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生的品德教育該如何開展呢
通過低年級學生基礎道德培養的研究,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和健全、完善的人格魅力,建立一個以「快樂活動」滲透為特色的年級道德教育模式,並最終通過學生的自主檢查、自我評價,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綜合評估,構建一套本土化的德育教育體系,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形成的素質教育的理想目標。
教育內容:
1、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
(1)確立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2)明確良好生活習慣的內容
(3)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途徑
2、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
(1)培養積極的學習情緒
(2)了解良好的學習習慣內容(聽、講、看、做、思等習慣)
(3)掌握正確學習習慣的技能
3、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交往習慣培養
(1)確立積極的交往意識
(2)學習正確的交往技能
(3)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
4、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一體化的大教育網路。
(1) 德育功能
(2) 社會實踐功能
(3) 培養個性特長功能
教育過程:
第一階段:(9月~12月)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特別是寄宿制學生,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利用行規訓練課確立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內容、途徑。(開展「文具」小快手、「勞動」小能手、「內務」小行家比賽)
二、第二階段:(3月~6月)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
一學期來,學生有了初步的良好的生活習慣,但對於學習習慣只是停留在比較膚淺的理解上,因此對學習習慣上學習情緒、學習習慣內容(聽、講、看、做、思等習慣)、學習習慣的技能的培養尤為重要。(開展「學習」小標兵、「好記星」比賽)
三、第三階段:(9月~12月)
二年級第一學期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交往習慣培養作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