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媽媽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方法是什麼
每個媽媽都想成功的教育好孩子,但是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為了幫助媽媽們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要經常和孩子溝通,盡量理解孩子,和孩子說話時不要拿出家長的威風,要把孩子當朋友一樣,要讓孩子在你面前暢所欲言,沒有任何壓抑感。這樣孩子才不會撒謊,還可以及時掌握孩子的想法,不對的及時糾正。
第二,要讓孩子感覺你非常愛他,但你在孩子面前仍然有威信。也就是有一定要有規矩,不能為所欲為。
第三,家長要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說話算數,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說。這樣才能教好孩子。
第四,教育孩子要有方法,表揚鼓勵為主,批評懲罰適當,一定要用耐心說服孩子,不能強迫孩子,對孩子的錯誤,要讓孩子從心裡明白錯在哪裡,什麼事情一定要說教,不要打罵。家長的耐心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
第五,要注意對孩子的品德教育以及親子教育,要培養感情。對孩子要嚴格,不能溺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適當做家務。如果太懶惰,將來一定不孝順。
第六,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經常教育孩子要有遠大理想,引導孩子有愛心,善良,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對孩子只要堅持耐心的教導,一定會是有出息的。
怎麼樣當好一個聰明的媽媽
第一、適齡教育。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按年齡、按接受能力,既不要太超前,更不能滯後。
第二、親子教育。父母參與孩子的游戲、智力開發、讀書、動漫、健康鍛煉、安全及生活知識教育等各種活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第三、興趣培養。對孩子的好奇、特長、興趣等,一定要多觀察、多引導,讓孩子以此接受更多的教育。
第四、挫折教育。孩子遇到了困難,容易放棄,也容易產生我不行的想法,一定要告訴孩子,誰都會遇到困難,困難是可以克服的,並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第五、鼓勵與處罰,措施得當。孩子在學習和嘗試的過程中,很容易犯錯,鼓勵尤為重要,表揚要及時,但不能過,處罰要謹慎,要孩子能接受、能理解。
第六、心理健康教育,孩子不管做什麼,信心尤為重要,培養孩子堅強、開朗、快樂的個性,是孩子發展的重中之重。
單親媽媽如何教育孩子
1、在孩子基本懂事後,不要迴避自己的婚姻問題,盡量客觀地向孩子解釋父母為什麼離婚。關鍵要告訴孩子的是,人結了婚也常會發生矛盾,有的矛盾能解決,有的可能就解決不了,解決不了若還繼續生活在一起,大家就會很痛苦,所以就只好分手了。
2、不論離婚的原因是什麼,都不能一味地在孩子面前詆毀孩子父親的形象,更不能讓孩子心中充滿仇恨,如果讓孩子去恨他曾經摯愛的父親,這是非常殘酷的。任何孩子都希望有一個好父親,通常情況下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即使不在一起生活也有同樣的心理。如果孩子的父親真的很差,如舉止不文明,拋棄家庭尋歡作樂,或好吃懶做等,也最好給孩子一個更容易接受的解釋,不能因為一個糟糕的父親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3、還有一點更重要,不要忘記告訴孩子,雖然父母彼此不再相愛,但他們都是愛孩子的,這一點是永遠都不會變的。要想辦法向孩子證明,他的父親是非常愛他的,幫助孩子一起回憶父親曾經是多麼喜歡他,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這種愛是不會改變的。
4、不要斷絕孩子與其父親的交往。孩子需要父愛,孩子應該接受來自父親的男性性別教育。聰明、機智、果敢精神多來自父親的教育,多讓孩子同他的父親交往,也可以避免孩子因長期與母親居住、相處造成的戀母情節。單親媽媽,香港影星鍾麗緹說“我對離婚夫婦的建議是,千萬不要因為感情破裂,就完全斷絕孩子與另一半的往來。我女兒每星期都與她爸爸見面。”單親母親如果能這樣做,可以說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就能降低到最低點。
5、孩子的父親因種種原因不能同孩子見面,母親要為孩子尋找一個可以模仿的對象。母親可以請孩子的叔叔、舅舅做父親的替代者;在為孩子選擇教師教練時,盡量選擇男教師。最好有一位男性的親戚或朋友,幫助教育孩子。孩子需要兩性的家長,他不一定天天來,但有時來,陪孩子做游戲,陪孩子看電視聊天,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使他有另外一種性別的成人榜樣來學習。
6、對孩子的關注要適度。有的單親母親覺得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缺少父親可憐,便過多給予孩子愛護,甚至有的單親母親把孩子的成長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反而忽視了自己生活的安排。這不僅不容易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進取的形象,以激勵孩子進步,而且會因為自己的過分關注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猜你喜歡:
1.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2.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有哪些
3. 家庭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4. 教育孩子方法心得體會
5. 父母怎麼分工教育孩子
2. 身為母親如何教育孩子
每一個熊孩子身後都有個熊家長,作為家長,當孩做錯事的時候,你先要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什麼毛病,教育這個東西絕對不是強加於孩子的指令,首先要以尊重為前提,平等的跟孩子交流,才能得到好的溝通效果,如果你不能建立一個正常的溝通渠道,那麼你說什麼他都會排斥在外,將你視為敵對的立場,對你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於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長的影響和教育下,在認識周圍的世界中成長的,家長對待人生、事業、生活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都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3. 父母親如何教育孩子
教育沒有想像中的難,不過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准確地說只要抓好方法,養育孩子很簡單!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父母親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父母親教育孩子的方法
1幫助孩子建立好習慣
有很多家長,一生努力打拚,只為給孩子留下萬貫家財,護其一生無憂。但卻沒想到,錢財這種有量的東西,遲早有一天會被孩子們揮霍殆盡。
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習慣了每日大手大腳的孩子,一旦高品質生活被打亂,到時留給他們的只有墮落和無盡的悔恨。
所以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孩子們百萬財富不如給他們幾個好習慣。要知道,好習慣能改變孩子的命運,拓寬他們未來的人生格局,對他們的人生成長及其重要。
閱讀的習慣
閱讀對於孩子的成長很關鍵,對學習和人生閱歷都作用極大。
孩子有閱讀的習慣,不僅在寫作上的詞彙會大幅增加,而且對於見識、知識的拓展也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果孩子小升初,會明顯發現初中的科目數量、難度,都要遠遠超過小學。所以孩子涉獵廣,會讓學習輕松很多。
吃苦的習慣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給予孩子優渥的物質生活和學習環境時,孩子們往往不會珍惜,肆意揮霍。
這樣的孩子除了自私自大、不能體恤父母的辛勞之外,也沒有一顆感恩、孝順的心。所以,家長們請給孩子們吃苦的機會,讓他們知道生活的不易,這樣才能理解生存的艱難。
計算的習慣
對於中高考來說,數學一直都是拉開差距的學科。要想數學學得好,首先孩子要愛上計算,學會與數字打交道。
對此,家長們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可以在買菜的時候邀請孩子算計所花的費用,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記賬,幫助孩子養成愛計算的習慣。
2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
人們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有錢,什麼東西都能買到。」但我卻想說,世界上還真有種東西是用錢買不回來的,那就是親子關系!
看過《變形計》的人都知道,能上那檔節目的孩子,家庭都是非富即貴。這些事業上發展的再順風順水的父母親,卻有個共通的心病——孩子不聽話,親子關系惡劣。
這些家庭表面光鮮,可內里支離破碎,家長和孩子一言不合就開罵,二言不到就動手,要想和孩子談教育,也得看有沒有說話的機會。而爸爸媽媽和孩子交流的唯一方式,早已變成了給錢、給錢、再給錢!
在教育學里,與其苦口婆心勸孩子好好學習,不如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如果一個家庭的氣氛是和諧有愛的,那對於孩子的教育,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融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父母與孩子的關系緊張,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關鍵在於身份定位。
不當「領導」,學做「教練」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總喜歡以「過來人」的身份為孩子鋪路,告訴他們學什麼特長好,看什麼書籍有用……
雖說這些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卻絲毫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想法,沒有徵求他們的意見。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畏懼你,遠離你,不會和你談心,自然對你的話也是左耳進右耳出。
孩子成長道路上,會出現很多難題。這時他們需要有人給他們建議,幫他們指出問題所在,然後一起攻克難關。比起一個要求聽話和服從命令的上級領導,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貼心教練。
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運動場上的裁判,眼睛時刻盯著運動員,一旦發現有犯規行為,立馬給予警告和退場,處理起來毫不心軟。而啦啦隊則時刻充滿活力,為隊員們加油鼓氣和吶喊助威,給運動員帶來自信和動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拿筷子、第一次騎車……可能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摔倒很多次,也會不斷重復錯誤。這時,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點緩沖的機會,不要開口就是「你怎麼這么笨,都幾遍了還學不會」。
父母親教育孩子的建議
01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信息,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02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搜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所以,這位媽媽也並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並不認為「你真蠢」是臟話。
可以想像,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並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03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實例,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孤立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04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手錶定理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錶,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錶時,這個看錶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為兩只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准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准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手錶現象」,並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後來,人們把這個結論稱為「手錶定理」。
父母教育孩子的誤區
一、對孩子期望過高,管教過嚴。
被逼迫出來的「優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對父母,對社會產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為孩子做所有決定與選擇。
這一點,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三、不相信孩子,不給孩子學會「自律」的機會。
當孩子關上房門,就總覺得他肯定在裡面干壞事。
四、不表揚孩子,以免孩子驕傲。
當一個孩子興高采烈地沖回家告訴媽媽得到老師表揚了,而媽媽卻說,受表揚就會翹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臟!
五、喜歡橫向比較,說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可以說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
4. 父母要怎麼教育孩子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准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父母要怎麼教育孩子 ,歡迎閱讀。
一、愛孩子要有原則,要有底線,要注意方法的運用。
首先,對孩子可以物質精神並用。有的人會問,物質是不是以條件做籌碼讓孩子聽話或者和自己搞好關系呢?隨著時代經濟的發展,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出現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眾多家長圍著一個孩子轉的情況。孩子成了家中的寶貝,家中的小皇帝,出現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拿在手裡怕摔了」的情況。於是孩子便肆意撒嬌,孩子的話便成了聖旨,家長為了討好孩子就開始濫許條件。有的家長會發現開始時還有效,可是時間一長,許的條件泛濫了,孩子就不以為然了。更遭的是,有時家長許的條件能實現還好,如不能兌現,則會使孩子養成一些不守諾言、說謊霸道等壞習慣。那麼在教育孩子時,就不能用條件來做誘餌了嗎?當然可以用,但要把握住尺度,讓孩子明白條件是和獎賞與懲罰同在的。當然,在孩子進步時,給孩子許下一些條件在引導孩子方面當然會起到正面的作用,但是絕對要把握度。其次,在教育孩子時要從孩子的實際做起,制定符合孩子實際的目標,像幼兒的發展目標只是在語言、認知、社會、身體動作等領域。這就要求家長不要像要求小學生一樣去要求教育他們,一切要從實際出發以孩子的實際為出發點。最後,在教育孩子時,要捕捉時機加強教育注重對孩子的引導。如果家長能留心觀察,准確捕捉教育的最佳時機,適時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孩子受到委屈或挫折的時候,家長若能以冷靜、寬容、理解、同情的態度幫助他挽回局面,使其得到客觀公正的對待,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由衷的感激之情,從而以後對父母的教訓甚至訓誡也能聽得進,樂於接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某一事物如繪畫、彈琴、踢球等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往往會產生積極追求的慾望,對此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而不應該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逼其去做不願做的事、學不原學的東西。聰明的父母大多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幫其入門,在發展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正確、科學的引導,教其夯實知識基礎,厚積薄發,少走彎路。總而言之,抓住最佳時機,教育孩子,十分重要。
二、家長教育孩子要從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
幼兒時期的孩子是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知世界的,他們很小就能夠對外來的刺激進行分析,因而父母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而放棄言傳身教。在幼兒期和學齡前期,是孩子語言、行為能力迅速發展的階段,開始有了復雜的情感體驗。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表率,在孩子眼中都是榜樣,特別在極具模仿能力的幼兒眼中,家長更應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如我班一個三歲的幼兒戴瑞軒在我要小朋友坐好時並不是小腳並攏,小手放在小腿上,眼睛望著老師;睡覺時也不像以前那樣規規矩矩;在我跟他聊天時也不是以前那樣,總是以點頭搖頭來回答我的問題。有時我生氣就讓他坐好,可是他說:「我爸爸就是這么做的。」記得有一次,小朋友玩游戲的時候,戴瑞軒叫:「老師,你看我。」我轉臉一看,覺得既可笑又可氣:他正翹著二郎腿坐在小椅子上,嘴裡說:「我爸爸就是這樣子做椅子的。」其實說到從點滴做起,聽起來很容易,可是做起來卻是很難,很少有家長在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注意到斑馬線、紅綠燈,在公交車上給需要的人讓座。其實這看似簡單的小動作很可能會在孩子心中引起不同的影響。有幾次,我班的李文欣跑到我跟前說:「老師,我奶奶是神經病,我奶奶不好,老跟我媽媽吵架。」這看似是小事情,可已經把一種感情帶進了孩子的心中。
三、不要對孩子的要求期望太高,不要剝奪孩子應有的快樂。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了家長教育孩子的目標。孩子一旦上了幼兒園,既要學習舞蹈,又要學習繪畫,一系列的學習隨之而來。幾天前,我班張皓的媽媽來找我:「老師,你幫我們家張皓檢查一下作業吧。」托班的孩子自我獨立都有點困難,何來檢查作業一說,就沒放在心上。後來幾天張皓媽媽又接連跟著園長、保育員說幫她家張皓檢查作業,接下來幾天張皓媽媽又說了幾次。一天早晨,張皓來到學校,我打開他的書包發現果然有一個本子還有幾支鉛筆,翻開本子一看,上面密密碼碼地寫滿了數字,而且數字是倒著寫的。下午放學我就和張皓媽媽談了談,她媽媽說:「我們家張皓可以從1寫到10了。」於是,我就問:「那張皓願意寫嗎?」張皓媽媽答道:「不願意,總喜歡和小朋友跑來跑去。於是我就強制著他寫,可是他就是不願意寫。」
顯然,這位媽媽是望子成龍,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對於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他知道什麼呀?他知道什麼是學習嗎?他知道什麼是1、2、3嗎?他應該快樂成長,而這位家長卻活生生地扼殺了他的興趣,強逼著他去做不屬於他這個年齡段的.事情。我認為,對孩子不要期望太高,應該給他空間讓他去找他該有的快樂,不要剝奪他這個年齡段應有的游戲興趣和愛好。
四、教育孩子就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讓孩子懂得爸爸、媽媽既是長輩,又是朋友。
新綱要提出:「我們教師是孩子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家長同樣是孩子們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然而家長要怎樣做呢?「用錢買東西來討其喜歡,以此讓孩子來喜歡他,聽他的話嗎?」也許開始幾次會有效,可後來就不得而知了。也許像戴瑞軒爸爸說的那樣:「買了東西,孩子也不喜歡我,不和我在一起。」其實,孩子很容易知足,只要滿足他們一點點,他們就不會有更多的要求。三四歲的孩子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玩,能找到自己喜歡玩的東西,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玩伴,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知足了。如果家長能忘記自己的年齡,忘記自己的身份,靜下心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動手玩游戲,玩孩子喜歡玩的,在孩子有一點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及時給予鼓勵,如此還愁孩子和自己的關系不好,孩子不喜歡自己嗎?還會擔心做不好孩子的良師益友嗎?在這里我只想說,爸爸媽媽們,每天只要在百忙之中抽一點點時間來和孩子玩玩,你們就會是一個好的玩伴,好的朋友,好的長輩。
5. 媽媽不會教育孩子怎麼辦
媽媽不會教育孩子,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學習育兒笑枝知識。
1.買幾本親子教育方面的書。在讀的過程中,把自己認為好的知識點摘抄下來。與孩子相處時,多多實踐。定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2.如果不喜歡看書,可以在網路上搜一些親子教育類的視頻。每天學習10-30分鍾,相信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會收獲很多方法。
3.從周圍的媽媽中,找教育孩子的好榜樣。多觀察榜樣教育孩子的方式,回家及時做記錄,在實踐中嘗試榜樣的教育方法。
總之,第一次做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沒什麼經驗。不知道如何教育也是很正常豎攔。只要媽媽有一顆愛孩子的心,一定會學到很余升胡多有益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
6. 母親怎樣教育孩子成才有哪些方法
每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能成人成才,那麼母親怎樣教育孩子成才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母親教育孩子成才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母親教育孩子成才的方法
1、讓孩子有個好身體。讓孩子身心健康,是我們最起碼,最基本的願望,這也是我們做任何事的基本保障。所以,從吃穿住用行上,給我們的孩子提供較好的保障,加強營養,堅持科學合理鍛煉,培養健全的人格,讓我們的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2、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作為一個優秀的人要有好的道德品質。誠實、守信、正直、善良等等優良的品質,做父母的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積極引導教育他們,耳濡目染,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3、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從小就要加強良好習慣的養成。從坐立、走路、吃、穿等點滴的生活習慣、從寫字、看書等簡單的學習習慣等等入手,教給孩子如何去做,對做的不好的及時糾正,教育,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自立、自強、受益終生。
4、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興趣愛好不要多,做父母的要有關注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天賦,做的好,就積極表揚、引導,重點發展一兩個興趣愛好。孩子有天賦,就能做好,如付出努力,就做的更好,就能出眾,進而成才。
5、讓孩子學會交際。作為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都不是孤立的個體,都要與身邊,周圍的人打交道。父母要教育孩子,善於與別人交流,會交朋友,和其他人友好相處,合作共贏。做成大事的,都是有優秀的團隊在一起努力。
6、讓孩子多讀書,善學習。孩子從小,我們就應該引導他們多讀書,培養他們愛讀書的好習慣,讀經典名著,讓孩子從書中汲取營養。這個社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要不斷加強學習,所以,從小就培養孩子愛學習,特別是自學的能力,孩子的學習能力強了,肯定會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7、讓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人有了理想信念,才能充滿動力,才能積極向前,為了理想會不斷努力,積極進取,最終取得大的成功。所以,讓孩子們從小就有理想,今後才能不斷堅持為之努力奮斗,才能走的更遠,飛扒碧的更高。
父母教育孩子成才的心得
第一,父母要肯犧牲。其實父母與小朋友生活方式是有沖突,在父母眼中的家是辛苦上班後可以休息娛樂的地方,在子女眼中的家是做功課及准備第二天測驗的地方,所以有可能出現家長看電視的同時子女做功課,教育子女的好時機被錯過,而且絕大多數父母不願做栽培工作,以為這是學校的工作,家長送子女上繁多的課外課程,其實他們最想與父母在一起,所以生兒育女之前需要三思。
父母必須製造環境讓子女專心讀書,以身作則,所以犧牲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無可避免。有些工作由父母去做較為理想,有些事學校是幫不了的或做得不好,例如道德,培養判斷能力,而我認為有三種工作須由家長自小去訓練兒童,因為它們有可能改變命運,培養閱讀興趣,溝通技巧及處理挫敗。
父母切忌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視子女為寵物或玩具,忘記自己管教的責任。
第二,謝絕物質及享樂生活。要成績好,必須遠離電視和玩游戲機包括上網,因為它們屬於靜態的被動活動,習慣長時間做會打擊創意動機,而且現在的游戲機實在太精彩,打機後再看書就會覺得很悶,無法集中精神。父母必須引導孩子,令他們願意為讀書放棄大部分娛樂。
第三,要與孩子有良好溝通渠道。要掌握孩子的心態就必須建立與孩子的溝通渠道,雖然孩子每天與父母見面,很少父母與孩子有超過15分鍾的互動談話。「我發現我在床上與孩子說悄悄話才能溝通,我們更有共同語言及笑話,這樣他們無論帶衫碰到開心事或蠢此腔挫折,都會放膽跟我說。」溝通渠道因人而異,有位母親跟女兒一起洗澡才能暢所欲言地溝通。
第四,訓練專注力。如果孩子無法連續30分鍾維持專注力,就難以吸收學習內容。三四歲起,我就訓練詩鈞閱讀,起初是20分鍾,每年延長10分鍾。到歲時,他可以連續閱讀1小時,休息一會再看書。現在他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每天坐在書桌旁10小時。此外,太太懷孕前半年開始嚴選食物,基本上不含任何新增劑和人造色素,以免影響胎兒腦部發育,損害專注力。
第五,順應兒童腦部發展而編排教材。詩鈞7歲前,很難教他數學。後來發現兒童對身體動作,情緒,回憶,影象較容易入腦,應該利用以上途徑傳授知識及概念,只有父母才掌握兒童之回憶,情緒及部分動作,所以父母訓練子女會事半功倍。父母每天不經意對子女講一些話,其實有些影響他的信心,勇氣及以後待人接物的心理狀況。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成才
一、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潘菽認為:「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成分」。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愛好,激發他的興趣,科學開發他的智商和情商。兒童具有純真、好動、好奇的年齡特點,他們思維幼稚,想像力豐富,經常有千奇百怪的問題。兒童的學習特點屬於感性驅動型,由興趣主導,習慣機械記憶。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特點,順勢利導,保護童心。我們書院湘鈺小朋友喜歡畫畫、愛說話、性格活潑。每每來書院和小朋友們開心的上課、開心的玩。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呢?心理學家說過,游戲是兒童最好的學習方式。做游戲讓兒童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進而啟發他們的思維,開啟他們的心智。游戲能讓孩子找到成就感和自豪感,進而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
二、促成孩子的習慣與禮儀素養的形成。
首先談習慣。習慣是個體固有的行為方式,具有極強的自覺性。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讓人受益終生。上中學時,老師就告誡我們:「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孩提時的教育,是人生的啟蒙。這時期形成的人格和品行影響人的一生。作為父母,我們應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親力親為,做孩子的榜樣。首先父母便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生活習慣,無不良嗜好。為的是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孩子會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要注重自己的形象,給孩子樹立一面正確的鏡子!再談禮儀。中國是禮儀之邦,人際交往強調禮尚往來、大度謙恭、落落大方、舉止優雅、說話禮貌。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從小學會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團結同學,對人說話要和氣,遇事要謙讓。在家庭生活中,我和妻子要求文文講禮貌,特別要尊重長輩,而且要求他學會文明用語,如:謝謝、你好、再見、認識你很高興、對不起、沒關系等等。這樣你就能看到孩子的成長、所以教學和引導是密不可分的。
三、課外課內兩手抓。
教育不能單純依賴某一方,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和配合。但目前,家庭教育是中國教育的薄弱環節。只有強化家庭教育,克服學校教育的短腿,才能提高素質教育質量。家長和孩子的及時溝通,可以反饋孩子的學習成果,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家長可以詢問孩子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以及學習新的知識,例如:「今天跟老師學了什麼新知識」、「學校里發生什麼好玩的事」、「今天做了什麼游戲」、「老師有沒有教兒歌」、「結識了哪個新夥伴」等等。
1.媽媽怎麼樣教育孩子方法是什麼
2.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3.教育孩子有哪些比較好的建議
4.媽媽教育孩子的成功事例有哪些
5.家長教育孩子9種實用的方法推薦
7. 作為一個優秀的媽媽,你會如何教育孩子
引言: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作為一個優秀的媽媽,你會如何教育孩子?
三、善於傾聽
有些父母在孩子自言自語時總是不耐煩。他們經常說「去玩吧,別煩我」或「去找你媽媽」或「問問你爸爸」。他們寧願花很多時間玩手機,也不願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聽他們說話。這樣不僅會傷了孩子的心,還會打消孩子對你說話的慾望。一旦孩子對你關閉了敞開的心扉,不再願意和你交流,他就會後悔。所以,孩子在和你說話的時候,不要邊聽邊玩手機,敷衍孩子。無論你在做什麼,請停下來,仔細看孩子的眼睛,耐心傾聽,享受親子溝通的美好時光。