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
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
愛國主義是指在知祖國、愛祖國的基礎上,立報國之志、學報國之才、踐報國之行。一個真正的人才,不僅要擁有才能,更要擁有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首要一點就是熱愛祖國。現在,許多小學生愛國的熱情不是很高,在他們心中,愛國是長大後的事情,現在,他們只要每天佩帶紅領巾就是愛國了。所以,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民族責任感,是我們小學德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怎樣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感呢。
一、充分利用中隊活動課,幫助學生認識祖國。
1、開展知識講座,認識國旗、國歌、國徽與祖國版圖。
中隊活動課,展示我們的國旗、國徽,並且播放國歌。讓學生認真觀察它們的形狀與顏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長方形,紅色象徵革命,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大團結,星用黃色象徵紅色大地上呈現光明。一星較大,四星較小環拱於大星之右側,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表達億萬人民心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如似眾星拱北辰。旗桿套為白色,以與旗面的紅色相區別。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我們的國歌是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這支愛國歌曲曾經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炮聲中,廣泛而迅速地傳遍了祖國的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它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勇敢、堅強、抗擊外敵、團結一致的優良傳統和頑強的斗爭精神。1940年以後,它被傳到了美國。南洋和法國等地。不僅激勵著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而且成為世界反法西期戰線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代表中國人民最強音的一支愛國主義戰歌。國旗與國徽是祖國的象徵。愛祖國,首先就要愛我們的國旗國徽,會唱我們的國歌,在升國旗時要嚴肅認真地向國旗行隊禮。站在祖國版圖前,給學生講解我們祖國各處的風土人情,讓學生了解祖國壯麗河山、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中華民族對人類世界的巨大貢獻的同時,激發小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幫助他們了解我國近代所以落後,並客觀地分析它落後的原因和未來美好的前景,激勵他們刻苦學習、發憤圖強的精神。
2、開展豐富多彩的學國史,知國情活動。
學校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祖國在我心中》演講比賽;《我愛祖國》徵文比賽;講英雄故事比賽;看革命故事書籍;觀看歷史影片、利用黑板報、宣傳櫥窗,介紹祖國的光輝歷史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建設成就;指導小學生收看新聞等電視節目,開展社會調查,使小學生感受祖國四化建設的飛速發展。特別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條途徑,做到結合教學講歷史、講傳統;結合教學講愛國民族英雄和科學家、藝術家的卓越貢獻;結合教學講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結合教學講社會主義建設的飛速發展和黨的方針政策的無比正確;結合教學講愛國主義理論、遠大理想和奮斗精神,等等。
二、充分利用革命基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課外活動課,帶領學生祭奠革命烈士紀念碑或者參觀革命勝地。也許歷史離我們的學生太遠了,在往常的活動中,很多學生站在紀念碑前沒有恭敬的心情,甚至有的學生在舉辦祭奠儀式時還竊竊地笑。所以,祭奠活動不能僅僅是舉辦緬懷儀式,還可以邀請革命前輩現場講英雄故事,讓學生們了解我們的革命前輩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奉獻出寶貴的生命,教育他們不僅要緬懷革命烈士的斗爭精神,還要繼承他們的遺志,努力學習,積極鍛煉,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
三、關心時事,培養民族自豪感與愛國責任感
我們不僅要在學校里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還要求學生每天養成讀書看報,收看新聞的良好習慣,讓他們了解祖國的重大事件,並且積極討論,積極參與。例如。祖國要舉辦奧運會了,我們小學生該為奧運會做些什麼?祖國成功舉辦了奧運會,你有什麼感想?我們的神州七號宇航員成功漫遊太空,你激動嗎?通過討論祖國這些偉大的成就,培養孩子熱愛祖國,為祖國而驕傲的情感。雪災、風災、四川地震,是我們國家的重大災難,學生們不僅要知道這些事情,還要知道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民是怎樣堅強地戰勝這些災難的。國難當前,我們作為一個小學生,應該為國家做些什麼?許多學生都把自己的零用錢捐給了災區,是用自己的行動愛我們的祖國。並且告訴學生,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團結的大家庭,我們為自己的祖國而驕傲的同時,還要有為祖國而奉獻的強烈的責任感。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維護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積極發展的需要。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努力探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多種途徑,擴大教育成果,為國家繁榮與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②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愛國意識
當前獨生子女中,家長往往重視孩子智力發展,而忽視對孩子愛的情感培養。一味滿足孩子物質和生活需要,使孩子養尊處優。這就自然喚不起孩子正常的愛的情感,從而使孩子形成一種自私的以我為中心的愛,這種愛當然就不能發展到愛同伴、愛家鄉,更不能發展到愛祖國。孩子是祖國的希望,要使他們成為21世紀的接班人,除了有淵博的知識、強壯的體魄,更需要從小培養他們一顆赤誠的愛心和愛祖國的情感。因此,對幼兒進行粗淺的、啟蒙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賦予我們每個教育者的責任。
1.建設一支愛國的幼兒啟蒙師資隊伍
在幼兒園開展愛國啟蒙教育,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認識,教育者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強烈的愛國啟蒙教育的意識,才能熱情投入到愛國啟蒙教育中。組織教師通過學習《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看圖片展覽,看《長征》
討論開展愛國啟蒙教育對幼兒完整人格培養的意義,幼兒素質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的聯系,
聽愛國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講座等活動。特別是我們民族地區有來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幼兒聚在一起,更要讓幼兒知道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各民族兄弟姐妹都是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大家要團結一心,和睦相處。教師要向幼兒傳授民族團結,民族和睦這些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教師在幼兒中開展愛國啟蒙教育的意義和認識,激發教師強烈的責任感與緊迫感,把向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變為大家的自覺行為,要求時時處處都要表現出對祖國的熱愛,為幼兒作表率,在幼兒中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2.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滲透愛國啟蒙教育
「愛國」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對幼兒進行愛國啟蒙教育應該教些什麼?如何定位?在博大精深的眾多資源和題材中,提取出那些適合幼兒園的教育內容?這些都是幼兒園開展愛國啟蒙教育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我們把幼兒期愛國啟蒙教育目標的重點定為:培養幼兒初步具有愛父母、愛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良好品德,萌發愛祖國的情感,激發幼兒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我們應將愛國教育以養成教育為切入口,以滲透教育為主渠道,在生活中、游戲中、節日活動中讓幼兒潛移默化接受教育。對幼兒進行愛國教育要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必須採取形象、直觀的、可感知的各種情景,讓幼兒親處其境。
3.充分利用家庭、社區資源,對幼兒進行愛國啟蒙教育
幼兒園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為幼兒教育創造良好條件。所以,對幼兒進行愛國啟蒙教育,不僅是幼兒園的任務、責任,而且是家庭和社會的任務、責任。否則,對幼兒的愛國主義教育就無法實現經常性、隨時性的要求。因此,我們在抓好幼兒園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注意將幼兒園、家庭與社會結合起來,發揮家長、社會各界的作用,使愛國主義教育網路化,滲透到幼兒生活的整個空間。
我們在家長、幼兒園中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重點專題,向家長講清我們開展愛國啟蒙教育的目的、意義、方法與要求,經常向家長通報幼兒園進行愛國主義啟蒙教育的宣傳資料,使家園教育同步,從而使愛國教育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時,我們讓家長參與到教學中開展互動活動。例如,有的家長帶小孩外出旅遊,我們要求家長給孩子多拍幾張祖國山水風景照,帶到班裡讓小朋友們欣賞祖國美好的風光。動員家長有意識地給幼兒買民族英雄的圖書,講愛國主義的故事等。社會方面,我們盡可能利用社會各種渠道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意識,給他們以良好的影響。例如,配合教師開展植樹活動,組織幼兒進行「我們熱愛家鄉、美化祖國」的植樹活動,讓他們為綠化家鄉種小樹苗,激發其愛國之情。我認為幼兒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是廣泛的、無窮盡的。
總之,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是多樣的,教師只有在平時教育工作中注意收集不同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細心觀察,注意點滴,挖掘出有價值的教育內容,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採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才能使幼兒愛國主義教育之花越開越盛。從小養成良好品德,萌發愛祖國的情感,激發幼兒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