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中學教育體系為12至13年義務教育
德國中學教育體系
德國的中學教育體系為12至13年義務教育,由於德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在聯邦制的國家,教育體制的立法權屬於各州,因此在德國,中學教育的學校形式在各個聯邦州的情況並不完全一樣。學生進入中學學習無需進行統一考試,依據小學(包括定向階段)的成績、教師的鑒定和家長的意見,決定學生升入哪一類中學學習。德國的中學教育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初階含有職業預科(Hauptschule)、實科中學(Realschule)以及文理高中(Gymnasium)和綜合學校(Gesamtschule)。第二級進階也可稱為“高級階段”(Oberstufe),其中主要包含職業教育體系的雙元制度以及文理中學的高年級。
第一初階的四種學校形式
(1)成績較好的學生通常選擇文理高中就讀,為期約九年,是進入高等教育必經之路。文理高中結業文憑(Abitur)在各個聯邦州通用,文理高中高級部具有大學預科的性質。其必修與選修課程分成基礎課程(Grundkurs)及專長課程(Leistungskurs)兩類,必修課程分為語言,文學,藝術、社會科學、數理與科技、宗教、體育等,選修課程通常即為大學各學科的基礎課程或入門課程。學生必須修兩門以上的專長課程,其中一科必須為語文、數學或自然科學。高中會考共考四門學科,必修的兩門專長課程另加兩門基礎課程。此外,為擴充選修課程的范圍與深度,也加入心理學、法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課程。
(2)成績次好的學生常常會進入實科中學,學程約五至六年。學校以培養中等的工商業界、政府機關的實務人才為主。其課程以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語言類為主,特別強調科目的實用性,其中必修部分又可歸納為下列五類:1.外語(常為英文);2.自然科學(數學、物理、化學與生物);3.社會科學(歷史、經濟學與地理);4.家政;5.音樂藝術。到了七年級有選修科目,如自然、工藝、與第二外語(常為法文)。學生可以選擇必修科目中的兩至三門參加結業考試;畢業生大多會選擇繼續接受全日制的高級職業技術教育,少部分接受職業訓練。
(3)成績再次的學生則就讀五年制的職業預科,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較簡單,課程有宗教學、德語、地理、歷史、音樂、工藝、經濟學、英文、數學、理化、生物及體育,畢業生多繼續進入二元職業教育體系(Duales Ausbilngssystem),完成學徒訓練,並以從事手工業、製造業為主。
(4)此外,有些州設立綜合高中(Gesamtschule),綜合學校是上述三種傳統學校類型的組合,通常包括五或七-十年級,有些綜合學校也開設高中部,類似於文理中學的高中部。綜合學校實施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則,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能力選擇較高要求的或較簡單的課程,教學大綱也包括職業教育方面的課程。所有的聯邦州都承認綜合學校的畢業資格。近年來,綜合學校以其教育組織的靈活性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成為德國學校教育體制中除文理中學以外的第二大支柱。
第二進階的學校形式
(1) 文理中學高年級
從第11年級開始進入文理中學的高年級階段,依據各州的規定不同為2至3年的時間。在這個階段,授課方式採取課程制(Kurssystem),也就是學生可以依據其喜好與發展方向自由選擇學習課程與重點科目,以此作為進入大學院校的准備。文理高中與綜合高中的高年級均具有相同的資格條件進行高中的畢業考試。除此之外,因為愈來愈多文理中學畢業生選擇進入職場工作或是繼續接受職業教育,所以許多文理高中也針對新興職業或熱門工作的需求,對教學科目進行了改革,縮短學生在校學習的年限。
(2) 職業學校
德國職業教育的類型,依據不同專業的需求有不同的新發展,而德國義務教育的年限是到18歲,因此為了符合工作領域上的各項專業以及強制學習年齡的要求,有許多針對不同的情況所設立的學校,例如:職業學校(Berufsschule)、職業專門學校(Berufsfachschule)、專科學校(Fachschule)等。
除此之外,文理高中也順應社會需求增加了各種相關的職業教育,例如,以科技教育為主軸的高中Technisches Gymnasium、以經濟領域為主的高中Wirtschaftsgymnasium、還有高級專業學校Berufsoberschule等,由此畢業的高中生可以領取高中畢業文憑Hochschulreife。
Ⅱ 有哪些國家存在義務教育,他們都是義務教育多少年
比如說有朝鮮,迪拜,德國,希臘,科威特等等,這些國家的義務教育是12年;比如一些北歐或者是北美的發達國家平均的義務教育年限是1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