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小孩很自私怎麼教育
擴展閱讀
穹是哪個動漫的女主 2025-02-04 21:38:41
日常動漫需要花多少錢 2025-02-04 21:35:46
iwantbe是什麼歌的歌詞 2025-02-04 21:31:13

小孩很自私怎麼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8-12 14:21:38

『壹』 孩子自私小氣怎麼辦

孩子自私小氣怎麼辦

孩子自私小氣怎麼辦,家長要與孩子一起面對難題,對於成長問題更有利於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寶寶對於一些新奇的事物都是很好奇的,看完孩子自私小氣怎麼辦,學著啟蒙家裡的小天使吧!

孩子自私小氣怎麼辦1

1、以正面教育為主,多鼓勵、多誇獎

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與別人分享,當孩子接受與別人分享的時候家長不要吝嗇誇獎。多誇獎孩子會讓孩子的心理感覺非常高興,孩子高興了自然就會願意與他人分享了。

2、主動為孩子創造培養好習慣的空間

家長應該主動帶孩子去外面多和人溝通,不要整天都悶在家裡。這樣孩子孩子習慣了一個人的世界,自然就不懂得分享了。當孩子處在多人的環境中,對孩子的教育是存在好處的。

3、從孝敬長輩做起,從生活小事做起

從小家長就要讓孩子養成孝敬長輩的習慣。不管什麼東西要讓孩子懂得如何尊重長輩。習慣很重要,孩子養成什麼習慣,對他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不可因為孩子小而等閑視之。

4、藉助事實,恰當地實施說服教育

孩子自私、小氣的毛病不管是怎樣形成的,都是可以改正的,關鍵是父母要用心,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改正這些缺點,彌補不足。孩子自私或者小氣,大多與長輩的過度寵愛有關系。而解決孩子的自私、小氣等毛病,也主要在於父母要端正教養態度,在糾正孩子的毛病時,指出正確的做法。

5、用行動證明分享是快樂的

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將他的食物和玩具分給家人或別的小朋友,並且要讓他知道,分享食物或玩具,會讓大家快樂。

孩子自私小氣怎麼辦2

孩子自私的原因有哪些

1、緣於孩子天生的利己傾向

在孩子心理發展未達到成熟階段的時期,其往往單純地認定 「我即世界」,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雖然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累積,逐漸成為接納他人和減少利己的行為,但仍固執己見,不能接受公正、正確的意見。於是,孩子衡量外界的標准便是「是否有利於自我本身」,相應的行為也是如此。

2、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錯誤教育所致

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反復無常、表裡不一,當孩子犯錯時,便加以嘲諷、鄙視,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因此變得只能自我封閉,盡量不與他人接觸,躲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結果必然導致孩子自私。此外,現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以及長輩對孩子萬般寵愛、處處遷就,造成孩子從小就有「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得不到只要大哭大鬧就能得到」的想法。於是產生過分的佔有慾望以及自大、獨尊的心態,處處都要別人遷就,常常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

3、來自生活中家長不好的榜樣影響所致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而父母便是塗抹這張白紙的畫筆,做好孩子的生活榜樣,對每一個父母來說,都非常重要。當父母努力以身作則,出門坐公車時主動讓位,鄰居有困難時熱心幫助。一段時間後,你一定會發現,孩子也開始為他人著想。

4、來自父母的溺愛

父母對孩子的溺愛,造成了孩子的自私。父母不要溺愛孩子,應取消孩子的特權,讓他知道,好東西是要拿出來分享的,而不是自己獨占的,當孩子來跟你分享時,更不要拒絕他的請求。

5、獨生子女的特殊性

現在的獨生子女幾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問題。由於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集寵愛於一身,甚至壟斷了父母的整個身心。家裡有什麼好吃的東西都先盡他一個人享用,他有什麼要求家長就盡量滿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養成了自私的毛病。加之沒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謙讓、奉獻等集體生活的經驗,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觀念。

6、年齡特徵所致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幼兒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最初階段,他們心理活動都單純圍繞自我出發,接觸、了解與自己緊密相連的人和事,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東西;他們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從滿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等需要出發的,不知道考慮別人對此有什麼想法,更難以理解別人可能有完全不同於自己的看法。大約到了兩三歲以後,隨著幼兒社會活動范圍的擴大和交往經驗的積累,幼兒才逐漸在主觀上產生你我的區別,並能逐步從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因此,在幼兒心理發展的早期階段,如果缺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問題行為。

7、周圍的不良影響

孩子自私心理的產生,與其周圍人們的不良影響也有很大關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員自私自利,愛貪圖小便宜,或與人共事斤斤計較,過於「小氣」;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員常常叮囑孩子自己的東西不給別人吃,玩具不許別人玩等。這些,都會助長孩子的自私心理。

8、物質生活的優越的影響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成人在不斷滿足幼兒需要中,助長了幼兒的霸道、自私。例如,當幼兒看到別人有的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得不到分享時,哭鬧後成人一般都會滿足。從而,滋長了幼兒對物質的索取,幼兒不斷滋生的慾望是自私的根由,慾望的無止境,自私便隨之而生。

9、在交往中不懂得策略

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換時發生爭吵,往往是因為不懂得恰當的商議、溝通及分享的方法。大家都想玩,也明白別人也想玩,但矛盾在於怎樣選擇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成人雖然意識到了分享的重要意義,但由於對其含義理解不夠深刻,欠缺了對幼兒的指導。

『貳』 孩子特別自私該怎麼教育

1、多讓孩子經歷挫折,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很容易養成自私的性格,碰到不如意容易採取極端行為。比如有因為論文答辯不通過就跳樓的,有因為戀愛失敗就自殺的,行事作為只考慮自己,不會考慮到身後父母或他人的感受。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訓練,不要事事都依從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經受打擊。
2、學會分享,要有家庭意識,從小鍛煉孩子的分享意識,比如吃橘子,先給爺爺、奶奶,再給姑姑、爸爸、媽媽,最後才是自己,這樣讓孩子有一個家庭觀念,做什麼事情不僅僅考慮到自己,而是整個家庭。
3、講清自私的危害,新手爸媽要結合生活實例給孩子講清楚自私的危害。比如講清自私與個人主義的聯系,舉一些從小自私長大後個人主義惡性膨脹而犯錯誤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人的事例。讓孩子對於自私的後果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孩子做的不對要及時指出,如果父母不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就會形成錯誤習慣,到時再糾正就很難了。
4、引導孩子參與家庭事務,很多家長跟孩子說:「你只用管好你自己,家裡的事情你不用管!」這樣是不對的,孩子其實是有參與家庭事務的意願的,比如幫媽媽打掃衛生,做家務等,外出旅遊多多參考孩子的意見,提高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積極性,而不是事事包辦。
5、專項練習,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安排一些場景,讓孩子有他自己的做法,如果出現錯誤可以及時糾正。這些接觸直接教導孩子應該如何關心別人,如果父母親出現生病等情況時,孩子就會懂得如何去做。父母通過訓練,讓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特性,培養孩子為他人著想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叄』 小孩子太自私怎麼解決

小孩子太自私怎麼解決

小孩子太自私怎麼解決,孩子的發展問題是親人頃帶們所關心的,在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我們的寶寶,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認真教育孩子的人終會有所收獲,下面一起來了解小孩子太自私怎麼解決。

小孩子太自私怎麼解決1

創造經常與小夥伴交往的機會

鼓勵孩子將自己的玩具、圖書借給小朋友們玩和看,幫助孩子認識自私是不受人歡迎的行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歡。如鼓勵孩子多參加合作性的游戲活動,指導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幫助、謙讓別人的樂趣,並學會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緒。

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盡量不給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雀陪蘆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適當

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適當滿足,對於不能及時滿足的要讓孩子學會等待,不過分遷就,即使孩子很強硬,家長也要把正確的堅持到底,不給孩子留餘地。如果有一次妥協,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機可乘,所以,家長要有狠心、恆心和耐心及堅持到底的決心。

引導孩子尊重和關心長輩

要讓孩子學會享受時應首先考慮長輩,就餐時,好菜要先挾給長輩吃,舒服的位置讓給長輩坐;別人為自己服務要表示感謝;別人不便時,應盡可能提供幫助,逐步體會到幫助、關心別人是愉快的。

讓孩子學會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家長應指導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給爸爸媽媽倒茶水等,讓他體驗父母勞動的艱辛,懂得要從小養成亂埋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以便將來為家庭和社會多作奉獻。

小孩子太自私怎麼解決2

不要強制改正。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的習慣也是一點一點養成的,所以,我們家長應該先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覺,孩子小氣,對自己的東西很在意,這也沒什麼錯的,他們還不太懂得成人的道德觀念。

保障孩子權利。

我們應該保障孩子物品的所有權,如果孩子不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家長不要著急,這主要是孩子非常喜歡自己的物品而已,或者可能發生過東西到別人的手裡沒拿回來的情況。

不要訓斥孩子。

如果你認為孩子自私自利,小氣,不與別人分享東西,那麼,也要找准原因,不要當眾斥責孩子,孩子的心靈畢竟很脆弱,而且想法也很單純,突如其來的斥責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講究言傳身教。

孩子的習慣往往和大人的'教育有關,就算大人沒有教孩子那樣做,但是,如果自己沒有做好榜樣,孩子跟著學也是正常的現象,家長如果能夠做到與別人分享,孩子自然沒問題。

積極鼓勵孩子。

孩子在取得一定進步的時候,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給予積極的鼓勵,及時的鼓勵,如果孩子養成了與人分享的習慣,家長也會從中得到快樂,與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進行模擬訓練。

孩子還小,我們的教育方法可以嘗試很多種,比如,為了讓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我們可以和他們一起做一些分享類的游戲,並且通過分享讓孩子受益,孩子自然以後不會害怕分享。

參加集體活動。

家長應該多創造機會給孩子,接觸更多的夥伴,也可以組織或者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在活動中讓孩子更加了解集體的力量,讓孩子明白做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別人幫助的,前提是必須與人分享。

『肆』 孩子自私應該怎麼教育孩子

有不少家長會說自己的特別自私,,不肯和別的小朋友分享了,連爸爸媽媽都不願意分享,對於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孩子自私的教育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孩子自私的教育方法
一、教孩子學會與人分享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用行動來告訴他們與人分享的好處,感受到給予和付出的快樂。比如家裡吃蘋果,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和寶寶三個人,一人一個蘋果。並且當著孩子的面進行分配,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養成無論吃什麼都與家人分享的習慣。

二、玩游戲克服自私心理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戲,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幫助孩子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游戲,孩子們會意識到自己與周圍人的關系,比如爸爸媽媽怎樣愛護自己、醫生怎樣照顧病人等等。可以讓孩子體會到他人的感受,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以便為他人著想。

三、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

不要因為孩子的撒嬌哭鬧,就在他所有的要求面前百依百順。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要有選擇性的去滿足,對孩子提出的不切實際、無理的要求,父母必須堅決而明確地加以拒絕,並說明拒絕的理由。

四、鼓勵孩子的人際交往

孩子是需要友情、需要夥伴的,但是現在多數孩子在家中沒有兄弟姐妹、鄰里之間交往過少等原因,許多孩子整日一個人,就缺少與別人打交道的機會,這種孤獨的環境就會導致以自我中心。要想改變這種狀況,父母要鼓勵和指導孩子與夥伴們發展友誼,多參與人際交往,讓孩子體會到關心他人並且會從中得到快樂的感覺。

五、利用情景來教育孩子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安排一些場景,當事情按照父母設計的場景去發生時,孩子如果出現錯誤做法時,父母要及時給予糾正。這種方式可以直接教導孩子應該如何關心別人,如果父母親出現生病等情況時,孩子就會懂得如何去做。不但有助於訓練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特性,還可以培養孩子為他人著想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六、父母要注重言傳身教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學習的最重要榜樣。在平時的言行中,父母如果表現出對他人的幫助或熱心、關心的態度,就會影響到孩子,讓他們也學會如何去關心、幫助別人。請父母牢記,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別指望他會替別人著想。

父母愛孩子,就要讓他們學會去關心他人,不能做什麼事情都只想到自己。要清楚,父母過度泛濫的愛不是真正的愛,別用自己的無私換來孩子的自私。
孩子自私的教育建議
尊重孩子的情緒。

從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來看,自私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從出生時起,就開始以自己為中心去認識周圍的事物,他們對外界事物的認識都是從自我出發的,他們所提出的要求也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等需求,這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兩歲多的孩子還會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我們認為這樣的孩子太自私,其實孩子只是在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系。

引導孩子自願的分享

孩子是在模仿中學習的,家長需言傳身教,做出榜樣。家長平時如何對待長輩、朋友,如何與陌生人交往,這些孩子都會看在眼裡,並學習和模仿。

給孩子講一些有關分享的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感受到分享的喜悅。當出現一樣新東西時,都先引導孩子進行一番分享。看到家人高興的樣子,孩子也在分享中體會到快樂。聽起來可能比較功利,沒有好處孩子是沒有分享慾望的。如果分享能帶來快樂的感受孩子會增強分享的意願。

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嘗試分享時,家長要欣然接受。我們常常見到,有些家長說“把你的餅干分給我吃吧”,當孩子把餅干遞過來時,又忙不迭的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其實是在拒絕孩子的分享,讓孩子感到失望。孩子體會不到分享的快樂,就會把分享和失望的情緒聯系在一起,慢慢的就不願意分享了。另一種情況是,當孩子習慣了分享給家長而家長不要,如果某一次孩子分享的時候,別人真的接受了孩子反倒不習慣了。“不按套路出牌啊,以後不跟你們分享了“。

尊重孩子的“物權”,無論是玩具、食物還是書籍,只要是許諾給孩子的,就由孩子來支配,讓他相信自己真正擁有自己的東西,而擁有的表現是“自由支配”,可以決定是否分享。分享是以“擁有”為前提的,強制的“大方”會使寶寶難過、生氣、產生危機感。

慢慢引導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不妨先從孩子身邊熟悉的親人漸次開始練習,然後是平時熟悉的小夥伴,最後才是身邊陌生的人。
改正孩子自私的方法
1、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

家長從一些小事開始,比如好吃的食物。如果孩子獨占的話,家長就要把食物拿過來公平地分開,不要放任不管。

當孩子大哭大鬧甚至苦苦哀求時,作為家長也絕不能讓步,一定要堅持到底。只要堅持就一定能把孩子糾正過來。

2、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只有勤快的孩子才會懂事。例如:飯前幫忙端菜,幫爸爸媽媽盛飯;飯後收拾碗筷等等。

3、讓孩子體會自私的壞處

空閑時,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一些角色扮演類的游戲,在游戲中扮演“自私的人”這個角色,誇大自私的惡劣後果,引起孩子足夠的重視和看法。

角色游戲使孩子能經歷、體會別人的情感,知道自私給別人的害處,從而促使他改變這樣的行為。

4、讓孩子多與小夥伴玩耍

鼓勵孩子多和小夥伴一起玩。比如讓孩子多參加合作性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幫助、謙讓帶來的樂趣,並學會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緒。

猜你喜歡:

1. 教育孩子不自私方法

2. 孩子自私要怎麼教育

3. 父母平時怎麼教育孩子的

4. 如何教育孩子不要攀比

5. 怎樣教育孩子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