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公平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我認為的教育公平真正的意義應該是地域公平、選拔公平、就讀公平。教育是我們國家的很重要的一個工程,如果說教育無法做到公平,那麼很多窮學生就無法走上學習的道路,沒有辦法做到成才。
所以在我的眼中,我國的教育制度是十分公平的,不僅能讓每一個人都讀上書,而且在每一個人讀書都讀書的時代能夠保證公平選拔和在待遇方面的公平,這將大大刺激當代讀書人的心,讓我們這些學生們覺得,在我們國家讀書是一件很高興很開心的事,真正的能讓每一個同學心中樹立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心。
⑵ 教育公平有何重要性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在教育領域的延展和體現。建設和諧社會所要實現的公平正義,必然包含著教育的公平正義。而教育的公平正義,決不是一種低水平的教育平均,不是回到消滅差異、消滅層次、消滅多樣、消滅特色、消滅名牌的單一而混沌的狀態。建設和諧社會所需要的教育公平和正義,應是一種比現在更好的、更高水平的教育,是一種高水平普及、高均衡發展、高質量辦學的優質教育體系。
和諧教育就是公平的教育,就是均衡發展的教育。《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特別指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就是要求建設公平的教育和均衡發展的教育,使全體人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
首先,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價值取向。實踐表明,現代社會人們受教育程度與其職業、收入、社會地位呈正比例關系,特別是在當今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社會個體的發展前提。只有堅持教育公平,賦予每個受教育者同等的受教育機會,才能使社會成員的潛能、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和釋放。
其次,教育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支撐。和諧社會是一個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會,是一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主體,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基礎,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先導性作用。培養同和諧社會相適應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的人才資源優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
再次,教育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是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社會。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客觀上要求教育公平,使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現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教無類」,即打破身份、地位、民族、性別、年齡、區域等界限,不分對象、不加限制地賦予每個受教育者以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和權利,這不僅是憲法、法律所體現出的一種價值理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一種基本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