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素質教育的含義是什麼
擴展閱讀
經典老三樣通殺如何配比 2025-02-04 08:23:54
黨史中的數學知識手抄報 2025-02-04 08:15:57

素質教育的含義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18 07:31:50

1. 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的內涵如下: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科教興國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所以,教育必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素質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數人的發展。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生產需要全面發展的新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立足於人的個性的教育。它在承認人與人在個性上存在差異的基礎上,從差異出發,以人的個性發展為目標,實質上是一種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創新教育是核心)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時代特徵,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區別

1、指導思想

應試教育:追求升學率。

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的素質。

2、教育目的

應試教育:適應上一級學校的選擇需要,以應試訓練為目的。

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勞,培養人的基本能力。

3、教育對象

應試教育:面向少數學生,「英才教育」。

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重在「普及」,「通才教育」。

4、教育內容

應試教育:重智育,考什麼就教什麼,脫離生活實際。

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聯系生活實際。

5、課程結構

應試教育:單一的學科課程,重主課,輕副科。

素質教育:多種形式的課程,包含必修、選修、活動、顯性、隱形課程。

6、教學方法

應試教育:死記硬背、機械重復。

素質教育:啟發式、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學習。

7、評價標准

應試教育:考試成績「分數」。

素質教育:發展性評價。

2. 素質教育是什麼意思

素質教育的意思: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

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根本任務。

國運興衰,系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現行教育在體制、結構、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都與培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創新人才有較大差距。

教育實際也不盡如人意,一些教師甚至校長仍然認為素質教育不好具體操作,難落實,於是工作仍停留在喊口號、走過場、擺形式上;受「應試教育」思想的禁錮,許多學校還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課業負擔過重,只重視智育,而忽視其他方面教育的問題。

3. 簡述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

實施素質教育,要處理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系;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處理好發展智力因素和培養非智力因素的關系;處理好全面發展與發揮個性特長的關系。

4. 素質教育是什麼意思

素質教育就是全面提升你的各種教育,包括你的思想,包括你的品質,包括你的身體等等。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

素質教育相對於偏重考試的應試教育而言,較為注重培養體育、藝術能力和多元智能的成績,當然質素教育也是有考試的,但考試目的不在篩選100滿分的人才。

而是在於教育出能考出101分(突破限制范圍、觸類旁通)的人才,讓學生透過藝術、體育等更多樣的考試來比賽,能各發揮個人潛能,各展興趣所長,並培養良好的品格,並不局限於學術上的才能。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應試教育,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應付考試的教育,考試會考的就學,考試不考就不學。教師每天研究怎麼教能提分,學生每天研究怎麼學能考高分。

5. 素質教育的內涵是什麼

素質教育的內涵是: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 。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根本任務。

一位特級教師曾經總結出「十學會」: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樂群、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

(5)素質教育的含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李嵐清副總理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這是從教育哲學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層次上對素質教育概念的一種規定,這一規定把素質教育與其他種種不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區分開來。

例如,它明確地區分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

第一,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國民素質;而"應試教育"的目標是"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在此目標導向下,即使客觀上能使部分學生的某些素質獲得淺層次發展,也只能是片面的,以犧牲其他方面發展為代價的。

第二,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必然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位未來的國民;而"應試教育"則把目光盯在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身上,棄多數學生於不顧,甚至不惜將正常兒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數統計。

第三,素質教育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強調教育者發揮創造精神,從學校實際出發設計並組織科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動中將外部教育影響主動內化為自己穩定的身心素質;而"應試教育"則使教育者跟著考試指揮棒亦步亦趨,在教學方法上以灌輸、說教、被動接受為基本特徵的。

6. 素質教育的概念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根本任務。

素質教育的主要方面

1、創造性能力的培養:能力的本質是創造性。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創造性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礎。創造能力培養特別應貫穿於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始終,從小培養敢於創新的思想和創新思維的能力;中國的「應試教育」已經嚴重束縛了一代人創造能力的培養和發揮,影響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

2、自學能力的培養: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劇增。而在中學階段,只能選取最基礎、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獨立獲取新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的保障。

7.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素質教育的內涵具體表現在以下五方面: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根本宗旨:科教興國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所以,教育必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對於這一點需要注意是提高國民素質,而不是學生素質。

教育對象是全體學生:素質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對於這句話重點在「全體」。一說全體那就是指每一個學生,而不再是只關注一部分或少數學生。

全面發展的內涵: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生產需要全面發展的新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基本含義: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以上內容來源:網路-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