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孩子打人怎麼教育
孩子打人我們首先要分析打人的原因,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教會孩子宣洩情感的方法、關心孩子、媽媽言傳身教。
1、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孩子在成長中,自我意識會開始萌發,凡遇到了不合意的話或事就動手打人,這樣表示反抗。因此,父母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分析孩子的打人的原因,進一步想出對應方法。
2、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有些孩子會打人,由於父母有打人行為,孩子有看到,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因此,當孩子會打人的時候,父母要檢討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動手打人的習慣。
3、教會孩子宣洩情感的方法。孩子會遇到一定的煩惱,宣洩煩惱、憤怒的方法非常必要。因此,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向大人傾訴內心情感,耐心傾聽孩子的感情,釋放孩子當時不愉快、壓抑的情感。
4、關心孩子。有些孩子會打人,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注。因此,父母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提高孩子自信心,表揚其優點,讓孩子感到被愛、被關注。
5、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來帶的,可以說媽媽是孩子的人生第一位老師,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需要媽媽們言傳身教,當孩子出現打人的現象時,應該及時制止,進行適當的教育,以免孩子繼續,養成一種打人的習慣,逐漸有反抗的性格形成。
② 孩子打架,父母應該如何引導教育
1、讓孩子自己去處理。打架屬於沖突事件,小時候的打架則顯得像「過家家」似的微不足道。那麼,到時孩子能否承受並完美地解決所發生的激烈沖突,就要看他小時候面對沖突時,是如何解決的,有沒有獨立承擔一切的能力。所以,當孩子與人打架後,只有讓他自己去處理。讓他不斷地摸索出來與人相處的方法,他成年後才會與人建立恰當的互動關系。
2、問清事情的前因後果。聽說孩子打架時,要先問清楚孩子打架的原因,比如,為什麼動手,起因是誰挑起的,千萬不要啥都不問,對孩子就一頓胖揍,或是立即去責罵對方。要知道,有時孩子打架,是出於「正義」的出手。而且,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打架後的教導,會讓孩子印象更深。所以,合理的教導,會讓孩子警醒,學會做人的道理。因此,一個聰明的家長,一定不要因為心急而錯失最佳的教育時機。
3、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性格。打架看似小事,卻影響孩子性格的成長。所以,家長引導要把握好「度」,可以說我們既不願孩子當「狼」,也不忍心孩子當「羊」。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孩子意識的培養,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讓孩子掌握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孩子學會解決事情的正確方法。教育孩子不要打架家長需要注意:只拉架不評理如果家長正看見孩子打架時,要及時阻止,把雙方孩子拉開,但千萬不要給孩子評理,即使孩子要求家長出面也不能答應;如果家長沒有目睹孩子打架的全過程,更不能站出來評理,哪怕是秉著公平公正的心態也最好不要。孩子之間的矛盾沒有大人想的那麼復雜,很多打鬧是因為爭奪物品引發的,家長只需要讓兩個人保持距離,不讓戰爭激化就可以。大人「勸架」很容易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說不定沒等你評理孩子就又和好了呢。不現場指責孩子有的家長時刻記得:不能偏袒自己的孩子。於是,處理孩子間的矛盾時秉著公平公正的心態,如果自己的孩子錯在先,就當場指責孩子,以示自己「鐵面無私」。但是家長要知道孩子打架,即使是自己的孩子錯了,也不要當著對方的面來指責孩子。一方面是面子問題,另一方是這樣很可能讓孩子誤認為你不愛他,或者是你愛「公平」勝過愛他。
③ 孩子打架怎麼教育孩子
不只是大孩子會霸凌,小寶寶也會有攻擊性動作,實施攻擊性行為其實是一種心理需求,每個行為的後面都有它的訴求。下面我收集了一些關於孩子打架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孩子打架教育方式
1、兒子打人時父母改變孩子的目標
父母是很難讓一個正在打人的孩子停止他們的行為的,但是,父母可以給孩子們一個其他的他可以打擊的對象,比如說枕頭,然後讓孩子們打,這樣孩子們的憤怒就不會沒有地方發泄了。
2、兒子打人後父母要與孩子討論事情經過
讓孩子發泄完自己的情緒之後,和孩子們一起討論這件事情的經過,父母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生氣的原因。
3、父母教兒子使用交流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教孩子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孩子們能夠通過更加直接的方法來准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之後,他們的攻擊性行為就會慢慢停止了。
4、父母要告訴兒子打人是不對的
雖然孩子可能還不到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的年齡,但是,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不會自己無緣無故就知道這些道理的,他們還需要別人的正確教導。
5、父母要表達被打的想法和感受
關心一下被你孩子打的小朋友,即便被打對象是自己也要表現得很關心。而且向孩子解釋打人使其他人受傷了,使你的孩子明白他的打人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告訴孩子被打的胳膊很疼,也會使小朋友或者父母很傷心。
6、認可兒子的感受,簡短地給孩子一些指導
人行為是不能容忍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接受的。父母應該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平靜但要清楚地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那個玩具,但是我們不能打人。”要避免過長的訓導和講道理,因為這會使孩子一頭霧水,不知所雲了。另外,強制性地讓孩子表示道歉並不可取。換一種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並且表示你的關心,效果就會很好。因為你的行為給孩子做出了一個典範。
兒子打架怎麼教育
1、兒子打人時父母改變孩子的目標
父母是很難讓一個正在打人的孩子停止他們的行為的,但是,父母可以給孩子們一個其他的他可以打擊的對象,比如說枕頭,然後讓孩子們打,這樣孩子們的憤怒就不會沒有地方發泄了。
2、兒子打人後父母要與孩子討論事情經過
讓孩子發泄完自己的情緒之後,和孩子們一起討論這件事情的經過,父母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生氣的原因。
3、父母教兒子使用交流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教孩子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孩子們能夠通過更加直接的方法來准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之後,他們的攻擊性行為就會慢慢停止了。
4、父母要告訴兒子打人是不對的
雖然孩子可能還不到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的年齡,但是,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不會自己無緣無故就知道這些道理的,他們還需要別人的正確教導。
5、父母要表達被打的想法和感受
關心一下被你孩子打的小朋友,即便被打對象是自己也要表現得很關心。而且向孩子解釋打人使其他人受傷了,使你的孩子明白他的打人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告訴孩子被打的胳膊很疼,也會使小朋友或者父母很傷心。
6、認可兒子的感受,簡短地給孩子一些指導
人行為是不能容忍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接受的。父母應該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平靜但要清楚地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那個玩具,但是我們不能打人。”要避免過長的訓導和講道理,因為這會使孩子一頭霧水,不知所雲了。另外,強制性地讓孩子表示道歉並不可取。換一種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並且表示你的關心,效果就會很好。因為你的行為給孩子做出了一個典範。
小孩愛打架的原因
1、他不知道打架是不被接受的
小孩不知道被打的人會痛,因為孩子正處在一個“自我”形成的年齡段,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決問題,好像搶玩具、推人等,這是很正常的表現。
2、他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他不高興或很沮喪的時候,他只能用身體語言來表達情緒,這也是正常的,但父母可以引導。
3、他在尋求探索因果關
這是這個年齡階段學習或成長的一個特點。比如打小紅,她哭了,再打一下,看她還哭不哭,或者打小紅旁邊的小兵,看小兵會不會也哭。另外,孩子的學習交往很多時候就是從爭奪、搶奪開始的。
4、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有些家長對孩子說話、提要求,總是語氣急促,不耐煩,要麼拎著就走,不聽就打罵。這種粗暴的行為方式會被孩子模仿,並當成理所當然、可以接受。
5、受家長無意中的暗示
比如一個媽媽很自豪地說“我家孩子不打人”,結果寶貝聽到以後立刻把身邊的小朋友推倒了,這種行為往往是出於孩子的試探:你說我不打人,那我偏打人,看你有什麼反應?會怎麼對我?
如何正確教育小孩
1、不要採取過激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裡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2、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么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裡,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樑不正下樑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復製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3、大人的意見要統一
④ 小孩動不動就動手打大人,該如何正確的教育
1發現寶寶有攻擊性行為後,家長要及時的,語氣堅定的制止,表情要嚴肅,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可以的,但不要打罵孩子
2進行最基礎的移情教育。我覺得這塊可能是你家小寶寶迫切需要的.
以前有一些1歲左右的小朋友,想糾正他一個特別不好的打人行為他又屢教不改的時候,我會把他抱在懷里幾分鍾,無論他怎麼掙扎也不放走,這個過程沒有任何傷害,我會很溫柔的抱著他們,讓他們冷靜下來。但是幾乎沒有幾個孩子能承受得了這種無法行動的「煎熬」(特別是在他們渴望行走和探索的年齡),而只有這樣的「懲罰」才具有威懾力
⑤ 自家孩子打了別人孩子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打人怎麼教育
我們也要做到以下幾點。
1、堅決制止,對孩子打人等欺負人的行為一經發現應該立即制止,嚴厲批評,讓孩子明白他的這種行為是沒有任何人支持的。
2、教育和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關心小朋友。
3、及時鼓勵,當孩子做了些關心他人的事後,要大加表揚。
在這種情況下,「打」與其說是「管教工具」,不如說是「情緒發泄工具」。因此我們的第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 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
平視孩子的眼睛,告訴他:
爸爸/媽媽心情不好,現在不能和你玩兒。我需要一個人安靜一會兒。
有負面情緒不是壞事情,沒必要憋著自己的情緒,裝作沒事繼續和孩子玩,這樣會把自己憋出內傷,一旦爆發,更難收場。還記得我們說過,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所以對你情緒的處理方式,Ta也是有樣學樣。
■ 避開孩子,釋放壓力
盡量避免和孩子單獨相處,可以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靜靜待會兒!
有的家長會用在卧室里自言自語解壓,把讓自己不痛快的事情都說出來。還可以給好友打電話吐槽、洗個熱水澡等,讓自己盡快冷靜下來。
■ 給孩子新的選擇
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把孩子交給另一半看會兒,或者給孩子看看動畫片等,讓孩子專注其他的事情,不要來纏著你。
總而言之,就是「相見爭如不見」,盡量避免在氣頭上和孩子共處,否則情緒很容易失控。能做到及時離開現場,也許至少能減少一半打孩子的次數 。
孩子愛打人,首先你就要了解,為什麼孩子愛打人?
1、表達情緒
3~6歲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對事物的佔有欲就會增強,但是由於年齡的限制不會表達,所以就只能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示拒絕。
2、模仿行為
一些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是從動畫片、電視劇等影視作品中或是成人的日常表現中學來的,他們並不知道打人的實際意義。
3、過度溺愛
孩子在家都是有求必應,一有小脾氣就哭鬧打人,家長就會覺得孩子還小,都是正常的,就沒有及時糾正,所以便會導致這種習慣愈演愈烈。
4、引起關注
一些缺少關愛的孩子可能會通過打人來引起成人的關注,或是來彰顯自己的力量,來表示自己「有本事了」。
那麼孩子愛打人應該怎麼教育呢?
1、及時制止
發現孩子有打人的傾向時,應及時抓住他的手,蹲下來,平靜而堅決的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是不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方式。
2、擺正態度
發現孩子打人時,家長一定要擺出堅定嚴肅的態度,讓孩子知道這件事的錯誤是毋庸置疑的,千萬不要處於逗孩子玩的心理,做出興奮或是誇張的回應,讓孩子產生誤解。
3、正面引導
不要特意向孩子提醒一些錯誤的事情,這樣會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同時,家長要盡量避免給孩子看有暴力鏡頭的影視作品和有暴力劇情的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讀讀繪本,或是給孩子講一些該如何跟其他小朋友相處的小典故。
希望家長們還是可以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畢竟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只是一張白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