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擴展閱讀
歌詞配圖怎麼弄 2025-02-05 02:31:05
健康知識講座講解 2025-02-05 02:23:29
同學看完題就放棄怎麼辦 2025-02-05 02:09:18

如何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8-09 20:03:11

㈠ 請問如何加強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請問如何加強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3.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培養孩子主動關心他人的習慣,要從小事做起。比如爺爺奶奶生病在家,那我爸媽給老人倒開水,送葯的時候故意讓孩子看見。並在語言上關心爺爺奶奶的身體恢復情況。下次讓孩子做這些事。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關心和幫助別人,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記憶。這就是以身作則。孩子們學會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但是當孩子受了委屈哭的時候。問父母,寶貝,你怎麼了?於是孩子向你敘述了他的委屈。如果再問,需要安慰嗎?孩子點點頭,然後你把他抱在懷里。下次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對孩子說,寶貝,媽媽今天心情不好,她很委屈。這個時候,孩子會覺得母親也需要安慰。

㈡ 如何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

一、形成德育的主導方向內容
面對新形勢,必須更新德育內容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應引導學生建立既繼承和發揚我國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精神,又符合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要求,體現市場經濟條件下新的價值觀念,同時還包含全球共同的價值觀念的基本價值體系,在德育內容上突出主導方向,從而增強他們抵制大眾傳媒和網路及其他社會不良思想等的負面影響的免疫力。 首先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弘揚民族精神,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並立足於實踐和行動,並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是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觀,圍繞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念這一核心價值觀念,樹立誠實、守信、公正、關愛、寬容、尊重、平等、合作和責任感等基本價值觀念。第三是突出面向!"世紀全球共同的教育主題:學會關心。小學生學會關心主要是關心健康、關心學習、關心環境、關心自己、關心周圍的人和事。通過引導學生學會關心,拓寬學生的倫理視野,培養學生的仁愛精神和責任意識。
二、以行為重,注重實踐行是德育學習的基礎、目的、內容、方法,也是品德形成與否的標志。
在德育中,品德實踐行為具有更獨特的意義。要有意識地創設多層次、多渠道、多功能的實踐活動,使課堂理論學習和課外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將品德學習和品德踐行有機地結合起來。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生活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實踐德育內容。如參加夏令營,磨練意志;游覽古跡,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等。同時,也可鼓勵學生參與社區的宣傳教育,傳播先進的文化思想,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三、把德育放在學校教育工作的首位
現代學校教育首要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做人,而德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學校要明確德育的核心地位,不僅把德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列入工作計劃,而且重視德育在各個教育環節上的滲透,注意德育與其他各育之間的關系,對各科教學提出德育要求,注重發揮各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充分發掘各科教學中所蘊涵的豐富的德育因素,如,反映在各學科嚴謹的知識體系、科學的世界觀和辨證的思維方式等方面能給學生以做人的熏陶。同時,教師的品格及教學態度、教育方式等也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所以,還要提高全體教職員工的素質,增強其德育意識,重視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
學校德育應從以往的強制性灌輸教育轉向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道德學習,把正面疏導作為德育的主要方式,遵循人的品質的形成規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需要出發,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使道德學習成為其內在的需要。 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教師是學生的參謀或夥伴,幫助、促進學生在實踐中自我學習與成長,使其能自主構建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各項活動的開展從策劃到組織安排,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做好參謀,以培養學生的多種活動能力。培養學生辨證的思維方式,一分為二地、發展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批判的精神來對待大量流通信息。
五、採取有效措施,降低甚至避免網路的負面影響
為了降低網路的負面影響,除了上述的種種措施外,還應做好以下工作:培養學生面對網路明辨是非,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正確價值導向下,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約束,遵守應有的道德規范,不斷提高網路責任感,主動、自覺地抵制網上不良行為。另外,面對虛擬世界,需要給學生以現實的引導,使其增加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引導學生走出自我,融入集體活動,在現實的共同生活中樹立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加強網路管理,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措施;強化網上文明行為規范;強化輿論對網路道德的評價作用,利用校園網的優勢及時對網路信息傳播中的不道德現象進行譴責,從而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提高教師素質,發揮其正確引導作用。教師應該在學習和掌握正確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相應的網路知識、技術,了解學生在網路活動中的需要和興趣,並通過自身的參與影響和指導學生的網路活動。
六、拓寬德育工作的渠道和手段
首先,學校建立專門的網站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佔領思想教育的陣地,通過學習、交友、心理咨詢等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吸引學生。
其次,學校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優化家庭育人環境,加強對學生上網的教育和引導,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綜合德育的優勢。
最後,有關部門應運用立法手段凈化網路空間,為學校德育創造良好的環境。 加強學校與家庭、社區的聯系學校德育雖然具有計劃性、系統性、組織性強等優勢,但在以往也存在著因過於規范化而壓抑了孩子的天性。因此,要改變以學校為中心的封閉式德育模式,注意利用學校外部德育資源,加強與家庭、社區的聯系,構建以學校為主體,學校與家庭、社區相結合的德育網路,充分發揮家庭教育感染性強、針對性強等優點;同時,也應發揮社會(媒介)教育傳導性強、影響力大、號召力強等優勢,把學校德育與家庭、社區教育與德育基地教育影響結合起來,使學校德育的內容得以延伸與補充,使德育時間和空間得以拓展,發揮全方位的、立體的、綜合的教育作用。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X4c0mNbaycuYZt__tvxMTg

?pwd=5g7b 提取碼: 5g7b

㈢ 大學生應當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

高等教育階段是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形成自身品德修養的關鍵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思想品德的主渠道,研究大學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問題,加強品德教育和道德修養,會提升高校師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具有積極意義。思想品德屬於德育范疇,大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高低,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所以正確把握和加強德育工作的育人功能,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加強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對進一步提高學校德育工作,貫徹以德治國戰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當前大學生思想品德主流是健康和積極向上的,但同時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市場經濟中人們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使大學生的利己主義和功利化思想抬頭,對大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使他們的思想品德狀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點。表現為對社會主義的本質的優越性認識不全面和對當前國際環境、敵對勢力的理解欠缺,趨向功利化,缺乏人文精神,「知」和「行」脫節等等諸多現象。我們的德育教育長期以來受到「工具理性」和「科技理性」的支配,以嚴格的標准化考試作為衡量德育工作的主要依據,以考試成績作為師生「上進」和「優劣」的標竿,忽略了大學生的主體性和人之為人的本身,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固有價值無法得到實現,對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嚴重的挑戰。所以要改變重「知」輕「行」的價值取向,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只重視思想品德考試成績,忽視了大學生「行」的一面,就會出現以品德考試成績來衡定學生品德發展程度,會使德育等同於分數,導致品德教育成了紙上談兵,不需要以身實踐的事物。思想品德知識不能等同於品德行為,道德的「知」只有通過實踐具體落實到「行」上才能客觀正確地反映出真實的個體品德本質之所在。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對外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使人們的社會價值取向不斷發生著新的變化,這對處於高等教育階段的青年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大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狀況影響到大學生的成長目標和做人准則,因此大學生思想品德在當代人才培養中佔有重要地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強化大學生自身道德修養,引導和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樣才能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為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和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奠定良好基礎。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託、利是的責任。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怎樣處理好理想與現實、權利與義務、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等關系,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怎樣的勝過才有意義,怎樣的人生追求才有價值……「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打下扎實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提高自我修養的課程,對於促進自我修養的課程,對於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