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擴展閱讀
兒童腎炎是怎麼引起的 2025-02-03 20:53:58
兒童喉嚨發炎多久才好 2025-02-03 20:48:56
剪輯怎麼做滿屏歌詞 2025-02-03 20:48:49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8-24 07:07:23

①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
主要內容
教育法規定: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每一項內容又可具體分為許多方面。
愛國主義教育主要包括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黨的基本路線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教育,中國國情教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教育,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教育。
集體主義教育包括尊重、關心、理解他人,集體成員之間團結協作的教育;為集體服務,維護集體榮譽的教育;關心社會,為家鄉、社會的公益事業貢獻力量的教育;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國家利益關系的教育;以集體主義為導向的人生價值觀的教育。
社會主義教育包括社會發展規律的教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濟常識教育;鄧小平理論教育。通過教育使學生正確理解黨的基本路線,擁護黨的領導,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理想教育包括人生理想教育、道德理想教育、職業理想教育和社會理想教育。理想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樹立獻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和堅定信念。理想教育應當和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結合起來,和科學信仰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社會、人生、事業等方面樹立正確的理想與奮斗目標。
道德教育包括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和道德評判能力的培養;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職業道德和環境道德教育。
紀律與法制教育包括憲法及有關法律常識和法規的教育;知法守法,維護社會穩定,運用法律武器自我保護和抵制違法亂紀行為的教育。要讓學生樹立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觀念,培養學生自覺遵紀守法、勇於同違法現象作斗爭,服從國家和集體的統一意志並具有高度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國防教育包括國防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的教育;捍衛祖國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教育;軍民團結教育和對普通高等學校、高級中學在校生進行基本軍事訓練。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使他們初步具備基本的軍事素質和技能,自覺地捍衛祖國的尊嚴、獨立和統一。
民族團結教育包括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宗教觀的教育;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民族團結歷史的教育。要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團結政策和宗教政策,樹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要始終堅持把那些世代相傳、長期積淀下來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繼承、弘揚下去。同時,要努力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成果,凡是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積極作用的外來文化,特別是先進的科學技術,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經濟管理和其他管理經驗,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優秀的文學藝術、文化思想以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等等,都應該積極地予以吸收。

② 思想教育的形式有哪些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范疇,對成員施加有目標、有機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從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為第一個世界性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同盟書寫章程就提出「宣傳工作」,這就是它的起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在於:

階級性: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屬於觀念上層建築,都是與經濟基礎保持一致的,它的內容和理論必然反映階級的根本利益,因此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在社會主義國家,它為人民大眾服務,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

實踐性:因為教育過程本就是實實在在實踐的過程,而且重在立德樹人,幫助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質。

教育性: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教育者對被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把社會政治和道德要求內化為被教育者的情感和意識,進而成為其行為,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綜合性:這一特點在於它教育研究人的思想品德、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並且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使人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③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一)協調不同利益群體矛盾,維護公平正義。不同利益群體矛盾可以由思想政治工作來協調,它能從政治、經濟、道德和法律等不同層面解釋社會上不同階層之間、不同成員之間、不同地域之間,特別是困難群眾的利益訴求,更加了解民心、民情和民意,這也就成為了政策制度執行的依據,從而使社會上的這些各種利益群體在心理上和認識上的偏差得到克服,能夠自我調控,使社會上這些不同利益群體之間能夠彼此溝通、彼此理解,使社會上不同利益群體矛盾得到協調和化解,使人人都感覺是處在一個公平正義的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之中。

(二)激勵人們的創造才能,增強社會活力。人們在精神上希望得到人們的肯定、認可和贊揚。所以,對那些先進的事跡和先進的典型,要進行廣泛宣傳和大力表彰。使他們的精神世界得到滿足。另外,思想政治工作在協調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時,使一切積極因素得到激發和調動使人們的創造願望、創造活力、創造才能、創造成果得到尊重、支持、發揮和體現,使社會上逐漸形成一種對勞動、知識、人才和創造尊重、倡導的良好的輿論氛圍。思想政治工作對增強社會活力具有激勵作用。

(三)對民主法制的執行具有強化作用。所謂法律:它是一種行為規范,而且是一個社會強制性的行為規范,而這種行為規范要想產生最佳效力,就只有建立在社會成員自覺遵守的基礎之上。法律的大力宣傳和引導就由思想政治工作來完成,使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得到增強,法律知識得到普及,法律素質得到提高,使這種社會強制性的行為規范逐漸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和習慣。促進人們在解決身邊的矛盾時能夠自發地使用法律,並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它的不足,使公眾也為法律的完善做出自己的貢獻,提出建議,進行審議,在不斷的執行中使法律不斷得到修正、完善和發展。

(四)促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在這塊領地上思想政治工作更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做好群眾的宣傳教育工作,使人們逐步樹立起科學的發展觀念,具有環境保護的意識,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使自然得到尊重、保護和合理利用,使人與自然的關系得到正確的處理,使子孫後代受益。

④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內容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教育五個方面。
(一)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內容,主要包括世界觀教育和人生觀教育。它通過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理解,使人們具有科學的理想、信念、態度以及開拓創新的精神,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強大的思想武器,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內容的價值理念支撐和世界觀、方法論基礎。
世界觀是人們在社會生產與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的和根本的觀點,決定了人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基本態度。人生觀是指人們對自己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基本看法。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其核心問題是如何認識和處理個人發展同社會進步的關系。人生觀教育主要包括人生理想教育、人生目的教育、人生價值和人生態度教育等。
(二)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性內容,主要目的是培養人們樹立正確的政治觀。政治觀是人們對以國家為中心的政治關系和政治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貫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終,從根本上決定和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屬性,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在我國,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基本國情教育、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道德教育。道德是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是調節社會關系的最基本的規范體系。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能夠判斷社會成員的行為是否正當。良好的道德品質對合格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法紀素質和心理品質的形成與發展起引領和提升作用。在我國,道德教育主要包括集體主義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
(四)法紀教育。法紀教育是是維護政治原則和實現政治理想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強法紀教育,才能更好地實現道德教育使其對象從他律向自律轉化的功能,因此,法紀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性內容。在我國,法紀教育包括法制觀教育和紀律觀念教育。
(五)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內容,能夠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機能、發揮心理潛能、增進心理成長。心理教育通過對人們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使人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為思想政治教育其它內容的實施提供賴以依靠的基礎和平台。在我國,心理教育主要包括心理現象知識教育、心理健康與調適的基本知識教育、心理疾病的預防與咨詢教育等。

⑤ 思想政治教育13種方法

(1) 疏導教育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引導大家把各自觀點和經驗都發表出來。主要有分導(分而導之),利導(因勢利導)和引導(啟發誘導)三種方式。
(2) 比較教育法,將兩種不同事物和現象的性質、特點進行比較鑒別,得出正確結論,以提高思想認識。就內容而言有橫比和縱比之分,具體運用方式包括回憶對比法(回憶過去對比現在,憶苦思甜),比較鑒別法(通過比較鑒別真偽、是非),類比法(通過屬性類似現象的比較得出他們其他的共同特徵)。
(3) 典型教育法,通過典型的人或事進行示範,教育人們提高思想認識,最常用的有兩種形式。負面典型(反映落後的、錯誤的思想)和正面典型(代表正確的、先進的思想)。
(4) 自我教育法,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要求,主動提高思想認識的方法,包括自我修養(反省、反思、自我改造),自我管理(自製、自律)和自我調控(調整與環境關系、認知調控和情緒調控)三個方面。
(5) 激勵感染教育法,通過激發人們的主觀能動性來調動積極性的方法。包括目標激勵,獎罰激勵,競爭激勵的激勵方式和形象感染藝術感染、群體感染。

⑥ 部隊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採取下列方法實施:

(一)課堂教育灌輸。採取集中授課、舉辦講座和報告會、宣講輔導等方法,學習科學理論,灌輸先進思想。

(二)集中學習整頓。根據學習科學理論和重大主題教育需要,組織集中輪訓,開展專題教育,進行思想整頓。

(三)群眾自我教育。運用民主討論、平等交流、思想互助等方法,引導官兵在自覺參與、相互啟迪中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覺悟。

(四)隨機教育啟發。根據工作任務和官兵思想變化,隨時隨地進行一事一議、談心交心、現場鼓動等,因勢利導,析事論理。

(五)用好信息網路。運用全軍政治工作網和部隊區域網,開展網上學習交流、思想互動、文化娛樂、嘉賓訪談和格言徵集等活動,增強先進思想影響的覆蓋面和時效性。

(六)新聞輿論引導。組織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新聞,觀看優秀影視節目,開展讀報評報、新聞點評和影視評介等活動,運用大眾傳媒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七)典型激勵警示。宣揚先進典型事跡,剖析反面典型教訓,思想啟發與典型引導相結合,分清是非、榮辱、美醜界限,形成奮發向上的軍營風氣。

(八)軍營文化熏陶。廣泛開展讀書演講、文藝演唱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用好歷史、榮譽等教育資源及各種文化設施,建設富有濃郁戰斗氣息的軍營文化,營造健康向上的軍營政治環境和文化氛圍。

(九)儀式慶典激勵。舉行升旗、授槍、授裝、授銜等儀式,組織入伍、入團、入黨宣誓,開展重大節日和紀念日慶典活動,拍攝製作士兵軍旅生活紀念光碟,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十)行為規范養成。把說服教育與規范行為結合起來,發揮幹部骨幹模範作用,加強日常道德修養和行為養成。

(十一)心理教育疏導。普及心理科學知識,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做好心理調節工作,組織心理行為訓練,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質。

(十二)法律咨詢服務。發揮軍隊政法部門、軍隊律師和基層法律骨幹隊伍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咨詢活動,為官兵提供各種法律服務,增強學法用法、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

(十三)部隊、社會、家庭共育。運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各種紀念場館,發揮官兵親屬和家鄉政府的積極影響,藉助社會、家庭教育資源進行共教共育。

⑦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是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中心環節,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幾種重要的一般方法分別是:疏導教育法、比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等。
疏導教育法是針對人民內部的思想認識問題對人們進行疏通開導。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讓大家敞開思想,把各自的觀點和意見充分發表出來,教育者再通過循循善誘,說服教育,把各種不同的思想和言論引向正確、健康的軌道,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認識。疏導教育法的具體方式有三點:
第一為分導,就是分而導之。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導可以分為分散而導,分步而導,分頭而導。分散而導是針對群體成員共同存在的主要思想問題,採取分散的方法,逐個進行教育引導,通過解決每個成員的思想問題來解決共同存在的思想問題;分步而導是針對某個人的思想問題,按照輕重緩急,有步驟加以教育引導的方式;而分頭而導,就是動員各種教育力量或教育人員針對受教育者突出的思想問題,分別進行教育引導。
第二為利導,就是因勢利導。抓住思想發展趨勢,抓住教育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教育的有利條件。
第三則為引導,就是啟發引導。引導是教育者指導受教育者主動、積極、自覺提高思想認識的方法。具體方式是:提出問題、開展討論,正面說服,運用典型等。
疏導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是非常普遍的方法,在運用疏導教育法時要注意創造民主條件,使人們敢講真話,對錯誤的思想認識,允許講出來,並及時給予引導和教育。同時也要注意在疏導過程中與理論教育法、實踐教育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方法相結合運用。
比較教育法是將兩種不同現象、事物、理論的性質、特點進行比較鑒別,得出正確的結論用以提高思想認識的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經常採用的一種方法。比較教育有「縱比」和「橫比」。縱比就是把過去和現在加以比較,從中找出人或事物的變化和發展的趨勢。而橫比就是在同一時間把同類人員或同類事物進行比較,達到得出正確結論,提高思想認識的目的。比較教育法的具體運用有:
第一,比較鑒別法。比較鑒別是通過比較對照,辨別真偽、是非以及先進與落後,提高人們思想認識的教育方法。
第二為回憶對比法。通過回想過去,對比過去,從中得出有益結論以 提高人們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的教育方法。
第三則為類比法。通過某些屬性相似的兩類教育對象或兩類現象的比較,推出他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似的一種教育方法。也叫作推理法或引申法。
在運用比較教育法時,一是一定要注意對比事物之間必須具有可比性。二是對比不能只從事物的形式和現象上比,而應著重從內容上、本質上比。三是必須全面地進行比較,即綜合對比。
典型教育法是通過典型的人或事進行示範,教育人們提高思想認識的一種方法。從正面典型和負面典型來說。正面典型是體現或者代表先進、正確的思想在人民群眾中能夠起榜樣示範作用的典型。負面典型則是反映落後的、錯誤的思想,在人民群眾中產生消極影響和對社會發展產生阻礙作用的典型。我們要正確適當地利用正面典型和負面典型,在運用負面典型時,一定要有理有據進行分析,使群眾受到教育,既不能不加分析地擴散負面典型的觀點和行為,也不能毫無根據地無限上綱。
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一般方法還有自我教育法和激勵、感染教育法等。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過程中應該運用適當地方法,綜合運用各種一般方法來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