚,充分肯定,因為這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美國著名作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質的願望,就是希望得到贊賞」,充分表明了贊揚所具有的獨特教育方式的魅力。贊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倘若教師能夠適時給予學生表揚鼓勵,就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後進生之所以成為後進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鑰匙,是挖掘後進生潛能的基礎。事實證明:成功後的喜悅、滿足,就是產生自信的動力,只有自信,才有競爭,才能積極進取,因此,我在教學中盡可能為後進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上多讓他們回答簡單的問題,多打基礎,以便能讓他們得到更多的肯定與表揚,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課外活動中我千方百計為後進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提供舞台,激勵他們參與競爭,讓他們體驗成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內驅力,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我擔任的班級有位學生李漫漫,她的成績在班裡總是排在後頭,上課時,她從不肯舉手發言,老師請她發言,她向來是站起來一言不發,再問她也不吭一聲。一次,我提出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故意請她回答。只見李漫漫慢慢地站起來,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這時,我親切地鼓勵她說:"別怕,老師相信你一定會答對的,你也應該相信自己。"大家都用期待的眼光看著李漫漫,她終於鼓起了最大的勇氣,支支吾吾地把答案說了出來。我馬上肯定了她的答案,並予以表揚,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李漫漫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開始建立起信心。起初,她只是悄悄地舉手,我也抓住時機,多給她回答問題的機會。漸漸地,李漫漫越來越積極,每次提問,她都爭著回答。課後,我還經常跟她談心,與她交朋友,和同學們一起幫她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該生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當然,教育後進生的工作是一個十分重要,但又比較棘手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轉化後進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應本著循序漸進的精神,注意工作的方法、方式,時時觀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勵,反復抓,抓「反復」,讓後進生這一特殊學生群體走出後進行列,不斷提高、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