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學校教育,其含義是什麼
學校教育是與社會教育相對的概念.專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② 大學教育的概念是什麼
大學教育的概念是什麼?
大學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准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型別有正規教育、成人教育、技術教育、特殊教育、終身教育等。
大學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大學教育對於年輕人的未來必要嗎?許多人都心存這樣的疑惑。 如果僅限於經商,我認為這種教育似乎並不必需,商業更需要的是敬業和勤奮的精神。事實上,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在他們應當培養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時,被父母送進了大學。進了大學就意味著開始了他一生中最愜意、最快活的時光。當他走出校園時,年神胡腔輕人正值生命的黃金時期,但此時此刻他們往往很難將自己的身心集中到工作上,結果眼睜睜地看著成功的機會從身邊溜走。 個人的成就並非取決於大學的學習成績,也不在於嬰幼兒時期的智商,而與其成長過程的性格形成有更大的關系。完全憑借書本上學到的知識,並不能保證一個人一生的成功。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 :「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其本身,而在於一種超乎書本之外的,只有通過細心觀察體會才能獲得的處世智慧。」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就是這個道理。 大學教育的確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化知識水平,但這種知識常常是理論性的,並且其獲得常常是以犧牲人的活力和個人意志為代價的。有時候,書本教育反而會阻礙個人的實際能力和心智的發展,使人自身的潛能被扼殺。 之所以主張全面系統的教育,在於這種教育能使人變得更富有方向感,以至於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困境都能應付自如。 將大學教育僅僅當成獲得工作的一種途徑,這是一種低階、淺薄的職業觀和教育觀,它沒有考慮到教育對人人性格發展的影響,也沒有考慮到學習經歷對一個人成長過程的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教育意味著一種投資,一種個人力量的投資。年輕人從這種投資中獲得一種人生力量--一種知識創造的力量。這種力量包含兩方面:思考的能力和意志的力量。評叛大學教育是否有必要的標准就在於,是否獲得了這種力量,或者說是否獲得了這種能力。 思考問題的能力是任何成功者都必須具備的。我曾經詢問過美國一些大公司人力資源主管,他們最希望找到怎樣的人才,或者說在眾多應聘者中間最難發現什麼樣的人才,絕大多數人回答都是:具有正確的思考能力的人。 大學最獨特的功能在於,通過教育和輔導,開發受教育者的思維能力,它使年輕人變得善於思考而且思維開闊,同時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學識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服務。 對於年輕人來說,大學教育實現了從一個自我到另一個自我的轉變,就這一觀點,羅斯金曾發表過一個著名的評論:「教育並不意味著教人們知識他們原本不知道的東西,而是要教導人們去做他們原本不會做的事。」 「認為教育僅僅是學習知識,」帕卡做做德教授說,「是一種極其貧乏、沒有出息的想法。人們所需要的遠遠比事實要多,比如勇氣、誠實、力量、榮譽感、正義感等等。」 盡管現在的大學教育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這並不是要否定大學教育的意義。而且我相信那些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更容易取是成功。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大多數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占據了社會榮譽的最大份額,對整個社會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受過訓練的頭腦就像訓練得技術熟練的雙手一樣,能夠比愚蠢和笨拙的人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也會獲得更高的報酬。
大學教育是一種全面的教育,首先是道德教育,精神層面的教育,才是專業知識教育,大學中的人應該是一群在游衫道德上達到較高層次的專業精英。如果你沒感覺到,只能說明很多大學教育是失敗。
大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大,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事情,總體上來說我國現在的大學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大學的壓力很大,在名校有政策壓,在一般院校有就業以及資金壓制,歪曲了大學教書育人的目標,走向了就業以及為了所謂的科研。真正的大學教育應該包括的更為廣闊其核心應當是以人為本,學生的差異性發展為主,為祖國培養全面人才。
懂大學教育的進
不是,一般都是綜合類的大學。理工這樣的是理科的,一般就都是綜合類的大學,只不過是理科文科配比的問題,有的學校,文科多,有的學校理科多點。不是大部分只收理科生的。不用擔心。好好學吧,文科雖然沒有理科難,但是需要記得東西很多,祝你學習進步!
當今大學教育的弊端是什麼?
模式話,灌輸式教育,單向教育
大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中國不僅是大學教育不成功,大學以前的教育也有很大的缺陷,從小學到初中孩子們被抓的很緊,所以中國的小孩子就不象人家外國的小孩子那樣在該玩的時候好好玩,很艱難地考上大學後卻沒有幾個好好學了,而外國的小孩子考上大學容易,但是上了大學如果不好好學就不好過了,而我們國家恰恰相反,在該學的時候卻沒有好好學。還有就是現在小學到初中是不是義務教育啊,從小學升初中得交10000左右的不知道什麼費,上大學更是一筆不小的費,一般人家能上得起嗎?
現代大學教育與傳統大學教育的區別是?
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最大的區別是偏離了四種教育體系,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聖賢教育(包含因果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等)。幾千年來的社會實踐證明,四種教育體系是人生教育的主體,是社會長治久安的根基,缺一不可。而今天四種教育大都名存實亡,殘缺不全。人們對孩子從小重視的也只剩下知識技能的教育,這就使新生代除了懂得一些知識技能之外,什麼都不知道。精神、道德上無所依託,一片空白,遇事只有隨順習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無論是在家庭、單位或者社會的任何一個部門,誰主事誰的主觀意志就起決定作用,無論對錯,大家都得執行。就算產生了不良的結果,也沒有認錯的勇氣和改過懺悔的決心,這是目前社會普遍存在的人性被壓抑,心態被扭曲的根源所在。也是人們生活壓力巨大,精神不快樂的主要原因。
沒有機緣學習聖賢的教誨,就難以悟到人生的真諦。就非常容易執著於人性的殘缺,這不能不說是人生最大的缺憾。
歐洲大學教育和北美大學教育的區別
區別簡單來說:
其實都是學分制但是:美國教育是四年制,歐洲教育是三年制。
歐洲曾經教育體系很混亂,後來有了博洛尼亞程序(Bologna Process),高等教育改為3-2-N制度(就是英國那樣),就再也不會出現各國學歷無法對等的事情啦~
美國本科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cation)為主,歐洲專業教育為主。
通常來講,美國通識教育課程(就是學點人文學點社科再學點理科,各學校要求有差異原則差不多是這樣)占畢業所需學分的三分之一,專業課學分佔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是自由選修課(當然也可以用來再選個專業什麼的);雖然也有特例比如工程專業學分要求就特別特別多,甚至建築學學士是五年制專案。此外,美國大學通常要求大二前定專業就好了,換專業自然也非常靈活。
歐洲大學入學時確定專業,且之後沒有自由選修課;雖然有的學校可以選擇一個輔修,但是也不能想美國那樣可以在大學里生物、歷史、音樂、舞蹈都學一圈。若如果對當前念的專業厭煩了想換一個,當然也是可以換的,就是要大學從頭再念啦(但我個人感覺也不是說換就能換的,得看高中的時候學了什麼和學的怎麼樣)。
也因為這點區別,美國大學基本都是學科設定齊全的綜合性大學,而歐洲大學都各有各的偏科。
美國大學階段重視學習,歐洲職業教育比較明顯。
美國平常作業成績、小測驗、期中期末考試成績都算到總分里,而且期末考試占總分比例不到50%,而得C至少要70%,所以平常不學習肯定是要掛的QAQ
而歐洲一般「一考定終身」,這還有幾種可能,比如一年兩學期:一學期一考『;一學年一考;畢業的時候考三年的QAQ對於這種學制,歐洲學渣考掛了可以補考,而美國學渣只能默默地重修。
美國重視學習的另外一點是,美國通常得A要求90%分以上,而歐洲一般75%就好了;雖然有人說歐洲題難,但難度這事真說不好;可是好像大家都承認美國GPA水分比較高。
歐洲職業教育這點有文化的因素,很多公司都提供學徒專案(apprenticeship),大概就是那個公司給學生出學費生活費什麼的,學生一邊上班一邊念書,畢業後可以快樂地來這個公司工作。而德國什麼的,屬於教育雙軌制,有職業類大學和學術類大學,但是他們的確都發本科文憑,不像是美國兩年制社群學院發個副學士學位(Associate degree),也不好說前面那個是大專了-_,-而美國不僅沒有這些東西,而且學生大學畢業論文一般寫得也比較學術化(或者說是不接地氣),而歐洲(至少是一些國家,比如德國、法國),公司會贊助並輔導學生畢業論文,寫和業界相關的內容;但是如果想給教授做助研(research assitant),這點美國機會各種多。
其他還有一些零碎的區別:
歐洲高中升學以平時成績甚至是專門的升學考試(比如法國)為判斷標准;美國大學申請要看高中成績、標准化考試成績、課外活動、申請文書、推薦信、家長是不是我校校友各種各種。
歐洲大學公立為主,而且好多都是免費的;美國好學校都是民辦大學哈哈哈,這些私立大學學費目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且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中,甚至公立大學學費一般也每年幾千到一萬多。
通常英美學生都是從小一路每年都在上學,大學期間實習也都是在暑假;歐陸學生好像特別喜歡gap,所以他們一實習都半年一年的,所以畢業的時候年齡也比英美學生大一些。
③ 教育的概念是什麼 教育的內涵是什麼
教育是教書育人的簡稱,其主要內涵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教,一個是育。先說第一個方面,教書。教書主要是教授學生知識、技能,主要指的是知識的復制、再加工和傳遞。但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老師理解為知識技能的搬運工。因為即便是傳遞,也需要融入教育者本身對知識技能的理解,需要教育者本身具備一定的教學藝術與手段。我們可以理解為教育者是知識傳遞活動的策劃者和推進者,在策劃和推進過程中需要發揮教育者的教書經驗、自身素質、個人閱歷等多方面積淀,並不是簡單地照本宣科。而教育的另一方面,育人則有著更為深刻的內涵。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羅曼羅蘭說過,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除了傳遞知識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引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眼界,讓學生在傳承的同時不斷創新,去創造出新的東西。
④ 教育的含義是什麼
問題一: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常常和家長討論教育的意義、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看到這兩篇文章,很有感悟,分享給家長與學生們,祝福你們。 ----唐蜜 一.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個性全面發展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個性全面發展,使人成為真正的人。不僅要受教育者獲得人格的完善發展,奠定樂觀積極地挑戰生命歷程的思想基礎。 教育是使人成為人的過程,是鮮活生命的成長歷程,受教育者作為這一過程的主體,理應受到關注和敬畏。個性化教育的真正意義恰在於教育核心價值的回歸與學生個性的釋放。 二兄返. 教育的意義 教育的意義應該是幫助我們活得自由無懼 教育的意義很顯然就是消除外在及內在破壞人類思想、關系及愛的那份恐懼。 --20世紀最純凈的心靈,讓整個世界駐足聆聽的聲音。 --印度文明的奇葩,20世紀最卓越的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 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不知道有多少人問過自己受? 我們為什麼要上學? 為什麼要學習各種科目? 為什麼參加考試,和同學比得分高低? 所謂的教育究竟含有什麼意義?它涵蓋了什麼? 這實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不只是為學生質疑這個問題,同時也跟父母、老師以及所有熱愛地球的人們,共同來探究這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通過競爭來受教育? 難道受教育只是為了通過幾項考試,得到一份工作? 還是為我們在年輕時奠定基礎,以便了解人生的整個過程? 獲得一份工作來維持生計是必要的,然而這就是一切了嗎? 難道我們受教育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顯然,生命並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職業而已,生命是極為廣闊而深奧的,它是一個偉大的謎,在這個浩瀚的領域中,我們更有幸生為人類。如果我們活著只是為了謀生,我們就失去了生命的整個重點。去了解生命本身,比只是准備考試、精通數學、物理或其他科目要重要多了。 所以,不論我們是老師還是學生,我們是否應該捫心自問為何教育他人或受教? 生命到底是什麼?難道生命不奇怪嗎? 飛鳥、花朵、翠木、藍天、星辰、河流、游魚......這一切都是生命。 生命是貧窮的、富足的;生命是群體、種族、國家之間永不停歇的戰役; 生命是靜思冥想; 生命是所謂的宗教; 同時它也是心靈中微妙的、隱藏的東西,包括羨妒、野心、 *** 、恐懼、成就及憂慮等等。 這所有的一切以及更多的事物都是生命,然而我們通常只准備了解生命的一個小角落。 我們通過一些考試,找到一份工作,結婚,生子,但猛然發現自己越活越像一部機器。冥冥之中感到自己依然對生命恐懼、焦慮。 試想:了解人生的整個過程,難道不是教育的目的? 還是,教育只為我們謀職或找一份最好的工作而奠基? 我們長大成人以後會怎麼樣?你是否問過自己長大以後想做什麼? 最大的可能是你會結婚,在你還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汪塵返時,可能你已經是父親或母親了,然而你會被一份工作綁住,或是被廚房綁住,也許你感覺到自己就在這其中漸漸衰萎。 這難道就是你所有的生命了嗎?你有沒有問過自己?你應不應該問自己?如果你有一個富裕的家庭,或已經確定將來會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因為你的父親也許會提供你一份舒適的工作,或者你可能在婚姻中獲得很多財富,但是你仍然會因這些物質腐敗、枯竭。你看見這點了嗎? 除非教育能幫助你了解廣大生命的所有精微面 ――它驚人的美、它的哀愁及歡樂,否則教育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你也許會得到學位,得到一連串的頭銜,得到非常好的工作,然後呢? 如果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你的頭腦變得遲鈍、衰竭、愚蠢,那麼生命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所以當你年輕時,你是不是應該弄清楚生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教育的真正意義,是培養你的智慧,借著它找出所有問題的答案 智慧是什麼嗎?它是一種無限的包容力,允許你自由......>>
問題二:教育是什麼意思 教育,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困飢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
問題三:xx教育 和xx教育機構的意思是什麼 這兩個表示的是一個東西,前一個強調品牌,後一個強調的是自身單位。
問題四:教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 內涵(本質屬性):教育是一種有意識的培養人的活動。
外延(教育所指的對象范圍):廣義的教育、狹義的教育;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學校、家庭、社會教育。
問題五:文題"最高的教育"的含義是什麼?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的理解 5分 最高的教育:教育是我們大眾都所知曉的教書育人之意,而最高的教育可以是指「最優質的教育」、「最簡單的教育」、「最高學歷的教育」、「最高境界的教育」等等,從不同的理解就有多重含義。
首先「最高學歷的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研究生、博士等教育,學習是無止境的,所以學歷也可以隨著學習而一步步上升。
其次「最高境界的教育」,教育可以分各個行業的教育,分專業、分能力、分方向的教育,是學圖形、計算、軟體還是學文學,不同領域有不同的高水平教育人。
最後,我們人人都需要追求「最高的教育」,學海無涯,讓我們學進書海!
問題六:教育經歷是什麼意思 這個簡單 這么寫:從幾幾年幾月開始,到幾幾年幾月 小學 畢業學校 同上 初中 畢業學校 同上 高中 畢業學校 同上 大學 畢業學校
問題七:教育者的含義是什麼? 什麼是教育?這個問題乍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在一次國際教育會議上,留美博士黃全愈請教一位英國的教育家,卻沒有下文。可見,這個問題並不那麼簡單。關於教育的定義,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語錄」,這里集粹如下:
孔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魯迅:「教育是要立人。」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導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黃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
鍾啟泉:教育是奠定「學生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
秦文君:「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外國對「教育」也有許多精彩、精闢的論述:
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進「個人的獨創的自由發展。」
康德:教育是由個體自我設計、自我選擇、自我構建、自我評價的過程,是自我能力的發展,它體現著社會意志和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審慎嚴肅地共同探究的機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讓繭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違心屈從。
愛因斯坦:「什麼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納:什麼叫教育?教育是讓孩子體驗發現世界是怎樣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麼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並幫助他們發展這種精神。」
雅斯貝爾斯:「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
亞米契斯:教育是「愛的教育」。
種種釋義,各有千秋,都從某一角度通向真理之門。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研究報告說:教育是「保證人人享有他們為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作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什麼是教育這個問題,對於認清教育的本質、明確自己的職能和職責、找准前進的方向是大有好處的。這並非什麼咬文嚼字、鑽牛角尖。因為沒有理性的自覺,是不可能在實踐中做個自覺而清醒的教育者的。
問題八:教育的意思是 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目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分為廣義教育和狹義教育 培養新生一代為從事社會生活做好准備的整個過程,主要是指學校對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
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人們的思想品德水平的活動,都是教育。
教育過程開始於出生並持續終身已被廣泛接受。有些人甚至相信教育可以開始得更早,一些父母讓子宮里的胎兒聽音樂和故事,希望對孩子發展產生影響。一般地,教育的環境可以分為: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
教育的目標可以理解為,自謀求個人的生存技能開始,到謀求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人類命運持續科學化、幸福安全的高科技,用以造福人類,沒有止境!
科學的教育是立體的,它分為4個層面: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
學校教育:指對學生智商(IQ)的提高為目的教育行為。
家庭教育:指對學生情商(EQ)的提高為目的教育行為。
社會教育:指對學生德商(MQ)的提高為目的教育行為。
自我教育:個人以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行為。
四個層面相互交融、重疊和互補,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體系。
狹義的教材就是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
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依據社會的需要,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的教育和訓練,開發其體力和智力的活動。
教育一詞來源於拉丁語 ecare,意思是 引出。
教育具有多方面功能:
・保證人類延續、促進人類發展的功能;
・促進社會發展的功能;
問題九:教育體制和教育制度的各自含義是什麼? 教育制度是一耽國家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與組織體系有機構成的總體及其正常運行所需的種種規范、規則或規定的總和。它包含有學前教育機構、學校教育機構、業余教育機構、社會教育機構等,還包括各機構間的組織關系、各機構的任務、組織管理等,它的設立主體是國家,是國家教育方針制度化的體現。
教育體制是教育機構與教育規范的結合體、統一體,它是由教育的機構體系與教育的規范體系所組成。
問題十:教育政策的概念是什麼? 教育政策是一個政黨和國家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依據黨和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的基本任務、基本方針而制定的關於教育的行動准則。
法規內容:
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語言文字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有好多條例,不過我們考的主要是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現存問題:
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現象主要是由於政策「缺席」和政策「無能」而造成的。
學習目的:
(一)有助於我們提高依法從教、依法行政的素養
(二)有助於我們增強依法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三)有助於我們推動教育法學學科的發展
⑤ 學校教育的概念是什麼
學校教育是在學校中實施的教育。特點:有固定的場所、專門的教師和一定數量的學生,有一定的培養目標、管理制度和規定的教學內容。學校的產生是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了社會分工和剩餘產品,文字發展比較成熟之後。通常認為,產生於奴隸社會初期,由非專門教育機構逐漸演變為培養人的主要場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學校教育得以逐步完善。學校按水平可分為初等學校、中等學校、高等學校,按性質可分為普通學校、職業學校和各種專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