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孩子偷錢外國怎麼教育
擴展閱讀
高考會考知識點大全 2025-02-05 00:39:49

孩子偷錢外國怎麼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8-10 23:51:37

⑴ 小孩偷錢應該怎麼正確教育

小孩偷錢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家長處理不正確可能會對小孩造成一生的影響,那麼到底小孩偷錢應該怎麼正確教育呢,下面跟隨我一起來詳細了解了解吧~

1、切忌「審問」

千萬不可採用「審問犯人「的方式來「提問」孩子,或者強逼孩子認錯,建議用比較和緩的方式去「點」他們,讓他們知道父母清楚他們犯錯誤了。如果粗暴地「抓犯人」,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會導致孩子不承認和敵對的行為。

2、弄清偷錢的原因

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偷錢的原因,才能想出杜絕此項行為的方法。如果孩子是為了買某種東西而偷錢,而且比較合理,媽媽盡可以滿足,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已經有一個手錶了孩子還要買手錶,媽媽盡可以「借錢」給孩子,讓孩子日後還,一來可以避免孩子偷錢,二來還可以養成慎重的購買習慣。

3、注意教育方式

家長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和習慣。你粗暴地對待孩子,孩子還你以暴虐,你細心地對待孩子,孩子還你以感恩。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和依靠,用愛去體貼和呵護,在養成孩子性格和習慣的同時,不給孩子的心靈增添傷痕。

小孩偷錢事例

事例一:

一個小學內發生了偷竊事件,當時的老師讓班上的學生會幹部留在教室,一個個詢問是否偷竊。結果查明,偷竊者是一個女孩子。於是,這個女孩子在眾人面前被指為小偷,遭到了大家的指指點點。從那以後,她不但沒有改過,反而步向仇視老師、同學甚至社會的人生。

雖然不只是這次事件逼得她如此,但她已被烙上「我是壞孩子」的烙印。雖然錢找回來了,但是這種「抓犯人」方法會傷害孩子自尊,甚至會導致「破罐子破摔」的後果。作為父母家長,要避免在眾目睽睽之下傷害孩子自尊。

事例二:

這位媽媽有個12歲的兒子和8歲的女兒,他們為了買一隻新手錶,哥哥從媽媽的錢包裡面,偷偷拿了兩張100元,哥哥一張100元給了妹妹,一張自己留著買手錶。媽媽發現錢少了,她猜測是孩子拿的,但是她不知道誰拿了。一次晚飯的時候,媽媽對孩子們說:

「我覺得錢包里的錢好像少200塊,是不是有小偷進來呢? 媽媽很擔心。」哥哥低下了頭,妹妹神情有點緊張,媽媽證實了錢是兩個孩子偷的'。妹妹膽小,偷偷將100元放回媽媽錢包。

數著錢,媽媽笑了說:「媽媽好像弄錯了,前幾天說錢少了200元,其實是我算錯了,是少了100元。」妹妹表情變得坦然了。但是哥哥還沒動靜,媽媽補充了一句:「我不相信是自己家人偷的,可能有小偷進來,我們去叫警察,你們說好不好?」妹妹瞟了瞟哥哥,哥哥神情也變得緊張了,趁媽媽做飯時,偷偷將100元放回媽媽錢包。

看著會孩子們歸還的錢,媽媽心裡欣慰,在一次跟孩子聊天的時候說:「媽媽大頭蝦,100元也根本沒丟,是媽媽數錯了,年紀大了這腦子壞了……」。哥哥與妹妹對視著笑了,從此,家裡再也沒有丟過錢!

一、小孩愛打人教育方法

1、做好榜樣

和孩子玩的時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如果你對他說「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傢伙的腳趾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裡,那麼他就會很自然地嘗試對別人這樣做。如果你因為生氣而把寶寶打了一頓,那麼當寶寶不開心的時候自然會模仿你的做法,自然去打人。

2、擴大空間

如果孩子像大海里的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玩耍。那你就不必對他們的互相攻擊的行為產生驚訝了。因為這是必然的結果。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活動的空間過於狹小。

3、嚴肅說不

當孩子行為可能發生危險時,你應該及時制止他。用最簡單的語言清楚、嚴肅地告訴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否則會受傷的。然後把孩子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比如一個動畫片。除此之外,在孩子煩躁想攻擊別人的時候,可以為孩子提供其他選擇,比如給他一個枕頭,讓他隨便處置,還可以教他使勁跺腳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或者教會孩子如果下次他生氣了可以到你身邊尋求幫助。

4、情緒排解

教給孩子排解憤怒的情緒時的方法。比如從小我們告訴兒子,碰到令人生氣的事情:先深呼吸,然後靜靜地數到10。

父母還可以問寶寶:「是不是需要一點安靜的時間?」可以採取計時隔離的方法。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計時隔離的方法時,孩子已經能夠明確了解計時隔離的內容和方法。否則孩子只會把計時隔離看成父母對他的懲罰。

5、明確態度

當孩子打你,你首先要明確告訴孩子你會怎麼做,而不要試圖控制孩子。如果你讓孩子知道,每次他打你,你會離開房間,直到他明白自己錯了,並准備恭恭敬敬地對待你時,你才會回來。所以當孩子打你的時候,你一定要遵照自己和孩子的約定:立即離開房間,孩子慢慢會理會。

二、兩歲小孩愛打人的原因

打人是一種攻擊性行為,往往是兩歲左右的兒童,特別是男孩的常見行為,也可以說是這個年齡段兒童的特點。但是它並不能預測這個兒童未來的行為,比如早期愛打人的孩子,將來一定很兇殘,暴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麼愛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1、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事事都是「我」字當頭。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幹,於是動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歡的東西,這就是打。

2、與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個東西人家不給,他又不會「要」,於是就打人。

3、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說不清楚、別人沒有照做,情緒不好,就打人。

4、喜歡看別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後哭的樣子,缺少同情心。

5、看電影、電視上有大人的鏡頭,很好玩,於是就模仿。

三、兩歲半孩子的教育方法

1、首先應該受教育的反而是家長,先想想自己小時候是不是其實也有類似的經歷,很多父母不讓做的事情,自己卻偏要去干。現在的寶寶就像我們當年一樣,所以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一定不要強制要求孩子做這個或者不許做那個,最好讓他們自己去選擇,自己學著去選擇。

2、要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這一時期寶寶的詞彙已經非常多,能夠聯系說兩句話,有時還會嘮叨不休,好奇心使他經常會問「為什麼」。父母這時要耐心,並要有問有答,而且要用簡練的,孩子能聽懂的語言來回答孩子,如果遇到不知道的問題,要和孩子一起翻閱書籍或問他人,千萬不要為了應付而亂說。

3、對於孩子的要求,可以進行適當的「條件」交換,不要一味的滿足孩子各種要求,這樣只會從小就培養他不付出就得到的壞毛病。比如說,去超市的時候有風,但是孩子卻不想戴帽子。那這時候,家長就可以跟孩子進行交易,爸爸媽媽答應帶寶寶出門玩,但是寶寶要答應爸爸媽媽帶上帽子。

四、培養孩子興趣愛好

1、觀察孩子的興趣,並給予他們鼓勵。舉例來說,如果他們喜歡收集籃球卡,不要禁止他們買包裝內裝有卡的口香糖。如果他們喜歡玩滑板,不要說他們把時間浪費在了無聊的活動上。如果孩子要你送他們去一個漫畫書市,試著去包容他們。不要隨意地批評孩子的興趣。

2、給孩子發言權。比如你認為孩子會喜歡越野滑雪,但他們所有的朋友都喜歡速降滑雪,請讓孩子兩者都試試。問一問孩子,要是你跟他們一起玩速降滑雪,他們是否也想和你一起玩越野滑雪?如果你不會滑雪,安排孩子和朋友或者滑雪團一起去。

3、參加你們可以一起加入的活動,如手工課或烹飪課等等。你有很多選擇。

4、如果孩子對某個愛好感到厭倦了,不要責罵他,也不要強迫他繼續下去,讓孩子知道,即使你花錢給他買了裝備,他也有權改變主意。

5、如果孩子想參加一個團隊運動,要提前和他談一談一個人對於團隊的責任,如果有人不參加訓練,或者半途而廢,會給團隊造成很大的損失。

⑵ 如何教育偷錢的孩子

如何教育偷錢的孩子

如何教育偷錢的孩子,小孩子大多都是禁不起誘惑的,而且若家長教育不當,很容易做錯事,而外偷竊是一種可恥的犯罪行為,我們應該正確的教育,以下分享如何教育偷錢的孩子

如何教育偷錢的孩子1

1、讓孩子有所有權的概念

很多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並不是他們本質上壞,而是因為孩子並沒有所有權的概念,這需要父母們幫助孩子建立所有權的概念,並且讓孩子尊重他人的所有權。

家長們可以以身作則來教育孩子,例如在收拾自己的東西時,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其他家庭成員的東西,也還給別人,當寶寶拿了別人的東西時,家長們要告訴孩子還回去,不是自己的不能拿。久而久之,這樣的教育會令孩子了解歸屬權和所有權。

2、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過於嚴苛了,孩子無論想要什麼東西始終都得不到,久而久之,一些孩子就會想通過偷取他人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他們知道這樣做不對,但仍然沒有抵抗住對這個物品的需求。

所以,家長們應該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而對於一些過於苛責的要求,應及時教育孩子,平時及時跟孩子溝通和對孩子教導都非常重要。

3、讓孩子了解偷竊的危害

家長一定要向孩子講清楚為什麼不能偷東西的道理。對於年幼還沒有形成道德觀念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活動讓孩子理解,把孩子心愛的東西沒收掉,讓他體會一下別人丟掉東西的感覺。對年齡較大點的孩子,可以直接向他解釋偷竊是一種可恥的行為,並說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和積小成大的道理。當孩子明白偷盜的行為是可恥的,就會改掉不良的習慣。

4、教育時要維護孩子的自尊

孩子順手牽羊會被人說成是小偷,從而給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家長們在教育時,不要給他安上一個偷東西的罪名,事過之後,一般不要在別人面前提及,爭取把事件的影響范圍縮減到最小。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周圍存在著譏諷孩子的人,他們的嘲笑今孩子拾不起頭來,家長要想辦法幫助解決解決,以便使孩子重新技回自尊。

孩子偷東西的原因

第一,兒童無法控制自身行為。

較為年幼的兒童在自控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哪怕他知道偷竊是不對的,他也有可能拿走某樣東西,這僅僅是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家長必須培養孩子通過誠實方式獲得所需之物的能力。與此同時,父母也必須將物質誘惑最小化。

第二,兒童的基本需求沒有獲得滿足。

對於沒有經濟能力的兒童來說,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賴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覺自身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最終會選擇自己動手。最為簡單的解決之道莫過於 「自取所需」。

人的需求源自主觀思想。盡管父母可能覺得小孩子不會追求物質方面的東西,但這不代表孩子真的沒有要求。譬如,如果他學校的朋友都有零花錢,他自己肯定也會想要。

如果孩子沒有零花錢,即使其他方面應有盡有,他也會覺得若有所失。如果禁不住誘惑,這種類型的孩子很可能會偷錢,只有這樣,他才能和大家一樣都有零花錢。

第三,兒童需要更多關愛。

孩子覺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關愛——這可能是兒童偷竊行為更加普遍的誘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無人問津,他們內心深處會覺得空虛,就有可能通過偷竊來填補這份空白。有偷竊習慣的兒童通常比較孤獨,在學校人緣一般,與朋友相處也會有問題。他們缺乏表現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機會。

許多孩子沒有得到他們想要那種關愛。他們覺得沒有人愛自己,或者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這可能是真實情況,也可能是孩子的臆想。筆者在《如何改善兒童行為》里曾經提到,相對於家長關愛的多與少,孩子如何感知這份關愛更為重要。無法感知家長關愛的孩子有可能將情感需求轉化為物質慾望。偷竊成為他們表達不滿以及需求滿足的方式。

第四,兒童希望主宰自己的生活。

兒童對於自身弱點有著非常強烈的意識。他們缺乏對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部分孩子在這方面確實有困難。如果孩子的依賴感覺出現了問題,他們可能會進行偷竊,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控制感或者反叛感。

第五,來自同齡人的壓力。

年齡較大的青少年喜歡模仿朋友們的行為。如果他和一群通過行竊來尋求刺激的孩子混在一起,為了成為團體的一員,他也會加入偷竊行列。有的時候,孩子偷東西可能是為了向夥伴們展示自己所謂的勇敢。如果孩子和一群不良少年糾纏不清,家長需要採取很多具體措施。

如何教育偷錢的孩子2

孩子偷偷拿錢怎麼教育一

常用方法一:懲戒

媽媽發現書包里多了很多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她說謊是如何如何來的,最終承認是從媽媽錢包里私自拿錢買的。

她也哭著保證,以後不會再犯了。

但是沒過多久,又發現了來路不明的東西,又私自拿媽媽的'錢了。

媽媽很生氣,狠狠地罵了她一頓,並且聯系老師私下和孩子談話,提醒她。

很多媽媽都是想通過懲戒的方式改變孩子的行為,有時可能管用,但經常不管用。

常見方法二:設立零花錢

後來媽媽也反思自己的問題,決定給她設立零花錢,每個星期給五元錢,

給她建了一個小賬本,教給她記賬,

要求:零花錢可以自由支配,但是需要告訴媽媽用途。

過了幾個月又發現了私自拿錢!

可是她有可以支配的零花錢,為什麼還私自拿呢?

後來孩子告訴媽媽,她怕花自己的錢,在賬本上記了之後媽媽檢查時會批評她亂花。

私自拿媽媽的,花了就花了不用記,媽媽就發現不了。

正確處理:「找原因,想辦法」

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往往是有原因的。

我們首先要去分析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去理解孩子,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去改變,而不是單純去禁止。

這天,媽媽又發現孩子拿錢了,問了孩子拿錢的目的,

原來是想買兩只漂亮的自動鉛筆,因為以前私自買的已經被媽媽繳銷。

後來媽媽逐漸學會開始滿足孩子的一些要求,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習慣性思維經常會作怪。

比如,自動鉛筆知道可以用了,還覺得花哨本子和零食是不應該滿足的。

孩子偷偷拿錢怎麼教育二

持冷靜

發現寶寶從家裡偷偷拿錢時候,家長要保持冷靜的頭腦。誰遇到這樣子事情,都會有一種不相信的感覺,自己的小孩,不缺吃也不缺穿的,竟然干出這樣的事情,當然是很氣憤的啊,恨不得暴打一頓。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請保持冷靜,不能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詢問緣由

發現寶寶從家裡偷偷拿錢時候,家長需要和寶寶進行交流,詢問寶寶為什麼從家裡拿錢的,一定要將原因了解清楚了,這樣才好解決這個問題。

適當的懲罰

發現寶寶從家裡偷偷的拿錢後,對於孩子做錯的事情,可以進行適當的懲罰的,讓孩子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就是做錯了事情,必須要承擔後果,可以罰孩子面壁思過等,這樣才能給孩子有一個是非的概念,明白從家裡偷偷的拿錢是不對的行為。

家長要將財務管理好

發現寶寶從家裡偷偷的拿錢後,家長需要將自家的財務管理好了,最好是上鎖,這樣孩子就拿不到錢了,不要公開的放在讓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

如何教育偷錢的孩子3

孩子在家拿錢的教育方法

1、家長的態度,要以平靜為主

當發現自己的孩子犯下偷竊的錯誤時,有些父母很難保持日常的和藹可親、平靜理智的態度,沖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孩子。所以在父母的盛怒之下,有些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而用謊話來掩飾自己的錯誤。有些也可能在父母的言語譴責下產生深深的罪惡感,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差、最不可原諒的孩子,這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都是不利的。

因此,在發現孩子的偷竊行為後,家長一定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通過言語或肢體來傷害孩子的自尊,了解孩子偷竊行為的心理動機,再對症下葯。

2、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針對那些因為自身的一些需要得不到滿足或禁不住物質的誘惑而產生偷竊行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的培養。延遲滿足就是我們常說的「忍耐」,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而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眼前的誘惑。延遲滿足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該有意識的加以培養。

3、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是最重要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在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父母應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如何面對問題,承擔責任。最常用的方法是,當孩子出現偷竊行為時,帶領孩子賠償或歸還所偷竊的物品;

家長也可以代孩子補償,並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使孩子明白偷竊所要付出的代價;作為懲罰,一點點就可以帶給孩子一些教訓,切忌不可把此事進行大肆宣揚,使孩子蒙羞恥辱,造成的後果是一生都難以彌補的。

家庭因素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1、教養方式:爸媽教養比較民主,則孩子獨立、大膽、機靈、善於與別人交往協作,有分析思考能力;爸媽過於嚴厲,經常打罵,孩子則頑固、冷酷無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爸媽過於溺愛,孩子就任性、缺乏獨立性,情緒不穩定、驕傲;

爸媽過於保護孩子,則孩子被動、依賴、沉默、缺乏社交能力;爸媽教養意見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兩面討好,易說謊,投機取巧;爸媽支配型教養孩子,孩子就順從、依賴、缺乏獨立性。

2、家庭氣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業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相反,父母間的爭吵、隔閡、猜疑甚至關系破裂(父母離異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3、家庭結構:有研究表明,來自兩代人家庭的兒童在好奇心、堅持性、夥伴威望、與人關系及對勞動態度上均優於來自三代人家庭的兒童。這主要與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等因素有關。

4、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目前我國獨生子女普遍的社會,如果不注重對獨生子女進行有意識的培養、教育,很容易使他們形成任性、不關心別人、自私等不良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