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孩子需要有理想有夢想,那麼如何對孩子進行理想教育
理想就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是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孩子小時候有很多的理想,最有雄心壯志。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愛護好孩子的美好理想,並鼓勵孩子為理想的實現努力奮斗。孩子小時候總是想當科學家、醫生、藝術家等,但是那畢竟是夢想,需要家長進行理想教育,在理想的指引下,孩子會成長得更好,走向輝煌未來。
② 如何進行理想教育
第一,闡述理論,奠定基礎。
人的活動總是在意識的指導下進行的,正確的理論能夠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取得成功。從理論上明確什麼是理想,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什麼重要意義,理想與空想、幻想的區別,以及怎樣的理想才有可能實現,理想怎樣才會實現等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系統的全面的了解理想,為自己確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奠定理論基礎,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
第二,結合現實,進行教育。
從本質上講,任何有價值的理論都是面向實際和聯系實際的,理想的產生本身就是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的,它具有時代性的特點,所以在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時,除了注重理論知識闡述,還必須結合社會現實。通過城鄉社會狀況的對比,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環境、遭遇,以及沒技術沒文化所帶來的尷尬境遇,使學生明白知識改變命運,家庭的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農村的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作為農家子弟,更應該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為農村面貌的改變盡自己的一份力。
第三,樹立榜樣,熏陶感染。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夠帶給我們巨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人的精神方面,其作用無法估量。有了榜樣,就有了一種追求,一種動力。學習榜樣,趕超目標,就能從榜樣中接受鼓舞,汲取營養,走向充實,走向崇高,走向偉大。使學生明白這些人物在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而他們之所以能有這樣的作用,心有理想、胸懷大志是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講述分析學生身邊的一些優秀人物的事例,如勤奮學習樂於助人的同學,如兢兢業業獻身教育的老師,如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父母等,幫助學生樹立前進榜樣,確立奮斗目標。
第四,積極行動,實現轉化。
確立了人生目標,但只把它停留在口頭上,這只能說是一種幻想,只有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理想才能轉化成現實。現在學生中普遍缺乏吃苦精神,干什麼事三分鍾熱度,沒有堅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恆的精神。如果沒有恆心,缺乏毅力,一遇到困難挫折就動搖、退縮和放棄,那麼什麼目標也實現不了,什麼事情都幹不成。
③ 請問如何進行理想教育
無論在什麼時代,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學生也不例外。嚮往一件精緻的玩具,嚮往脖子上掛著一條紅領巾,這都是理想。年代漸長理想也更遠大。理想越遠大,越堅定,影響支配作用就越大。 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這是教育工作中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師不但要有恆心,而且還要著眼現實,展望未來,對學生循循善誘,有的放矢地誘導。 一、了解分析,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 教師要了解和分析學生理想的現狀和成因。學生的理想總是通過一些 具體事情的嚮往或態度表示出來的,如對某方面興趣很濃,對某方面漠不關心,教師要通過不同的途徑(如家訪,個別談話,組織討論等)了解各種態度和傾向,加以梳理,從而掌握各個學生對理想前途的認識水平,分析哪些方面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哪些是好的苗頭,哪些是壞的傾向。 初中學生對理想前途的看法還是不夠穩定的,很多因素都會影響他們對理想前途的考慮,如家庭成員政治經濟生活方面的變化,周圍一時流行的風氣,教師的感人言行,扣人心弦的電影、電視劇、小說等等,都會掀動學生的心弦產生激情,形成某種願望,教師要敏感地把握這些客觀因素,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在動態中掌握學生的變化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地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 二、從低到高,循序漸進,促使學生朝著理想不斷奮進。 由於學生年齡、經歷和文化水平的差異,因而對理想的認識也有差別, 初入學的學生只以他心目中的權威人物(一般是教師或家長)的教導作自己的理想,隨著年齡和文化知識的增長,學生獨立思考和想像能力也相應提高,但所想的內容多限於生活方面,與吃喝玩樂等相連,如個別學生只希望爸爸每天都給他一元零用錢,個別學生只希望每天都能看到一部兒童電視劇等等,這些都可以稱為生活理想。隨著年齡漸長,興趣愛好越多,學生逐漸考慮到自己長大後要當一名飛行員,一名醫師,一名工程師……此時又出現了新的理想。每個年級的學生對理想前途認識達到哪個階段,很難作統一的,截然的劃分,因為他受年齡、文化與智力的制約,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分析學生理想發展階段是為了促進他。比如,當學生還不能獨立思考理想時,就幫助他們增加有關知識,積累一些積極素材,在學生進入生活理想階段,就幫助他們認識美好生活理想的建設要靠集體的力量,當學生考慮長大後要干什麼時,就引導他們認識只有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個人的才智方能完全發揮出來。總之,要以高處著眼,從現實基礎入手,積極地促使學生朝著遠大的理想而奮進。 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避免板起臉孔談理想。 初中生喜歡活動而厭說教,但因閱歷淺,知識面窄,急需提高認識, 否則理想無從遠大起來,解決這個矛盾就要我們寓哲理於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比如,針對學生腦子里理想前途的觀念淡薄的情況,開展「我的理想是什麼」的主題活動,讓學生述說自己的理想,如有的學生說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籃球運動員,有的說我的理想是當一名作曲家,有的說當一名公安戰士,有的說最理想是當一位農民等,針對學生為自己最實惠的想法,開展「假如人人為自己」為主題的班隊活動,引導學生設想一下假如人人都如此,將會造成集體和社會的損失,結果對己也不利。又如組織學生觀看祖國山河的專題片等,通過畫面參觀,使學生認識到祖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有燦爛文化,似錦前程,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樹立振興中華的理想,並通過訪問解放軍叔叔,使學生認識今天的安定局面還得感謝他們的保衛。只有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去啟發,誘導學生,才能使他們自然而然地樹立健康的理想。 四、以德啟智,德智相長,培養有理想的新時代學生。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的理想是和學習情況分不開的。學習好 時對理想前途有信心,否則就悲觀失望,自暴自棄,甚至走上邪路,所以教師決不能脫離學習導理想,而要把理想前途教育同學習及各種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如通過開展「著眼未來,立志成才」的主題班會,用張海迪身殘志堅的感人故事,用達芬奇、童第周等名人的故事去啟發學生,使學生意識到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首先必須努力學好文化知識。 學生都是各有其優長的,知道自己的優長,了解這優長的社會意義也是遠大理想建立的條件,教師必須在這方面花心血,對學困生尤要注意這一點。比如對只喜愛體育活動的學困生,教師應多與他們接觸、交談、因勢利導,使他們認識到有體育專長而沒有扎實的文化科學知識是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同時,應通過各種途徑,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實踐自己的優長,使之看到學校給自己開辟的廣闊道路,對前途充滿信心,激發其求知慾望。 理想前途教育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不能希冀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師的敏感,耐心和遠見卓識,教師要善於抓住社會上和學校中有關積極和消極現象,借積極因素為動力,化消極因素為養料,逐步幫助學生夯實共產主義世界觀的基礎,為中國的振興,民族的騰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新時代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