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以什麼樣的心態去教育幼兒
擴展閱讀
考本小知識 2025-02-04 18:38:33
廣場舞mv歌詞怎麼做 2025-02-04 17:49:18
十歲的孩子父母怎麼教育 2025-02-04 17:46:16

以什麼樣的心態去教育幼兒

發布時間: 2023-08-14 08:53:09

⑴ 如何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一、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
1、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孩子才有了心裡支柱,才不怕吃苦受累,經得起挫折。
2、教育孩子要正確認識自己,有自知之明。既不自卑,也不自負,僅能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孩子才能正確為人,有效處事。
3、孩子知識比較貧乏,經驗不足,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還不能夠全面看待問題,往往愛鑽牛角尖,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增長知識,教會孩子正確認識事物,學會辯證的看待問題。
4、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夠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教育孩子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能夠冷靜、理智的處理問題。
5、家長要指導孩子科學用腦,勞逸結合,學習一節課就要休息一下,打打球、玩玩玩具等等,這樣可以減輕疲勞,提高學習效率,增進身心健康。
6、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學會與人交往,孩子在參加集體活動中,孩子可以多交朋友,在集體中認識自己,學會與人相處,有時可以把自己的不快給朋友講一講,消除自己不健康的心理。
7、家長要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長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長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樹立起正面的、可愛的形象。
二、幼兒家庭心理素質教育

一、 重視幼兒自我價值感的培養。
自尊、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標志,培高水平的自我價值感是培養幼兒健康個性的關鍵。那麼,培養幼兒自我價值感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利用各種機會幫助幼兒獲得他們可能掌握的能力。這就要求家長對幼兒要有一個恰當的期望值。我們提出的要求必須是幼兒經過努力便能達到的。另外,應盡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設計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讓幼兒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動,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辦代替,那會讓幼兒永遠感受不到成功的體驗。
其次,對兒童的言行提出適度的評價,及時定肯定孩子的優點、長處,以積極的、正面的態度去接納兒童的各種行為。家長不要吝嗇帶有鼓勵性的語言,因為,成人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的自我評價。在這一基礎上,我們要教幼兒學會正確的自我評價,讓幼兒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並加以調整、改進。
二、 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和自主性。
自立意識和自主性就是指人們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斷並力求自己尋求解決的行為方式。
目前,自立、自主的品質對於在過份優越的環境中成長的獨生子女來說是一個難題。家長們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識地改變觀念,減少對孩子們的溺愛與遷就,從小培養孩了的獨立生活能力,給孩子更多自多鍛煉、自我服務的機會,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和依附,提高孩子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這將有助於孩子獨立性的發展。其次,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養觀。在教育問題上採取民主的態度,注重給孩子自主權,經常傾聽孩子的觀點,讓孩子在家庭決策中起一定作用,並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一定的責任,允許孩子取得主動並且負起與年齡相適的責任。
三、 對幼兒進行恰當的挫折教育,從小鍛煉幼兒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
一種旨在提高孩子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已逐漸興起。西方教育和心理衛生專家普遍認為,對待折的良好心態是從童年時不斷受挫和解決因難中學來的。家長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恰當的挫折教育,鍛煉孩子在因難和挫折面前不低頭的堅強意志和性格,並通過家庭中寬松氛圍營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楊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觀、寬容、忍耐及和諧的心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處之,保持樂觀與自信。
四、 培養幼兒的平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
平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是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一項重要要求。家長需從小對幼兒進行平等競爭意識的教育,培養孩子的趕超精神和自強不息意識,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態看成敗,勝不驕、敗不餒。這就要求家長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孩子參與各種競爭,並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引導孩子的心態,讓這會爭取機會去表現自己的能力。
三、兒童心理異常的典型表現
1、多動兒童的心理行為可以表現在兒童的行為上,有些兒童出現「多動症」。主要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學習受到嚴重影響等幾個方面。好動具體來說是喜歡跑動,或爬上爬下,搖椅子轉身,離位走動,叫喊或講話,引逗旁人,小動作不停,如咬鉛筆、咬指甲、咬衣角等。
注意力不集中方面具體來說,上課時不能專心聽講,注意力渙散,易受環境干擾而分心,在課堂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發呆。自控情緒的能力差方面具體來說,表現為幼稚任性,剋制力差,易激怒或沖動。情緒不穩,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鬧,脾氣暴躁,常根據瞬間沖動行事,不考慮後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險舉動及破壞行為。
2、焦慮指突如其來的沒有明顯身體原因的恐懼狀態。具體表現為缺乏自信、過於敏感、食慾低落、無端哭鬧。這類兒童陌生環境反應敏感,而擔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鬧不停,常常擔心被別人嘲笑,對尚未發生的情況,產生過分的關注,並伴有無根據的煩惱。對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顯得過分焦慮。
3、恐怖和失眠恐怖表現在對某些事物或情景產生懼怕和逃離的心情,如怕打雷閃電,極度緊張,抱頭亂竄。兒童對於一些沒有危險或基本沒有危險的東西也感到害怕,而且這種害怕十分突出,兒童由於恐怖而出現迴避、退縮行。
四、了解兒童心理健康的知識
一、認識到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了解了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臨床調查結果,那一個個數字背後就是一個個有心理問題的兒童,我們每一名幼教工作者有義務有責任盡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兒童解決心理問題,因為這項工作直接牽扯到孩子一生的身心發展,更決定著我們國家、社會的未來發展水平。
二、解了兒童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准確洞悉了兒童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
兒童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認知障礙、性格和情緒障礙、行為障礙,性格和情緒障礙又分為焦慮症、恐怖症、抑鬱症、強迫症以及孤獨症,行為障礙又分為注意力障礙(兒童多動症)及抽動症。以前對兒童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只是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學習之後,清晰地進行了區分,為以後准確進行判斷提供了理論依據。
還明晰了遺傳、腦損傷及環境是形成兒童心理問題的原因,為在今後實際工作中進行兒童心理問題原因探究指明了方向,避免了多走彎路。
三、基本掌握了進行心理問題的干預技術
了解了面向全體幼兒的養成性教育模式及面向有心理問題幼兒的補償性輔導模式。基本掌握了行為療法及繪畫療法的干預技術。
四、初步形成了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思路
學習了兒童心理問題的表現成因及干預,將通過復習歸納在腦海中建立起一個有關兒童心理問題的知識體系空間,下一步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實施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對全體教師進行二次培訓,使每一名教師都能掌握有關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二要結合教學計劃與幼兒年齡特點,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三要園長、教師做有心人,及時發現存在心理問題的兒童,與家長及時溝通,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四要鼓勵教師寫教育個案,進一步豐富拓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⑵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該如何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會陷入誤區,並且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會由於孩子的一些舉動造成情緒激動,從而導致自己出現動手打罵孩子的現象,這樣做對孩子的教育來說是毫無用處的。由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可以從這三方面去管控自己。

最後,就是要學會自己解壓。家長其實在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學習都是無力的狀態,有些家長是因為自己不懂不會,而有些家長是根本沒時間,這樣的話面對孩子學習不好的情況一定要學會自我調整,畢竟孩子自己也是未成年人,無法妥善處理學習情況,等自己壓力不那麼大了以後再去和孩子溝通。

⑶ 教育孩子時,你是怎麼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的

在教育的過程之中,其實家長需要對的問題是比較多的,有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亮液的過程之中就特別的暴躁。其實這樣的方式對於小孩子的成長也沒有什麼好處。教育孩子的時候,你是怎麼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呢?

三、結語

小孩子本來就處於一個正在成長的環境之中,所以小孩子本身就是比較容易好動的,而且在這個過程之中,小孩子非常容易伏老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大家在教育的過程之中,一定要用一個溫和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這樣的話才能夠讓孩子敢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