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大班常規教育如何做
擴展閱讀
自製音樂如何添加歌詞 2025-02-04 04:55:54

大班常規教育如何做

發布時間: 2023-08-20 11:18:46

Ⅰ 幼兒大班常規教育有哪些

1、教育幼兒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2、要求幼兒懂的課堂上的常規要求,上課會聽老師的話。
3、幼兒練習起立、坐下等。
活動准備 培養幼兒懂禮貌、守紀律的習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坐在小椅子上,跟老師聽音樂做拍手點頭的律動。
2、引出:「新學期開始了,小朋友們一起來上幼兒園,我們是小班,大家真高興,咱們一起互相認識一下吧!」
激發孩子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彈琴,教幼兒會聽琴聲起立、坐下。
可以反復練習,讓幼兒仔細聽,跟老師學。要求幼兒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守紀律的孩子。

2、教師彈琴,教幼兒聽琴聲,學習問好。

2/4 1=C
1 2 3 4 ︱5 - ︱5 4 3 2 ︱1 - ‖
師:小朋 友們 好!生:老師 您 好!

3、音樂磁帶幼兒和老師一起唱歌,找朋友。
鼓勵幼兒大膽、主動去找朋友、認識一下小朋友問問他叫什麼名字。
教育幼兒與小朋友友好相處,培養幼兒大方、主動的個性,感受幼兒園的快樂生活。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本節活動的效果,以表揚鼓勵為主。
2、活動結束。組織幼兒到室外去玩,熟悉幼兒園的環境。

Ⅱ 幼兒園大班常規教育內容有哪些

1、培養閱讀能力(包括表達能力)

2、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遵守紀律,愛勞動)

3、培養孩子如何與他人(如老師、同學、朋友)交流溝通。

4、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不能分心。

5、培養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識(自我保護、交通安全等)

6、注重孩子的德育、全面發展、身心健康。

7、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自理能力,注意傾聽。

8、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些10以內的加減法。

9、培養孩子的洞察能力,好奇心。

10、在閱讀中認字(很重要),尤其是那些常用的單體字

11、思維訓練(觀察、推理、判斷、逆向、排序、思考等能力很重要)

12、身體鍛煉(一定的體能訓練)

13、時間的觀念,學習的效率(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活動任務)

14、注意力的集中的培養(專注力、持久力)

Ⅲ 怎樣就可以培養大班幼兒的生活常規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幼兒的常規指孩子在各項生活安排上可以有序按成,並且遵守行為准則,幼兒生活常規的遵守既能使幼兒園的日常工作學習有序開展,也能在孩子的成長中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幼兒常規要如何培養呢?


1、常規是自願、自覺以及需要的行為,所以要從簡到繁的循序進行。

2、生活常規是一點一滴的習慣積累,也需要一點一滴的培養,不可操之過急。

3、培養幼兒養成是一個要堅持且有序的進行的工作,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配合。

Ⅳ 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方法

良好的常規教育,不僅能保證一日活動的正常進行,保障幼兒安全,而且是幼兒園順利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公開課觀摩活動等一切活動的基礎,也是讓家長放心,讓家長滿意的基本條件。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方法,歡迎參考。

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方法 篇1

一、教師為幼兒做好榜樣

教師是幼兒心目中極有影響的人,一舉一動都能發揮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成為幼兒學習的楷模,為幼兒做好示範作用。例如,我們要求幼兒在喝水時排好隊,這時老師口渴了也要排隊,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兒在午睡時要安靜、不講話,老師這時也不可以大聲講話,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為!幼兒聽到老師講話,也想和邊上的小夥伴講話。午睡室里安安靜靜,想講話的幼兒也會打消講話的念頭。

二、讓幼兒參與常規的制定

讓幼兒參與常規的制定過程實際上也是引發幼兒思考的過程。午睡前要脫衣服,小班的幼兒有的坐在地上脫,很不衛生。對於這個問題,我組織幼兒討論,應該在哪兒脫?怎麼脫?由於是幼兒熟悉的事情,他們紛紛發言,有的說在桌子上,有的說在床上……其中丁玉婷小朋友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椅子上脫,脫好後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當天中午,所有的幼兒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脫衣服(有的需要老師過去幫忙),並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來,幼兒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師提的意見更有影響,更容易遵守。

三、重視家園配合

培養幼兒常規要重視家園配合。特別是小班,初入園時,家長擔心幼兒的生活起居。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利用家長早、晚接送孩子的機會,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對家長提出有關教養幼兒的具體要求,如初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等,讓家長在家中也要培養幼兒飯前洗手、飯後漱口、擦嘴、洗手等習慣。做好了家園配合,才能培養良好、穩定的常規。

四、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來引導他們理解常規

對於幼兒來說,空洞的說教是無用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如幼兒洗手後經常不擦乾,針對這個問題,正巧前段時間感冒生病的幼兒較多,我就把洗手說成給小手洗洗澡。我說:「小手洗過澡,不擦乾會生病的。」由於有了關於感冒的生活經驗,幼兒對我的話理解很快,有的幼兒邊擦手邊對我說:「不擦乾,小手就該咳嗽了。」

五、要創設情境,用擬人的方法引起幼兒的興趣

幼兒的思維具有擬人化的特點,因而具體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午餐後的散步是有利於幼兒身體健康的活動,但幼兒活潑好動,常發生追跑現象。我經常提醒,但收效甚微。於是,我試著換了一種方法,對他們說:「咱們來學小烏龜走路好嗎?」幼兒特別感興趣。之後,我又引導他們模仿小蝸牛走路、小貓走路、小猴踩鋼絲等動作,幼兒都非常高興地慢慢走著。

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方法 篇2

教育教學工作是幼兒園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成效直接關繫到幼兒園的教養質量。因此,必須努力、認真地做好這項工作。那該如何使教育教學工作得以提高呢?

一. 必須明確幼兒園教研工作的任務:

首先,組織教師們學習有關幼兒教育教學方面的政策、法規、理論以及實踐經驗,並組織討論以加深認識。例如:分組學習以及各種觀摩等;

其次,針對幼兒園的實際,尤其是針對存在的問題,選擇研究課題,邊實踐邊研究,使教研工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這是教研工作的一項重點。如:我原所在的幼兒園的區角的布置及利用一直沒有抓好,搞了幾年總是一個樣,利用率不高,近乎擺設。針對這種情況,園領導選擇了對區角活動研究的課題,讓教師們去探索活動角的分類,每個角布置些什麼,哪些材料使有利於促進幼兒發展的,怎樣指導活動角的活動等,並歸納出相應的經驗或認識。

最後,組織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深入系統的'總結。深入於實踐之中,是教師們的優勢,那麼如何使教師不斷地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呢?這就要組織教師們進行深入系統地總結,邊總結邊研討,相互促進,這種總結也是一種對自己工作的評價、審視。在總結中,能發現自己的長處及不足,尋找出一些工作規律,以便更好地工作。

二. 業務學習是提高 教師業務水平的有效途徑和必要措施。

搞好教師的業務學習,要做到「三有」,即有目標、有內容、有步驟,使教師人人心中有數。

1. 將專題研究的理論學習融入其中。以往開學時老師自己訂計劃,學期結束時寫總結,結果每次我都感到沒什麼可寫,也不知怎麼寫。究其原因,一是缺少搞專題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二是平時忙於日常工作,無暇顧及專題研究。因此有計劃地安排一些專題理論學習,一方面可幫助教師學習和掌握一些教科研地方法,同時通過定期學習交流,了解教師的難點所在,操作的困難之處,在此過程中,有的放矢補充理論,指導實踐,另一方面也敦促老師把專題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使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實施自己的研究計劃,不斷地收集、積累、分析專題素材及資料,使專題落在實處;

2. 將對外觀摩教學內容及日常教研活動內容融入其中。把學習和操作研究結合起來,才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如:每次設計家長開放日,常規開課、半日活動的要求及具體教案,都可以作為業務學習的內容,這樣的學習看的見,摸的著,也起到了為實踐服務的作用,發揮了業務學習的實效性;

3. 將有關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文化修養的內容融入其中。針對教師業務素質中的薄弱點,安排相應的學習內容,做到有的方矢。如:園內為了提高每位教師的各方面技能技巧,組織老師們進行各項園本培訓,開展各種競賽,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提高每位教師各方面的技能技巧。

4. 在教育的內容上,應提倡以游戲為主,在玩中學,而不是強調識字、做數學題;在教育形式上,要多一些肯定和期望,少一些訓斥和冷落;在教育方法上,要做到以身作則,給幼兒做出榜樣。

三. 長期以來,不少幼兒園一直把教育工作看做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研究工作。

因此,研究的內容只限於教育方面,忽視了對保育的研究,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而事實應是研究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是既要研究教育,也要研究保育,這與幼兒園保教結合的工作原則是一致的。

1. 要充分認識到做好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把幼兒的保育工作落到實處,使我們的接班人能夠健康成長。幼兒年齡小,生活能力差,每天的吃、喝、拉、撒、衣、學、住、行,事無巨細,要做好保育保健工作,教師應該「奉獻一顆愛心,做好三個『保』字」。「奉獻一顆愛心」就是把自己的愛獻給幼教事業,獻給幼兒,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有一顆博大的心,「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也不能成為教育」。「做好三個『保』字」,即保衛生,保安全,保好習。保衛生就是對教室和玩具要及時進行消毒,做好進食前後的清潔工作……保安全,就是當發現幼兒帶有彈子等危險物品時,即勸其拿出,讓家長帶回或代為保管;發生突發事件時,立即妥善處理……保好習,就是要求幼兒早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進餐習慣,午睡習慣,言行習慣……

2. 教師還應注意創造良好的集體保育秩序,創設並營造集體氛圍,發揮幼兒群體或集體的影響力,同時盡可能多為幼兒提供夥伴間交往,共同活動和游戲的機會,發揮幼兒夥伴之間相互激勵促進作用。而且營造良好的氛圍有利於提高幼兒的素質教育,它給予幼兒最直接的感受和體驗,物質氛圍給幼兒以刺激和印象是具體的,而良好的物質氛圍是以安全為前提條件,這一點非常重要;精神氛圍對幼兒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里,教師之間的親善和睦,敬業愛園,同情助人,便給幼兒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方法 篇3

小班的琪琪這幾天有點不開心,因為老師說,在幼兒園里被打了不可以還手,要告訴老師。如果還手了,那麼這個小朋友也要一起罰,跟那個打人的小朋友是一樣的。

琪琪媽媽也有點不開心,因為她不知道該如何教育琪琪,如何理解老師的意圖。

琪琪媽媽覺得這樣的教育手段會把寶寶教育成小綿羊,尤其是男寶寶,沒有血性,沒有正義感,會不會變成娘娘腔?

真正的公平

琪琪寶寶:今天中午王可倍吃飯的時候故意把飯倒在我身上,還擰我的臉,我都沒有碰過他的。後來我也擰他的臉,結果蔣老師把我們兩個人都批評了,放學的時候我和他都沒有五角星!

BOX:對於一個小班的寶寶而言,已經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琪琪覺得自己已經是被欺負的,而且是受到了無故的挑釁,可最後卻與挑釁者得到了相同的懲罰,他當然不會快樂,因為他覺得不公平。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公平是一種概念,是成人在潛移默化中灌輸給寶寶的概念。那麼,既然老師已經有言有先,家長是不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解釋寶寶眼中的公平呢?

我們可以把老師的話理解成一種法律條文,一經公布即刻生效,你可以教會寶寶去舉報別人的挑釁行為,並看到其受到相應的懲罰。你要讓寶寶明白這才是真正的公平。

合理回應

琪琪媽媽:王可倍是琪琪班裡一個比較麻煩的寶寶,特別愛欺負人,有事沒事就要踢小朋友幾腳,我不明白對於這樣的寶寶,其他寶寶只能躲嗎?我理解老師的意思,是要告訴小寶寶打人總是不對的。但是,法律還有個正當防衛、防衛過度的區別呢,難道在幼兒園小寶寶要被教導受欺負了不能還手,只能找老師?

BOX:很多家長都非常討厭那種喜歡故意欺負人的小寶寶,對於寶寶之間有原因的糾紛或者打鬧,倒還可以容忍,可對於無事生非,家長便會覺得「是可忍孰不可忍」。

像琪琪媽媽這樣的家長還是比較好的,我們見過更有甚者教育寶寶只要有人打了你,就一定要打還,而且要打得更重。他們的理論是性格決定命運,如果寶寶從小就忍氣吞聲,那這輩子都有可能挨欺負。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爸媽的關注焦點就是寶寶,誰不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健康順利地成長呢?誰會希望自己的寶寶一輩子都挨打受氣呢?但我們應該明白的是,學會用合法合理的手段保障自身的權益更為重要。

小心惡性循環

嚕嚕寶寶:今天陳喬奕說他是奧特曼,我是怪獸,我說他才是怪獸我是奧特曼,所以我們就打架了,然後我把他的頭抓破了。放學的時候都被老師批評了。媽媽一定要逼我對陳喬奕道歉,我不幹。他明明是怪獸,看見怪獸就應該打!結果媽媽就打我了。

BOX:很多寶寶之間的打鬥往往是以游戲的方式開始的,而且現在那麼多宣揚以暴制暴的動畫片也給了他們一定的負面影響。通常情況下,寶寶還沉浸在角色扮演之中,成人卻要強逼他們為打鬥的後果而道歉,這是寶寶所不能接受的事實。

還有一種情況是寶寶尚且沒有相當的語言能力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也會採用比較極端的手段來發泄。就像嚕嚕的媽媽,因為寶寶執意不肯道歉,她就出手也打了寶寶。這會給嚕嚕留下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他會覺得誰有力誰就有理,誰能把誰打怕了,他就是英雄。長此以往,以強凌弱、以武力解決一切的心態會在嚕嚕心裡滋生。更可怕的是他可能將在媽媽處受到的不滿反過來再發泄到同學的身上去,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讓人不可想像。

寶寶間的尺度

哈哈媽媽:哈哈不會打人,別的小朋友搶他東西,他只會委屈地吶喊:「我也要開始搶東西了--!」小朋友踢他好幾腳,他眼淚在眼眶裡轉。還強做勇敢狀:「我也踢你--!」然後很溫柔的踢過去一腳,結果,換回來好幾腳。我看著真是心疼啊!

BOX:任何一位家長都不願意看到自己寶寶被人欺負,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心理。但你要明白,許多成人看來的欺負、挑釁行為,其實作為當事人的寶寶卻並不覺得怎麼委屈。既然如此,爸媽就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與心疼灌輸給寶寶了。

很多寶寶間的法則與尺度在成人看來是不能理解的,但這並不說明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幼兒園老師都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班級里比較強勢的寶寶喜歡在一起玩耍,而弱勢的寶寶也懂得扎堆。由此可知,成人沒必要一定摻和到寶寶的事件之中去啊。

讓我們再回到最初的那個CASE上,其實老師的做法沒有錯。老師所不贊成的只是以暴制暴,但並不意味著她同意以忍了之啊,這是兩個概念。

在成人的世界裡,如果你受到欺負,可以選擇訴諸於法律手段,在幼兒的世界裡,你可以選擇向公證方,即教師或家長投訴。相對而言,幼兒世界要比成人世界的問題簡單得多。公正應該說比較容易得到實施。我想這個幼兒園教師的意思也是一樣的,打不還手並不意味著你就沒有伸張權利的手段,只是不採用同樣偏激的方式去解決罷了。而且偏激的手段也許會有明顯的效果,但一個失手的話,後果則更為嚴重了。而當哪天如果寶寶覺得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時,那就晚了。

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方法 篇4

一、如何配合幼兒園教育孩子

1、應走出家教誤區

首先,教育孩子是家長一生的責任,無論孩子處於哪種環境中,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教育的,所以家長要知道自己不可能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都推給老師,以為只要有老師就行了,老師不可能把做人的道理,生活常識,知識等等全部都教給孩子,這是不可能的,老師也只是都會孩子一部分而已,大部分還是要靠家長來教的,所以父母要擺正心態,當孩子上幼兒園時要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很好的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以及發生的事,並及時解決和究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而不是一味的全都推給老師,家長與孩子呆的時間是最長的,所以受家長的言行舉止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我們的家長要為孩子做好第一老師。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要一味的愛護或者一味的苛責,這都是不對的,該愛的時候就得愛,該嚴時就得嚴,要相結合才是科學的。

孩子的教育永遠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問題,而做為父母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很好的掌握好愛與嚴的這個度,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孩子提什麼要求都滿足,有的家長對孩子對過分嚴厲,一點小事也要打罵訓斥,這都是不對的教育方式,所以父母要好好的掌握一下這個度。

再次,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勿只重知識,輕個性行為發展。

家長注重孩子學到的知識量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品德與性格的形成,有的家長只關心孩子學到了什麼,對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則不予理彩,孩子還小,還是應該更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重,防止孩子不良習慣的形成。

2、積極配合,與幼兒園教育同步

首先,家長要時刻與老師進行溝通,現在一般老師都建QQ群,媽媽可以經常在群上了解些信息,知道學校的教育規劃與知識要點,這樣在家也可以很好的督促孩子,明確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准則,培養良好的習慣。

其次,平時家長除了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外,還可以把家裡的表現與老師進行溝通,這樣可以很好的協調好孩子學校與家裡的表現,好的就表現,壞得就要改正。

3、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家長活動,重視家園聯系

現在的幼兒園每學期都會有一次的家長開放日,家長要積極參加這類活,這樣可以觀察孩子在校的表現,同時也可以很好的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老師對每個孩子的態度和關心程度也會不一樣,家長去參加時也可以多注意老師對孩子的態度等方面。

此外,家長也必須用教育理論知識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效能。

總之,只要家長堅持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並重的原則,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

說了這么多,其實無外乎就是要與老師多溝通了解孩子的表現與習慣,同時要配合園方進行教育孩子,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並且要認清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有關幼兒園的教育知識

1、幼兒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學知識

幼兒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學知識,而是讓孩子形成終生受益的品質、態度、情感、能力,這非常重要。當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識技能,但這並不是幼兒階段最主要的任務。

2、最適合培養幼兒的方式是「游戲」

說教的方法不適宜培養孩子,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方法是「游戲」。孩子可以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商量。

3、將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引入課堂

可以適時將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引入課程。孩子回到家還會向家長宣傳,如果看到家長亂扔垃圾,就會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垃圾要分類。連很多家長都說,垃圾分類的游戲讓他們很受益,以前他們都不懂得垃圾還要分類,以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