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電大社區教育如何開展
擴展閱讀
書法教育中心是做什麼的 2025-02-04 16:41:24
同學父母過世捐多少 2025-02-04 16:41:22

電大社區教育如何開展

發布時間: 2023-08-15 21:52:22

① 社區教育可以開展哪些工作

1、要加強建設學習型社區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建設學習型社區作為一項長期的事關全局的重要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統一部署,定期督促檢查,積極推進學習型社區建設工作。建設學習型社區由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社區教育專業指導組統籌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相互協調,形成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合力。各區、縣(市)、街道(鎮)也要加強對創建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社區居委會要指定專人負責,制定建設規劃、學習計劃及學習制度,有組織、有步驟地將學習型社區建設工作落到實處。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形成黨委、政府領導,職能部門指導,街道、社區主辦,社會各界和駐區單位大力支持,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學習型社區運作機制,共同推動學習型社區不斷深入發展。
2、要加強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宣傳。各新聞媒體和社區要廣泛宣傳,積極引導社區成員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更新思想觀念,積極學習、善於學習;加大典型宣傳的力度,在社區營造崇尚學習、尊重知識的輿論氛圍;深入報道發展社區教育事業、構建社區教育網路的好措施;宣傳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好做法、好經驗,為建設學習型社區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3、要加強學習型社區的設施建設。建設學習型社區,必須搞好市民學校、村民學校、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老年活動室、社區閱覽室、全民健身點等有關設施的建設。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要多渠道籌資,加大對社區的投入,新建和改擴建社區的學習教育設施,建立布局合理的圖書、報刊網點,形成完善的硬體設施網路,為社區成員提供良好的學習教育場所,創造良好的學習教育條件。
4、要加強社區學習教育資源的整合。建設學習型社區,僅僅依靠社區現有的學習教育設施是不夠的,必須充分挖掘和整合駐區單位的學習教育資源,充分發揮駐區單位的作用。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特別是教育、文化單位要盡可能地向社區開放圖書室、閱覽室、活動室、教室等學習教育場所和其他有關設施;要積極開展駐區單位和社區的同創共建活動,共同參與,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各駐區單位要積極參與社區的學習活動,盡其所能為社區的學習活動提供財力、物力、人力和智力支持,共同促進學習型社區的健康發展。
5、要加強學習型社區骨幹隊伍的建設。⑴抓好社區黨員幹部隊伍的學習。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帶頭學習,通過深入學習政治理論、精學本職業務、勤學修身知識,影響和帶動周圍的群眾學習,在全社區形成學習、研究、探索和創新的風氣。⑵抓好社區居委會幹部隊伍的學習。組織學習居委會組織法及有關法律法規、民主自治等有關知識,帶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基層民主自治建設,發揮社區居委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⑶抓好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學習。組織社區專兼職工作者和社區志願者學習管理和服務的知識和技能,樹立正確的觀念,更好地掌握為社區成員服務的本領。⑷培育和壯大社區學習輔導員隊伍。在社區黨團員、社區工作者、社區志願者及各級各類學校和機關團體中培養和挑選社區學習輔導員,並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五、考核評估
學習型社區達標考評與示範社區、文明社區創建評選結合起來,並在適當時候評選創建學習型社區先進單位。從2006年起,在創建學習型社區先進單位的基礎上,評選學習型社區。學習型社區評選工作由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社區教育專業指導組負責組織實施。
考評採取聽匯報、查資料、開座談會、抽樣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並把年終綜合考評與各有關部門日常檢查相結合。經考評,對達到「學習型社區」標準的,命名為「學習型社區」,頒發獎牌,予以表彰。對建設「學習型社區」活動實行動態管理。對已獲得「學習型社區」稱號的,每三年進行一次復查,復查不合格的予以摘牌。
創建學習型社區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擺在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市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學習型社區創建工作,樹立大局意識、前瞻意識、發展意識和責任意識,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擔負起創建責任。社會各界和全體市民要積極參與,共同為把我市建設成為學習型城市而努力奮斗。

② 如何全面推進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社區教育蓬勃發展,探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方式和路徑,形成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廣泛開展、中西部地區逐步推進的發展格局,建設了一大批全國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社區教育參與率和滿意度逐步提高。
1.建立健全社區教育網路。通過整合資源,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區教育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辦學網路。各省、市(地)可依託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職業院校以及社區科普學校等設立社區教育指導機構,統籌指導本區域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研究制定社區教育辦學機構指導性要求。
2.明確社區教育機構職責定位。縣(市、區)社區教育學院(中心)負責課程開發、教育示範、業務指導、理論研究等。鄉鎮(街道)社區學校負責組織實施社區教育活動,指導村(社區)教學站(點)的工作。村(社區)教學站(點)為居民提供靈活便捷的教育服務。
3.推動各類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共同體建設。廣泛開展學習型鄉鎮(街道)、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等各類學習型組織創建活動,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鼓勵和引導社區居民自發組建形式多樣的學習團隊、活動小組等學習共同體,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不斷增強各類組織的凝聚力和創新力。
4.加強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範區建設。繼續推動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示範區在體系構建、資源共享、投入機制、隊伍建設、信息化應用、市民學分銀行建設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社區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各地要建立和完善相應工作機制,提出建設目標。
5.開放共享學校資源。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充分利用場地設施、課程資源、師資、教學實訓設備等積極籌辦和參與社區教育。充分發揮縣級職業教育中心、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學校、科普學校在農村社區教育中的骨乾和引領作用。加快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轉型發展,鼓勵其成為農村社區教育的重要載體。推動普通中小學有序向社區居民提供適宜的教育服務。
6.統籌共享社區資源。注重社區教育機構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社區文化中心等機構的資源共享,拓展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的社區教育功能,推動社區教育機構與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設施統籌、信息共享、服務聯動。充分利用社區文化、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各類資源,發掘教育內涵,組織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實現一個場所、多種功能,促進基層公共服務資源效益最大化。
7.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圖書館、科技館、文化館、博物館和體育場館等各類公共設施面向社區居民的開放水平。鼓勵相關行業企業參與社區教育。引導一批培訓質量高、社會效益好的社會培訓機構參與社區教育。探索開放、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共享模式,不斷擴大社區學習資源供給。
8.豐富社區教育內容。廣泛開展公民素養、誠信教育、人文藝術、科學技術、職業技能、早期教育、運動健身、養生保健、生活休閑等教育活動,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推動生活方式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積極開展面向社區服務人員、社區志願者、社區社會組織成員的教育培訓,增強其組織和服務居民的能力。
9.創新社區教育形式。創新教育載體和學習形式,培育一批優質學習項目品牌。在組織課堂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才藝展示、參觀游學、讀書沙龍等多種形式的社區教育活動,探索團隊學習、體驗學習、遠程學習等模式。通過開設學習超市、提供學習地圖等形式方便社區居民靈活自主學習。推動各地建設方便快捷的居民學習服務圈。
10.推進社區教育信息化。結合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和「互聯網+城市」「互聯網+科普」計劃,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體系,結合或依託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建立覆蓋城鄉、開放便捷的社區數字化學習公共服務平台及體系。有條件的地方,鼓勵形成網上學習圈。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向社區開放數字化學習資源及服務,推進各地網上學習平台互聯互通和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建設與共享,為居民提供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學習支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