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師如何進行因材施教
第一,正確認識學生的認知方式差異與智力差異。每一個學生由於其性格特點、家庭環境、思維方式以及智力水平的不同,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對於知識的獲取能力和掌握能力也會是千差萬別的。作為教師,必須正確看待這些差異。並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創設有針對性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盡可能做到個性化教學。
第二,平等相處,充分了解學生。教師應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姿態,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將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和指導。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教師要學會關心和尊重學生,並真誠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調整自己的授課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三,博採眾長、分層施教。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成為天才的潛力,教師要以學生為主,幫其發現並挖掘自身的潛力,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潛力變成實際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做到尊重學生、博採眾長,為每一個學生的良性發展做好引領,不能戴有色眼鏡對待學生。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採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布置較多的基礎性作業,而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以基礎性作業為主,也可以附加少量拔高性題目,對於基礎扎實的學生可以考慮布置綜合性題目,以此做到教學的針對性。
B. 怎麼做到因材施教
導語:正確看待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康學習心理,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不斷優化課堂教學,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廣度和深度上更加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
怎麼做到因材施教
(一)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對實施教學有導向作用。教師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練習分層次
分層練習有利於因材施教。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練習“一刀切”,過難或過容易,缺少層次,不利於不同類型的學生,尤其是差生與優生的發展。練習是強化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數學學習的必要環節。因學生存在著差異性,教師在練習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
(五)作業分層
(六)評價分層
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礎能力不同的學生用一個標准來評價,很顯然是不科學也是不平等的。這種評價方式會讓基礎差的學困生永遠抬不起頭,也讓成績優秀的學生高高在上,產生優越感。
怎麼做到因材施教
一、樹立正略的教育理念,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
為什麼呢?首先要講教育理念,因為一切教學行為都是受教育思想的支配,有怎樣的教學思想你就會又怎樣的教學行為,教育活動,我們所面臨的21世紀的孩子,我想起碼有這么幾個要點應該是思考清楚的。
1)科學最近研究表明。
常人蘊含的腦子的潛力是基本差不多的,我不是說及其個別的神童天才,當然也不是有學習障礙和思想障礙的。我們普通學生從科學最新研究來看,他們所蘊含的發展潛能是差不多的,我們教育就是要把孩子蘊藏的潛能變成發展的現實,這就對我們因材施教提供了前提和條件,如果沒有這樣的前提和條件,當然我們就很難說了。
2)我們的孩子每一個都是獨特的,獨一無二的。
每個孩子都是活脫脫的生命體。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特點愛好。我想孩子的多樣性這是客觀存在的,其實心理學家研究說得非常清楚,人是有多元之能的,人有語言的智能,有數學邏輯只能,有音樂智能,有體育運動智能,有人跡關系智能,有自我認識智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個我們非常清楚,我們十分崇敬的數學研究家,我們都很清楚。數學的研究當時沒有電腦,只用手來研究的,能算到1+2。
二、鍛煉敏銳的目光,培養認識學生的真本領。
公益雕塑師本事很大,他能夠辨識材料的質地的,辨識材料的走勢,然後因勢造型雕出巧奪天工的藝術品,教育又合唱不是如此。我想作為老師必須走進學生的世界。其實知識世界的背後有豐富的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如果你對他的生活狀態一無了解,如果你對他心靈世界,他想些什麼追求什麼,是若明若暗,這樣很難做好,因為教心必須知心,不知心是無法教心的,教育的有效性,來自於教學的針對性資質深,資質總,你的教學預言,你的教學行為才能得到學生的呼應。
三、尊重孩子的特點,讓每一個學生在班級教學中散發光芒。
我覺得教學要有彈性,絕對不是死板板的一塊,要有張力,就像橡皮筋一樣,是可松可緊的,教學本身像周武王治國一樣,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你始終把弦綳得很緊弦要斷,你很松馳劍放不出去。教學必須要有彈性要有張力,要能夠適合不同類型的學生,其實因材施教是我們書院教學很大的特點,我們中國幾大名書院,都是因材施教,後來由於工業不明世界上歐洲最早的英國工業革命,產業革命以後,企業出來了,大工業生產需要熟練工,工人需要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因此就出現了學校的班級教學,學科教學。在班級教學里頭是不是就不能夠因材施教了呢?我覺得並非如此,我們對因材施教往往有這樣的誤區,認為因材施教一個是神童天才,或者叫奇才、天才,其實我們學生群體當中大量的是需要因材施教,因為每個人都是活潑的生命體,都應該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潛能得到教育開發。所以班級教學並不是因材施教沒有用。
怎麼做到因材施教
1.全面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教師要經常了解學生,既要掌握全班學生的一般特點,如全班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和學習態度等,還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如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注意力、記憶力、知識儲備和努力程度等方面的特點。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採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因此,要求教師處理好一般與個別、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的集體教學上,同時也要善於在集體教學中兼顧個別學生。如把各個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他們學習的優缺點、經驗、成績等反映到課堂教學中來;也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不同要求,進行個別輔導,布置課外補充作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個別教學,使教學中的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
2.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大多數學生
教學的深度和進度要考慮到多數學生經過努力後能夠接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處理難與易、快與慢的關系;從而使教學內容、進度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把學生的發展水平分為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主張教學要依靠那些正在形成或將要成熟的心理過程,走在發展的前面,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程度,既不能估計過低,降低教學要求放慢教學進度,使學生感到"吃不飽",影響培養規格;也不能使教學內容過難,分量過多,進度過快,學生"吃不了",消化不良,完不成學習任務,喪失學習信心。
3.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性格特點是影響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應當針對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師對反應遲鈍的學生,要激勵他們積極進行思考,勇於回答問題和爭辯;對能力較強而態度馬虎的學生,要給他們一點難度較大的作業,並嚴格要求他們注意精益求精;對語言表述欠條理的學生,要多讓他們在課堂上做復述和發言,以克服其不足;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要多暗示、提醒、提問,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對視、聽覺不好的學生,要照顧他們坐在比較適合的地方;對學習感到輕松或很困難的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給能力強者開點"小灶",增加作業,高標准嚴要求,對困難者給予特殊幫助或補課。
4.教師要善於發現和培養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
即使是年齡程度相同的學生,也存在著個別差異,了解他們中的個別差異,是為了發揮他們的所長,彌補他們的不足,做到"長善救失"。教師首先應該看到在學生中確有一些才智出眾、能力過人的高才生,還有一些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教師要善於發現這些人才,對他們精心培植,為充分發展他們的各種才能提出高的要求,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做到不拘一格培養人才。其次對於一些差生,教師也要體貼關懷,全面負責,要深入研究他們的心理活動,制定一套適合於他們特殊情況的工作體系,多從促進他們發展上下功夫。這是因為有些差生實際上並不是真的差,或不是所有方面都差。事實上,真正的差生是極少數,單就學生智力常態分布的情況就可以說明:在學生中間,智力超常或智力低下的畢竟是少數。據有關資料統計,超常生只佔1.5%,絕大部分是中間狀態。實踐證明,經過教和學的雙方努力,絕大多數學生都可以成長為有用之才。只要教師善於發掘他們每個人身上的積極因素。因勢利導,就一定會促進差生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