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構成要素主要包括:
1.教育者:就是從事教育活動的人。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實踐活動中所肩負的促進個體發展及社會發展的任務或使命。那些偶爾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的人,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所以,教育者意味著一種「資格」,是能夠根據自己對於個體身心發展及社會發展狀況或趨勢的認識,來「引導」、「促進」、「規范」個體發展的人。因此,「教育者」這個概念,不僅是對從事教育職業的人的「總稱」,更是對他們內在態度和外在行為的一種「規定」。這樣才能從「類」和「質」兩方面來把握這個概念。
2.學習者:比起教育者來,學習者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背景或基礎,並由此影響到各自的學習興趣、能力或風格;不同的人在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與困難不同,進行有效學習所需要的幫助也不同;不同的學習者對於自身學習行為反思和管理意識與能力不同,從而影響到他們各自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學習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活動。
3.教育影響:教育影響即教育活動中教育者作用於學習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內容,也包括了信息選擇、傳遞和反饋的形式,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從內容上說,主要就是教育內容、教育材料或教科書;從形式上說,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組織形式。正是教育內容與教育形式的統一所構成的教育影響,使得教育活動成為一種區別於其他社會活動的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實踐活動。
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規定,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實踐活動系統。各個要素本身的變化,必然導致教育系統狀況的改變。不同教育要素的變化及其組合,最終形成了多樣的教育形態,擔負起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神聖職責。
關於教育學的基本構成要素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和六要素說:
三要素說:南京師大教育系編的《教育學》認為,教育活動的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王道俊、王漢瀾主編的《教育學》把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分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陳桂生先生在其著作《教育原理》中把教育活動的要素分為教育主體、客體和教育資料。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的《教育學基礎》中認為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學習者和教育影響。
四要素說:即把教育活動的要素分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
五要素說:這種觀點認為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內容、教育環境構成。
六要素說:這種觀點認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徑和教育環境。
⑵ 教育學中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關於「影響因素」一直是教綜里的一個熱門考點,大多是以簡答題的形式進行考查的,還有一些以多選題甚至是論述題的形式進行考查。但是對於廣大考生來說,頭腦里裝了很多影音因素,到了考場上卻提取不出來,甚至出現了混亂、張冠李戴。今天,老師對教育學領域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盤點,希望大家能夠有針對性的來記憶,注意區別。後邊的幾個看起來是「依據」,但是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本質上,談的也是影響因素,所以就放到了一起。
一、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
(1)遺傳
(2)環境
(3)學校教育
(4)主觀能動性
二、影響教育制度的因素
(1)社會政治制度
(2)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發展狀況
(3)人口發展狀況
(4)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5)本國學制的歷史發展和外國學制的影響
三、良好師生關系的影響因素
(1)教師方面
①教師對學生的態度
②教師領導方式
③教師的智慧
④教師人格因素
(2)學生方面
(3)環境方面
四、制約課程的因素
社會、知識和兒童是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
(1)社會發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性制約學校課程
(2)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制約學校課程
(3)人類文化知識及科技發展水平制約學校課程
五、影響課程實施的因素
(1)課程計劃本身的特點
(2)教師的特徵
(3)學校的特點
(4)校外環境
六、確立教育目的的依據
(1)主觀依據
從主觀方面來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動中人的價值選擇。人們在考慮教育目的
時往往會受其哲學觀念、人性假設和理想人格等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影響。
(2)客觀依據
①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
②一定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
③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
④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
七、教學方法選用的依據
(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2)課程性質和特點。
(3)學生年齡特徵。
(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6)教學手段、教學環境等因素。
八、確立德育目標的依據
(1)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
(2)民族文化及道德傳統;
(3)時代與社會發展需要;
(4)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及心理特徵。
九、選擇德育內容的依據
(1)德育目標——直接決定德育內容
(2)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徵——決定德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3)德育所面對的時代特徵和學生思想實際——決定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文化傳統的制約作用
⑶ 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教育活動的三大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媒介)
教學過程基本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
制約課程的三大因素:社會、知識、兒童
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
遺傳(物質前提)、環境(外在動力)教育(主導)、個體主觀能動性(內在動力)、社會實踐。
教育形式和活動是多種多樣的,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教育活動的參與者、目的、內容、方法以及場所各不相同,但都存在著構成教育活動的最基本的要素。
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和教育物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屬於人的因素,教育內容和教育物資屬於知識信息和物質條件方面的因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存在於所有形式的教育活動中。
一、教育者
凡是對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的人以及對教育活動承擔教育責任的人都是教育者。一般而言,教育者主要是指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具有一定資格的從事專門教育教學活動的人。
教師是學校教育者的主體,是直接的教育者。廣義的教育者指對受教育者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指導作用的人,包括各級教育管理人員、學校教育中的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家庭中的家長、社會教育中的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員。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處於領導、控制和執教的地位。
二、受教育者
凡是進入學習過程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承擔學習責任和接受教育,學校教育中是指級各類學校的學生。
在廣義的教育中,受教育的對象非常廣泛,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身份、不分職業背景,受教育者廣泛。在教育活動中,受教育者處於被領導、被控制和接受教育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