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學什麼
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學心理學、教育學、古代文學、近代文學、外國文學等。
小學語文老師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學有專長,能適應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和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既具備扎實的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基本理論,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和較扎實的專業技能,又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文化素養,能勝任小學語文教學。
專業要求:具有普通話標准流利,漢字書寫規范美觀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朗讀、閱讀分析和文學審美鑒賞、寫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溝通合作的能力;具有獨立設計、實施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班級管理能力和喊態班隊活動組織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反思和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
⑵ 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學什麼
書寫、教師口語、教師職業形象、教育學、心理學、現代漢語、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法、寫作、中西方文化比較、漢字文化。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有專長,能適應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和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既具備扎實的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基本理論,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和較扎實的專業技能,又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文化素養,能勝任小學語文教學,兼任其他相關課程的基本教學能力。
具備自我完善與發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和正確的審美觀,兼具文秘、傳媒、策劃專業的一般知識和能力,能在教育行業、企事業單位從事教育、公關、文秘等工作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目前小學教育專業用人數量呈下降趨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隨著小學生的減少、拆校並校的進行,小學教師已經飽和,新教師進入已經很難了。
雖然教育主管部門通過老教師提前退休讓出崗位、競爭上崗淘汰不合格教師來緩解小學教師的就業難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能是權宜之計,畢竟老教師有限,競爭上崗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⑶ 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學什麼
主要課程: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現當代文學、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學、中小學語文教材教法、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現代教育技術、寫作。
語文教育專業是「語文」和「教育」的綜合,是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文學)。學制:三年。屬於教育學類專業。
本專業著力培養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適應小學教育改革和教師專業化的要求,具有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勝任小學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教育教學、研究及管理工作,並具有較強社會適應性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人才。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⑷ 小學語文學科專業基礎知識
學科知識水平在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下面我給你分享小學語文學科專業基礎知識,歡迎閱讀。
小學語文學科專業基礎知識一、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理念
(1).語文課程性質
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認識,是語文教育觀的核心,主導著語文教育的實踐,影響著語文教育理念的建設,對語文教育至關重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第一次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1.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1)語文是人類社會生活中言語、思想、情感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2)語文是思維和想像的工具。
(3)語文是從事學習的基礎工具。
2.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語文課程是文化課程
語文作為人類文化的載體,在交際過程中無不承載著和反映著民族的事、理、情、志,表現著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審美情趣等,承載著豐富的燦爛的民族文化。此外,以語言形式和語言形式承載的內容構成的語文課程本身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已形成自身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知識系統,並成為人類文化知識的有機組成部分。
(2)語文課程是人化課程
語文與人的成長發展密切相關。學語文,其實質就是學文化,以文教化。中國語文積淀了中華文化的精粹,中華民族的情感、精神、道德、審美觀;世界文化匯聚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寶藏。
語文課程的人文特徵為其本身所固有。對語文課程這一性質的確認具有重要意義。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據此獲得,育人方式也由此決定。
3.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的本質屬性 ★
(1)語文作為文化的特殊性:本身既是文化,又是文化載體;
(2)語文作為工具的特殊性:是負載著人文性的工具;
(3)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對立統一,正是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對立統一。
(二)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小學語文學科專業基礎知識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小學語文學科專業基礎知識三、小學語文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1.第一學段(1~2年級)
(1)識字與寫字
①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②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③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④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⑤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⑥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2)閱讀
①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②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④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⑤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⑥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⑦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⑧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⑨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⑩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3)寫話
①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②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③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4)口語交際
①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②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③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④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⑤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⑥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5)綜合性學習
①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②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③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2.第二學段(3~4年級)
(1)識字與寫字
①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②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③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④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2)閱讀
①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③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④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⑤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⑥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⑦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⑧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⑨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⑩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3)習作
①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③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④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⑤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⑥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⑦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⑧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4)口語交際
①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②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③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④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5)綜合性學習
①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②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③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④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3.第三學段(5~6年級)
(1)識字與寫字
①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②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③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2)閱讀
①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③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④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⑤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⑥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⑦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⑧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⑨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⑩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⑪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3)習作
①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②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③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④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⑤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⑥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4)口語實際
①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②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③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④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⑤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⑥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5)綜合性學習
①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②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③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⑸ 小學教育專業到底要學些什麼
主幹課程: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普通話、教師口語、教學設計、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學、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現代漢語基礎、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基礎寫作、兒童文學、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初等數論、數學分析、應用數學、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小學自然課程與教學論、小學社會與品德課程教學、小學藝術課程教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比較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
小學教育主要是培養高素質的小學教師,一般分為理科和文科方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小學數學、小學語文),主要是培養全面的素質,裡面還要學習美術、音樂等基礎知識。
(5)選擇小學語文教育要學習哪些知識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專業就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較強教育實際工作能力(語、數、英)小學教師及教育科研、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文化素養;了解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懂得教育教學規律;具備運用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從事小學教師職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和正確的審美觀。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可在義務教育學校尤其小學或其他教育機構從事教學、德育和管理等工作;也可攻讀教育學類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研究生。
學制及學位:本專業標准學制四年,彈性學制3-6年。畢業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⑹ 小學教育專業要學習哪些內容
小學教育主要學習研究教育學、心理學、文學、小學課程教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分析6-12歲兒童的身體和心理活動,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素質和教師職業道德,在小學進行語文、數學、英語、品德等學科的教育教學、兒童的啟蒙教育以及心理輔導等。
小學教育專業主要學的課程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普通話、教師口語、教學設計、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學、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現代漢語基礎、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基礎寫作、兒童文學、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初等數論、數學分析、應用數學、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小學自然課程與教學論、小學社會與品德課程教學、小學藝術課程教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比較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
從幾年前開始,教師的准入已經向社會放開,只要具有教師資格證的社會人員,通過考核,就可以進入教育系統,競爭教師崗位。尤其是隨著社會就業難度的加大,很多中文系、數學系、英語系等系科的學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小學教師的競爭行列,這無疑又增加了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