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說初中生難教育,我孩子13歲,初一,教育方法有哪些
初中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敏感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出現的問題最多,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覺醒,不想再被父母管教,於是開始反抗父母,所以家長教育初中的孩子要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這樣才有可能很好的教育孩子。那麼,想要教育好初中生的孩子,家長們要怎麼做呢?
5、加強家校聯系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而學校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或多或少的老師的關注會有所側重,因而也容易產喊槐生一些忽視。初中孩子的教育出現了種種怪異的現象,要麼放任自流、不管;要麼,心急如焚,卻又管不了。重視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們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
2. 初中階段的孩子怎麼教育
從小學到中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相對比較大的跨度,無論在學習習慣還是學習方法上,都需要有一個新的認識,在這個轉變中,家長的角色也至關重要。無論您有多忙,以下這5件事不得不做。
1、增強意識——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聊聊初中生活
面對陌生的同學環境,想要適應,真得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時間的長短則和孩子自身的適應能力有很大關系。
這個時候,家長要提防兩種極端心態的產生:一是經過漫長的暑假,心早就“飛”了,還會覺得初中學習會和小學學習一樣簡單,因此漫不經心;二是對初中學習過於擔心,生怕自己會落下。
前者需要家長的“醍醐灌頂”,強調初中學習的重要性以及一定的難度,後者則需要家長更多的鼓勵和信心的給予。
2、確立目標——對比近幾年中考形式,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考的考試范圍、考試政策,不同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化,作為孩子的“大後方”,家長需要在這些方面花些時間和精力,平時可以多關注一些官方或教育類的網站。
參考往年的中考分數線,可以幫助孩子基本確定一個努力的方向,把每一步走得踏實。
3、充分了解——學校制度、基本規范、考試選拔等等都要提前弄清楚。
很多家長就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進入該校的高中部,才進入該校的初中部的,因此要及早了解相關學校直升高中的選拔標准。
到底要符合怎樣的條件?是按總成績排名?對具體學科的成績是否有要求?具體名額的分配又是怎樣?等等,這都是需要家長提前考慮的問題。
及早的了解學校的相關制度,為孩子的'初中學習盡可能的創造條件。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影響孩子的高中升學。從現在起,做到心中有數,隨機應變。
4、及早溝通——向任課老師傳達孩子的基本情況。
需要強調的是,和老師溝通並不是為了以後給“打小報告”或者“探聽孩子底細”,家長要把這個態度擺正,不要給孩子留下隨時受監視的感受。
尤其對寄宿生來說,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里度過,家長要做到對孩子了如指掌必須通過與老師這座橋梁。
這里的老師,除了班主任老師,還有各任課老師。畢竟中考是一個綜合的選拔性考試,與老師溝通,主要是為了避免孩子過度偏科,了解孩子的心態變化,並且積極配合老師。
5、找到方法——如何應對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到了初中階段,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聽話”那是家常便飯。這個時候,家長再也不能向以前那樣呵斥或者動手了,需要的是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
能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這個是關鍵期,家長不僅要做孩子的鏡子,更要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多向優秀的家長取經,改變之前那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初中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對家長來說,更是萬里長征的重要一步。要想下好這盤棋,必須把每一步都走好。
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遠,作為家長,我們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根據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幫孩子成才、成人!
合適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3. 初中孩子的教育方法 家長怎麼教育初中孩子
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家長在教育初中孩子時要尊重孩子的語言及行為、同孩子建立友好的關系、經常傾聽孩子的心聲等等。
教育初中孩子的方法
一、以身作則。 家長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啟蒙。提供孩子的學習氛圍,與孩子一起看書或學習。久而久之,漸漸地他們自然而然地感覺父母很注重學習,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學習,懂得了不是為誰而學的道理。
二、尊重孩子。 何為尊重呢?我們不妨在適當的時間坐下來和孩子相互交流,讓孩子暢所欲言,給我們提供一些信息,讓我們知道孩子的喜怒哀樂。有時意見分歧時,做為家長,是否會去認真考慮孩子的意見比我們的更完善、更妥貼。如果這樣,我們就應該放棄自己的意見,大膽採納孩子的意見。這是給孩子一次是非認知判斷能力的鍛煉,既尊重了孩子,又縮短了兩代人的鴻溝。
三、持之以恆。 啟導孩子對任何一件事都有長性。有的孩子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又喜歡那個興趣廣泛,但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這時候的家長,千萬不要狂風暴雨般地罵、嘲笑。應耐心查明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何原因讓孩子退縮。幫•助他解決問題,講明半途而廢的不利之處,鼓勵孩子從哪跌倒,從哪爬起來的信心,還他一個輕松、快樂的心情,去完成末完的事。
四、緊扣連環。 在這點上,父母應及時與老師取得聯系,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況。一個孩子在學習上,不可能每個環節一帆風順,隨時有潮起潮落,只是不知漏在哪一環,雙方取得聯系後,及時糾正和彌補不足之處,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取得扎實基礎。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1. 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要把孩子當作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個體來對待,給孩子一定的「心理空間」。進入初中的孩子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對父母言聽計從。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正確意見,有事同他們商量,逐漸給他們更多的獨立權力,當然同時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有一點要牢記:家長在某些事情上有「絕對權利」,平等只是相對的,要讓孩子知曉不可違反的原則和不可逾越的界限。
2. 建立友好關系
建立友好信任的關系,盡量避免與孩子沖突。初中階段的孩子情緒容易沖動,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有時由於方法、言辭不當或偏聽偏信,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引發抵觸情緒並有礙溝通交流。所以,教育孩子宜採取疏導的方法,讓孩子把內心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如果發生語言沖突,家長一定要冷靜,可以立即採取適當方式主動停止爭辯,待雙方冷靜後,再來開導孩子效果會好得多。
3. 傾聽孩子的心聲
家長通過聽孩子說話來了解他們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不要計較孩子說話是否有道理,是否有價值。放下家長的架子,不管你多忙,立即去傾聽他的話,不要等你有了空閑再說。與孩子談話,為我們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育孩子的機會。立即傾聽孩子的談話,孩子就不會失望,有助於贏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願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訴你。
4. 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
初中家長要鼓勵孩子獨立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不要去充當孩子的拐杖,不要讓孩子過多地依賴父母、長輩。家長在初中生家庭教育時,要為初中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讓孩子自由發展。及時表揚和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養成自覺進行學習的良好習慣。
4. 初中階段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初中階段家長可以從下面5個方面教育孩子。
1、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
家長應盡可能與孩子溝通,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初中生了,將要學習的課程會更多,難度也越來越高,所要接觸的老師和同學也多,面對現實克服恐懼,幫助孩子從心理上接受變化,家長應特別注意孩子進入初中後頭幾個月的變化,並在幫助孩子順利完成中學適應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引導孩子學習均衡發展
家長應該隨時檢查孩子的作業情況,並根據每個科目的作業完成率和正確率,尤其是孩子對每個科目的能量分布來判斷孩子班級的集中程度,引導孩子合理地為每個科目分配學習時間和精力,使孩子們不僅要學習語文、數學、英語和其他科目,並且歷史、科學和其他新學科也要平等對待,不能落下哪一個科目。
3、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初中階段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前學生需要提前預習,聽課時要筆記,課後需要復習和作業練習,初中學生應該在預習時摘抄問題,課堂及時得到解決、積極思考發言、獨立研究問題、自我接納學習和其他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些方面,家長需要認真配合,應該監督孩子的課後復習,如果孩子在家庭作業方面遇到困難,請引導孩子從課本中尋找答案,並引導孩子多閱讀課文,家長還應注意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學習科學記憶方法和思維方式,鼓勵孩子學會獨立判斷學習材料、推理、分析等綜合思維能力。
4、掌握孩子的日常生活
作為家長,應該時常關注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情況,並從中逐步學習。例如,有些孩子喜歡在父母面前說老師怎麼怎麼了,人無完人,老師也會有缺點,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必須維護教師的聲望,並防止孩子因為對教師的教育缺乏興趣而影響學習;家長也應該知道自己孩子與哪些同學的關系比較好?上學放學都和誰走在一起?家長應計算孩子放學回家的合理時間,及時詢問異常情況的原因,防止孩子交錯朋友。
5、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
對於初中生,學習負擔加重,青春期會有身體特徵的變化,孩子有思想和情緒波動也很正常,所謂青春期的煩惱,從六年級升到初一,是孩子的一個過渡期,在這個時候,可能在學習和新的生活環境都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變化,天真的孩子,如果情緒上有變化,肯定事出有因,家長應該學會分析和判斷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是學習壓力上的,還是精神壓力上的問題?或其他原因。積極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仔細觀察和指導。
5. 關於怎麼教育好初中的孩子,家長的反思
好家長是這樣做的:最好的方法是鼓勵。批評是孩子自信心最大的敵人。盡量強調孩子的優點,忽略他的缺點,孩子的自信心才會提高。這點中國父母要好好向美國父母學習。中國父母以批評為主,美國父母以表揚為主。因此美國孩子自信心比中國孩子強。 對於小孩子必須鼓勵他們才會進步才會做得更好。在鼓勵聲中成長的孩子充滿自信不斷進歩我們要學會做給孩子鼓.掌的父母。 無論成績好壞不要督促。鼓勵和信任孩子會做好,孩子就會做好的。要讓孩子知道讀好書是他的責任不是家長的責任。前途和生活是屬於孩子自己的。父母如何愛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走他的人生路。告訴他讀書好和不好的人將來到社會上的等級差別。告訴他你對他百分百有信心只要他努力一點一定有優異成績。不要具體督促讓 他自己安排如果你具體督促就喧賓奪主了。孩子會認為學習是你的事。即使是在你督促下做了但是是認為為你學習而不是為他自己學習.那麼一旦失去你的督促他就不學習了.你能督促他一輩子嗎? 相信孩子,不斷表揚,常對孩子說:「 孩子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你已經在努力學習了。希望再接再勵,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你有很大的潛力,要充分發揮。你是好樣的。」 社交方面:讓孩子參加群體活動如球類運動。先讓他看球類比𡧳引起他們的興趣然後讓他們參加興趣班慢慢溶入群體互動的活動中。歡迎孩子的朋友。 搞一些家庭活動邀請孩子的同學朋友們參家。放手孩子 孩子自己想去闖應該鼓勵忚。不要用你們的思想去束縛他。你們認為好的方面也許只適合你的一代.因此你們的想法是很局限的。很多中國家長喜歡給孩子指定路線,定好方向,把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強加給孩子。在壓力下,孩子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只有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奮斗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並取得成功。如果要孩子聽你們的,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很難超䞲你們。 鼓勵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書多了理解力才能提高。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可終生受益。方法如下: 第 一,嬰兒期就讓孩子接觸書本。把書籍放在孩子生活的所有范圍,給孩子讀書。讓孩子天天耳聞目睹書籍形成生活與書籍密不可分的 認識。 第 二,把書籍作為出門的必備行李。每次出門無論去什麼地方,給嬰幼兒帶書籍。對於大一些的孩子提醒他們帶書籍形成一種習慣。 第 三,父母做好榜樣常常在孩子面前讀書。加強孩子讀書重要性的認識。 我的小女兒因為我堅持這樣做了她閱讀能力很強。老師說她二年級閱讀水平己超過五年級學生的一般水平。注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才能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按照不同年齡段分配責任給孩子。責任感必須在執行責任的過程中培養。如果你從來不讓孩子負責任責任感就無從培養。清楚地告訴孩子什麼是他們的責任。比如:小孩子,把你鞋子放到指定地方,大一點的,負責打掃衛生多久一次,詵碗筷,等等。對於上學的孩子我是這樣對馳說的:媽媽有工作的責任要按公司的要求把工作做好 ,做母親我的責任是賺錢養家,保證你的基本生活得到滿足。你是學生。學習好,完成學校要求的任務是你的責任不是媽媽的責任。在家裡幫助做家務保持你自己房間的整潔是你的責任。你應該盡你的責任做個好學生。 中國父母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把孩子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為孩子代勞負孩子該負的責任。孩子變得沒有責任心,沒有獨立 性,沒有自覺性。因為他們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父母做的。不是他們需要做而是父母要他們做。在父母意志的壓力下孩子往往不能發揮自己的潛力。而且很容易喪失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