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的真正精髓是什麼有人說大多數家長都沒弄明白,你明白嗎
教育的真正精髓是出覺悟,出本領。
1,出覺悟。教書育人,知理懂法,三愛:愛黨愛國愛人民,正確的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我為人人,天下為公,文能治國,武能平天下,有感橘斗恩,敬畏,同情,善良之心。有責任擔當,傳承文明「禮義仁智信,忠孝廉恥勇"誠實守信,堅持真理,剛直不阿,節儉勤勞,不屈不撓,勇往直前,……,做個有用的好人。
2,出能力。有知識,有才幹,有技術,有能力,有創新,有創造,有作為,有事業,有擔當,有貢獻。能成為優秀拔尖的領軍人才。
即教書育人,普教選優,高教培優(培養優秀傑出拔尖的領軍人才)。
實現在各行各業的競爭中,占居主動和優勢,攻無不破,戰無不勝。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的效果,美國人說中國的一個錢學森頂五個師。
一句話教育就是要促進文明,增加才幹立於不敗,世界大同,和平幸福。
教育的真正精髓是什麼?
我認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明確一下教育精髓和教育本質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否則會因為這兩個概念的混淆,而誤導人們的正確認知。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相對於教育的多種形態和表現形式而言的。而教育精髓是相對於教育所承載的功能和所蘊含的主要內容而言的。
從古至今,對教育精髓的評說,因為人們教育觀的不同,其答案是多元化的。我認為教育的精髓是開化人的心智。教育精髓回答的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目的等問題,教育精髓要回答的最基本的問題是人心的再塑和智慧的開發。
有人說大多數家長都沒弄明白教育的精髓是什麼?為什麼?原因很多,主要有:
一、人們習慣於把教育的本質誤認為是教育的精髓。教育的本質即傳承文明。而教育的精髓是傳承文明的要義;
二、有很多人把教育的目的誤認為教育的精髓。如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人們常說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其實只是育人的過程和育人的結果,而不是教育的精髓;
三、一些人人們之所以沒有把教育的精髓弄嘩脊明白,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是受不同教育觀的影響,或者說是受不同意識形態的影響,習慣於從特定的視角來解讀教育精髓的內涵,把特定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看成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教育精髓。
總之,我們能夠正確地認識教育精髓的本質內涵,會更有利於挖掘一個人或者視全 社會 傳承人類文明要義的潛能。把握了教育之精髓,我們同樣會理性地審視現代 社會 教育的現狀,並得出正確的結論。
我個人認為,教育是分教和育兩個方面。教是手段圓蘆磨,育是目的。通過教這種手段,育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習慣。同時教和育也是相輔相成的。在教的過程中,就要緊緊的抓住育人這個目的,反過來,如果你育人的目的達到了,教就會越來越輕松。因此與我而言,任何一種學習,不論是文化知識的學習,還是技能的學習,還是文藝的學習,均是一種手段。通過這種學習的手段,去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比如專注,認真,堅持等等)以及健全的人格。
所以我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是這樣的。
首先,不求多,但求精。因此我並沒有給孩子報很多的補習班或者是興趣班,也不會因為別人家小孩學了這樣那樣的興趣班,讓自己的孩子也去學。我自己的孩子,現在學舞蹈,古箏,繪畫。我對孩子的要求是文藝類的,每周除了上課要自己再練習兩次,要達到熟練的程度。這其中也包含著堅持認真專注度。
其次,我堅持認為少量多次的效果要強於多量少次。孩子的語數外,都是家裡面自己教授,從最開始的每天15分鍾,到現在每天60分鍾。從最開始家長帶上做,到現在孩子可以獨立完成數學和語文。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孩子的堅持,專注度,認真以及對計劃的感性理解。
再次,我不認為死記硬背和理解記憶多麼深的矛盾沖突,每個年齡階段,對死記硬背和理解記憶的你的佔比會有所不同。死記硬背是理解記憶的基礎,理解記憶也會反過來加深我們死記硬背的效果。我們家孩子在背誦古詩的過程中,從最開始一天學兩句,一周背誦一首。到現在,一天學兩首,一周可以背四首。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包含了我所提到的一些理念:好的習慣(在特定的時間內,一心一意做事),堅持,專注。
這一年多的時間內,我對孩子的學習經常進行調整,但不論如何去調整,一些最基本的目的(堅持,專注,良好的習慣,慢,重復,熟練)始終貫穿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這種學習不光是我們文化知識的學習,也包括文藝類的學習,甚至貫穿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特別強調孩子在同一時間只做一件事情,吃飯就是吃飯,看書就是看書,玩兒就是玩兒。比如特別強調認真和努力,弱化天賦。
總之,我個人認為千萬不要認為學習就是學習,育人就是育人,把二者割裂開來。要把教和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話,應試教育,素質教育,還是什麼其他的教育,與我們而言,也僅僅是一種手段而已。工具有很多種,就看這種工具到了你手裡面會不會用。
教育……二字是修正人的:工具,比較籠統,比如對某人是正面教育還是反面教育,這要看教育人的人地立場,和他的世界觀,而受教育者的基礎是否意願等等。總之教育二字不是三言二語能說清。
教育就是育人!
難點在於:要育什麼樣的人?
育適合國家發展需要的人。
國家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
需要適合被教育者生活時代的人?
什麼是被教育者生活的時代?
一代人長大了,變成了國家的主人,他們的需求就是國家的走向,教育就是讓他們有能力很好地活在他們的時代。
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樣的?
沒有人知道,因為那是未來,未來充滿變數,不可預測。
未來不可預測,該怎麼育人?
育敢於 探索 ,勇敢追求的人。教育者能為被教育者提供的,只有兩樣東西:
1,給他們提出一種美好未來的圖景,讓他們去追求;
2,教會他們怎麼去 探索 ,也就是怎麼認識自己?怎麼認識他人?怎麼看待世界?怎麼處理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系?怎麼樣在這些認知和對待的過程中一步步靠近心中的理想?
我的觀點是,教育只有一件事:
學習認知、對待、處理各種關系的方法!
註:這里的關系是廣義的,是以人為奇點,向各種維度拓展的廣泛關系,一切以人為出發點。
既然教不會他們需要的一切,就放手讓他們去 探索 !
個人認為教育有兩個方面:一是教、二是育。
先說說「教」,教是教給孩子生存的基本技能,書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缺一不可。孩子頭腦充實,積極上進就有了立足於 社會 的基本條件,這是他生存的資本。
再說說「育」,育是培養孩子 健康 發展的身心。生活中難免會有風浪,孩子要有客觀看待問題的能力,更需要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並克服困難。
總之,有了生存的技能和達觀的心態,人才足以面對生活中的陰晴雨雪。而教育,就是能夠賦予孩子這種技能和心態的方式。
個人愚見,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