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批評
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批評
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批評,這時候就需要家長耐心引導,未來的好壞取決於孩子現階段的成長,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批評,現在分享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批評。
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批評1
一、賞識教育的利弊分析:
周鴻老師的賞識教育確實也成就了部分孩子,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的弊病。上述兩位家長在咨詢中談到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自賞識教育的誤區。孩子自尊心極強、經不得批評的原因,往往是家長在以往的教育中一味進行表揚和鼓勵,很少或根本不進行批評所造成的。對孩子過度或不恰當的表揚會使孩子逐漸產生唯我獨尊、虛榮心強、好大喜功的特點,就會對批評極為敏感,不能接受批評。這種現象特別在獨生子女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二、建議:
1、改變孩子的這種特點,讓孩子能經得起批評,最根本的辦法是對孩子進行「耐錯教育」,即承受錯誤和批評的教育。進行這種教育時,最關鍵的是讓孩子認識到人人都會犯錯誤,經別人指出,可以幫助犯錯誤的人改正。而如果沒有人批評指出、,錯誤就可能一直存在下去,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在具體方法的選擇上,要遵循保護自尊、循序漸進的原則。因為教養態度的一下子完全改變會使孩子不知所措,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在剛開始時可參照以下做法:一是注意語氣。面對孩子的錯誤,不、要用尖銳激烈的語言進行批評,而是指出問題,用建議的語氣表達希望。如「我認為這樣比較好」、「用這種方法來試試」、、「你可以….」等。二是提出不同的方案,讓孩子自己分析選擇。三是與孩子一起討論,在談話中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2、家長還應注意,批評孩子應就事論事,不要翻老賬。在日常教育中,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老師和家長的批評,當孩子受到批評之後,引導孩子冷靜地想一想,是自己做錯了事情還是被誤解了。如果是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勇於承認錯誤,誠懇地接受批評,並及時加以改正,這樣才能及時取得進步。有時孩子可能並沒有做錯什麼,但由於誤會,莫名其妙地受到批評,他們會感到特別委屈和難受。如考試時有同學要抄他的答案,正好在孩子回頭告訴他「不行」時被老師看見了,認為孩子作弊,孩子因此被狠狠地批評了一頓,考試也沒考好。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怎麼辦?是與孩子一起生氣、傷心嗎?當然不行。作為家長,應引導孩子大膽地、心平氣和地把事情原委講清楚,引導孩子排除消極情緒的影響。
3、家長應讓孩子認識到,批評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要孩子認識到錯誤之處,在認識錯誤的基礎上,家長要與孩子一起找到糾正的方法,防止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讓孩子學會喜歡自己、接納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因為受了一點批評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從此沒臉見人了。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與孩子一起看電視、電影等方式,讓孩子明白: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從不犯錯的人,但不要因一時受到批評而把自己看得過低而接納一切批評,不要因此沮喪絕望,要看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在成長過程中,人人都會因犯了錯誤而受到批評,這是成長的代價,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對孩子來說就像一劑苦葯,伴隨著孩子健康成長。、實際上,只要孩子學會了「善待」批評,那麼批評完全可以如同表揚一樣,成為鼓勵孩子前進的春風,而且還起著表揚難以起到的警示作用。
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批評2
一、要求孩子冷靜處理
不要對批評者反唇相譏,不要、「自衛還擊」,不要誇張引申等等,相反,應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冷靜地分析出盡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二、教育孩子不必對他人的批評大驚小怪
家長教育孩子,當然應該堅持表揚為主,但不妨在孩子牙牙學語或學步時,就有意識地讓他既聽到、「正面」、的肯定,也聽到、「反面」、的批評。此時的批評一定要語氣溫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揚為、「前提」。如,「寶寶(學)說『喝水』很清楚,但(學)說『吃飯』媽媽還聽不懂———來,跟媽媽再多練習幾遍」;「寶寶昨天學走路一點也不怕累,怎麼今天就怕累了?」、這樣有意識地早早、「引進」、批評可以幫助尚未踏上社會的'孩子體會到批評和表揚同樣常見!事實上,在幼兒期就能適應批評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也較能適應社會,包括擁有正確對待來自他人的批評乃至非議的、「平和」、的心態,以及較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要求孩子認真傾聽
不論批評有多尖銳、多不中聽,都應該要求孩子認真傾聽。因為只有認真傾聽,才會發現其中也許確實有幾分道理,才能虛心予以接受。同時應該讓孩子漸漸明白:對他人的批評認真傾聽,不僅是一種文明的表現,而且也是完善自我之必需。
四、讓孩子作對比
不妨在孩子接受批評並作出改進後,有意讓其作一下前後對比———聰明的孩子自會明白接受批評有益。
五、允許孩子作出解釋
如果批評不符合事實,那麼應允許孩子作出解釋,因為讓孩子虛假地表示接受批評但心裡大感委屈實際上不僅於事無補,而且可能引發種種心理弊端。不過與此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解釋的目的並不是推卸本來應負的責任,解釋時一定要保持心平氣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六、不要默不作聲
冷靜處理並不意味著對批評默默無語。家長應教育孩子對批評的合理成分虛心予以接受,甚至列出改進的辦法或措施。
七、要求孩子對批評者一視同仁
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認真傾聽並虛心接受來自師長的批評,但對同齡人的批評卻拒之門外。這時應教育孩子:只要批評得有道理,即便這批評來自小夥伴,也理應虛心接受。
八、建議孩子作出道謝
對那些提出善意批評的人不論是誰,都可建議孩子作出真誠的道謝———這不僅能表達自己的虛心和誠意,而且還能加快彌合雙方的分歧。
九、也讓孩子學會作出批評
通過接受批評,孩子學會了知曉、「如何作出批評才能使對方虛心接受」、的要點。不妨幫他總結:批評前作好調查分析,語氣要婉轉,用詞要文明恰當,態度不要偏激,要允許對方分辯……
實際上,只要孩子學會、「善待」、批評,那麼批評完全可以如同表揚一樣,成為鼓勵孩子前進的春風。
Ⅱ 幼兒園教師如何正確地表揚和批評幼兒
幼兒的認識能力水平較低,對自己的行為往往無自我評價的能力,但會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戀,經常以教師的表揚或批評作為自己的行為准則和認識自己的依據。教師對幼兒評價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幼兒的幼小心靈產生巨大的影響,對幼兒的心理能否健康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一、表揚要講究技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告訴我們,讓孩子在幼兒園中享受快樂的童年生活是幼兒教育一直追求的境界。表揚,就是對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與現實表現給予肯定的評價和發言。
心理學家指出: 表揚對兒童的發展有其積極的意義,但表揚如運用不當的話會適得其反。那麼表揚獎勵措施如何在適時、適度中發揮其效應?表揚方式如何適應幼兒個體差異?
1.要選擇適合年齡特點的表揚獎勵方式
教師在一日活動中要注意觀察幼兒的各種行為表現,對幼兒的點滴進步要予以真誠的及時的表揚。小班孩子的表揚獎勵更多地運用物質方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應該讓孩子更關注自身的行為,而不應該把獲得物質獎勵作為孩子的一種追求。因此對中、大班孩子的表揚獎勵,應從小班的物質為主慢慢轉向精神為主。這種表揚和獎勵有利於孩子良好行為的鞏固,提高幼兒的自主性。
2.要選擇直接指向活動內容的表揚獎勵方式,表揚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溝通過程,是表揚者與被表揚者交互作用的過程
表揚效果的好壞不僅取決於表揚的內容,而且取決於表揚所發生的具體情境、表揚所傳遞的潛在信息等。不同的學科應該採取不同的表揚獎勵方式,表揚內容應該直接指向孩子具體的活動。
3.要選擇適合不同幼兒個性的表揚鼓勵方式
每個孩子具有不同的遺傳因素、家長環境及個性特點,教師要用欣賞的目光去注視身邊的每個孩子,公平、真誠地對待每個不同的個體,同時給予不同的個體以不同的表揚,因人而異地處理好表揚指向的具體明確度及表揚方式的個性化選擇。
幼兒園教育應堅持積極鼓勵,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表揚鼓勵的賞識教育是把雙刃劍,適宜的賞識表揚可以使幼兒的.身心得到愉悅和滿足,自信心、自尊心、上進心得到增強,有助於幼兒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保證幼兒身心的健康和諧發展;而如果是不恰當的賞識表揚,有時會適得其反,阻礙其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利於幼兒的健康發展。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快樂發展,在運用賞識表揚這一教育手段時,我們要注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要明確表揚的指導思想
在活動中,教育者的教育觀念要端正,表揚手段的運用要恰當,該表揚誰,不該表揚誰,老師心中要有一桿秤。教育觀念要改變,千萬不能不該表揚的表揚了,而該表揚卻沒有表揚。評選「好孩子」的標准要改變,不能把「聽話的、不亂動,遵守紀律的」作為評選「好孩子」的重要標准,而對那些聰明的、好奇心強、表現欲旺盛的幼兒卻強加抑制。
2.要面向全體幼兒進行賞識教育
我們教育者面對的是一群受教育者――全面幼兒,而不是單個的個體,賞識表揚的手段要面對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經常受到表揚獎勵的機會,教師要用心去愛每個幼兒。
3.是要讓幼兒知道表揚的原因
揚的目的在於為幼兒將來的行為指明方向,使幼兒得到鼓舞而更加進步。對幼兒表現的令人滿意的具體行為,教師在表揚時要指明,指明得越具體,幼兒對一些好的行為就越清楚。第四是應該在賞識教育中,不可濫用事先承諾。如果老師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這種表揚的方式用多了,會滋長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為,做什麼事帶有明確的功利性,沒有好處就不做。長此下去,對培養幼兒做事的責任心和利他行為很不利。因此,我們在賞識表揚時,不可濫用事先承諾。
表揚如能有機地與其他教育手段(批評、談心、榜樣示範等)結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二、批評要注意方式
批評是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對幼兒進行批評,就是對幼兒所表現出來的不符合教育者,為了達到批評的目的,讓幼兒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首先要明確應重點針對什麼事情進行批評,不可一次批評所有問題,否則會令幼兒無從理解和接受。然後教師要了解事情經過,判斷幼兒是否會同意改正,能夠改到什麼程度,並向幼兒指明怎樣做是正確的。其次是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批評方式。
1.批評時要注意教師的自身修養
教師在批評幼兒時應保持冷靜,穩住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分激動、生氣,心平和地告訴孩子為什麼會對他的表現感到失望。老師批評學生是為了幫助教育學生,是為了調動他們身上的一切積極因素,而不應把不該說的氣話、狠話一古腦地摔出來,那種劈頭架臉式的、暴風驟雨式的批評,只會傷害師生感情,而達不到批評的目的。
2.批評時不能一味指責幼兒,而應明確指出怎樣做才是對的
比如說「只能玩一個小時,時間到了以後媽媽會來叫你。到時候不準耍賴、不準哭鬧,如果實在沒玩夠,要好好地跟媽媽說『請再讓我玩十分鍾』」 所預期的認識或行為進行否定性評價的過程。
3.批評時應注意不同場合
幼兒也有自尊心,當這其他孩子批評他會傷害他的自尊心,所以批評幼兒時應注意場合。正如陶行知所說一樣:「同是一事,處不同之地,當不同之時,遇不同之人,指導修養的方法也就不能盡同。」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宜給他「下坡的台階」,不妨先「冷處理」,讓他把偏激的情緒平息一下,然後換個地點再個別談話,這樣容易取得預期的效果。
那麼如何讓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評呢?首先肯定其優點,然後指出其不足,再進行激勵。然後教師可以間接提醒代替直接批評,委婉表示對孩子的要求。其次對於孩子的缺點,教師可以不作正面批評,而是尋找好的榜樣進行對比鼓勵。
再次批評孩子,有針對個別的,有針對人數的,有真對全班的。再有教師要巧下台階:在大庭廣眾之下,不留情面的批評,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僵局。再次教師批評要注意頻率,並且批評要藝術性,更應注意批評語言上的用詞。
最後對幼兒的批評要注意方法方式。在批評犯了錯誤的幼兒時,可以先對幼兒的閃光點給予肯定,然後指出做得不對的地方;還有就是冷處理的方法,即採取冷落或沉默的方式;再有就是擺事實講道理;或者是注意使用身體語言;甚至是鼓勵的批評。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體現了「熱愛孩子、尊重孩子」,從而發揮它們最大的教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