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當前思想教育存在哪些矛盾
擴展閱讀
什麼是親子教育實踐活動 2025-02-04 11:35:36
騰訊動漫有什麼新品 2025-02-04 11:33:56

當前思想教育存在哪些矛盾

發布時間: 2023-08-17 18:15:07

❶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現是什麼

1、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個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復雜的運動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概略地加以分析,我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矛盾是由基本矛盾及其制約下的諸多具體矛盾所構成的。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可以具體表述為: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與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為什麼說它是基本矛盾呢?
首先,這個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內在根據。為什麼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呢?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實際的思想品德表現總是同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有距離,不那麼協調。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幫助人們逐步縮小這一距離,使兩者協調起來。沒有這一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就不需要存在了。
其次,這個矛盾貫穿於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始終,推動著它的發展。這個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起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分析這個矛盾,弄清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哪些方面不符合社會要求,不符合的程度,然後才能確定內容,採取措施,加以解決。通過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與社會品德要求由不適應到基本適應,這可以看作是一次教育過程的完結。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社會會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人的思想也會產生一些新特點,兩者又會出現新的不平衡,這時思想政治教育又開始新的過程,發展到新階段。正是這一矛盾運動推動著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最後,這個矛盾規定和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其他具體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其他的矛盾,如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與教育介體的矛盾、教育介體與受教育者的矛盾等。這些矛盾可以看作是上述特殊矛盾的具體表現,它們的解決都服務於基本矛盾的解決,都是為了使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的品德意識和實踐行為。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通過一系列具體矛盾表現出來。這些具體矛盾主要有:
1、教育者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要求之間的不一致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規范要求一般是通過教育者傳達給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對社會要求的正確理解和把握,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多數情況下,教育者對社會要求是能正確理解、把握和踐行的,因而與社會要求是一致的,但有時也會與社會要求不一致,產生矛盾,主要表現在:第一,教育者由於自身經驗、認識能力與思維方式,以及思想覺悟水平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會要求,或者片面理解甚至曲解社會要求。第二,教育者內心並不認同教育要求,僅僅是出於職業要求而例行公事式地開展教育活動。
解決這一矛盾,一是要提高教育者的覺悟,使他們更好地認同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要求;二是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教育者的理論水平和認識能力,不斷更新觀念,使他們能正確把握社會要求。
2、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
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對矛盾。兩者之間的不協調、摩擦乃至沖突都是這類矛盾的表現形式。這一矛盾主要表現在:第一,人格因素引發的矛盾,如教育者不能以身作則,受教育者屢教不改,其中任何一種都可能導致兩者之間的矛盾。第二,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引起的矛盾。這里所說的人際關系的處理,不僅包括教育者自己與受教育者之間關系的處理,也包括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之間關系的處理等。無論哪種關系處理不當都可能引起矛盾。此外,兩者行為方式的不同,個性的差異,都可能引起兩者之間的矛盾,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一般情況下,這類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育者一方。如果教育者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或者,他在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時,不是採取公正的立場,而是以自己為中心,或親疏有別,那他就勢必會與受教育者發生矛盾乃至沖突。因此,解決這一類矛盾,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育者的人格修養,改善工作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與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為之間的矛盾
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直接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個人的思想及行為很難完全符合社會的客觀要求,總會有一定的距離,這就是矛盾。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他們的思想行為與社會規范之間總是基本一致又不完全一致,這就決定了這類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長期存在的。這種矛盾具體表現在:
第一,社會要求與受教育者的發展需求之間的不一致。思想政治教育要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強調個性的正當發展。然而很多時候尤其是在過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卻往往忽視人的個性發展,強調整齊劃一,這就勢必引起個人正當的發展需求與社會要求之間的沖突。
當然,個人的過份需求也可能導致個人與教育要求的沖突。因此,解決這一矛盾,一方面應盡可能創造條件,滿足受教育者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幫助人們改變過份需求狀態,培養人們合理的需求,使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相一致。
第二,社會要求與個人經驗之間的矛盾。個人的經驗對社會要求的內化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個人的生活經驗與社會要求一致或比較一致,個人就較易接受社會要求;如果不一致,個人就可能排斥社會要求,固守個人經驗。這就會產生兩者之間的沖突,使個人在選擇上發生困惑。這是一種認識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人們認識到,在現實生活中,個人的經驗雖然是可貴的,但由於個人的認識離不開他所處的生活環境和他遇到的具體事物,因而這種經驗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這種局限性和片面性會有意無意地妨礙人們接受社會要求的品德規范。因此,應幫助人們正確對待個人經驗,既不固執個人經驗,也不排斥經驗,而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及時吸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養料,並不斷豐富個人經驗中的積極因素,克服其消極因素,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
第三,教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完成這些要求的實際可能性之間的不一致。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無論是總體要求還是具體要求,往往都有偏高的傾向。
高要求是對的,但要求高到受教育者實際不可能達到的高度,就不僅沒意義,而且會產生受教育者與社會要求之間的沖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具體要求一定要適度,即要高於受教育者實際的思想品德水準,經過一定的努力又確實能達到。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要求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所導致的教育影響和環境影響同時作用於受教育者。在一個健康有序的社會里,這兩種影響往往是一致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兩種影響在很多時候又表現為不一致,有矛盾。如果環境影響和教育影響一致或比較一致,教育影響就會受到強化,其有效性就會得到提高;反之,教育者所傳授的社會客觀要求的份量就會減輕,就會造成受教育者在選擇社會行為規范時的矛盾和困惑,使之採取「隨大流」的策略而置社會要求於不顧。這後一種現象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矛盾,在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是大量存在的,也是較為突出的。
解決這類矛盾,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作出努力,又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從社會來講,應加大反腐敗力度,確實扭轉大氣侯,使各種社會組織和大多數人都在法律和道德規范的范圍內行動,在全社會造成按社會要求的行為規范辦事光榮,受人尊敬和贊揚,違反社會規范辦事可恥,被人鄙視、遭人譴責的氣氛。從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來講,既要進行公認的社會規范的教育,又要敢於揭露社會生活中的矛盾現象,使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有充分的心理准備,以便作出正確的行為抉擇。
5、受教育者的內在精神世界發展的需要與滿足這些要求的方式(條件)之間的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實施教育影響,必須藉助一定的活動方式和互動手段。沒有這些「中介」因素,教育活動就無法進行。在某種意義上講,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就是不斷創造各種方式,以滿足受教育者發展需求的過程。因此,只有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的方式方法與受教育者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是經常存在的。解決這一矛盾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滿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發展的內在需求。而方式方法的改進主要是根據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所決定的,不存在千古不變到處適用的方式方法。正確的恰當的方式方法總是與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相聯系的,舊的方式方法過時了,就應該用新的取而代之。只有不斷地以恰當的方式方法作用於教育對象,才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進人們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諸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其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它是一個由基本規律和具體規律組成的多側面、多層次的體系。
1、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其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關於這一規律,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界有許多不同的表述,本書試作如下表述: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發展的要求以及品德狀況,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規范去影響受教育者,不斷解決其思想品德水平與社會品德規范要求之間的矛盾,使其思想品德朝著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並不斷提高到新水平。
這一規律可以簡述為:教育活動既要適應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狀況,又要超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現狀,體現社會思想品德要求。我們可將其稱為「適應超越規律」。由於這一規律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因素之間的本質聯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基本矛盾運動的發展趨勢,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適應超越規律是適應與超越的辯證統一。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活動顯然要受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狀況的制約,因而教育內容、方法等應與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實際狀況相適應,只有這樣,教育影響才能真正作用於受教育者,促進其思想品德逐漸升華。反之,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可能脫離實際,起不到它應起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提高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的職能,因而教育要求又應有一定的超越性,應指明受教育者努力的方向,只有這樣,教育活動才能滿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長遠發展的需要,推動其思想品德朝社會要求的方向不斷發展。由此可見,教育活動與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狀況相互作用,辯證統一,共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地不斷發展。

2、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具體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具體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諸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具體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由於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許多具體矛盾,因此也就存在著許多具體規律。
本書各章所論述的問題,都是某一層次,某一側面的規律性的問題,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則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集中表現。這里僅就幾個具有全局意義的具體規律作一些闡述。
(1)雙向互動規律。即教育者的主導作用與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辯證統一的規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雙向活動過程。一方面,教育者是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的表達者,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組織者,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積極性的激發者,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影響,而是發揮著主體作用。受教育者是能動地踐行思想品德規范並影響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動的主體,又是自我教育的主體。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教育者的主導作用的實現,離不開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的發揮。沒有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教育者所傳導的教育要求就不可能為受教育者所真正認識和接受,教育目標就難以實現。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的體現,也離不開教育者的主導作用的發揮。沒有教育者的主導作用,沒有教育者對受教育者 思想品德的激發和引導,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地體現,就無所謂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可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能動作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內化外化規律。即內化與外化辯證統一規律。從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階段來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實際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幫助和引導受教育者實現內化和外化,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會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內化就是教育者幫助和引導受教育者將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品德認識的過程。外化就是教育者幫助和引導受教育者將自己已經形成的思想品德認識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品德行為,並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過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內化和外化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兩者相互聯系。內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內化,也就沒有外化;外化是內化的目的和歸宿,沒有外化,內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另一方面,兩者又相互滲透。內化中有外化,認識離不開實踐,受教育者新的思想品德認識、品德情感、品德信念和品德意志形成和鞏固的過程,也就是受教育者踐行新的思想品德規范的過程;外化中也有內化,行為實 踐受認識、情感的指導和支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為表現是其思想品德認識、情感、信念和意志綜合作用的結果。
(3)協調控制規律。即協調自覺影響與控制自發影響辯證統一的規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個立體的,開放的過程,這是由它的社會性決定的。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不僅受到教育主體的各種自覺影響,而且同時受到教育環境的各種自發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協調各種自覺影響和自發影響交互作用的過程。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個立體的過程,是各種自覺影響交互作用的過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著黨、團組織、學校、家庭等多種教育主體。各種不同的教育主體都會自覺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由於各種教育主體在思想水平和認識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對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存在著差異,因此,他們對受教育者施加的自覺影響也會出現差異,有時甚至會出現對立和沖突。這就要求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主體的教育影響進行自覺地協調,以使他們向同一方向發展,形成正合力。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個開放的過程,是各種自發影響交互作用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總是處於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並同社會環境不斷地發生著相互作用。各種不同的教育環體都會自發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各自的影響,這種自發影響有的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起著積極作用,有的則起著消極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要注意抑制和消除社會環境中的消極影響,利用並強化社會環境中的積極影響,使之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自覺影響協調統一起來,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朝著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

❷ 當前我國教育供求關系中的主要矛盾有哪些如何解決

我國教育供求矛盾根本的是表現在它的認識上,表現在它的理論上,表現在它的政治性,歷史性上。也表現在結構性,也表現在地域性,表現在質量上,也表現在數量上,它更為所以,要解決這種矛盾,其根本的不是教育的事情,而是理論的認識,是對中國現實和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2)當前思想教育存在哪些矛盾擴展閱讀:

在這一矛盾系統中,只有找出最主要的矛盾及其表現形式,分析其形成原因,對症下葯,方能謀求眾多矛盾的緩解和消除。當前人們對/教育供求矛盾0有兩種理解:

一是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與學校的畢業生供給之間的矛盾,這是社會角度或者說是從/教育產品0的角度的一種理解;

二是個人對教育機會的需求與國家教育機會的供給之間的矛盾,這是從個體需求亦即從教育機會的角度的一種理解。本文主要是從個體需求的角度即教育機會的角度,來分析我國教育供求的主要矛盾,進而探討解決這些主要矛盾的政策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